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动的帝国 pdf|躁动的帝国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19-10-06   来源:读后感    
字号:

【www.jxscct.com--读后感】

躁动的帝国读后感10篇

  《躁动的帝国》是一本由奥利弗•斯通 / 彼得•库茨尼克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38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躁动的帝国》读后感(一):全球治理,美国还是全球超级大国吗?


当前的全球治理呈现这样的格局:“新一超三元结构”即美国是一超,欧盟、金砖国家和社会性力量是三元,它们将成为塑造21世纪国际秩序的最重要的因素。 第一,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第二,大国数量有所增加,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多极化与多元化进程。 第三,新兴国家从外围走向中心,开始在国际体系中分享权力并分担责任。 第四,社会力量扮演着重要角色,使世界政治更具活力,也更加多元。
有两股力量占据着世界的舞台,从某种程度上说制约着美国。一个是欧洲。欧洲软实力的作用不可小视,从观念传播和制度建设方面来讲,欧洲是国际体系和未来世界秩序塑造中的重要力量。 一个是金砖国家。如果没有这些国家的参与,我们今天面临的跨国问题和全球性难题都无法解决。它们的力量在于其巨大的增长潜力、广阔的市场以及强劲的后发活力。社会性力量。社会性力量的作用加大,使得国际政治中权力的性质变化更加明显。 全球治理呈现出一些从未有过的特点:治理为大国关系提供了合作与竞争的平台。 治理需要制度,但在安全威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国际体系出现了制度赤字现象:一是现有制度不足,难以应对全球性问题;二是现有制度改革不足,难以适应全球治理的需要。
而实际上最近很热的乌克兰与美国的局势: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3月6日报道,欧盟5日宣布将在未来两年向乌克兰提供至少150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远远超过美国国务卿克里于4日宣布的10亿美元能源补贴金额。目前,美国参众两院正努力制定法案授权奥巴马政府对俄实施经济制裁,但欧盟由于与俄存在重要经贸往来,尚不会对其发动制裁。
究竟能不能打起来?无从知晓!若是从《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该书来看,绝对打起来的可能性太大,我们难以想象的结果,战争肯定的。该书基于解密文件,对17位总统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进行解读,解开美国深度的阴暗面。一个大国的内幕。或许,我们对于美国一直以来,印象中是倡导民主、自由,然而通过本书你会感受到:美国在冷战时候,核扩散年代,古巴导弹危机时代等等都夺取和实现着自己的帝国的利益,不惜代价。
当前根据路透华盛顿3月5日(记者 Arshad Mohammed) -美国国务院周三放下外交礼仪细节,直接指责俄罗斯总统普京就乌克兰事件撒谎,发布了10条所谓普京的“虚假主张”。美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情况说明书”称,普京在“为俄罗斯进军乌克兰进行辩解时”忽视或曲解事实。该文件名为《总统普京的杜撰:有关乌克兰的10条虚假主张》(President Putin"s Fiction: 10 False Claims about Ukraine)。这一举动十分不寻常,美国国务院通常不会公开发布声明称外国领导人说谎。
到底谁在说谎?到底真会战争解决一切吗?
如果说从《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当今的时局是美国的超级大国的实力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削弱了很多,“新一超三元结构”的格局,不得不让美国考虑全球治理的规则。
无论如何,从学习和了解美国历史的角度来讲,《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是一部巨作,是一部颠覆性的历史著作。

  《躁动的帝国》读后感(二):《躁动的帝国》:“美国野史”


所谓野史,总与正史相对。“政史相承”,古人作正史,常要考虑到当权者需求,而民间则是偏爱野史的,野史通常会有传奇色彩,毕竟“猎奇”才是民众的本能,无趣其实很难流传。野史的价值,在于它记述了些许真实——那些与权力所在相忤的真相。这其实既成全了野史的传播,又使其不可能被摆放到正式的位置。
而这本《躁动的帝国》,从内容上看却是不折不扣的野史。美国历史很短,而在短短百年间,美国却从欧洲老牌帝国的跟班跃居为全球超级大国。纵观20 世纪,美国连续打了多场战争,但他们却是个自称爱好和平的国家。关于战争的动机,本书却给出惊人的答案:战争是发财良机!从两次世界大战中为交战国提供军火,到冷战时恶意挑起核竞赛,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为能源侵略他国,到以反恐之名横行全球……总之,这些内容在正史上,你一定不会看见。
本书的作者是有“当代海明威”之称的奥利弗•斯通。他的“越战三部曲”(《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和《天与地》)令人印象深刻,而他本人的经历也颇为传奇:他家境良好,父亲在华尔街工作,生活优越。而他却一时心血来潮加入了军队,服役期间两次受伤,父亲想让他远离炮火纷飞的危险战斗,但都没有成功,这些经历也成为了他后来创作的源泉。
这本《躁动的帝国》是斯通纪录片作品的文字版,该作品也荣膺了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向大师致敬单元”。对于斯通而言,他的努力其实早已不再于名声与利益,他更在意人们是否可以从他的表达中得到对这个世界更清醒的认识。这使得他的作品尽管总是饱受争议,却没有人质疑他是一位伟大的导演。
而同时,美国人所具有的独特气质也令人印象深刻。这种气质实质上是对“异己者”十足的宽容。斯通的“野史”《躁动的帝国》可以在全球风行,仅仅是这种气质的附加效果,更重要的是,宽容使美国人拥有自由的可能,而自由催生创造,带来繁荣。历史本应给旁观者带来的,是有益于未来的反思。
这也许在”猎奇的野史“背后,更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

  《躁动的帝国》读后感(三):一部批评的美国史

嵇嘉理/jijiali
奥利弗·斯通的这本《躁动的帝国》与其说是一本书倒不如说是一本剧本更合适,只不过这是一本关于20世纪美国史的剧本。作为导演或者说是电影人的著述,这本美国史无疑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或者说是可读性。本书以电影人所独有的独特视角,为我们勾勒出一副当代美国的图景。在电影人视角里,作者将当代美国史划成了几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其自身的主题。虽然反映在面上的是总统是每个专题的关注对象,但是每个专题都有其关注的主旨,作者的意图也就在这里讲述。
美国,无论是从实力还是从功能上来看,它就像一个帝国,一个在路径上有异于传统帝国的新型帝国。从默默无闻的西半球小国,西方的小伙伴,经过了那些不为人知之事,成长为一个举足轻重的新帝国。美国,在斯通的笔下是那样的雄心勃勃,壮心不已。
从一战时期的初露锋芒,到二战时期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战争的中流砥柱;美国无疑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书中都一一道来。
美国人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批评美国总统,中国人也是一样,也喜欢这件事情,批评美国总统。因而,奥利弗·斯通在文中所表达出来的意思也是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看看那些不成器的美国总统们吧,看看那些带给美利坚,带给美国人民痛苦的领袖们吧…那曾经被国人亲切的称为“世界第一等好人”的威尔逊,志得意满最终却从巴黎铩羽而归。那高举“伟大社会”旗帜的约翰逊却让美国深陷越战泥淖。万众瞩目的肯尼迪,成绩斐然,以在结束冷战中所起的作用引以为豪;可这些成就在作者看来其实多半是拜戈尔巴乔夫所赐。
作者在有些地方也是有所偏颇的。比如批判沃森将迪霍玛格穿孔卡片机扩散至德国,导致普选登记分出了犹太人、通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火车开始运转的准时有序。作者的心情可以理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不能保证别人用它来做什么。
作者并没有将全书的基调定性为一本当代美国批判史。比如在罗斯福新政那一章里面作者对于将棉花铲倒在地的行为予以肯定;而在我们的很多书中这是被当成资本家的恶来看待的。再者相对于作者批判的米国来说,有一点或许更值得关注,作者在文中指出“比起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斯大林更愿意做一个民族主义者,他首先考虑的是苏联本国的利益”。这让我想起张鸣老师在微博上的一句话,“从古到今,没有一个跟着俄罗斯走的国家能兴盛,这个邻居,带给中国的,只是两个字,蚕食”。
全书讲述或者在批判完当代美国之后,作者以开国先父富兰克林的话作为归结,“是共和国,夫人,希望能保持下去”。也就是说作者对于美国发展的中诸丑的解决寄希望于美国的民主。诚如丘吉尔所言,“民主是最坏的政府形式——除了其他所有不断地被试验过的政府形式之外”。
 

  《躁动的帝国》读后感(四):阴暗面不代表整个美帝国


07年《货币战争》出版,我和自由派一样对其不屑一顾,但不屑一顾的原因是不一样的,自由派不屑其兜售的阴谋论,我却质疑其阴谋论的信息来源:你丫一个旅美华人,如果这些阴谋是真的,似乎也轮不到你知道。如果轮到你知道,那大部分美国人也都知道了,在民主之下,美国人能容忍这样的阴谋?后来慢慢发现,自己还是不自觉把身边的环境当作了美国,其实不然,美国有自由的言论,阴谋论具有戏剧性,当然会有一定市场,所以宋鸿兵作为二道贩子贩卖一些,也不足为奇了。而看《躁动的帝国》,单就扉页推荐人来看,美国国内黑美国、描述美国阴暗面的群体还不少,而且这些人黑美帝的水平,要远远高出《货币战争》之流。所以,喜欢阅读描黑美帝的同胞们,你们有福了,著名导演奥利弗与历史学家库兹尼克联手为你打造的这本《躁动的帝国》,鞭挞美帝的妙笔一定会让你很爽。可是同胞们,美国人自己骂自己,无损于美国,而我们也不能全部当真,一个能够容忍大规模攻击政府的群体存在的国家,虽然有阴暗面,但其光明面必然远大于阴暗面,我们万不能把阴暗面当作真实的美国。
《躁动的帝国》分为上下两册,作者用了14章,把威尔逊总统以来的历任总统都囊括了进来,从威尔逊到奥巴马,几乎把他们都黑了一个遍。但中心思想是不变的,就是看似冗长序言所要表达的:帝国缘起,战争是笔大生意。这个定位是不错的,美国霸主地位的奠定,全赖二次世界大战。因此,历任总统对于战争似乎都有迷恋,二战结束后,旋即掀起“冷战”,冷战后又海湾战争,又南斯拉夫战争,阿富汗战争,好像美国就靠战争驱动一样。在作者看来,这些战争都是美国挑起的,都是为了满足军火商的利益,满足华尔街那帮混蛋的利益。这观点看似客观公正,毫不偏袒。其实不然,政治这东西是肮脏的,不可能纯洁的如处女一样。面对苏联专制的威胁与蔓延,难道你让美国不采取任何措施?发动冷战,从战略上看,确实是高妙的一招,对于维护西方世界的民主自由是有益的,恐怕作者们也无法否认,如果任苏联扩张蔓延,把美国变得和苏联一样,那么作者们也就没有机会写《躁动的帝国》这类书了,审查通不过的。当然,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用兵,则多少显得有阴谋,至少没有他们口号喊得漂亮。而且用兵的后果,并没有带来正正的民主和自由,而是混乱的秩序和虚假的民主。但是,推翻暴政后更加混乱的局面,能不能是怀念保证的借口?这确实需要读者自己思考了。
我们中国对于美国,向来做不到我们推崇的“辩证看待”:夸美国好的人,把美国当作民主自由的圣地;攻讦美国的人,又把美国恨得一塌糊涂,没有理由的恨。其实,都不全面,《躁动的帝国》展示了美国阴暗的一面,对于把美国看作处女的人,无疑是一剂清醒剂,让我们看到自由民主的国度,也有肮脏的一面。对于攻讦美国的人,我们至少也应意识到,在美国,至少公民的说话自由还是有保障的,这也说明,美国虽然也有阴暗面,但是,这阴暗面绝对覆盖不了真实的美国。

  《躁动的帝国》读后感(五):不让纯粹的无知和不了解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

只读了上册,准备开启下册。
我觉得这本书,很大程度补充了我们对美国的认识。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十全十美的,哪怕是一个强大的经济发达国家。对事物的了解最怕偏见和无知,如今信息量这么充足,我们可以尽力地全方位了解事物的本貌,并带着宽容的心态对待,而不是嗤之以鼻说:原来你们美利坚合众国也不过如此。
我们必须敬佩这样的作者,不断反思自己国家的病根,暴露给民众,反省才能有进步,历史才不会开倒车。

  《躁动的帝国》读后感(六):揭示美国华丽外表下的丑陋

中国,作为一个千年文明古国,在历史的浪潮中也是颇受波折,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国家,我们面临着内忧外患。内忧的是经济的发展与对外开放,外患的是面对诸多的世界强国我们如何给自己一个定位。美国,一直就是我们每天要谈论的话题之一,为什么?因为这个帝国在我们的发展中一直都是双面的角色,我们的发展离不开他,但是还要处处提防着他。所以,对于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也正是因为历史中有太多的遮遮掩掩,我们才嗜需了解它背后的面目。《躁动的帝国》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一下这个帝国背后的秘密。    在很多的电视电影中,我们对这个建国才几百年的国家倾注了很多的关注,一知半解之后也隐藏着我们的迷茫。就拿二战来说吧,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应该是世界上这些国家共同的胜利。但是看看我们的钓鱼岛、看看东洋小国日本的嚣张、再看看世界最新最高的科技,这一切的世界格局都离不开美国。其实在二战中最大的获益者就是美国。它在和纳粹德国做军火生意,他的公司在战争之后获得了因战争带来的科技成果,以致于后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的金本位制,再到美元与欧元、与人民币的货币战争……一切的一切都是这个国家在“导演”,之所以说它是导演,就是因为在这背后它的野心、它的历史、它的文化使然。躁动的帝国,因为它从来就没有安静过。了解当今的世界就必须要了解美国。记得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到现在的叙利亚问题、埃及冲突,背后总有美国的身影。如今的欧债危机、人民币升值,它背后的历史渊源与美国拉不开关系。《躁动的帝国》讲述的就是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    拿《躁动的帝国(下)》来说吧。也就是最近百年的历史,越战、里根浩劫、布什的“机遇”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奥巴马政府的困境,经济泡沫等等,无不在深度剖析着美国,如果说曾经我们认为的美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当然从一个层面不可否认,但是美国帝国主义对世界造成严重后果、它的战争恶行、和以“人权”发动的众多战争导致的局部国家人民颠沛流离饱受苦难等等,实在是罄竹难书。这本事也许就是个更好地记录。不过是它们的总统还是他们的国会政府,都应该为此负责。但是想一想,谁又会真正的去承担呢?我们都应该去看一看丑陋的美帝国。我还是觉得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对于世界我们还有太多的未知,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的。    2014年2月1日 12:10:32

  《躁动的帝国》读后感(七):躁动的帝国,不安于室的文人

我们常说,术业有专攻,反之,隔行如隔山。所以尽管百家讲坛充满了各种嬉笑,但好歹也是挨上边,但如果由一个导演来讲历史,那么会是怎样呢?就是这本《躁动的帝国》。
关于这个导演,奥利弗·斯通,不得不说到《JFK》——刺杀肯尼迪。这部电影不少记录片的形式拼接出一个关于刺杀肯尼迪的“真相”——那是一场政变。而这部电影正如他所引起的轰动一般,也引来了人们对他的两极评价,一方面是左派分子引其为知己,但另一方面是不少右派抨击他歪曲事实,指桑骂槐。不过不管争论多么激烈,这部片子已经成为电影史上一部不可能忽略的经典。
因此,如果了解了斯通关于肯尼迪的态度,那么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这本重写的美国史的基本态度了——美国早已经被鹰派、军火商左右。比如关于在日本爆炸的原子弹,在过去的通说是,因为美国不想牺牲太多的人,像硫磺岛那样的悲剧不能再重演,因此决定使用大杀器来提前结束二战。但斯通的看法则是,有必要吗?
首先是研发有必要吗?当初研究原子弹的基础是德国正在研究这一大杀器,因此要努力研究出来制衡德国。但首先美国已经通过情报机关得知德国早已放弃这一计划,而更为重要的是,当德国已经投降了,美国并没有放弃,潘多拉的盒子启动了,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其次是投放有必要吗?当时苏军已经出兵日本,而日本早已在中国战场显出疲态,这时候扔原子弹,与其说是在提前战斗,倒不如说是希望以此来震慑苏联,并为了二战结束后,捞取更多的资本。
这就是躁动的帝国。从二战开始到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再到现在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国被大资本家、大军火商裹挟,成为了战争输出帝国。
当然,如果仅此到这,那么斯通不过是个讲历史的袁老师。或许本书的一开篇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美国作为一个帝国师有责任,把平等向世界推广。而且这里我还想提醒读者的是,在西方眼中,“帝国”本来就不是坏事。关键是这个帝国为世界带来了什么。如果能以一句话代表斯通的观点,那么就是作为继罗马帝国、大英帝国之后的帝国,美国不应该输出战争,而是应该输出价值观。看到这里,我也就安下心来,斯通还是那个斯通。

  《躁动的帝国》读后感(八):百年狰狞

放在案头的两本《躁动的帝国》,颇为显厚重。就我个人的阅读经历来看,这本书将成为了解美国的必读书,因为它向世人展示了迄今为止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所具备的狰狞的一面。
这本书的主要叙述起于1912年终于2012年,在这一百年中,美国政府逐步由世界列强之一转变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了。然而,在本书的作者看来,美国的扩张与壮大其中要是手段依然是战争,而躲在战争背后的则是对利益追求——战争是笔大生意。
二十世纪是美国的时代,美国成为了很多国家效法的对象。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科技、生活,很多国家都以美国为标杆,而且很多国家的人民也都做着属于自己的美国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看齐”和“向往”并没有错,因为从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来说,美国对内的民主的社会机制,确实使得美国内的社会生存状态优于很多国家。而且,美国政府也乐于向世界人民展示这方面的内容。所以,有学者指出,现在所谓的全球化其实就是美国化——这种看法是不无道理。
然而,美国向外的输出的,除了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社会理念这些内容之外,美国也向外输出各种武器,海外驻军和霸权理念。这位世界警察让世界上很多国家产生”幻想“——在它庇护下可以感到安全。其实,这种“安全”往往是在丧失部分主权的结果。因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得通俗点就是“无利不起早”。
美国通过在全球建立了1000多个基地,组建快速反映部队,大大增强了对全球的控制范围,而控制的目的往往是为了炫耀武力和攫取资源。例如,为了向苏联示威在日本投下原子弹、发动越战、疯狂研发武器、打着民主的旗号干涉别国的内政、支持国外极端分子颠覆本国政府,利用歪曲事实展开军事行动……
美国成为帝国,它所走的路径并不是传统的殖民策略——它从自身独立的经验中认识到了殖民策略的缺点。美国的帝国之路,是建立在对他国经济略夺的基础上的。例如,它曾参与八国联军对中国的入侵,它提出的利益均沾,它主张的门户开放。正如早在1930年胡汉民曾说的“ 现在世界上的殖民地者,并不一定要政府来统治,用经济侵略来时人家变成殖民地也是一样的。譬如中国现在没有工业,于是外国可以收买中国的原料,再把原料造成货品,在行销到中国,这一进一出,中国经济上的损失就很大了。”美国就是靠这种手段,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把手伸向全球的。英国的特里•伊格尔顿曾说过“现代的资本国家本身就是奴隶制、大屠杀、暴力和剥削的产物”,作为帝国的美国自然也不例外。
有人把美国比喻成为了黑社会,依靠暴力赚钱,再用赚的钱维持暴力。这种比喻很形象地体现了美国的运作的方式。不过,美国还有更隐蔽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地位。从马歇尔计划开始的世界援助,其实是确立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的主导地位,为美国控制全球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仿佛它开了一家世界级的大赌场,美元是这个赌场里的筹码,美国国家进入这个赌场必须要兑换相应的筹码,而相对对于赌客来说,赌场总是最大的赢家。
当然,美国政府的行为未必代表着所有美国人民的意愿,然而作为帝国,它的行为已经不是由人民的意愿所能决定的,更何况,很多美国总统只是处于幕后的党派及财阀的傀儡,他们可以在关键问题上,向民众隐瞒,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误导民众的判断。举例来说,奥巴马在应对斯诺登爆出的棱镜事件之后的首次回应中说到“我明白,美国民众对于如何平衡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存在分歧,政府一直在为实现两者间的正确平衡而努力”。他一方面向美国民众保证“没有人会监听你们的通话”,另一方面又说“ 绝对不会滥用监控职权 ”,我们这里不禁要问,难道美国民众会因为“事不关己”就会得出“监听行为是正确”的判断吗?
历史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作为帝国的美国已经饱受国内贫富矛盾的差距,不断增长的军费开支以及世界经济格局的困扰,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个帝国到底是强撑到底,还是有所转变,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躁动的帝国》读后感(九):揭示美国华丽外表下的丑陋


   中国,作为一个千年文明古国,在历史的浪潮中也是颇受波折,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国家,我们面临着内忧外患。内忧的是经济的发展与对外开放,外患的是面对诸多的世界强国我们如何给自己一个定位。美国,一直就是我们每天要谈论的话题之一,为什么?因为这个帝国在我们的发展中一直都是双面的角色,我们的发展离不开他,但是还要处处提防着他。所以,对于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也正是因为历史中有太多的遮遮掩掩,我们才嗜需了解它背后的面目。《躁动的帝国》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一下这个帝国背后的秘密。
   在很多的电视电影中,我们对这个建国才几百年的国家倾注了很多的关注,一知半解之后也隐藏着我们的迷茫。就拿二战来说吧,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应该是世界上这些国家共同的胜利。但是看看我们的钓鱼岛、看看东洋小国日本的嚣张、再看看世界最新最高的科技,这一切的世界格局都离不开美国。其实在二战中最大的获益者就是美国。它在和纳粹德国做军火生意,他的公司在战争之后获得了因战争带来的科技成果,以致于后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的金本位制,再到美元与欧元、与人民币的货币战争……一切的一切都是这个国家在“导演”,之所以说它是导演,就是因为在这背后它的野心、它的历史、它的文化使然。躁动的帝国,因为它从来就没有安静过。了解当今的世界就必须要了解美国。记得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到现在的叙利亚问题、埃及冲突,背后总有美国的身影。如今的欧债危机、人民币升值,它背后的历史渊源与美国拉不开关系。《躁动的帝国》讲述的就是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
   拿《躁动的帝国(下)》来说吧。也就是最近百年的历史,越战、里根浩劫、布什的“机遇”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奥巴马政府的困境,经济泡沫等等,无不在深度剖析着美国,如果说曾经我们认为的美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当然从一个层面不可否认,但是美国帝国主义对世界造成严重后果、它的战争恶行、和以“人权”发动的众多战争导致的局部国家人民颠沛流离饱受苦难等等,实在是罄竹难书。这本事也许就是个更好地记录。不过是它们的总统还是他们的国会政府,都应该为此负责。但是想一想,谁又会真正的去承担呢?我们都应该去看一看丑陋的美帝国。我还是觉得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对于世界我们还有太多的未知,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的。
   2014年2月1日 12:10:32

  《躁动的帝国》读后感(十):《躁动的帝国 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超过6000万人失去了生命,其中2700万苏联人,1000-2000万中国人……第一次发现二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是苏联人民,这颠覆了我的传统观念,一直以来,作为地道的中国民众,我以为的不过是我以为,看来我想错了。
       二战历史知识的缺乏让我在阅读此书时越发显得捉襟见肘,印象深刻的多是些核问题,冷战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日本偷袭珍珠港等。二战后期广岛被炸,没有想到的是(本书中观点),广岛遭“小男孩”宠幸并不是日本投降的直接原因(甚至都无法成为日本投降的因),称其量只能算是加速了日本天皇的投降。日在投降之前,天皇已经承认其必将战败,因此只是想国外(指美、苏)承认其在日本的统治,如若不然,便会选择玉石俱焚。遂向苏联方面透露了降意,但美国却在此种情况下向广岛投下了当时震惊全球的原子弹。有人说,这一目的是为了威摄当时的苏联,确保美国战后无人企及的霸主地位,当朝总统杜鲁门的这一做法让人心生疑虑,其后在长崎投下的另一颗原子弹更是令人匪夷所思。至此,美国也被推到了道德的边缘,一度惨遭舆论风波。
       战后,两个超级大国因核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军备竞赛,进入了冷战时期。战争状态到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已经到了剑拔弩张,即将兵戎相见的地步。自苏联总统赫鲁晓夫答应从古巴撤弹才有效避免了一触即发的核战争,这也挽救了数亿百姓的生命,一回颜面抵数亿性命,今人看来,他确实是历史的功臣。而肯尼迪,很多人指责其叛国:没有在猪湾坚持到底,剥夺了中情局的权力并解雇其领导人,反对卷入老挝和提出中立的解决方案,达成禁止大气层核试验条约,计划从越南撤军,心血来潮地想要结束冷战,放弃了军备竞赛,支持第三世界的民族主义,最糟糕的也许是在古巴导弹危机中与苏联谈判并达成和解了。
       也许是上面的某个或者其它原因,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意外遇刺身亡,成了世人一大谜团。
       那么,他到底是和平英雄,还是叛国者?
       Who knows。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xxs/36589/


《躁动的帝国 pdf|躁动的帝国读后感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制止餐饮浪费活动总结(通用5篇)

制止餐饮浪费活动总结(通用5篇)

粮食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耕作得来的,每一粒粮食都是他们的心血。粮食跟水一样,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我们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之源。珍爱粮食,节约粮食,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制止餐饮浪费活动总结(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5-03
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总结【四篇】

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总结【四篇】

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总结【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5-03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汇报材料(合集五篇)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汇报材料(合集五篇)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一项准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汇报材料(合集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5-03
反餐饮浪费宣传活动总结汇编5篇

反餐饮浪费宣传活动总结汇编5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反餐饮浪费宣传活动总结汇编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5-03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通用3篇)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通用3篇)

  心得体会,贵在写出真情实感。字里行间流露着诚恳、谦虚的交流态度,真诚的东西才能打动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5-03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