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范文(精选5篇)

发布时间:2022-05-10   来源:材料报告    
字号:

【www.jxscct.com--材料报告】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发布实施,党的农村工作条例颁布施行,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展望“十四五”,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牵住农村改革。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加快推进更高水平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步骤,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实践,是改变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目前本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已有不少举措,但总体上是上头热、中间温、底下冷,基层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不高,主要是在政策供给方面存在偏差,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现行体制或原有政策的约束,现实问题无法解决,如土地流转中的期限过短、租金不断上涨、投资者信心不足的问题;农业生产观念落后,农业三产融合以及现代化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应用不足,且受土地指标和土地性质限制;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不足等。

  综合发达国家乡村发展的经验,上海乡村应具五大功能:一是粮食安全,二是农产品供给,三是生态屏障,四是生态产品,五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因此,上海的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美丽乡村建设,更应该是产业振兴,体现现代农业的示范、农业科技的引领、生态环境的优化、生活的便利宜居等特点。

  关于推进上海乡村振兴,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对上海乡村的功能定位要明确,特别是重点产业要有指导性意见(如种植或养殖的主要品种和方式)。产业发展需要解决土地流转的制度保障问题,要从制度设计上保障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双方利益,提升经营者的信心,增加对现代农业的投入。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家庭农场为基本生产单位,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成立合作社,联接生产与市场。建设和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议对全市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调整和建设,强化市场功能,让它成为农产品供应的调节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管者、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器,从制度上和机制上解决农产品质量、标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仅依靠农业管理部门不能解决,需要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协同。

  二、乡村产业不仅仅是种养殖业,更要发展二、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种养殖业要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以现代化的种养殖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以生物科技促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种养品种质量的提升。发展二、三产业需要有相关的政策保障,如厂房、设施、设备的建设安装要占用土地,农业旅游需要为游客提供服务场所,如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市级层面出台相应政策,协调好规土部门的政策限制与农业部门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农业产业发展应该以农业科技为支撑。积极引进先进生产方式,推广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资源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生态化种养殖模式,培育和引进优质农产品,以产品的高品质、绿色安全为主要目标。

  四、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后需要有农产品加工或食品制造业的支撑。建议在上海郊区建设一定规模的高标准的食品加工企业,以承接地产农产品的加工、储运和贸易为主,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多样性的消费需求。

  五、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建设好乡村的道路和环境尤其是农民的生活环境很重要。在规划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对原住民传统文化习俗的保存与开发,让乡村更美丽而不是让乡村变城市。鼓励村民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设有特色的民居,开发出体现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休闲农业项目,實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增加农民收入。(市人大代表,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篇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引发了全社会关注。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是事关国家发展大计、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实施乡村振兴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是当前社会发展之势,因此,有效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势在所趋。

  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短板,如乡村人才未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还有差距、农民素质文化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亟需扭转传统发展观,科学统筹推进,有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远景目标建设。

  科学谋划乡村振兴是关键。乡村振兴要明确具体干什么,怎么做,因此科学谋划是关键,为有序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实施乡村振兴,亟需明确具体的目标、规划,把做什么、怎么做具体结合起来,为长远实施乡村振兴规划打下基础。其次是部门相互协调配合,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是基本。乡村振兴发展中离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是其发展的基本,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就是要抓好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加强农村道路、通信、电网、饮水、沼气、垃圾收集处理等方面的建设,要把村容整洁作为重要建设内容,改善好农村的整体面貌。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是核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人才是发展的核心,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须集聚人才、招贤纳士,把人才培养作为建设的主要任务抓好抓实,全面提高现有常住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效解决好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的问题。

【篇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是重塑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应深刻认识“乡村”与“农村”之间的差别,突出典型宣传、提升乡村产业效益、重构乡村建设主体、城乡融合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五个重点,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一、充分认识“乡村”和“农村”之间的差别

  “农村”和“乡村”仅一字之差,寓意却大不相同。具体来看,“农村”与“乡村”内涵差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地理学上的认知差异。乡村范围大于农村,包含乡(镇)与村两种社区构成的社会生活范围,乡村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二是直观印象的认知差异。“农村”最容易想到的是“脏、乱、差”,相比于“农村”,“乡村”的表述更为中性和客观,也更具文化气息,传达出人们对于乡村“恬淡、自在、朴素、平凡、温暖”生活方式的向往。三是建设内容的认知差异。“农村”侧重经济形态、产业结构的描述,相比而言,“乡村”是一个兼备经济性、政治性和文化性的地域概念,建设内容更为宽泛。四是建设主体的认知差异。传统农村建设主体基本是本地农户,对于乡村而言,主体除广大的农民群众外,还涵盖了诸多新乡贤、大学生和工商企业主等其他类型的“新农人”。五是承载使命的认知差异。相比农村,乡村作为中国五千年文明之根,蕴含着推动中华文明演化的原动力,传承和发扬着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

  实际工作中,将二者概念内涵混淆的情况常有发生,致使多地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依然沿袭着新农村建设时期的旧有理念,这势必会对新时代乡村建设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理清“乡村”和“农村”之间的差别,充分认识“乡村”的全局性、兼容性和深厚性,有利于从更宽的范围发展乡村产业,有利于拓宽乡村振兴的主体,有利于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从而更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几点建议

  一是突出乡村振兴样板的典型宣传与学习。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乡村差异性以及乡村振兴的不同面,分类树立样板和比学赶超对象,放大比较优势,培育形式各异的“样板群”,促使各地在突破关键环节、解决难点问题上能够寻求到可借鉴方案,让经验模式“看得见、摸得着”,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对象,最终形成契合自身实际和特色的乡村振兴实践模式。

  二是突出提高乡村产业体系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产品、优质品、专用品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绿色农业,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依托乡村特色资源禀赋,发掘新功能新价值,健全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具有鉴赏价值的文化资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产业尽量留在农村,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三是突出重构乡村建设主体。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强化本地人才培育,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植一批扎根农村的“田秀才”“土秀才”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培育“新创客”,争取更多新乡贤、新农人、高校毕业生等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中来。

  四是突出城乡融合发展。重塑城乡关系和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主干道和综合枢纽。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持续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强化制度供给,打通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人力、资本、技术、管理等资源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充分实现乡村资源要素内在价值,挖掘乡村多种功能,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五是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是乡村振兴的治策之本。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和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投入机制,发挥乡村振兴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打捆使用各类涉农资金,通过担保、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乡村振兴。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疏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肠梗阻”。

【篇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可以说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希望。如何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乡村?

  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大胆思考:

  一.从开放资源上突破。

  乡村有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森林湖泊、田园山水等资源,怎样释放资源把资源变资本,吸引更多的企业资金进入乡村,需要我们创新。

  二、从市场主导上突破。

  建以政府不要大包大揽,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必须走市场化才能持续发展乡村,单靠政府一时半会儿的扶持是无法实现行续发展的。

  三,从政策扶持上突破。

  如何扶持乡村发展?我们绝不要金钱式的扶贫,产业扶贫才是真正的造血式扶贫。送猪、送钱解决不了问题,要扶大扶强、扶持产业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扶贫,建议多渠道整合政策资源和资金,着力大项目的发展:不要遍地开花、蜻蜓点水式的扶持,要劲往一处使,否则资金分散,出不了效果,有的甚至会半途而废,政府一定要做锦上添花的项目扶持。

  四.从吸引人才上突破。

  怎样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创业,要让年轻人不要只盯住城市,乡村广袤、市场潜力巨大,政府的人才略也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下乡,双创基地一样可以设在农村,总部不应只在城市,一个庄园就是一个总部、一个庭院也可以是一个总部。日本现在流行大学教授、企业老板逃离城市到农村种田,叫一耕一渎。有的把自己的书斋全部搬到乡村去,白天耕田,晚上写书,或者软件开发iT行业,流行进入一个村庄,只要把基础设施、宽带什么装进去之后,城里人就会进到一个村庄,整个公司就搬到这个村庄来。把智创、文创、农创等引入乡村,这样就可解决城市拥堵、房价居高不下等问题。

  五,从策划规划上突破。

  怎样从观光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怎样用活乡村的本土材料、果林、菜园等,而不是城市化的照搬照抄,按照乡村原有的脉络进行梳理,策划新产业,引进新思想,让更多年轻人回到村庄,将规划与运营有机结合,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要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更多人爱上乡村。现在许多乡村建筑盲日模仿城市建筑,不适合乡村特点,庸俗而又没有美感,这都是因为缺乏懂乡村特点的设计师造成的。如果根据农村的自然条件,设计出适合乡村特点的建筑与景点,一定会大大吸引外来观光者。

  六.从产业融合上突破。

  将一二三产融合,打造产业新村、产业庄园。孤立的农业种植不会提升土地的附加值,发展创意农业,把田园乐园、把农业园区变旅游景区,就能大幅提高土地的收益;孤立的加工生产也不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要让生产劳动更具乐趣、要让加工生产更具体验性,就会提升产品价值,开发伴手礼等土特产品,扩大知名度,形成收益的互补

  七.从用地政策上突破。

  振兴乡村,发展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产业庄园、特色小镇等必须匹配适度的建设用地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不能吃、不能住、不能娱就留不住游客,也就不会有更多的消费;建议集体土地不仅可以用于租赁住房,也应用于旅游康养服务。

  八.从金融改革上突破。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农旅项目不会有大量的国有建设用地,主要是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和流转用地没有上地证、房产证,就没有足够的低押,融资贷款比登天还难想要扩大规模更是难上难,导致长期以来有的项日不能做大、没法做强,有的只好民间借贷而被高额利息拖死。所以怎样打破金融供给不足、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可获得性较差,需要政府部门制定鼓励政策、打破信贷瓶颈。

  九.从平台搭建上突破。

  村集体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借鉴袁家村模式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入股开发乡村;企业也可以采取众筹、共享模式吸引更多的乡村热爱者共筹共享,开发共享农庄、共享果园、共享菜园、共享民宿等等,共享的不仅仅是资金而是更多的信息、渠道、人脉、营销等无形的资源,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众人拾柴才会火焰高。

  十.从宣传营销上突破。

  一个城市的品牌营销不仅仅局限于城市,也应包括乡村、景区景点和土特产品。我们的城市营销也应该象山东一样不仅宣传景区景点,还应从美丽乡村、产品品牌上进行包装推介,把一个项目、一个景点、一个产品推介好了也是城市形象的提升,而不是靠一个项目一个企业单打独斗式的营销。政府打捆推介,项目好了政府的税收也好了,农民也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说实话山东旅游不如成都,旅游景区景点也不咋样,但好客山东却是家喻户晓。

  总之,新时代,新乡村。乡村振兴战略不能沿袭传统,要敢突破,还有许许多多的模式值得去创新创意和探索。比如:科技农业与心乡村、智慧农业与新乡村、休闲农业与新乡村、设施农业与新乡村、寿养旅居与新乡村、青年双创与新乡村、共享众筹与新乡村等。

  乡村振兴战略,不能仅仅把乡村看成是农产品生产的地方,也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的地方,它应该成为城市的后花园,成为城市居民旅游观光休闲的地方,更应该成为城市居民退休养老的地方,我们要倡导乡村生活,把“把酒话桑麻”的乡村新生活发展成为所有市民的共同追求。

【篇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最近,山东省在乡村振兴方面动作频频,近日,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召开了《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山东试图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乡村振兴的标准体系,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基层治理研究的政治学在读博士,看到这样的消息,我既欣喜又担忧,欣喜之处在于,农村的发展太需要专门的政策扶持了,这对于广大农民而言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但是,相较于欣喜,我有更多的担忧,我在之前的《山东为什么在衰落》一文中提到,山东目前存在比较普遍的思想意识问题,虽然最近两三年,省政府大刀阔斧的出台了大量改革措施,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意识的转变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我对山东目前思想意识转变的判断是“上动,下不动”,简单说来,省政府着急,但是中层以下的干部和群众不着急,仍旧奉行原本的观念生活。

  在这种背景下,我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担心省政府急于改变现状,密集出台的措施是否真的贴合实际?二是担心,出于利民初心出台的措施,层层执行到乡村后,是否真的会产生惠民的效果?

  我曾在全国多地进行实地调研,累计田野调研时间超过500天,可以说我的硕博期间都在和农民打交道,基于我以往的经验,对于山东的乡村振兴计划,我想在这样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一、乡村振兴不能仅仅满足于“看起来漂亮”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但是常谈常新的问题,国家对于乡村的扶持其实一直没有停止,从以往的“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到现在的“乡村振兴”,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点关注问题。

  在以往的建设中,存在着不少将乡村建设等同于“乡村亮化工程”的做法,把靠近马路的房屋涂上新漆,给村里修修篱笆,种种花,就算新农村建设了。

  我曾经跟随清华大学的调研团前往中部某省份进行“美丽乡村”专题调研,当地官员带我们去本地的一个样板村参观,一进村子,家家户户两三层小楼,房屋外体统一刷了新漆,看起来漂亮整洁。但是走进房屋一看,里面“家徒四壁”,屋子里面是斑驳的水泥墙,屋里屋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我问村中的一个阿姨,“美丽乡村”建设后和建设前比有什么区别?阿姨不假思索的回答“没区别,房子都是自己盖的,村里只是给旧房子刷刷漆,派人打扫一下路面。”

  在我看来,这就是典型的面子工程,村庄看起来好看了,长了官员的面子,但是对农民的生活没有实际的利好,不仅如此,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对农民生活更不利的影响。

  比较常见的有,为了村庄的干净整洁,强制性的规定不允许养鸡、养鸭,不允许在户外堆放柴火等等“损招”,这逼得很多村民只能将鸡鸭养在家里,将柴火堆在厢房、院里,加剧了火灾隐患,对农民的生活没有产生有利的影响,反而增添了不少麻烦,这样的农村建设要不得!

  乡村振兴不能只要面子,不要里子。如果只能选一个,里子比面子重要!

  二、乡村振兴不等于“赶农民上楼”

  最近几年,新农村社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官员将乡村振兴简单的理解为“赶农民上楼”,至于农民愿不愿意,过程公不公平,上楼后生活变好还是变坏则不在考虑范围内。

  我曾在山东日照和枣庄的农村社区进行调研,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可以简单归结为这几点:

  第一,上楼赔钱。很多地方的农村社区建设,采用的是对农民的老宅进行补贴,然后由农民自行购买新楼房的方式,但是问题在于,补贴的钱额度很少,一般一平米几百块,整个老宅的补偿款不过几万块,但是购买楼房的费用远远不止这个数额,村民被迫自掏腰包,购买新房,有一些家庭贫困的根本就买不起楼房。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农村建设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惠及农民,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还是为了圈地卖楼?

  农民作为农村的主人,我们的乡村振兴政策一定要始终围绕“为农民谋福利”的原则,实实在在的惠及农民。

  第二,上楼生活成本增高,生活质量下降。我们都知道,农村的生活成本是比较低的,粮食、蔬菜自己种,鸡鸭牛羊可以自己养,吃水也可以自己打井。上楼之后,农民的生活成本有显著的提高,但是上楼并不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甚至会剥夺一些收入来源,增添生活负担,这种情况下,一些人上楼后花钱越来越缩手缩脚,生活质量出现了显著的下滑。

  第三,生活更加不便利。不少地方的新农村社区,只是将农民赶到了楼房上,但是,农民依旧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该种地种地,该种菜种菜,没有了原本敞亮的院子,一些农具、机器存放起来很不方便,尤其是上下楼的搬运很麻烦。对于这些依旧依靠农业为生的人,上楼对他们而言往往弊大于利。

  第四,乡土情的消失。在我看来,农村最迷人的地方之一,就在于左邻右舍之间浓浓的“人情味儿”,我家饺子包多了,送你一点,你家菜吃不了分我一些,农村的邻居之间有着一种朴素又热烈的情谊,这恰恰是忙碌的城市缺乏的。我所调研的农村社区,由周围11个村子的村民组成,大家上楼后,仍旧是和自己原本村庄的村民联系来往,至于左邻右舍,如果不是本村的,就如同城市里一样陌生,那份朴素的乡土情正在消失。

  在我看来,“赶农民上楼”与前面提到的“乡村亮化工程”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乡村振兴如果仅仅停留在“建楼、住楼”的层面,那远未触及实质,仍旧是面子工程。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的五大要求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产业兴旺”,这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如果没有配套的产业,那么匆忙赶农民上楼的结果只能是增加了农民负担,远离了乡村振兴。

  但是产业振兴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不要说农村,即使在城市内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资源禀赋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资本天然的会朝着优势地区聚集,乡村想要实现产业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也不是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方式就可以完成的。

  我认为乡村振兴急不得,需要因地制宜的寻找地方特色,寻找产业突破口,然后总结经验,进行适当规模的推广,它应该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而不是在上面规定了一个标准,然后就能实现的。并不存在着一个放之四海皆准,只要照着做就能成功的的乡村振兴方案。

  三、乡村振兴切忌“一刀切”

  这一点与上一点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着一个放之四海皆准,只要照着做就能成功的的乡村振兴方案,也不存在着一个适用于所有地方的乡村振兴标准。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听到山东省正在研讨制定乡村振兴标准时,感到忧虑多于欣喜的一个直接原因。

  我很担心,一旦制定出了一套标准,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思想的作用下,各地的执行人员,会刻板的按照这一套标准去卡位,甚至对乡村进行一些不可逆的破坏性改造。

  事物总是有利有弊的,前些年,我们对城市的市容市貌进行了大力度的整治,整治后,城市更干净整洁了,也更安全了。但是同时,我们再也见不到各色各样的店招牌,见不到忙忙碌碌的小摊小贩,见不到以前那种熙熙攘攘、充满烟火气的城市了,如今的城市已经变得千篇一律。

  现在,轮到农村了,我很担心,在一套统一标准要求下,经过大力整治之后,农村也变得千篇一律,各地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旅游变成了没有灵魂的位移。

  在农村发展问题上,并不存在着唯一正确的方式,不同的村庄有不同的振兴方式,有的村庄靠旅游,有的村庄靠养殖业,有的村庄靠种植业,有的村庄靠文化产业等等,这是一个各显神通的过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要求所有村庄,也不能贪多,非要要求村庄符合五个标准才够。

  只要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的方式都可以支持,对于各地的特色、民俗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在千篇一律的钢筋丛林社会,特色才是最有力的吸引点,也是村庄发展的未来动力,不能为了适应标准而本末倒置,破坏了村庄的特色。

  四、乡村振兴要倾听农民的心声

  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是农村真正的主人,要实行乡村振兴,要发展和建设农村,应该给予农民充分的尊重,倾听农民的心声,而不能仅仅是通过专家商议就得出结论。

  事实上,大部分学者都是远离乡村,生活环境相对优裕的,他们的所思所想并不一定符合乡村的实际,符合农民的心声,在事关农民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应该让农民参与进来,我建议,可以公开征集农民对于乡村振兴的看法、意见,而且这种征集不能仅仅是省层面的,应该下沉到县乡,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实事求是的讨论每一个村庄的问题与发展。

  这也是践行我们“民主集中制”的有效实践方式,在重大事项上,先民主发声,然后集中讨论应对,充分发挥我们的优越性,这是新时代国家建设的需要。

  五、不能满足于打造几个样板村

  省政府提出要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之后,各市也纷纷提出打造多少个样板村。样板村的打造,有一定的合理性,打造样板村的意义在于,通过试点先行的方式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然后进行适度的推广,从而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的效果。

  但是,乡村振兴的实施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打造几个光鲜亮丽的样板村”的阶段。打造样板村存在着两方面的缺陷与隐患。

  第一,打造样板村的实质是拿全体纳税人的钱给少数人用。每一个样板村的打造都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而且,打造的样板村一般都是原本基础就比较好的村庄,在农村中,它们属于条件好的,也就是说,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打造样板村是“劫贫济富”,用全体纳税人的钱帮助原本就基础较好的村庄发展成为标兵,而最穷的村庄得不到实惠。

  第二,样板村需要巨大长期的维护费用。出于政绩、信心等层面的考虑,对于打造成功的样板村,政府通常会持续的拨款维护样板的形象,而这需要长期大量的投入,会很大程度的挤占其他村庄的资源。

  我们应该牢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质是帮助广大农村地区脱贫致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里的农民指的是所有的农民,不是特定的样本与标兵,对于有能力靠自身发展成为样板的村庄,可以扶持,但是如果村庄后继乏力,也应该允许它自然退出,不能浪费公共资源,我们应该追求的是惠及更多的人。

  乡村振兴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工程,在工业化浪潮中,振兴乡村是一件一定程度上“逆势而为”的行为,需要极大的智慧与耐心,也需要社会不同层面的充分参与,乡村振兴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长远打算,切莫好心办了坏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相关文章: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度工作计划

职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

工会法实施细则全文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汇报发言

乡村疫情防控方案

XX乡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

基层宗教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党员批评建议

党的方针政策方面的建议

村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2021年-2025年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fw/12109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范文(精选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第3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锦集5篇)

第3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锦集5篇)

全国爱国卫生月是定于每年4月。全国爱卫会第八次委员会扩大会议提出,从1989年起,在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活动的同时,要建立爱国卫生月制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第3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锦集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7
电力安全警示日活动总结精选五篇

电力安全警示日活动总结精选五篇

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电力安全警示日活动总结精选五篇,欢迎品鉴!
2024-04-27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结范文(通用4篇)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结范文(通用4篇)

一年来,在公司领导的指导和各位同志的支持配合下,本人能够认真全面的履行各项工作职责,能够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结范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结范文(精选五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结范文(精选五篇)

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它还可以作为先进经验而被上级推广,为其他单位所汲取、借鉴,从而推动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结范文(精
2024-04-27
大学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800字三篇

大学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800字三篇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800字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7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