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集合6篇

发布时间:2024-01-10   来源:工作总结    
字号:

【www.jxscct.com--工作总结】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集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各项事业都需要农业来支撑,因此将农业放在重要位置上。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出现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华与超越,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才能真正提升贯彻落实的自觉性。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战略定位、总体要求、方法路径以及主攻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实现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的繁荣富强,没有农民的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就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所以,没有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不可能建成,国家的现代化也不会建成。

   2.有利于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耕地、水和矿物等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这就要求农业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破解制约瓶颈,解决“三农”问题,最终使农业高度发达,农村更加美丽宜居,农民更加富裕幸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

   3.有利于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迫切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超越和升华,体现了中央对农业农村定位的再思考。体现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特征,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的阶段提出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的重要判断,中国特色社會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好这个矛盾,必须着力解决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真正地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需求。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

   兴隆县塔前村位于国家级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南麓,距县城中心10公里,总面积3.67平方公里,辖4个居民组,218户669人,是市级文明生态村创建先进村和紫塞先锋工程示范基地。

   1.城镇化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大力发展,城镇化开始走向白热化,农村中的人口开始呈单向流动的状态流入城市,尤其是青年劳动力,农村人口锐减,出现大量的“空心村”,在村中剩下老人和儿童大军,出现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同时村中的农田土地荒芜,无法有效利用,农村住宅基地鬼屋化,无人居住,最终出现农村荒凉和有效劳动力缺乏状态,不利于农村的发展。

   以前,塔前村青壮劳力大多去北京等大城市打工。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村附近建起了制药厂、果脯厂,吸引了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问题得以缓解。

   2.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

   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乡村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基础条件。乡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基础设施一般包括交通设施、农田水利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基础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而村集体无收入过分依赖于政府资金的支持,虽然引进同公司合作的模式投入一部分资金,但并未充分利用起市场的流动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导致建设资金缺乏,进度缓慢,建设标准较低。多项农村设施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到农村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幸福感。

   塔前村在改善基础设施时同样遇到资金不足的问题:改善村道路交通打水泥路需要个人垫资;为村民解决水不足的问题修自来水需26万,得想方设法凑钱;改善人居环境,实行“三改”:改厕、改大门、改厨房,每户补贴4000元,资金仍然不足等等,而村集体无收入更加重了资金缺乏的问题。

   3.产业结构单一,支撑力度较弱

   合理丰富的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当前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化,缺乏龙头企业做支撑。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目前在农村,多数农民由于知识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还是从事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单一化问题突出,缺乏第二、三产业的带动和活力。与此同时,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观念陈旧等原因,很难吸引龙头企业。即便有龙头企业,也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特色产业不突出等问题,这就形成恶性循环,农村的企业生态环境过差,难以满足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要求。 塔前村目前有从事第一产业的种植和养殖业,有小型的果脯厂,还有“兴隆县日本清香核桃合作社”,以地入股,核桃树下间种药材,产业结构较单一。虽然种植清香核桃有一定特色,但规模小、数量少,没有龙头企业做支撑。

   4.忽视乡村文化和乡村价值

   实施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乡村振兴就是提高农民精神风貌的过程,是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也是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乡村价值体现的是乡村发展的独特规律,这一独特规律告诉我们,构成乡村财富的资源有三类:一是自然资源,如土地、水资源等;二是社会与生活资源,如村落的地理位置等;三是乡村社区形成的产品,如农产品、民间艺术等。这三类资源可以构成一个“财富三角形”。而在当前的农村社会当中,好多年轻人没有体验过乡村生活,不愿意在村中生活,向往城市生活,忽视村中原有的生活习惯、乡风民规,忽视了乡村自身的文化和价值,导致产业项目与当地资源脱节,出现“水土不服”“项目孤岛”现象,而脱离乡村价值体系的项目建设,多数会因难以融入乡村而流产。

   塔前村在宋元时期就有寺院、舍利塔且建筑规模宏大,有着较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如今,到处是仁爱、友善、行孝的标语牌及村规民约等,但乡风文明程度仍需进一步加强。虽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一定的乡村价值优势,但没有很好的合理利用。

   三.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1.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满足当地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应该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发展的最大短板。一是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质量;二是完善农村道路和交通设备,降低车费;三是加强农村电网的日常检查、维护;四是实行“天然气进农村”工程;五是加大政府投入,改革农村危房,打造农民的避风港;六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推进“厕所革命”,改善农村脏乱差的问题,打造生态宜居的人居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七是加强农村休闲娱乐设施建设,丰富村民日常生活,比如,打造一个“休闲活动广场”,配备健身设备、篮球场、图书阅览室、农业科技传播室、电影放映室等,为村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丰富村民的日常业余生活。

   塔前村的基础设施方面水、电、路、气、房、厕所、娱乐等,除了其中某项如天然气还没有实现,其它方面已初见成效。

   2.进行科学规划,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对农村产业进行科学规划,走农业现代化道路。要着力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農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首要前提,坚守耕地红线,稳定提升粮食产能,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主攻方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向规模经营要效率,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向品牌经营要利润,全面推进节约成本、降低消耗、提高质量。要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业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

   塔前村还需要政府从人财物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科学规划,适合发展什么,打造什么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3.注重乡村价值和文化,打造“一村一品”

   农村是一个价值复合体,有这三方面的价值:一是生态价值,乡村自然风光优美,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二是生活价值,农村居民的生活低碳、慢节奏,是一种更接近人类原初,也更符合自然天道的生活方式;三是文化价值,村落中独特的建筑风格、风俗习惯、道德信仰等都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印记和乡土情怀。乡村的价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因地制宜,找准乡村特色,进行科学定位和规划,结合乡村历史和文化,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打造村子品牌化的项目,让村庄具有本身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增加其生机与活力,形成“一村一品”。

   “日本清香核桃”因其皮薄、入口留香回味无穷而成为塔前村的品牌,但还需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亮点文化。

   4.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保障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社会保障。要完善和创新村民自治机制,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实现村民自治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引导发挥村民民主协商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使农民法治意识显著提高。大力促进乡村公共文化发展,脱离不良生活方式。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人性化解决农村人才的各种需求,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塔前村还需进一步加强,尽早打造一支三农工作队伍,服务于现代农业的需求。

【篇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作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之一,十九大报告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分别从乡村的产业生产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农民精神面貌、科学社会治理、人民生活状态这五个角度提出了具体要求。是破解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面临的重大问题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面临着人才匮乏、农民增收难、绿色发展任务艰巨、等诸多困难,如何解决难题实现振兴成为待解之题。

  面临的困难

  一是农村劳动力流失,青年人才严重匮乏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呈单向趋势不断流入城市,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导致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出现中空现象,留守农村的只剩下老弱病残,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下,有限的劳动力无法推动产业发展,农田无人耕种、农村房屋无人居住......等问题比比皆是。加之农村的基础条件很难留住人才,导致农村青年人才缺乏,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紧缺。现下许多农村的村干部呈现年龄老化、接受新事物能力弱、创新不够等突出问题,导致基层管理后继无人,青黄不接,长久以往只会导致恶性循环。

  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小

  合理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绝大部分是由第一产业组成。但在由于农村农业集约化程度低,产业结构单一,无法形成产业链,造成整体效益较低,增收渠道,小农民增收缺乏后劲。农村大量的劳动力被局限在“一亩三分田”上,农业产业化进展缓慢。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观念陈旧等原因,很难吸引龙头企业。仅有的少数龙头企业也存在着规模小、特色产业不突出等问题,农村的客观条件对于企业生存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如此往复,产业发展根源问题得不到改善,农民无法提高增收,乡村振兴战略便很难得以实施。

  三是生搬硬套其他地区发展模式,缺乏创新意识

  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乡村的发展普遍存在着差异性,每个农村的情况、发展基础都是不一样的,如只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成功模式则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但往往一个地方的发展模式获得成功之后,便会出现无数人争相模仿,无视本地的实际情况与地方特点,名曰借鉴经验实则生搬硬套,缺乏根据本地特色制定发展战略的创新意识,最终只会出现“昙花一现”短暂效应,无法实现长远目标。

   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让年轻人留得住

  通过党建引领,创新基层选人用人机制,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打造好乡村基层管理队伍。通过“量身定制”的选人用人方法,打造一支专业化素质过硬、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鼓励更多年轻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培养乡村专业技术人才。根据所学专业不同,有的放矢的将专业人才用在“刀刃上”,打造实施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要解决如何引进人才的问题,还要确保能留住人才。

   二是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模式,挖掘地方特色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自古以来,地域差异造成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巨大的差异,推动乡村振兴,还需因地制宜以本村资源禀赋为基础,大力挖掘与发扬地方特色,制定符合本地区发展的模式,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挖掘人文历史,以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深挖不同乡村的特色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品牌活动如生态游、农家乐等,丰富创收形式,提高当地村民生活水平,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提好农民幸福感与满足感。

  三是扩大农民增收渠道,优化产业结构

  首先要转变农村固守发展传统农业的观念,引导农民在勤劳致富、精耕细作上下功夫,紧跟市场需求,引导各村社发展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的高效农业,持续壮大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建立健全村民利益联结机制,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推进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吸引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培育多元化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

【篇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近年来,各地坚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并重的原则,着力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切实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开发提升人才能力素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推动人才振兴发展。但仍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面临问题困难

  一是人才“招不来”。基层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相对不全,与优质资源多、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城市相比,乡村还存在优质资源匮乏、发展机会受限、持续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基层的现实条件让“优质人才”望而却步,造成基层人才短缺,一些乡村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等本土人才向城市流动,同时外来优秀人才又难以留在乡村。

  二是人才“留不住”。长久以来,各单位、各部门对于“好用的人才”,一贯采取的是“人尽其用”的原则,导致大量甚至所有的工作都压在一个人身上。加之基层工作繁复冗杂,往往一个人要承担几个人的工作,工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繁琐的工作任务、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们选择“逃离基层”。

  三是人才“上不去”。年轻学历高的高素质人才,回村任职之后,基层源源不断的工作量如排山倒海般逼压过来,使得这些人才疲于应付,无心更无多余的精力和时间继续学习,加之发展空间小,晋升渠道不够畅通,没有体制机制的适当倾斜,大部分乡村人才难以进入当地部门选人用人的视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意见建议

  在“带”上下功夫,让人才扎根一线有劲头。擦亮党员身份,将党员纳入青年人才党支部管理,非党人才由青年人才党支部发展培养;带领回引人才创业干事,熟悉村情民情,服务所在基层组织;建立健全“导师帮带”机制,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优秀村干部“一对一”结对联系帮带。

  在“留”上求突破,让人才扎根一线有念头。结合人才对象各自专业、专长、经历等特点,明确干事创业方向开展实践锻炼。通过定目标、分任务、同协作,全面参与当前重点工作和村级事务管理,在基层环境中锻炼,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

  在“送”上给支持,让人才扎根一线有盼头。回引人才在村培养锻炼期间,村委会鼓励支持并给予优秀青年充分的备考时间,回引人才在实践中所积累的工作经验,丰富了备考知识,是公考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篇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实事求是面对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领导干部不专业,缺少执行力。乡村振兴是一个大而广的话题,从涉及政府管理层面来讲,涉及农业农村、自然规划、城乡建设、水利、林业等方方面面的政府部门。如何实施乡村振兴,关键取决于乡镇领导的观念和认识,目前,对部分乡村领导对乡村振兴如何实施,还停留在文件上,县域领导停留在会议上,经济专家还停留在宏观上,这些问题不解决,乡村振兴也只能是“政府出钱把墙刷白,种花种草,面子很好”。

  (二)广大人民群众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识普遍不强。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留在家里的人多数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农事作业、带带小孩等。这部分群众普遍发展意识不强烈,对乡村振兴战略只是从电视、新闻上面获知此事,对怎样实现乡村振兴知之甚少,更别说干什么、怎么干,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与他们无关,缺乏主动性、参与性,甚至阻碍发展,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

     (三)农村实用人才不足,缺乏农业新型主体引导,乡贤发挥作用不明显。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一部分在村务农,另一部分在外务工或经商。有许多在外闯出天地的人从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里,更谈不上对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近年来,农村的资源要素已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发展,导致人才流失,人才资源要素向本地回输较少,输血功能较弱。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应形成组合拳,以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为基础,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基层组织、培育人才、培育优势产业、强化基础设施投入等关键环节建设。

  (一)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乡村领导的职业和专业培训。

  提升乡村领导对政策理解和运用能力,掌握乡村振兴实施的方法和步骤,实事求是的组织项目运作执行力。要有宏观观念,更要有微观的方案。各级党委要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培强配齐基层党组织,增强凝聚力。

  (二)加强乡村振兴专业咨询机构建设。

  乡村领导长期面临基层繁琐的工作,在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缺少实战经验而显得不知所措。特别是产业振兴需要市场化体系,如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市场化产业体系建设,大部分束手无策,更严重的是缺少专业的咨询和服务机构,让乡村领导们更为恐慌,束手束脚,维诺不前。

  (三)做好产业规划,发展农村产业,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增加收入。

  产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必备条件,只有通过产业发展才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一是相关部门要指导和帮助村集体经济组织找准产业发展着力点,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发展科学的、有市场的产业,而不是照搬照,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二是依托本地农业特色资源,以品牌意识拓展市场。三是根据地域特点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一是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对乡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二是继续探索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农民。三是进一步健全涉农投融资政策,切实解决农民、农业企业贷款难问题,激发金融机构投放“三农”贷款积极性。四是建立完善农业保险政策,重点发展符合适度规模经营主体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

  (五)加强宣传舆论引导。

  对于乡村文明建设、乡村环境整治,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特别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村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宣传员角色,逐步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风气和环境卫生意识。同时,要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村民行为,开展村民小组乡风文明、环境卫生等评比活动。

  总的来说,近年来,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依然很突出,仍是制约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短板、弱项,要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仍需要深入研究,找准症结,抓住关键和主要矛盾,不断强化投入和工作力度,多做绣花功夫,从历史的角度、战略的角度、全局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农业农村工作,以咬住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奠定基础和保障。

【篇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市政协委员、黎城县政协副主席段xx,黎城县政协委员、上遥镇副镇长延xx反映: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于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我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乡村建设缺少规划,存在发展无序现象。我市农村的村庄大多是依地理位置分散居住,由于缺少发展规划,出现了发展无序现象:一方面,新居建设占用了土地资源,另一方面旧院闲置却没有得到复垦,既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整体村庄的视觉效果;农村文化、体育、娱乐、休闲、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二是乡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严重。近几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进城打工、经商、定居,孩子也一起进城就读,许多村庄的学校已自然消亡,乡村只剩下故土难离的老年人,空心村、老年村现象普遍,乡村振兴面临人才流失、主体弱化、对象多元等诸多难题。

  三是农村产业匮乏,村集体经济破“零”困难。我市山区较多,土地资源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规模经营成本高、收益低、推进难度较大,导致农业生产仍以传统产业为主,仍以小农小户经营为主,规模小、效益低、经营分散,不能更好地与现代农业相衔接,导致现代农业、村集体经济破零发展难、不平衡。

  四是农村改革不够彻底,乡村治理存在差距。社会配套服务保障跟不上;农村综治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边远农村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重灾区,社会维稳安保力量薄弱;农村自然灾害增多、社会突发事件频发,不少地方没有应急管理的人员和力量;农村群众文化需求倍增,但政府缺乏先进文化传播、培训、教育的队伍;农村群众在经济发展、社会安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扶弱济贫等方面诉求日益增多,但整个社会有效解决方式跟不上这种需要。

  为此建议:

  一、优化村庄布局,实现乡村长期规划。要立足各地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编制各乡镇、村落的总体规划,优化村庄布局,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路网、电网、水网,建设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优化农村环境卫生,将乡村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二、培育新农民新主体,挖掘和发挥乡贤文化作用。要大力培养乡土人才,特别是致富带头人和农村的实用人才,通过他们来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搞好村庄建设;要挖掘和发挥乡贤文化的巨大潜力与积极作用,引导退休返乡的政府官员、教师医生、基层干部、企业界精英等愿意为家乡发展建设建言献策、出钱出力的优秀人才回乡居住,用乡贤文化引领乡村振兴。

  三、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建议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土地抵押、土地托管等机制,盘活农业经营主体手中的土地、农机、农资等资源,促进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加快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发展连片种植,实现规模化。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和资金整合力度,推动主导产业发展提升,快速扩张产业规模。在新型经营主体项目建设、融资贷款和其它政策优惠上予以重点倾斜,调动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创建优良的和谐环境。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丰富乡村文化,促进乡风文明。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群众与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培育新型农民、弘扬乡村文化,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完善农村文化设施,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发挥文化引领风尚、促进和谐的作用。

【篇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牧区公路网络,加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管理维护。围绕蓄水、保水、节水的目标,建设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根据地下水资源条件,有步骤地开发地下水资源,完善现有灌区节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施农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农区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重点开展“清脏、治乱、增绿”三项行动。

  (二)创新科技推广机制和服务手段。积极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努力在农区建设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积极支持农牧科科技户发展。支持农牧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鼓励各类科技人才到生产一线服务和创业。加大统筹协调,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和增强天气科技应用水平,提高空中云水资源开发能力。

  (三)培养新型农民。结合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开展实用型技术培训,生产管理培训,注重提高农牧民市场意识、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推动高等学校、可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技术合作,加强市场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共同确定技术研发鲜明,并努力将取得的科技成果直接用于农业生产。

  (四)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验、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整合信息资源和网络平台,为农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着力培育发展智慧农业产业。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体系及网络平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扶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五)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立足地域优势,完善规划体系,切实落实各项政策,推进特色葡萄(酒)产业发展。努力提高供给水平,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协调推进农业循环发展,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发展。推进土地流转,支持农牧业合作社实现集约化生产。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fw/186486/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集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毛概读书笔记2000字范文汇总三篇

毛概读书笔记2000字范文汇总三篇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200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毛概读书笔记2000字范文汇总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5-04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合集3篇)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合集3篇)

意义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ìyì,一指人或事物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二指内容,三指美名、声誉;四指作用;五指价值。事物存在的原因、作用及其价值。出自《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殆其往而喜其反,此致君之意义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合集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5-04
邓小平读书笔记【三篇】

邓小平读书笔记【三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邓小平读书笔记【三篇】,欢迎品鉴!
2024-05-04
成本会计读书笔记锦集四篇

成本会计读书笔记锦集四篇

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成本会计读书笔记锦集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5-04
习近平讲故事读书笔记精选四篇

习近平讲故事读书笔记精选四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习近平讲故事读书笔记精选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5-04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