半生为人经典语录_半生为人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19-09-18   来源:读后感    
字号:

【www.jxscct.com--读后感】

半生为人读后感10篇

  《半生为人》是一本由徐晓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3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半生为人》读后感(一):今天的挽歌

读过《半生为人》:当初翻开这本书的时候还有点犹豫,要不要在土星考验还没有结束的时期读这种严肃而沉重的书。一口气读下来,倒也没有觉得特别压抑,反倒有一种旷达,众生皆苦,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难题,想逃逃不掉,推也推不掉,只希望不要每一次考试都不及格。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我只害怕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痛苦。”其实像我这么怕麻烦又不记仇的人,真的没有什么好胜之心,更不会有心自我挑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是因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罢了。人只能活一次,所以原谅我这么用力。不过和徐晓、周眉英比起来,他们经历的磨难与痛苦更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到了这个年纪,看过太多的生死离别,当真是死生都寂寞,徒留恨事成空。《半生为人》更像是一首为《今天》写的挽歌,八十年代初的那个地下刊物一时风云际会,走出了北岛、芒克等人,也促成了徐周的姻缘。我们都知道“奔流万里,只为相聚”是多么地难能可贵。所以我们也会怀念同言,怀念禁色,怀念在那样一个年代遇到了那样一帮人。即使那帮人还在,时过境迁,性情转移,也就回不去了。这本书,徐晓写得很真实,但落笔太重。如此认真的人,是不可能轻松生活在世间的。摘几段文字:
我没有研究过一个人性格生成的过程,我不知道是顽强的性格必然要面对痛苦的挑战,还是痛苦造就了顽强的性格。如果是后者,那人应该把痛苦当成教科书,因为顽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一种高贵的品质,虽然软弱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不可以被原谅。(第27页)
女人为爱情而活,很可能是真实的;说一个女人仅仅为了某一个男人而活,一定是虚假的。一些人一生可能不止恋爱一次,但是为爱情而活的女人,每次恋爱都是对同一种理想与精神的追随;另一些人一生可能只恋爱一次,但是标榜只为某一个男人而活的女人,很可能已经泯灭了理想放弃了精神。(第58页)
如果说命运能解释一切,那么过失和丑行都应该被原谅,更不必问人格问人性;如果悲剧是必然的绝对的,那么反思和内省都多余,更不必问历史问社会。(第78页)
一个人,并不能因为承受了足够多的苦难,就可以无视,藐视别人的苦难。(第130页)
用自己的血唤醒民众的人是英雄;试图用别人的血唤醒民众的人是伪君子。这不是一个造就英雄的时代,对于我们的民族来说,也许真正的英雄并不是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勇士,而是能够忏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罪人。(第131页)
上帝总是借他人之手将幸运或厄运传播,我们每个人都无可逃避地既是施者又是受者,每个人的心灵都既是天堂又是地狱,如同耶稣基督,承受人间所有荣辱,再把所有荣辱投向人间。(第131页)
应该允许一个人崇尚某种行为、某种境界,也应该允许一个人在现实中和他所崇尚的东西有距离。很多人崇尚耶稣是事实,没有人能成为耶稣也是事实,这是两个必须同时接受的事实。软弱,大多是可以被原谅的,但用个别人的行为为自己的软弱开脱、辩护,则是不可以被原谅的;改变信念,是应该被理解的,但因为自己的改变而对别人的坚守表示不屑,则是不厚道的。对于那些自我标榜并想从自我标榜中获得功利的人,公众和舆论就有权用他所标榜的东西去要求他。(第143页)
历史往往无公正可言,有些人注定是永远的发言人,另一些人则注定是永远的听众,注定要被埋没。但是作为亲历者和见证人,有权选择是站在历史的一边还是相反,有权选择叙述历史的角度和方式。(第163页)
但他的自我满足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寻找的喜悦,用他的话来说,写作是为活着寻找理由。重要的是“找”,而不在乎是否找得到或找到的是什么。(第182页)
我最终放弃了怀疑,却并不是因为把握住了信任,而是因为承受不了怀疑之重、怀疑之痛。那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既不能坚定地信任,也不能执着地怀疑;信任唯恐危及到理想;怀疑唯恐玷污了友谊。人与人,就这样在信任与怀疑之间游走,那看起来无比重要无比宝贵的东西,就这样无所依傍地被悬在了半空,成为可有可无似有似无的抽象。
但那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放弃信任与放弃怀疑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那相当于放弃了信念。(第223页)

  《半生为人》读后感(二):读《半生为人》

因为之前看到同学在看,刚好亚马逊有kindle版,下载来看。
回忆内容的散文,个人最喜欢的是里面讲述作者自身和丈夫最后病重的那篇,没记错叫《爱一个人能多久》。
其余部分都在回忆作者和各种朋友的过去生活。三分之二处有两篇散文写得有点累赘了。
看得时候并不知道是文革期间的,作为一个了解渠道来说展现了一种别样的文革时期人们的生活。
文字朴实,甚至有些部分读起来到了无趣和过于板正的地步,但是也别有意味。
虽然是散文合集,但觉得通篇作者都在反思或者说怀念“当年”的理想主义和现在的人生,只能有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境况吧。篇章中也不乏人到中年被生活淘炼出的经验体会,读起来也蛮有感触,能促人思考。
作为闲散时分,一次一、两篇这样零碎的读物还是不错的。

  《半生为人》读后感(三):大时代下的个人主义

记得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说:“个人主义,是指先从自己做起,不是自私自利” 这话是对的,尤其是在纷乱的大时代下,个人主义能自救。
   个人逃避虚无,往往逃向群体,群体无路可逃,往往陷入混乱。幸好,徐晓没有逃开。
    是的,她一直在矛盾,在踌躇,但没有逃开。就像她书中自言道:“这种强烈的内心冲突,形成了极大地性格反差——坚强与软弱,情感与理性,苛责与宽容,自闭与开放,悲观与乐观,现代与传统”。这些自身与他者关系的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以及对于这些情感的反复思索,还有其中夹杂的理想主义与残酷现实的不断碰撞,在书中多次出现,余味悠长。
    可以说,徐晓时时在内省,追寻内心,有时甚至是自我拷问。笔端有着女性作家特有的内心的纤悉。这本私人回忆录式的作品,却成功的描摹出了那一代人的群体记忆。如高尔泰在序中所言“这是文学的一座孤峰,是弱者的胜利”。
    与众多的曾经鲜活的生命相逢又再见,对于这些切身的苦难的描述,全然没有暴戾之气,没有丝毫血腥,却常常能见到作者对于生活美好的描写,如作者所说的:“那其中虽然凄婉,却飘散着丝丝缕缕的温情”。实在难得
     这些难以言说的苦难,这些对人生的苦苦思索,哎!上帝已经睡了,唯有自救。

  《半生为人》读后感(四):最重要的是活着

断断续续的看完了这本书。永远的五月里说,活着,就一定会有明天有下次,有弥补的机会和方式,死了,给活着的人留下的只有遗憾——切肤的遗憾。对这句话很是赞同啊。活着,就有改变的机会,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一切可能都没有了。
书里写了很多对之前一起创办《今天》好友的回忆,就如徐晓说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大家都觉得很神圣。一群有想法的年轻人,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为《今天》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不求回报,抱着想把一件事做好的决心。在书中一一道来的,还有当时一群好友的关系,除了文学交流外,相互扶持帮助,徐晓说,‘我常怀疑以后是否还存在当年那样的人际关系’。就像现在毕业后,很难遇到大学时一起努力的朋友一样。
徐晓对自己在监狱的那段描写,可以用轻描淡写形容吗。去掉了那些悲痛,不堪,难忍,留下的是简单的叙述,像在叙说他人的普通经历似的,细细道来,话语中没有愤愤不平,没有怨恨。不敢想象,20左右的女孩子去坐牢,是怎么熬过的。无论从多少文章中了解,他人始终无法清楚地知道他们那一代具体经历了什么,那是一段怎样的生活。“一个正常人的意志力再强,也远远不及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无意识更有力量”。用精神的摧残形容应该也不为过。
p.s摘抄:
人一生会犯大大小小很多错误,有些错误是允许犯的,另一些错误是不允许犯的。如果犯了,无论你怎么认错,怎么悔恨,都是没有用的。错误永远是错误,坏事永远是坏事。
爱一个人能有多久?这应该是向上帝提出的,而不是向心灵提出的。就像接受命运一样,好像我是被特地选出来接受这个命题的。
想起振开在《波兰来客》写过:“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半生为人》读后感(五):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看完《半生为人》很久都说不出一句话来,那种感受不知道该如何描述。想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看完这本书的感受,却只有《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冒出来。
现在有一股怀缅八十年代的热潮,以至于那个年代的文集、课本都能得到热销。我就在想,我们为什么怀缅八十年代?我们怀缅八十年代的什么?有人说老一辈的人读书是真读书,治学是真治学。言下之意即是现在的我们做事情都太浮躁,太功利,以至于特别向往那种一根筋扎进去不想其他的韧劲与单纯。的确你读写关于八十年代的文章,你会发现他们对于文学啊、音乐啊、戏剧啊,跟我们都不在一个层面上,他们既有欣赏这些的水平,又愿意为之花功夫花时间花金钱花精力,为的也不是功利的目的,就纯粹是自己喜欢,可以说真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可是我们呢?其实也不加这个“们”字,就说我自己吧。我有时接触一些东西,是为了能够获得跟别人谈话的资本,并非自己内心真正想接触;有时好像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却又不愿意为之花功夫。所以看徐晓这本书,我就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要有怎样的性格才会对自己做无穷尽的追问?
她写她的丈夫,写她的朋友,也写自己,都让我感觉又遥远又近。她写周郿英,写他坚毅的品格,也写自己因他而感到的自卑和对他的嫉妒。你会发现她写她丈夫都能够剖析到一种让人不敢想象的地步:徐晓既被周郿英的独特性格吸引,但又在生活中不能承受由这样的性格带来的现实。她敢于说自己“欣赏的正是这种独特,可趣味是趣味,一旦真正面对又无法超脱”。我经常说我对某某是真心欣赏和喜欢,也曾经异常笃定地认为自己能够为其改变自己的缺点并且接受对方的一切。现在我仍然相信我对他是真心欣赏和喜欢,可是等到我真正面对生活、面对现实的时候,我还能够那样笃定地觉得有爱就可以解决一切吗?到那个时候我又有没有勇气敢于像徐晓一样对自己进行一番剖析呢?
徐晓对周郿英的爱比我们大多数人都爱得真诚,她敢于剖析自己并把这样的自己写出来,她诚实对待自己的情感也把这样的自己呈现出来。她写自己对病榻上的丈夫如何如何,却让人感受不到她在邀功,企图得到人们对她的肯定。她写这一切是这么理所当然,所以让我感到他们两人的夫妻状态也是那么自然。大概是这种平实反倒让我觉得虽然未曾真正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但也并不遥远,因为它存在过。她也会写生活中的琐碎,这里面都是很常见的现实问题,她也会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为付出得不到回报而感到委屈与难过,但是那种在其他文章中将问题全部归于现实的残酷的态度你在徐晓的文章里感受不到。你看她写的《永远的五月》,你会既欣赏周郿英的超脱,又特别能理解徐晓在生活现实方面的描述。
她写她的朋友们,写那些被我们奉为“大佬”却又其实并不了解的人——北岛、史铁生等等。也写很多我们以前并不知道的人——赵一凡、刘迪、刘羽等等。写的是陋室茶茗,却让我感受到温热与理想,激情与澎湃。我不想做一个现在与过去的对比,虽然现在在酒席间感受到的更多是一些成人笑话。我只是单纯喜爱他们那样的友谊与相处模式,并不是世俗不世俗的问题,而且那字里行间的“情”字让我沉醉。
徐晓自己说她在本书里删掉了一些故事,只写了从那些故事中走出来的人。我不知道是因为徐晓的悲悯所以不想让读者与她一起回顾那些太残酷的过往,还是因为其他什么。我只是对于我自己对那段历史的所知甚少感到悲哀。我觑到了一条缝,却打不开那道门。徐晓多次写到我们可能无法理解她写的东西。但其实她可能并不知道的是,我们其中的一些人其实是很想知道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那段历史的,因此那些“删掉的故事”在我看来是个遗憾。而我嗅到了的那些情况告诉我,那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年代,现在对八十年代的缅怀或许更多的是一种情怀,毕竟了解的不全面又何从得出结论说那些闪耀着光彩的东西就是那个年代的主流呢?
看这本书时,我更多的是对里面表现出来的真诚、情感的热爱、欣赏与不可及,但即使如此我仍然产生了一种类似于虚无主义的情绪,那种情绪我无从描述,想到的还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半生为人》读后感(六):半生为人:那些被碾压的岁月

这一代人或许都将永生陷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口号中,正如北岛在一次访谈中谈到的:“摆脱革命话语的影响,是我们这代人一辈子的事”。
在徐晓回忆里的那些人,赵一凡、郭海、赵凤岐、晓峰、程玉、刘羽以及她自己,都曾经被国家机器碾过。有的人碎了,有的人残了,有的人比较幸运,没有牢狱生活留下的过多痕迹,就像徐晓。但是这场浩劫几乎在每个人心中都播了种,扎了根,在以后的生活中,徐晓非常地浪费纸,这可以说是一种心灵的反抗。
国家机器是多么强大、正统的一种存在,在它面前,所有的人都被碾碎。我总是幻想自己是一颗小小的钉子,追不上整个国家的脚步,被抛弃,而后车轮从我身上轧过,疼痛、挣扎都不被允许。钉子和车轮的比喻,也许还不能明示个人在国家面前的渺小,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建国之初就有四万万人的国家。人说“螳臂当车”,螳螂于我就是蜂鸟与鲲鹏。
中国人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聪明是自不必说的,我们自古就明白“利器”的用处。国家机器岂非是最大的利器?器无知无觉,只是一种工具,我们现在套话搬的“双刃剑”就是专门针对这些工具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嘛。特殊的是,国家利器并不会直接为我们这些民所掌握,除了朱元璋,哪个朝代是自下而上开始进行的?国家利器握起来需要国人的技巧和勇气,所以凡人很难碰到。当有人掌握它的时候,犹如倚天、屠龙在手,“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这时候我们就要担心仗剑的人是谁,性情怎么样,有没有足够的智慧。毕竟在个人手中的时候,它的锋利可以杀死数十万、上百万的人。就像杠杆一样,个人微薄的力量经它被放大,成为可以撬动地球的巨无霸。所以我们无时不在期盼圣主临朝,无刻不在盼望贤人治世。人、人,还是人,把自己交付给另一个人,危险不必多说:这就是人治的危害。
然而,依法治国就是安全的吗?当法治社会的法可以随时调整,随时摆弄,那些人就有了更充分的借口来驾驭这台机器。那些把着方向盘的人,高兴的时候可以开玩笑地跟你说,“一切你来做主”;生气的时候很正经,很平常地跟你说,“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逐渐开始认清自己的位置,不再贸然地上前,不再跟着你起起伏伏,更甚至有人抛弃了队伍,出走他乡。
我总是想搜集资料,看一看那些个人与国家的故事,看了这本书后,却没有了勇气。
当我们回首,那些伤害、痛苦、无奈,时时扑面而来,让我们无力回望,只得向前。

  《半生为人》读后感(七):尚未半生难为人

      经常有读者会说,看到某本书是一个机缘巧合,于我这样很少都中国当代文学的读者来说,读这样一本书实在机缘巧合之至。
      半月前在微博上看到关于类似于徐晓有被带去谈话这样晦涩的消息,并在消息后附着高尔泰写的《弱者的胜利—我读半生为人》的书评,于是决定来读这本书,先是在网上找的电子书,电子书内容残缺不全,而且我的读书习惯是喜欢读纸质书,于是决定买回来读,京东上告知此书已暂停销售,我想可能是作者的敏感处境,所幸我在亚马逊上购到此书。由于我读书速度慢,且习惯不好,断断续续,花了一周的时间才读完此书。
      读书完颇有些心情不能平复,在豆瓣上找书评,无意间读到了李小帅的评论,于是更加心潮澎湃。
      徐晓在书中围绕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追忆了自己曾经经历的事以及身边的朋友,尤其是关于《今天》及与《今天》相关的事与人的追忆,那段历史,无数次呈现在从当年走过来的作家的笔下,而在徐晓的笔下,那段回忆虽然冰冷,却又温暖,冰冷的是外部的现实,整个社会的污秽不堪的状况,温暖的是人情,是那样一群从特殊时代走过来的一群人有着同样理想的追求的一群人的真挚的感情。徐晓说,她的书出来后,朋友们说,她美化了现实,与王小波笔下的愤怒不同,她有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所表现着当年的真实,也有着一个经历纷繁世事后一个女人的淡然与平静,以及一种宗教性。之所以说是宗教性,那是因为我无法将她归于哪个宗教,我能感受到她对于一切人和事的感恩之情。这种豁达亦非常人可以达到,更多的人在我执中不能自拔。
      徐晓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写作笔法将感情倾泻于笔下,因而显得铺成而没有节制,而也因这种感情的倾泻而显得真诚与感人,读到书中多处我感动不已,或许我也是个女人的原因,情不自禁。
      我将评论的名字取为“尚未半生难为人”,可能是因为在豆瓣巧遇李小帅同学的原因,想着当年我去他的宿舍,看到他铺满床铺的书,我想借他一本书来读,他用一种不好意思的蔑视的语气告诉我,他读的书我读不了。我翻了几本,发现他读的书,我的确没兴趣读。所以,我经常会想,自己读书层次太低, 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没有必要为此而怅惘,我有自己的偏好,不必要与别人比较。又想到刚毕业那年,和小帅 泠公子工作在附近,偶尔下班会邀了一起去吃饭,吃饭的过程中,小帅经常慷慨激昂,他是理想主义者,他会工作两年后辞去稳定的工作励志去考研,我当时以为他会一直研究学术下去,不过读完研究生后他去了一家稳定的事业单位,他做了最现实的选择,不过这其中的曲折也不是一言可以道尽。而在他折腾的这些年里,我自己也经历了人生的惨重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将我抛向了一段沉重,然后又将我抛向了虚无,于是,在现在这个时候,我发现自己才重新回到了平地。这段时间里,有很多一直没有放弃我的朋友,小帅是其中之一,或许他们只是给了我只言片语,可如果没有这些言语,或许我不知道会在那条道路上行走到多远,以至于永远无法回头。
      当然,我的经历是由我自己选择,我也不能说自己完全可以放下那一段过去,只是变得更加坦然,自然也要重新好好经营和生活,即使我曾经堕入了无边的荒芜中不能自拔,如今一切已经过去,我仍然倔强地在生活,如今年近三十,我发现自己才开始真正地经营生活,虽然不免为曾经逝去的时间感到惋惜,却又觉得从何时开始都是不迟的,毕竟我尚未半生,依然年轻,在这个世界做一个人不易,但也要坚强的走下去。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xxs/35040/


《半生为人经典语录_半生为人读后感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智慧助老公益活动总结汇编4篇

智慧助老公益活动总结汇编4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智慧助老公益活动总结汇编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结汇报(合集六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结汇报(合集六篇)

汇报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结汇报(合集六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8
小学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总结集合5篇

小学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总结集合5篇

活动总结,顾名思义,就是对所做活动进行总体归纳和全面概括的具体结论,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经验。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总结集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8
护士节活动总结精选三篇

护士节活动总结精选三篇

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指定的书面计划,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对具体将要进行的活动进行书面的计划,对每个步骤的详细分析,研究,以确定活动的顺利,圆满进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护士节活动总结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8
劳动心得体会1000字大学生范文(精选三篇)

劳动心得体会1000字大学生范文(精选三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劳动心得体会1000字大学生范文(精选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