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经典读后感】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经典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19-10-05   来源:读后感    
字号:

【www.jxscct.com--读后感】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经典读后感10篇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是一本由约翰·赫斯特(John Hirst)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2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一):这事真的不能怪慈禧

     订阅的博主当中,有好几个都荐过这本。于是买来消遣。全书篇幅极短,却通过几条主线清晰的勾勒出了至古典时期以来整个欧洲历史的脉络,其中不乏对历史走向的反思,更是解读中国历史的好参考。没错,解读中国历史。
     欧洲文明毫无疑问是现今最为发达的文明,美国人引以为傲的民主便是发轫于欧洲,美国文明也即是欧洲文明在开疆拓土发现新大陆时所点燃的野火,而这种发达并不仅是拜一场工业革命所赐,就如所谓的中国文明的没落也并不仅是受慈禧太后一人所毁一样。他们都是千年以来历史积淀后释放出来的巨大正负能量,所谓历史的必然性。
    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开始统治天下,而直至1453东罗马帝国覆灭。罗马帝国都没有达到像中国同时期的高度集权制度。而这从来都得益于欧洲更为分散的权利、更为动荡的局势、以及对以希腊文明为主的科学技术的传承。
    宗教,欧洲历史上的宗教一直都是一只独立于皇权的重要力量,甚至更甚,皇权从来不可为所欲为。而教会作为另一只政治势力除了制约皇权,排除异教之外他们还负责抄写和传承各种科学以及文化典籍(当然他们的初衷是想控制思想,但好歹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来的强)。而这些典籍也像欧洲的文明之火一样,历经战乱却仍留下了复兴的火种,比如文艺复兴。
    动荡的局势,先是日耳曼蛮族至西边入侵,然后7,8世纪的穆斯林入侵,尔后9至10世纪的维京人入侵。欧洲文明一直都处于动荡散乱的状态下。而得益于这些外侵文明,欧洲自己的文明没能形成大一统的集权,反而像一个大熔炉一样兼收并蓄,碰撞出各种火花。
     虽然这也有一定的代价,拜战乱所赐5世纪至10世纪期间,欧洲的人口和城镇规模甚至会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但是这代价是值得。到11,12世纪随着局势渐趋于稳定,14世纪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工业革命带动欧洲文明开始腾飞。
     反观我朝,至始皇帝大一统开始,皇权便一直处于至高无上的境地。偶有改朝换代也不过是新人换旧人。独尊儒术的思想及至现代已依然备受某些人的推崇。14世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而15世纪的1480年明朝皇帝下令从此禁止一切海外探险活动。1688年法国爆发大革命,雅各宾派所代表的革命派其激进和狂热的革命思想虽说不是什么好玩意。但就是这种欧洲文明的残次品我们也是近代才诞生类似的共产主义革命。
    所以,华夏文明落后欧洲不是从清朝算起,而是更为长久的几个世纪的跨度。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二):“怪物”混合体

       《极简欧洲史》读完,觉得作者最后一句引用的反问最能表达我的感受,欧洲到底是由于某些原因能跑第一,还是本来就是个“怪物”?
       作者抽取出欧洲文明的元素:古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犹太教、日耳曼蛮族统治,几大元素在时间的发酵中,互相渗透、反复变迁,在各种矛盾斗争里,尤其是历次外来入侵以及统治阶层(国王)和教会(教皇)间的斗争,在形神上塑造出直至近代的欧洲史。说它是怪物,我想因为血液里既有古典精神推崇理性的一面,又有千百年来不同教派的宗教精神影响,同时还混合了一定的浪漫情怀(极度的浪漫主义其实跟民族主义相关联,曾经的法西斯国家渊源于此)以及来自于教会的权威和其他阶层借由分权手段对君主权利的挑战等,共同成就了一个相互影响、却又不同的各欧洲国家及民族文明的混合体,足以在内部催化各种化学反应,生成一直前进的动力。
       读完之后大概对欧洲史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概念,但是后半段涉及到侵略纷战和语言变迁的时候,感觉有点混乱。
                                                                                                                            2016年3月27日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三):课外阅读

稀里哗啦的看完,排版看着舒服极了。
不亏是老师写得书,真心像课本,最大的特色是,特别知道在哪儿怎样的重复关键点O(∩_∩)O哈哈~,只有身为老师才有的多年摸索出的经验啊。知识点非常浅显,但面广,时间跨度够,梳理的又清晰,反复重复的地方,黑字体都给你标出来了,再时不时给插个PPT的图加强下理解,不爱读都不好意思。这本书最大意义是,如果你在此打住也行,如果还想深入,至少知道从哪儿下手,古典期,中世纪还是近代史,还有像文艺复兴、东罗马帝国这样被用烂的词,也知道其名词解释了。就因为浅显才能将知识点囊括的更全。没有按时间线安排并不会觉得凌乱,大概是重复工作做得到位吧,况且更利于建立起历史的立体结构印象,毕竟发展从来都不会是单线的因果关系。不过,别误会这么像课本会失去趣味,一点都不会,你懂得,老外的那种幽默总是时不时抖抖机灵,而且笔者也会插有自己的观点,毕竟,这本书章节的排序,以及期望观者读后在心中建立起的历史架构,就已经是作者将庞杂的信息知识融会贯通,深刻理解后才会有的成果。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四):一本优秀的教科书

它比我想象中还要简短(简短不是简单),但是和我想象中一样好看。
不过,说真的。虽然看完没几天,但是里面的具体内容差不多都不记得了。甚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三个名字有时候都想不全;罗马帝国遭遇的几次入侵也记不清是哪几次更别提时间顺序了;好吧,我连自己到底记不得什么都想不起来了。不过,不要慌。《神雕侠侣》我看了四遍,现在有人和我谈论里面的情节我都像个白痴一样;《简•爱》我看了两遍,其实我现在根本想不起来那个男主角叫啥;还有很多书,我都不知道自己读过还是没读过。。。但这并不影响我装逼,就像很长时间的感情的伤,你以为早就好了,但是在不经意间你也不知道会碰到什么东西就会突然让人心疼一下泪湿眼眶。书也是一样,当我认真评论微博上的热门事件的时候,和好朋友们喝酒吹牛逼的时候,或者像现在听着周董的歌码字的时候都会冒出来很多想法,这些想法其实都是从书上看来的,是哪些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某个时刻我看那些书的时候,那些思想进来了我的大脑,虽然可能忘了具体内容,但它确实丰富了你的知识体系,开阔了你的视野甚至让你看问题的时候多了一个角度。《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三样都做到了,更重要的是,这竟然是一本本来让人脑袋疼的教科书,更准确的似乎是教师讲义。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本让我喜欢读的教科书,第一本是帮助我过计算机二三级的谭浩强的《C程序设计》,虽然有很多人黑他,但是我就是觉着好,反正我不是学计算机的,而且真的比武科大版的好太多。(为什么毕业了我还在黑母校)后来我对经济学有了兴趣,然后用了一个星期就看完了昆曼的《经济学原理(微观)》,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这并不是我有多麽厉害,也不是我当时自以为的我对经济学有天赋,是因为教科书写的好。。。后来看了高鸿业的书,两相对比感觉自己的任督二脉进一步被打通,洋洋洒洒写下了当时心情:“西方的教科书和中国的教科书大不一样,昆曼的是在打开你的思维,是在引导你进一步去走进经济学是让你自己去思考。它不忙着告诉你定理告诉你公式,它乐于告诉你的是经济学对生活的作用是什么,这些看似遥远的理论其实就在你身边。而高鸿业的书就很踏实,你可以轻易的找出那些定理结论,它们很严谨,每个字都有意义每个字都不能少,它告诉你的是金科玉律让你更会考试。”虽然现在看来当时我可能神话了西方的教育毕竟昆曼不常有,但优秀的教科书给人打开一扇门这个昆曼带给我的观点真的让我对教科书的刻板印象大为转变。并不是说高鸿业的书不好,在考研的时候我真心感觉同济版的《高等数学》都编的超级好(我最讨厌数学,突然想向冉希同学致敬)。工作后想玩单反,买了《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多麽无趣的名字呀,但是真的很好看!真的感谢那些伟大的人,他们自己在某个方面做出了卓越的建树,还不忘把最基础的东西写下来,深入浅出耐心全面的讲解他们对这个专业的理解,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他们给我们打开了一个门,里面有太多有趣的奇妙的东西等着我们,虽然我们大多数只是在玄关徘徊,只遥望那美景发现不了新的东西,但没有他们我们连门都打不开呀。感谢他们,他们里面有这个名字约翰•郝思特。
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历史的了解仅限于《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还有读了三分之二的《史记》,还有玩过的一些三国题材的游戏。这本书让我的历史知识走出了中国。原来牛逼的有思想的人物不仅仅有孔子庄子墨子,还有苏格拉底,柏拉图,我以为诸子百家已经穷尽了哲学的思想解释了一切了呢,可他们三位的思想竟然也包罗万象;外国的电影动不动就幽默政府一把,把政府玩的团团转,但中国的电视总是手撕鬼子,政府又红又高尚,原来是因为西方土地是私有化的,私人的权力很大,国王总要哄着他们这种现象是从很久很久以前传承的;我们地大物博却被别的国家赶超原来竟是因为相比欧洲动不动就被亡国文化习俗碰撞不激烈,没有竞争;基督教天主教和新教之所以分裂,竟然和印刷术发明有重大关系;西方传递知识以前用的是拉丁文,而他们普通大众根本就不懂拉丁文,“高级”文化原来只是某部分人的特权;古希腊文明,基督教的建立,新教的诞生,第一次文艺复兴,第二次文艺复兴虽然总体来说都是进步,原来也并不是印象中的那样大踏步的前进而是跌跌撞撞地摸索。欧洲的国家们谁都没有真正征服过谁,教会和王的权力谁都没有压过谁,他们打打闹闹东倒西歪的带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这本书刷新了我很多的知识,给了我一个看历史的宏观的角度,最重要的是他告诉我:“看完这本书远远不是你读世界历史的结束,但它是开始的结束。”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五):欧洲是个跑赢的“怪物”

工作原因去过欧洲不少地方,接触过各类人士、企业、组织、政府等,自以为对欧洲有些了解。看了这本书,系统性的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解答了很多的困惑。
推荐理由:
1、叙述方式,不是线性的讲繁复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而是提纲携领的讲历史骨架和主脉。
2、给出自己的逻辑分析和结论(当然,也是一家之言),而不是只给事实经过(实际上每个历史书描述的也是自己角度的事实,而中学教科书连这点都做不到)。
3、把历史、文化、科学、经济、语言等横向穿在一起,从不同角度讲述了6遍欧洲历史!譬如欧洲语言的变迁,我就很感兴趣。
4、角度特别,是澳洲人写的,既是欧洲人的后裔传承,却又不是欧洲人。
本书最后一段话:近代欧洲在经济上的爆发力十足,智识生活百家争鸣,皆是基于一个事实:不管是好是坏,从来没有一个单一政权掌握过它、塑型过它。它多元化的历史遗产因此能被充分挖掘、延伸;希腊的数学观念在科学革命时期得到实现,从而建立起科技创新的一个新基础。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六):欧洲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这是一部有趣,简单,像是在听老师讲课的一本历史书。作者从欧洲历史的罗马史,希腊史,一直最后讲到欧洲如何成为了世界经济,政治,文明的中心。其实全书都是在解答一个问题,就是“今天的欧洲和欧洲引领的现代文明是如何形成的且成为世界中心的”。
从文化角度上,在当时明朝清朝大尊儒家之术,科举思想越来越腐化的时候。欧洲兴起了伟大的“文艺复兴”,直接让欧洲人民从迂腐的神学思想中解脱出来。从此欧洲很快从神学主义进化为民族主义。文化,思想,经济,政治各方面都很快的发展和提高。想了想,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就百家争鸣,隋朝开始就有科举,清朝时期也有机会吸收欧洲先进文化和知识,可惜种种原因,都错过了,也是蛮可惜的。
从法律和人权角度上,在欧洲,人权是崇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这在当时东方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你不用担心你犯罪了,然后你会株连九族,抄家什么的(想想皇帝只有手头紧张,就会找个不爽的大臣直接抄家,没收充公),法律只会判你有罪。甚至如果政府不能保护人民的权利,人民有权解散政府然后重新建立新的政府。可见当时欧洲制度之民主,而当时中国封建皇权权利之大。“不是所有东西都属于国王”,这也是欧洲自由和繁荣的基石。
读完这本书,算是对欧洲整个历史有个简单的轮廓,不过要是先深入了解。还是需要再从欧洲的重要国家历史,文化,经济,战争,政治等等方面去读。不过这本书的优势在于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从另外的侧面去了解,也是蛮好玩的。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七):逻辑清楚,易读易懂

这是一本逻辑十分清晰的书,也是十分易读易懂的一本书。它并非简单地按时间顺序罗列琐碎的历史事件,而是站在上帝的视角,跨越时间的长河,将促进欧洲发展变化的几大要素提炼出来,并清楚地阐述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发展、变化的。
这本书真正做的到了极简,全书仅仅12万字,不足230页,还是小开本的。作者只用前两章便将欧洲整体发展的框架搭建起来,像是给读者画了一个导览图;第二部分从战争、民主与极权、皇帝与教皇的权利博弈、语言的演变和平民的生活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将内容逐渐丰富起来;最有心的当属最后一章结语,在这一章作者对比欧洲与中国的历史,分析了欧洲为何能跑第一,在分析过程中提到的中国史料,瞬间拉近了中国读者与作者的距离。
前两章描写了欧洲文化起源的三个要素及其特点:古罗马希腊人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符合逻辑的、能用数学表达的世界;基督教则认为这是一个邪恶的世界,唯有耶稣能拯救它;而日尔曼蛮族则崇尚武力,无战不欢。这三种特点各异的元素是如何联系起来的?日尔曼蛮族支持基督教会,基督教会保存希腊学术,作者这种大局观和洞察力真真让人佩服。
看完前两章有一种透过历史烟尘,洞明世事的感觉。作者带领读者上升到上帝的高度,回溯于时间长河的岸边,世事云烟、是非曲直、因果联系全都看得一清二楚,这种感觉和读《人类简史》时的感觉很像。由此可见,要想做到极简,或者说要想提炼出事物的主要线索,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分晰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就像摄影作品,从上往下的视角往往会给人更多启示和震憾。
第二部分从六个方面逐渐将前两章构建的骨架丰富起来,让读者从多个角度对欧洲历史的演进过程有所了解,形成了有血有肉的欧洲史。经过前两部分的描述后,作者用较短的篇幅完成了结语,但我认为结语中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对比分晰才是精华中的精华。
“不是所有东西归国王所有”、”权利分散、遗产多元“是欧洲跑得第一的原因。欧洲的国王并非一人独揽大权,他需要与贵族、教会等阶级博弈以维持其地位,还要受到议会的约束,也正因为如此,欧洲文化可以多元化发展,没有一个单一强权曾掌控它,这种文化下孕育出的文艺复兴、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都爆发出了惊人创造力。
反观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中央集权的统治模式持续久远,而政府对文化的控制也都比较严格,加上儒家思想的盛行,以及科举形式的上升通道,都使得人民的思想被深深束缚,相比欧洲自由的环境,确实缺少了创新的基础。
佩服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像我这种少读历史的理科生读起来都津津有味,不费半点力气。在读书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为什么总有人说:好的作者会将逻辑整理好,让读者不费力地读下去。
如果你想了解欧洲历史,想学习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强烈建议你读一读这本书——《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八):简洁而不简单的欧洲史

薄薄的一本书,加上可爱的封面,还以为是走卡哇伊路线的,结果被震惊了!
一本历史教科书,竟然写得如此简明而有深度,看得真是醉了。
古希腊罗马的学术 + 基督教 + 日耳曼蛮族,三大元素融合成欧洲文化的基石。
按照这个主线来阐述古典时代、中古时代和近代,可谓逻辑清晰令人信服。
印象最深的是欧洲君主的先天弱势。
各个国王、教皇、贵族的相互制衡,加上欧洲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导致了有限的权利和义务。
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敢不遵守约定,我就敢投靠别人去。
反观中国历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实行的都是中央集权。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便是君臣父子之说,更是极大的巩固了皇权。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九):读书笔记整理

极简欧洲史的欧洲史划分包括古典时期、中世纪和近代(陈衡哲的欧洲史还包括上古时期,涉及非洲文化)。古典时期从公元元年到476年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中世纪从476年到1400年。
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包含三个元素:罗马帝国、日耳曼人、基督教。中世纪的两大冲击是宗教革命和文艺复兴。以马丁路德领军的宗教改革,宣扬因信称义,自此产生新教,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与新教。
近代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和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是对欧洲影响比较大的两个运动。法国启蒙运动宣扬理性、科学(汇整出以部百科全书)。而以德国尤烈的浪漫主义运动崇尚感受、情绪以及所有强烈的情感,这催生了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二战的德意法西斯根源于此)。而现代社会对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就发端于这个转折点。
所以欧洲集理性、科学和浪漫、信仰于一身。作者有句话印象很深,“其他的文明只有单一传统,不是这种具有三重元素的大拼盘,欧洲在道德和智识生活上一直受到煎熬、困扰和瓦解。欧洲的血统来自一种非常混杂的渊源,没有一个可以称为‘家’的地方。”
看到这一块的时候,我十分被吸引。觉得这种矛盾就是欧洲文化的魅力。书中还举个了个对比的例子。说西方社会虽然崇尚传统文化和信仰,但不会让孩子在学校接受真正的教育时只让他们相信世界是耶和华创造的这样一个浪漫故事,会让他们学习数理化,接受科学的教育。而另外一个澳大利亚土著人的传说,将土地上每样东西都赋予一个魔幻故事:一个非常喜爱他侄儿的老人,从遥远的地方把死去的侄儿尸体拖回故乡,中途将尸体放在沙地歇息的地方会发现喷泉,在放尸体的岩地会发现水潭,那是老人的泪水。作者说对我们的孩子,你希望他们懂得科学,可是你也羡慕那些传统信仰没有断裂的人。这种撕扯让我十分动容,至少西方在极度现代化的当今仍保留并追寻文化及传统,而有着悠久历史的我们,却越来越失去文化和信仰。
书的后面章节详细介绍了中世纪及近代各个区域的重要征战、十字军东征、土耳其攻占东罗马首都;英法民主发展过程。主要阐述了领土变化、宗教文化、民主发展的来龙去脉。
最后一个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欧洲语言的发展。希腊语、阿尔巴尼亚语、匈牙利语和芬兰语自立门户,拉丁语因罗马帝国分裂划分为罗曼语系和日耳曼语系,加上印度梵文和伊朗语统称为印欧语系。罗曼语系主要包括法文、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日耳曼语系主要是德语和英语,而英国由于受德法侵略,混合了德法语言。
正如“恶俗“的书名所说,这的确是一部会令人爱读的极简欧洲史,它不着重历史细节,而是从宏观框架、脉络给你讲欧洲的历史,短小精悍又不失风趣。读完这个再读《西洋史》这样”事无巨细“的欧洲史,应该会有种如有神助的感觉。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十):值得推荐的一本书,特别是第一部分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论,用极简的篇幅勾勒出欧洲从古典时期到近代的历史,并阐述了其中各个要素及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二部分补充细节,选取了欧洲史中的几个主题,再进行详细阐述。
对于没有时间或对细节不是很感兴趣的读者,推荐只阅读第一部分,即可对欧洲史的概貌有所了解。
之所以推荐这本书,在于其有如下两个优点:
1、篇幅短。从时间的角度来讲,读完这本书的成本很低。全书只229页,而第一部分只有68页。仅仅68页就能了解欧洲史,读不了吃亏,读不了上当,的确可以说得上是“极简”。
2、逻辑性强,作者在用极简的篇幅勾勒出欧洲历史的同时,逻辑也特别清晰。即使是非科班出身的读者,读了这本书之后,也会对欧洲史有比较系统化的理解。
这里我简单介绍下第一部分的脉络。
整个第一部分,其实可以用如下这一张图概括:
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28527263/
整个欧洲一直是一个混合体。这里我尽量只讲这个混合体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而不去讲每个元素的具体细节。如果有感兴趣的内容还请去参考原著。当然,原著中对细节也着墨甚少。
作者认为,在欧洲文明发端之初,有三个组成元素:古希腊罗马学术、罗马基督教会和日耳曼蛮族。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元素的主要观点,分别是:
希腊人的观点:这是一个简单、符合逻辑、能以数学表达的世界。
如简单、优雅、逻辑的几何学;认为所有物质由基本的元素——原子组成。即使现代科学推翻了大量希腊科学的内容,仍然遵循“简单、符合逻辑、能以数学表达”这一原则。在物理课本被黑出翔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和牛顿的观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都遵循着这个原则。
基督教的观点:这是个邪恶的世界,唯有耶稣能拯救它。
基督教发源于犹太教,由耶稣创立,并由保罗发展。不同于希腊人和罗马人信奉多神,基督教相信宇宙间只有一个真神。
日耳曼蛮族的观点:打仗是好玩的事。
这三个元素看起来毫不相干。的确,一开始这些元素是互相冲突的:基督教时常遭到罗马政府的迫害,因为基督徒不肯对皇帝敬拜,他们只崇拜唯一的真神。日耳曼蛮族更是灭亡了罗马帝国。
但所有的矛盾都出现了转机:
一个君主(君士坦丁大帝)公开支持基督教,另一个君主独尊基督教为国教。于是导致了:罗马帝国变成了基督教的天下。
之后,罗马的主教做了教皇,于是又导致了:教会变成了罗马人的教会。
尽管基督教认为古希腊罗马都是异教徒,但他们也认为,古希腊罗马学术触及了部分真理,可以引导大众。于是,罗马帝国灭亡后,他们将希腊和罗马的知识成就保存下来,并选取其中的部分支持基督教。这也为后面的文艺复兴埋下了导火索。
日耳曼蛮族占领了罗马帝国却发现其难于统治。于是,他们接受了被征服者的基督教。
就这样,这些看似天差地远的元素组合在了一起,造就了欧洲的文明。但是,隐藏在其中的矛盾之处也并没有就此消失,终有一天,它们再次浮出水面,并推动了欧洲近代的变革。
欧洲近代开始于15世纪的文艺复兴。由于古希腊罗马学术被用于服务基督教会的神学,因此人们希望回到过去那个本来的世界。
接着,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希望基督教会回复到尚未罗马化之前的样貌。因为此时的教会,已经是个巧取豪夺,富贵又腐败的组织,它让人认为只有教会才可以给予救赎。当时的教会被黑的最多的就是出售赎罪券来筹集资金,并声称其可以使人的灵魂从地狱升到天堂。宗教改革使人相信,只要相信基督就能得到救赎,而不需要做捐钱给基督等善事。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向过去看齐的运动,意图把欧洲的某个部分从混合体中独立出来,并都依赖于天主教教会保存的文献。
17世纪的科学革命否定了希腊的宇宙说,却仍用了希腊的数学方法。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更指出了宗教是迷信,并将理性用于一切事物中。
于是,人们不再相信天道循环,而是相信科学和理性会引领人们走向进步。
但是,理性真的能用于一切事物当中吗?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对此提出了疑问。浪漫主义的信徒不想用理性去控制情绪和激情,他们崇尚传统文化,想把日耳曼民族从混合体中抽离出来。这种思想,也催生了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
就这样,经历了近代后,曾经贵为中世纪文明中心的教会,现在是一篇空白,而理性、科学与进步,文化、民族主义与解放,继续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背道而驰。因此,欧洲从来都是一个混合体。
读了欧洲的历史,对于我们所处的时代会有一个更大局意义上的视角。为何当代崇尚科学,而宗教的势力逐渐在萎缩?为何我们用理性建设着这个世界,却仍然需要承认感性的重要性?
而且,曾经被人们所笃信的,古希腊罗马学术和宗教,都遭到了推翻,我们如今笃信的科学,在千百年之后是否也会遭受同样的命运呢?在《三体3》中,白ICE的梦里,丁仪对物理学提出了质疑:宇宙规律真的是永恒不变的吗?
的确,科学是可以被修正的,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牛顿经典力学的修正。但新教之于天主教也可以称作一种修正,怕就怕一种彻底的颠覆,就像科学之于宗教。
第二部分,叙述了欧洲史中的5个主题:
1、欧洲的争战史:罗马帝国受到的三次大规模侵略:日耳曼蛮族、穆斯林、北欧人;欧洲的扩张:十字军东征、将穆斯林逐出西班牙、海上掠夺;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2、政治制度的历史:民主与极权
3、皇帝与教皇的斗争
4、语言的演化
5、平民百姓的生活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继续阅读。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xxs/36495/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经典读后感】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经典读后感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觉醒年代读书笔记范文四篇

觉醒年代读书笔记范文四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觉醒年代读书笔记范文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8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赏析范文(通用3篇)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赏析范文(通用3篇)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它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赏析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8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赏析四篇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赏析四篇

“笔记”是中国古代记录史学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儒林外史读书笔记赏析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8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加赏析(合集五篇)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加赏析(合集五篇)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加赏析(合集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8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300字精选六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300字精选六篇

笔记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ǐjì,意思是用笔所做的记录。笔记体著作起源于唐代,在宋代最繁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300字精选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