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2014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9-06-28   来源:优秀作文    
字号:

【www.jxscct.com--优秀作文】

【www.wudu001.com - 范文】   欢迎来到五度学习网http://www.wudu001.com/,本文为大家带来《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2日在嘉兴市南湖区第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重转型、稳增长、强统筹、优民生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选商聚智攻坚年、转型升级深化年、统筹城乡拓展年“三年”活动,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总体情况好于年初预期。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增长15.5%(财政口径,下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2亿元,增长33.6%,其中区级地方财政收入14.2亿元,增长42.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4亿元,增长1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60元,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14120元,增长10%。我们较好地完成了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完成“十一五”规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不断推进转型升级,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我们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切实加强自主创新,全力推进节能减排,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48:46.5,全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面启动消费购物、商务运营、游客集散三个中心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全年完成三产税收19亿元,增长60%,六个街道税收全部突破亿元。开展“休闲嘉兴·时尚南湖”活动,中心商贸区集聚效应显现。楼宇经济加快发展,新增利用楼宇面积45万平方米,培育税收超千万元楼宇8幢。都市经济园加快转型,特色街区加快培育,5个节点型城市商贸综合体建设联动推进。东南新城日渐繁荣,江南CBD核心区一批项目开工,国际中港城购物广场、红星美凯龙开张营业,嘉兴总部商务花园23幢楼宇建成、78家企业入驻。新市镇服务业集聚发展,5个市镇商贸综合体完成选址规划。促进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嘉兴内河港多用途港区开港营运。科技服务业起步良好,中央企业共用信息(灾备)服务中心、印孚瑟斯中国培训中心等项目建设启动。充分利用世博效应,旅游开发取得新进展,湘家荡旅游度假区、梅花洲景区建设顺利,月河、夜游环城河等旅游项目日渐兴旺,全年共接待游客290余万人次。

  先进制造业不断壮大。坚持以“4+3”产业规划为引领,龙头企业为带动,大力推进工业集群发展壮大。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90亿元,增长39.6%,其中四大集群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增长72%,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8.5%,比去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70亿元(经贸口径),增长3%,其中四大集群产业完成投入40亿元,增长9.9%,占全部工业投入的比重达57.1%。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全区实现规上工业利税总额22亿元,增长21%,其中利润15亿元,增长39%。骨干企业培育成效明显,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62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5家。股改上市取得突破,亚特电器在韩国成功上市。鼓励建筑企业“走出去”抱团发展,全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6.6亿元,增长102%。

  生态高效都市型农业稳步发展。立足产业基础,加快功能拓展,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年完成农业生产性投入5.8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30.9亿元,可比增长2.9%。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小型灌区211个,实施高效灌溉4450亩。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实现粮食产量12.7万吨,推广“万元千斤”高效种植模式1.6万亩。积极开拓对沪市场,全年供沪生猪、蜗牛、葡萄等优质农产品16.8亿元。农业品牌建设不断加强,新增无公害认证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嘉兴南湖菱”、“新丰生姜”证明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核准使用。农业组织化稳步推进,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农业招商取得新进展,引进现代农业发展主体11家。

  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成功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无线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4亿元,增长64%。院地、校地合作不断深入,物联网、轻质合金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走在全国前列。深化政产学研联合,推进科技项目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全年新增国家级科技项目12项、国家级实验室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加强知识产权培育和保护,全年专利申请1154件,增长38%,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开展首届区长质量奖评选,新增省级著名商标2个、省级名牌产品5个。

  节能减排全力推进。按照“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全面加强企业能耗评估,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抓好化工、造纸、印染等行业的节能工作,推进24个重点节能、节水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中水回用、生活污水入网等重点减排工程。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6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进一步完善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对排污企业进行浓度和总量双重控制。严把项目审批关,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力推进化工行业专项整治,5家企业关停,10家企业搬迁,化工区整治通过省级专项验收。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以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目标任务。

  (二)深入推进选商聚智,发展后劲继续增强。我们狠抓大平台、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扶持大企业,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

  平台建设重点攻坚。产业发展平台持续拓展。组织开展了平台建设攻坚战,嘉兴工业园区南区、特钢新城、亚特电器产业园、浙江通讯产业基地等重点区块建设全力推进。完成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投入5.5亿元,新增开发面积5000亩。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完成老城区拆迁15.3万平方米,中心商贸区、东南新城、特色市镇三大空间集聚效应明显。现代农业发展平台稳步拓展,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启动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有效提升。实施“大科技城”发展规划,加快中科院嘉兴中心二期、南湖科创中心二期等平台建设。融资服务平台不断做大。组建了各镇、街道、园区融资平台,全区国资总规模达到136亿元,有效发挥了调控、引导和带动作用。

  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深入实施接轨上海战略,积极把握高铁机遇和世博契机,认真组织嘉兴市世博“友谊日”等各项活动。推进沪杭同城关联发展,与上海市黄浦区、徐汇区建立合作关系,与杭州市上城区加强联系对接。积极承接沪杭产业转移和人才溢出,引进了万盛创业、微创医疗等项目。继续加强对外合作,与意大利蒂沃利市结为友好城市,与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强化与市级国资集团及有关单位合作,推进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继续做好“山海协作”和对口支援帮扶等工作。

  选商聚智创新开展。成功举办第八届“南湖之春”文化经贸活动,签约项目79个。创新方式开展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定点招商,主动加强与全球500强企业、领事馆、央企的对接交流。设立了驻沪招商联络处,与各类招商中介、行业协(商)会、园区招商机构加强合作。成功引进了敏惠电动汽车、普利特新材料、家乐福超市等项目。全区合同利用外资3.1亿美元,增长73.9%,实际利用外资1.37亿美元,增长7.5%;引进区外内资72亿元,增长14.4%,其中市外内资30亿元,增长12.9%。实现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其中出口9.5亿美元。继续加强人才工作。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留学生创业园。实施“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引进和培育市级以上创业创新领军人才45人,占全市的58%,引进创业创新A类项目11个,占全市的69%。

  重大项目全力推进。进一步完善项目联审、进度跟踪、现场办公等推进机制,不断加强政府服务,切实加快项目建设。优化要素配置,成功引进昆吾九鼎、红土创投等多家创投公司。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特色化进一步显现。96个“八个一批”重大项目重点推进,锐奇工具等64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飞策防爆等32个项目竣工完成。世合新农村、东方特钢退火酸洗、卫星化工二期、旭辉广场等项目扎实推进。

  (三)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区域面貌不断优化。我们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拓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不断美化城乡环境。

  “两新”建设步伐加快。“两分两换”深化推进,七星镇、余新镇试点形象初具,大桥镇统筹城乡发展实验示范区建设提速。“两新”建设全面铺开,创建示范性城乡一体新社区10个,江南新家园三期、嘉城绿都一期竣工交付,南祥苑、新贤园等小区加快建设,全区改造集聚农户8166户(市口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加快,新增流转面积2.1万亩,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面积1.4万亩。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开发复垦,完成建设用地复垦2100亩。新市镇培育力度加大,继续推进行政管理权限下放,新丰镇、余新镇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小城镇试点,凤桥镇成功申报为省级中心镇。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配合完成沪杭高铁南湖段建设任务,落实“西气东输”沿线相关工作。区域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疏港公路320国道以北段、焦山门大桥拓宽工程顺利完成,嘉兴至海盐南北湖大道加快推进。结合新社区布点规划,建成农村联网公路12公里、改造危桥13座。公交设施更趋完善,配合完成城乡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建成公交港湾式停靠站46个,调整增开11条公交线路。开工建设110千伏解放变、凌公变。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扎实推进。建成城镇生活污水管网103公里。扎实做好77个老住宅区改造点综合整治。推进公园提升和道路交通节点绿化,南湖广场基本建成,可持续发展公园开工建设。

  城乡管理继续加强。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深入开展新一轮“五城联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市道路综合保洁监管,实施保洁视频动态管理,探索开放式小区建筑垃圾收集市场化运作以及公众评审机制。开展十佳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强化新社区管理服务,巩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成果。坚持规划控制和政策引导,全力开展“拆旧治违”专项整治,共拆除“一户多宅”768户,整治违法农业生产用房和工业商业用房27044户,城乡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全面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广泛开展生态系列创建活动,新丰镇成功创建省级兴林富民示范镇,余新镇通过省级森林城镇创建验收。启动田园城区绿网、河网、路网“三网”规划。积极开展“关注森林活动”,加快推进绿化重点项目建设,新增绿化造林2900亩,生态绿道7.5公里。继续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效,顺利通过省新“811”环境整治考核验收。注重水资源保护利用,全区水域实现占补平衡。疏浚河道200公里,河道长效保洁实现全覆盖。七星潭港治理工程列入全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试点项目。

  (四)积极推进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们进一步加强以全面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两分两换”农户的培训就业。推进劳务合作交流,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新增就业12455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7万人,参保率99.8%;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9万人,其中农民参保率98.9%。开展立体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改造升级,民间投资的逸和源颐养中心开业运营。慈善事业稳步发展,共募集慈善资金961万元。进一步加强对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帮扶救助,发放补贴2000余万元。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冶项目进展顺利,建设经济适用房2.67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50户。认真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村住房保险、农民自主创业保险等工作。

  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信息资源向村(社区)延伸,新建12个村(社区)图书流通站。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执行承办了“永远的辉煌”第十二届中国老年人合唱节,荣获“中国合唱基地”称号。积极参与端午民俗文化节各项活动。举办了第六届“读书月”、第六届“睦邻节”及城乡文体十大联赛等活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不断加强,“嘉兴掼牛”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立了区文化艺术联合会,文化组织进一步健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已引进100余家创意企业,实现税收超2000万元。

  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彰显成效。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有新进展,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签约筹建。校舍安全工程、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扎实推进。新居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落实。圆满完成第十四届省运会各项任务,成功举办区第六届运动会、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和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完成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定编工作。继续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全力推进“优生两免”。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镇、街道社会工作组织机构,成立全市首家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工作实习研究基地。创新新居民议事制度,完善新居民服务管理。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渔民上岸”工作稳步开展。扎实做好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96345求助服务标准体系”成为全省首个社区服务行业标准。区档案馆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街道成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浙江省文明街道”。统计、民族、外事、侨务、对台、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防、双拥优抚和关心下一代、老年事业等取得新进展。

  平安建设全面加强。强化志愿者服务,完善群防群治,全力抓好并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任务。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预案,组建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强化责任落实,狠抓隐患整治,全力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宗教场所安全、防灾抗灾、疫病防控和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强化基层法律服务,推进归正人员帮教,建立医患纠纷、交通事故专业调解委员会,打响“老娘舅”品牌。完善“大接访”机制,深化“六六群众工作制”,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积极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健全平安维稳工作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管控,严厉打击两抢、盗窃、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各类刑事案件发案总数下降3.4%。

  (五)大力推进职能转变,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政府服务品牌建设,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过去的一年,我们更加关注企业发展,充分理解企业困难,政府全力以赴,与企业一起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区新增财力用于民生事业支出占比83.5%。9件政府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顺利完成“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实施政府领导领办重点建议、提案制度,累计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298件。健全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认真规范津补贴发放。进一步完善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等改革措施,启动实施视频会议系统,有效节约行政开支。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出乎预期,付出的努力非同寻常,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中共南湖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支持监督、热忱帮助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勤奋努力的南湖儿女,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老领导、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理解、支持南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南湖区按实运作已经整整十年。十年艰苦奋斗,十年开拓创新。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用勤劳和智慧、激情与执着,谱写了南湖发展的精彩篇章。今天的南湖区,正逐步成为一座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充满创新活力和创业激情的现代化新城区。在此,再一次向曾经为南湖区发展洒下辛勤汗水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但是,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面对新形势下南湖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矛盾。一是空间制约形势严峻,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农保率调高,可用空间减少,经济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迫在眉睫;二是转型发展任重道远,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不足,传统产业提升力度不够,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仍然需要我们努力;三是优势转化不够充分,中心城区特有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够,支撑产业提升的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不多;四是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部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行政效能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以上问题事关长远,影响全局,我们将认真对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1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承上启下,责任重大。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国内外经济环境更趋复杂。放眼世界,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一些发达经济体调整供需结构,推行产业回归和制造业再造,市场开放更加谨慎,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加上美国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稳定和拓展外需形成较大制约;纵观国内,物价上涨、银根紧缩、汇率波动以及要素趋紧等因素交织叠加,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不断凸现,经济保持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突出;立足本地,嘉兴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兄弟县市你追我赶,竞相争先,如何直面竞争,加快推进转型是我区必须应对的重要考验。

  同时,我们更要看到,今年经济形势总体来说继续好转,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一是全球经济正处于创新集聚爆发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时期,给我们承接吸收、结构调整、产业跃升提供了重要契机;二是我国发展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物质基础更为雄厚,制度建设日益完善,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给我们加快转型、平稳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三是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高铁”时代来临,长三角区域的产业转移、信息共享、人才溢出效应将更加明显;四是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区科技创新主平台的产出效应日益体现,工业集群产业的主导作用和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逐步显现,统筹城乡试点的新优势进一步发挥。因此,只要我们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一定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南湖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腾飞,向全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各位代表,区委七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南湖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根据《建议》精神,区政府深入研究和编制了《南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并已提请大会审议。

  根据全会部署,结合《纲要(草案)》要求和当前发展形势,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富民强区、和谐平安为根本目的,积极开展转型升级提速年、选商聚智提质年、统筹城乡提升年“三年”活动,着力改善社会民生,全面构建“五彩南湖”,努力打造江南水乡现代田园城区,为全区“十二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引进区外内资40亿元(注册到位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量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城乡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

  要顺利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认真把握好以下五个原则:

  一是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创新是推进发展的动力。要继续推进解放思想,切实打破各种束缚,以创新的精神开拓思路、完善机制、增强活力,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二是抓住机遇,转型发展。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要紧紧抓住当前良好机遇,充分发挥各类优势条件,切实加强自主创新,有效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全区科学发展水平。

  三是全面协调,统筹发展。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要认真把握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城乡建设的同步共进、生态环境的持续友好、民生事业的不断改善,推动各项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四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密切关注群众呼声和需求。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全区人民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五是着眼长远,持续发展。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要把做好今年工作和完成本届政府工作目标、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既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又积极进取、富有前瞻,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三、2011年工作任务

  (一)在更大范围整合优势资源,促进转型升级。坚持转型发展,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构建结构优化、集聚集约、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把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当前以及“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全力打造嘉兴市商务营运中心。积极推进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区试点工作,大力引进股权基金、信托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重点建设嘉兴内河港多用途港区,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继续推进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教育培训、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浙江(嘉兴)软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嘉兴总部商务花园和江南CBD开发、建设、管理水平,推进商务楼宇专业化、精品化发展,新增利用楼宇面积40万平方米,引进资金15亿元以上。做精生活性服务业,全力打造嘉兴市商贸中心。提升中心商业商务区、精品商业街、专业市场和城乡商贸综合体为主要内容的商业服务体系。对接国际商务区建设,完善周边区域规划,加速形成东南新商圈。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做优特色旅游业,全力打造嘉兴市游客集散中心。加大“一湖三街”、梅花洲景区和湘家荡旅游度假区宣传开发力度,打造具有水乡古镇、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长三角休闲度假胜地。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加快构建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现代工业结构。深入推进集群化发展。围绕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变,着力培育大产业、扶持大企业,推进东方特钢、中华化工、卫星化工、敏惠汽配、闻泰通讯、亚特电器等龙头企业继续做强,四大集群产业产值增速快于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新增年产值超亿元企业5家、超5亿元企业4家、超20亿元企业3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依托科技创新的转化作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新特材料、通讯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深入实施标准化、品牌化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提升。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推行新型工业化道路评价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增资扩股、重组并购,延长产业链,实现资源互补。强化市场作用,完善退出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绿色化工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加快发展生态高效都市型农业。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现代农业“520”示范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布局优化、产业融合、功能拓展。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生产。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推动五大优势主导产业集群提升,促进生姜、花卉、食用菌、南湖菱等产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农业生产性投入超5亿元。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不断优化创新农作制度,开发推广立体种养,结合乡村休闲农业探索发展创意农业产业。推广“万元千斤”高效种植模式2万亩。以新型主体培育为抓手,深化农业招商选资,优化项目推进服务,加快农业组织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组建区农业龙头企业协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推进人才强农,开展“五个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培育。

  积极发展创新型经济。全力打造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核心区,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大力推进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创新要素向本地企业集聚,促进创新成果与本地企业对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骨干企业创建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引导企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全年新增国家级科技项目10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5个、省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2家。突出人才引进和培育。进一步加强住房、医疗、商贸等配套建设,促进人才、科技、产业、项目良性互动。深化与上级部门、高校院所、金融机构合作,大批引进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企业等用人单位主体积极性,继续实施“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和创新项目。全年引进各类人才2000名以上。

  (二)在更深层次扩大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坚持开放带动,进一步夯实发展平台,推进项目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在深度开发和扩大开放上实现更大突破。

  高起点推进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平台建设攻坚,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平台承载力。推进嘉兴工业园区、各镇工业功能区的道路、蒸汽、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投入5亿元,新增开发面积4000亩。加快城市商贸综合体建设,提升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水平,加快开发千鼎商务楼、老卫校、博海路等地块。实施“大科技城”发展规划,启动土地征迁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二期、中科院嘉兴中心三期、中央企业共用信息(灾备)服务中心、中俄科技园等重点载体建设,全力打造技术密集兼具商务宜居功能的CTD。

  高质量提升开放水平。加速“与沪杭同城”步伐,开展专业化、专题化接轨活动,充分吸纳高端资源、创新要素。进一步优化招商服务,完善功能配套,强化战略合作,推进区域优势与高端产业、优质资本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招商选资质量。办好第九届“南湖之春”文化经贸活动。力争引进5000万美元项目2个以上、超亿元项目10个以上。加强对企业汇率风险防范和应对的指导,坚持结构优化和规模扩张并举引导企业产品出口,不断提升外贸外经档次。创新载体,进一步密切与市级有关单位合作。继续做好“山海协作”和援疆等对口支援帮扶工作。

  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全区项目投入的组织体系、推进措施、考核办法,促进一批重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强化项目报批,提高项目核准、审批成功率。强化要素保障,新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6个,新增建设用地1800亩。加强政银企合作,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优化国资运营,推进重点突破,继续做好国开行贷款、企业债券等融资工作。全力推进世合新农村、敏惠电动汽车、龙跃大厦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4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建筑业做大做强。

  高水准创新体制机制。调整政府机构职责关系,扎实推进区级机关机构改革。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完成经营性资产100万元以上村改革。加快企业制度创新,积极推进闻泰通讯、斯达半导体以及国资企业股改上市工作。继续推进排污权交易改革,积极探索畜禽养殖污染参与排污交易试点。提前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管理改革。试行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制度,优化完善闲置土地退出机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协调互动机制,发展商业服务性中介组织。

  (三)在更高水平推进城乡统筹,集聚城乡活力。坚持协调发展,着力提升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实效,以空间的置换拓展,实现发展持续,以功能的辐射延伸,实现城乡一体。

  深化“两新”工程建设。完善“两新”工程建设规划,坚持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公共服务配套以及人口集聚、产业发展,切实提高“两新”工程建设水平。巩固提高城乡一体示范性新社区建设,不断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和承载力,全年改造集聚农房4000户以上。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政策宣传,进一步提升七星、余新两个试点镇及大桥镇统筹城乡发展实验示范区规模形象。深化“拆旧治违”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违法建设。优化新市镇管理体制,继续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快新市镇培育发展,推进国土片区联动开发,改造旧城镇2.6万平方米,5个新市镇商贸综合体建设初具形象,新市镇建设水平和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全面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积极对接沪杭高铁嘉兴综合枢纽布局,继续完善田园城区路网体系。开工建设焦山门至步云集镇段改建项目,基本完成七大公路、嘉余公路,建成22个公交港湾式停靠站。继续配合抓好嘉兴至海盐南北湖公路和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建设。加快110千伏解放变、凌公变建设,推进新市镇电网改造。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全区污水集中处理率90%,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95%。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量态拓展和质态提升并重,强化城市经营管理,促进城市高效运行,进一步提升主城区品位。狠抓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验收,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逐步理顺主体关系,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联管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推动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积极推动市区联动发展,进一步推进老城区综合片区改造,整体强化业态布局。继续实施老住宅区综合整治,着力解决老社区物业管理和城区停车难问题。加快完善城市东南区域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积极打造“智能城区”。

  (四)在更高品位建设秀美家园,彰显现代田园城区特色。坚持生态立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打响江南水乡现代田园城区品牌。

  培育新型生态文化。坚持生态优先,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每一个环节。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形成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全面加强生态文化载体建设,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鼓励使用绿色产品。完善公众监督机制,健全群众环保组织网络,广泛开展群众性环保活动,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生态文明新局面。

  强化主体功能布局。对接省、市规划布局,立足“十二五”规划建设现代田园城区的发展定位,切实强化主体功能区布局。根据区位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快构筑“一心、一核、三组团、六片区”的产业空间架构,重点建设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嘉兴商贸中心区、科技创新核心区、文化创意活力区、田园新城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休闲度假生态区六大发展区块。积极探索资源配置、利益补偿、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机制创新,促进各主体功能区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重点做好河流交界断面、城市空气质量等监测。加强生态修复,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重点加强土壤修复和危险废物、重金属污染防控。深入开展“关注森林活动”,推进田园城区绿网、河网、路网规划和建设,全年新增绿化造林2300亩,建设生态绿道60公里。整合改造河网水系,加快推进东南水系治理,积极实施以“三清二绿”为重点的河道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全年完成131公里河道疏浚任务。

  科学推进节能减排。全面推进工业、农业以及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服务业领域的节能减排。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抓好重点能耗行业和年耗能3000吨以上标准煤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加强节能技术改造,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淘汰高耗能工艺和设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采取更加严厉的政策措施,严格环保执法,严把项目审批。切实落实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监管减排。继续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物减排,抓好中水回用、生活污水入网等重点减排工程。

  (五)在更广领域办实事惠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坚持民生优先,加大民生投入,强化民生保障,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方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探索新型农村劳务合作机制,做好“两分两换”农民、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以及退伍军人的就业扶持工作,全年新增就业1万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鼓励城乡居民创业创新,不断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增强群众消费预期。加强劳动执法,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依法保护劳资双方权益。提高社会保险覆盖率,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合作医疗等工作,合作医疗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全面深化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积极创建省助残扶残爱心城区。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危旧房改造,不断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深入关心困难群众生活,积极提升救助帮扶水平,切实加强困难家庭生活保障。

  全力推进文化建设。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弘扬社会诚信风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积极开展第三届城乡文体十大联赛、第九届南湖合唱节、第七届“读书月”、第七届“睦邻节”等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文化机构,培育文化精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深化文化名镇、名馆、名园和名品建设。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民间文艺资源,推进端午文化等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耕读文化、禅修文化和武侠文化。完善政策措施,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推进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建设,全年新引进创意项目50个以上。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教育投入,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强化优质教育资源管理。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城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农村教育和新居民子女教育。努力完成校舍安全工程三年目标,继续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推进教育均衡化、品牌化、现代化发展,启动东北师大南湖实验学校建设。

  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向群众开放更多的体育场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发展竞技体育。进一步繁荣体育事业,培育体育产业。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扎实推进省卫生强区创建,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急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从源头上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强化人口计生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

  认真做好村、社区换届工作。大力开展社区、社团和社工建设,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居民自治和新居民服务管理新机制,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进一步加强统计、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积极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防、双拥优抚、关心下一代、老年事业和志愿服务等工作。认真办好9件政府民生实事。

  全力维护平安稳定。高度关注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的调处和利益引导,推动社会维稳从“重矛盾化解”向“重权益维护”转变。完善制度维护民利。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和重要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监管,切实做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止各类事故发生。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多方联动回应民求。加强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健全信访大调解工作机制和“六六群众工作制”,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强化防控保障民安。集中精力,强化保障,夯实平安维稳基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面对“十二五”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政府转型,更加注重工作落实,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把制度建设落实到依法行政、公平正义上来。把依法行政贯彻于政府工作全过程。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认真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主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联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司法监督。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听证制度,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更加强化行政信用,主动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化。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全面推进办事公开。

  二是把能力建设落实到强化执行、提升效能上来。强化行政问责,坚持“守土有责”,切实提高行政执行力。增强大局观念,合心合力,不折不扣,确保政令畅通;增强主体意识,敢抓敢管,勇于担当,确保落到实处。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强化学习实效,努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继续完善行政服务网络,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杜绝推诿扯皮等现象,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三是把作风建设落实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上来。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决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认真把握群众需求,更加深入群众生产生活,想问题、做工作都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事,不图虚名,不做虚功。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强化密切干群关系,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企业情怀,将政府职能转变到进一步为群众和企业服务上来。

  四是把廉政建设落实到完善制度、加强监管上来。坚决贯彻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大力弘扬廉政文化,努力形成制度管人、制权、理事的有效机制。切实加强对工程招投标、指标控制、政府采购、房屋拆迁等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严格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重视舆论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打造节约型政府。

  各位代表!科学发展前景广阔,和谐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南湖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再接再厉,真抓实干,奋发图强,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名 词 解 释

  一、江南CBD:地处南湖新区核心区域——国际中港城和国际电气城之间,占地约300亩,规划以南湖新天地、金融服务中心、第五大道商业街区为主要建设内容,集商务、生活、购物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贸中心。

  二、“老娘舅”品牌:是指我区以各镇、街道“老娘舅工作室”为平台,以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为主体,为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上交”目标,着力化解调处矛盾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

  三、“五彩南湖”:是指金色实力南湖、蓝色智慧南湖、绿色生态南湖、红色人文南湖、橙色幸福南湖。

  四、现代农业“520”示范工程:是指用5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建设和培育20个以上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20个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0家以上农业龙头示范企业,2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0个以上知名农产品示范品牌。

  五、“五个一批”农村实用人才:是指用5年左右时间,培养一批现代职业农民带头人,培养一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培养一批农村职业经纪人才,培养一批城乡一体新社区管理人才。

  六、CTD:即Central Technology District的缩写,是指中央技术区,以科技创新为主,兼有一定宜居和商务功能的城市。

  七、田园城区:是指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于1898年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优点与乡村的美丽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八、“一心、一核、三组团、六片区”产业空间架构:“一心”是指嘉兴中心城区;“一核”是指“大科技城”;“三组团”是指“余新-凤桥组团”、“大桥-新丰组团”和“七星-湘湖组团”;“六片区”是指以建设、新兴、新嘉、解放四个街道为发展主体的嘉兴商贸中心区,以嘉兴科技城和嘉兴工业园区西区为发展主体的科技创新核心区,以南湖街道(南湖景区)和南湖新区(东栅街道)为发展主体的文化创意活力区,以余新镇和凤桥镇为发展主体的田园新城示范区,以大桥镇和新丰镇为发展主体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以七星镇和湘家荡区域为发展主体的休闲度假生态区。

  九、“三清二绿”:即清洁河网、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绿化建设、绿道建设。

  以上就是五度学习网http://www.wudu001.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范文。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五度学习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内容哦! 五度学习网,因你而精彩。

本文来源:http://www.wudu001.com/fanwen/123848/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xxs/29756/


《【2014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2014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00字(合集四篇)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00字(合集四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00字(合集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5-11
读书心得体会《十日谈》读书笔记精选三篇

读书心得体会《十日谈》读书笔记精选三篇

《边城》讲述了湘西镇一对依附的祖父母和孙子的平凡而宁静的生活,以及在这平凡而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孤独和淡淡的凄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书心得体会《十日谈》读书笔记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5-11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3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3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或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而做的笔记,是训练阅读能力和积累知识的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5-11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读书笔记(锦集4篇)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读书笔记(锦集4篇)

“笔记”是中国古代记录史学的一种文体。意谓随笔记录之言,属野史类史学体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读书笔记(锦集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5-11
马克思读书笔记精选三篇

马克思读书笔记精选三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马克思读书笔记精选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5-1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