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王杰故事读后感】德国式英雄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19-10-05   来源:读后感    
字号:

【www.jxscct.com--读后感】

德国式英雄读后感10篇

  《德国式英雄》是一本由[英] 杰克·希金斯著作,同心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国式英雄》读后感(一):鹰已降落

The eagle has landed.
这是本书的英文原名,至于中文名……度娘上有这样几个译名:《猛鹰突击兵团》《猛鹰突击队》《纳粹16死士》《鹰已着陆》,我更倾向于接受《鹰已着陆》这个直译名。
作者是英国作家杰克·希金斯,被誉为现代惊险小说之父。本书完成于1975年,1976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随后,在1983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将其译作“鹰从天降”;1984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将其译为“黑鹰行动”。此后未再版过,直至2013年,同心出版社将其改头换面,使用了和原书英文名毫无关联的新名字——“德国式英雄”。
所以,当您看到读客这本叫做《德国式英雄》的书时,如果不问度娘,是绝对无法联想到以上内容的。这别扭的定中短语式书名多半是哪位编辑老爷伏特加喝高了,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名字,虽然……感觉还不错,直观明了,还有种霸气侧漏的味道。但有网友批评这个译名太主观,因为书名无意中把爱尔兰人德弗林给抹掉了,实际上他是本书着墨最多的一个人物。
以上内容全都是事后做功课才了解的,原本我是完全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的。
某天,中亚的每日特价里出现了这本书,好奇之下,点了试读。
 ①
本书采用了“画中画”的叙事结构,首章以作者希金斯的第三人称视角展开,带领读者去追查往日历史,无意中发现施泰因纳等人的墓碑,由此拉开这个故事的正式序幕;末章是几年后,作者希金斯重游故地,借以交待故事中各自人物的后续命运。
这是种非常吊人胃口的叙事方式,老朽就是在试读第一章后,极度好奇,此后一直对本书念念不忘,及至前日终得解惑。
莲叶何_田田在对这本书的评论中说:“1974-1975年间,希金斯奔走于世界各地,挖掘并写作这个故事时,距离战争(注:二战)结束将将三十年,距离这次惊天的行动也不过三十二年的光景,许多当事人仍然健在,三十年的时间远不足以平复战争的创伤。而希金斯,这位英国作家,却能够以那样中肯的语调来讲述这个故事,讲述德国人的勇敢和决绝。直面战争的创伤,对对方的痛苦感同身受。这才是人类的伟大之处。”
作者在故事开始前有一段手记:“至少百分之五十的内容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至于剩下的百分之五十究竟是推测,还是虚构,就敬请读者评判了……”老实说,一开始我是存疑的,怀疑这是作者的一个障眼法,也许以作者作为叙述人来讲述这个惊天故事本身就是作者虚构的。不过,读到最后,我惊讶地发现我的内心已经相信了,我已经相信作者真的曾经四处奔走,只为寻找与这个事件相关人或物的蛛丝马迹。因为,首尾两章写得实在是太真实了!就算作者真的是完全虚构,我也已经快当真了。
 ②
第一章,从希金斯发现墓碑时就知道:施泰因纳及其所带领的空降猎兵团是故事主角。但实际上,本书大半部分都在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下笔重点在党卫军头头希姆莱、马克斯·拉德尔中校、间谍乔安娜·格雷、爱尔兰浪子利亚姆·德弗林等其他人身上,最后几章才是以施泰因纳为核心的空降猎兵团的故事,整个故事的冲突也在这几章到达顶点。
简述下故事情节:希特勒、希姆莱突发奇想,计划绑架正准备到诺福克乡下海边小屋度周末的大英帝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从英伦绑架到德国,由此展开的行动。
本次计划的实际方案与指挥者是马克斯·拉德尔中校,一开始我以为他是个满肚子坏水的家伙……
希金斯成功地将第三帝国的恐怖氛围描述了出来,拉德尔中校原来早就洞明世事,却又无能为力:“你我都是小角色,活在一张大网里,只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当柯尼希为再也不能飞行却能因此获得勋章的戈李克高兴时,“我很抱歉,保罗,”拉德尔轻声道,“我真的很抱歉。可是这场战争里没有胜利者,只有牺牲品。我们都是牺牲品。”
读完全书就会发现这是句多么正确的话,除了那几位BOSS外,其余所有人都只是棋盘上的棋子。
体制就是这样,逐渐就会变得无人能控制,无人能游离其外,或者是被一个人,或者是被几个人把控,这样便成了“极权”,所有人都必须遵从,违背者会被视为“不受欢迎的人”,进而遭到清除。
制度变化对人来说是个极漫长的过程,即使有一点点变化,也只是从一个坑到另一个坑。还好,所幸目前制度总归是在进步,尽管真的只是一点点。
 ③
“我倾向于说,你遇见的人里,他大概算得上是最勇猛的一个了,”希姆莱静静地说道,“很有天赋。机敏、勇敢、坚决,是个天才战士——不过也是个理想化的蠢材。”
党卫军头头这样评价施泰因纳。因为施泰因纳在一次党卫军对犹太人的清洗行动中,从少将尤尔根·施特鲁普手中挽救了一名犹太少女的性命,但也因此被党卫军仇视,他带领的空降猎兵团全部被派去服刑部队,执行差不多等于是自杀式袭击的“剑鱼行动”,党卫军“借刀杀人”目的很明显,变相清除敌对势力,这种做法在军队中并不少见,君可知中正公也曾以此手段清除不直接隶属于他的非嫡系部队?
隐隐约约能感觉到,希金斯在好几个转折处的情节设置都有点刻意为之的味道,这些地方自然就是作家的想象和艺术加工了。
由于一个小意外,或者说作者故意安排的一个小意外,行动败露:
维里克扭头看着施泰因纳,病恹恹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他的眼中闪出一种胜利的喜悦:“她把你们的计划漂漂亮亮地破坏掉了,没错吧,施泰因纳?要是没有她,恐怕你们已经得手了。”
施泰因纳不动声色道:“我很奇怪您怎么会从这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一直以为我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一个叫卡尔·施笃姆的人牺牲自己,救下了两个孩子的性命。”
其实,这次任务成功还是失败实在一点都不重要,正如卡纳里斯将军说的:“干掉丘吉尔?这场战争我们已经输了啊!这种行动还能管什么用?”
对于像施泰因纳这群严守军人荣誉的部队来说,很不幸的是始终受到别人的操控。我也相信,如果世上都是像施泰因纳这样的军人,那世上是不会有战争的,但这是永远不可能的。
男孩抬起头注视着他。“你为什么是德国人呢?”他问道,“你为什么不是我们这一边的呢?”
无论同盟国还是轴心国,都会有败类和英雄存在,但事后的规则和对历史的解释权由胜者决定,这就注定败者将会被一黑再黑,以百分百邪恶的面貌流传后世。我们不会注意到即使失败一方也是由个体构成这一事实,而个体又必然不会全是相同的,但我们的思维已经变成宏观式的了,又如何能理解微观世界?很可惜,施泰因纳他们因为无法选择的原因,站错了队,所以他们失败了,但并不耻辱,他们依然是英雄,因为他们的精神已经超越了战争,上升到了更加高的高度,用烂大街的话来说就是:人性。
巴赫的合唱序曲《致将死之人》,致施泰因纳及所有的空降猎兵:“啊,多么短暂;啊,多么卑微;啊,多么虚妄;啊,我们的时光消逝如飞……”
 ④
拉德尔在收到最后的电文后,他缓缓摇头,“上哪儿去找这样一群人呢?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又为了什么呢?”
这段话点出了我所认为的本书最大主题:“为了什么?”如果说一开始我们还会觉得这个计划有可行性,那么从故事的尾声可以知道,整个计划从一开始就是无用的。
“荒诞”是很多作家探讨的命题,例如《等待戈多》《百年孤独》《局外人》《西西弗斯的神话》,尤其《百年孤独》中的奥雷连诺上校和《西西弗斯的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二者都不知道在为什么而奋斗。
大家应该都听过这则希腊神话,西西弗斯被罚推石头,从山脚推到山顶,然后石头滚下去,再重复,日复一日,永无停歇;奥雷连诺上校,不断的起义革命,却总看不到尽头,总看不到结束的迹象,他越来越不明白究竟为何起义、为何革命了,只是重复着、重复着,最后,他终于放弃,陷入了绝望。
这些作家的探讨找到答案了吗?没有,这个问题还将继续下去。
也许,我们在探讨这个问题时的主框架就是错的,所以得不出答案。必然会有超越于目前意识形态的结论,可这样的结论又必然是不被现时所接受的,所以就形成了一个悖论,我们只希望找到一个能被自己认同的结论,这样的结论存在吗?我只能说,概率很小。
第19章,施泰因纳与德弗林的一段对话:
“话是没错,但我必须走一趟。”
“为什么?因为你觉得可以让你爸爸的案子出现转机是吧?痴心妄想。面对现实吧。只要普林茨-阿尔布雷希特大道的那个老王八蛋一心使坏,你根本就使不上力。”
“没错,你十有八九是对的。我想我一直都明白这个道理。”
“那还干吗?”
“因为我发现,除此之外什么都做不了。”
“我不明白。”
“你肯定明白。你参与的这场游戏就是这样。迎风吹响的军号、湛湛青天飘扬的三色旗,‘共和国万岁!’还有一九一六年的复活节。但是朋友,你告诉我,到最后,是你掌控了这场游戏,还是游戏占有了你?你能说停就停下不干吗?还是说其实全都一样,披着风雨衣,端着汤姆森冲锋枪,‘我要为爱尔兰奋斗终生’,直到某一天子弹打到你背上,倒在臭水沟里,是不是?”
末章,作者希金斯与德弗林的一段对话:
“给我讲讲,”我说,“一个在一九四七年十月跟马克斯·拉德尔表示反对无差别袭击的人,怎么会成为临时爱尔兰共和军最初的缔造者之一呢?而且这场战役里,炸弹已经成为你们的首选武器了啊。”
他流露出痛苦的眼神,在他的笑容里只能看出凶悍:“时代变了,人也就变了。我忘了这是哪个白痴说的了。”
“值得吗?”我说,“这些年,这些暴力,这些杀戮,值得吗?”
“我所代表的,是一个正确的立场,”他说,“我为了自由的理想而战……”一瞬间,他突然垮了下来,瘫在椅子上,肩膀颤抖着。
我一开始还以为他在哭,可他抬起头时,我看到他笑得要死:“上帝啊,救救我们吧,我刚才好像突然站在六英尺开外,看到了当年的我自己。告诉你吧,孩子,有机会你也应该试试,很有好处啊。”他又给自己倒上一杯威士忌,“施泰因纳说得对。当你被吃得死死的无法脱身的时候,这他妈就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游戏而已。”
 ⑤
愿世界和平,愿战争不再。
我很清楚自己是在睁着眼说瞎话。即便是我在写这段话的现在,中东也门正打得不可开交,叙利亚一位4岁小孩对着记者的相机镜头举起了双手,靠近云南边境的缅甸北部地区也战火纷飞……此外,还有恐怖份子的猖獗,爆炸、屠杀……
而这些在目前都看不到一点平息的迹象。
看起来,大家都脱离不了作为棋子的处境,那谁能告诉我,这他妈究竟是为了什么?
也许现在唯一能够庆幸的就是“此地和平”,可谁又能知道,指不定哪天,战争阴云就笼罩在头上了呢?
 ⑥
“只是那些可敬的人在战争中死去,实在是这个世界多么巨大的损失。”(铁马冰河)
事实上,现在的孩子也大多已经不知道国内战争年代那些可敬的英雄了,小时候的我,读过70、80年代的语文课本,许多文章印象深刻,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丰碑》《七根火柴》等等,这些文章即便在我读小学的时候也已经从课本中消失了。
前几天看新闻说有人质疑邱少云牺牲违背生理学。虽然每个人都有质疑的权力,可我内心总有种感觉,这是不是有点太讽刺了?
有网友这样评说:“历史上的事,谁也说不清。但我相信这是真的,那个年代的人,经历了太多的我们现在看来难以忍受的苦难,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位烈士英勇无畏的英雄事迹。”
 
    这个事件最终由当时的亲历者证实了,当然,其中也有着一些内幕,例如什么因邱少云当过国军,因此他的牺牲一开始只评了三等功等等,政治真的是种可怕的东西。
 ⑦
这本书中也有些略显牵强的地方,暂举一例:美国游骑兵特种部队长官沙夫托完全是个莽夫,在和空降猎兵团的交战中被打得屁滚尿流……特种部队中竟然有这样的草包,作者你是在故意黑美帝吗?感觉很不可思议啊。
我相信这本书不会被湮没。
Postscript:书中还有很多细节并未提及,如果你喜欢这本书,请亲自去读一读。

  《德国式英雄》读后感(二):去的话,可能死;待在这儿,一定死。你去我们就去!

这是一本拥有独特魅力的小说,兄弟情谊超级燃,请看标题。
作者杰克·希金斯Jack Higgins是政治惊悚类小说中的大师级作家,有人说他是“现代惊险小说之父”(Father of Modern Thrillers),他启发了当今的超级畅销小说家汤姆·克兰西、克莱夫·卡斯勒等人。全部作品累计销售超过1亿5千万册,被翻译成55种语言。媒体评论说,世界上任何一个机场没有杰克·希金斯的书都是不完整的。美国战争政治惊悚小说作家汤姆·克兰西曾说:“杰克·希金斯是真正的大师。”“他笔下的主角却常常是一位令人尊重的德国人、或者爱尔兰共和军成员,也就是以往人们作为反面人物的人。过去的50年,这位作家改变了英国的流行小说世界。”(《星期日电讯报》)
作者出生在贝尔法斯特,他笔下最具特色的人物可能就是爱尔兰人德弗林了。
  “得了,中校。”德弗林说,“这个世界,根本就是全能的上帝在他状态不好的时候搞出来的恶作剧。我总觉得,他肯定是头天晚上喝多了第二天还不清醒。话说回来,你干嘛提起那些爆炸的事儿?”
  “你赞同他们的行为吗?”
  “不。我不喜欢这种无差别袭击。女人、小孩子,或者过路人什么的。你要是准备战斗,你要是有所信仰,你要是觉得你的信仰是正义的,那就站出来,战斗,像个男人一样,战斗。”
  他的脸更白了。表情坚定而紧绷着,额头上的伤痕仿佛打上了一个烙印。俄而,他突然放松下来,笑了笑:“你赢了,你看穿我了。这么好的大早晨,那么认真干嘛呢。”
  “值得吗?”我说,“这些年,这些暴力,这些杀戮,值得吗?”
  “我所代表的,是一个正确的立场,”他说,“我为了自由的理想而战……”一瞬间,他突然垮了下来,瘫在椅子上,肩膀颤抖着。
  我一开始还以为他在哭,可他抬起头时,我看到他笑得要死:“上帝啊,救救我们吧,我刚才好像突然站在六英尺开外,看到了当年的我自己。告诉你吧,孩子,有机会你也应该试试,很有好处啊。”他又给自己倒上一杯威士忌,“施泰因纳说得对。当你被吃得死死的无法脱身的时候,这他妈就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游戏而已。”
其实如上这两段,清楚地表明了德弗林的观点。一切都只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游戏而已。
然而,当德弗林听到莫莉带来的话:
“是的。她祝你总有一天能够找到梦寐以求的梅欧平原。”
他强挤出一个笑容,笑容里是无尽的忧伤。我敢发誓,他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如果你看到她,”他简简单单地说了一句,“告诉她我爱她。过去如此,现在依然。”他取过眼镜,“现在赶快滚吧。”

  《德国式英雄》读后感(三):德国式英雄

最初吸引我看这本小说的动力是它的书名,德国式英雄,肯定离不开二战,到底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之为德国式英雄呢,我想一探究竟。
故事慢慢展开,其中的人物也一个接一个的登场,他们各有特色,每个角色的形象都不尽相同,当然最富有人格魅力的就是队长——施泰因纳,他有种十分奇特的魅力,或者说是气质,总之十分的吸引人。由于熟悉历史,很容易就可以猜到这应该会是一个悲剧,这给全书罩上了一种很无奈的气氛。我很想看到整个故事。
故事慢慢发展,虽然展开的并不算快,但是却总是揪人心弦,想要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一直到了结尾,他们也不可避免的迎来了自己的命运。在刚开始时我就意识到了他们很有可能永远的回不来了,他们应该也是知道的吧,但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每个人到了最后都在履行作为军人的职责。但是所有人的努力,以及他们的生命换来的只是一个失败,我想施泰因纳从刚开始就想到了这个结果吧,但他还是去了。
结尾则更加讽刺,即使他们的行动成功,也是毫无意义的,他们的行动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难道他们的死亡就是这么的廉价吗,我想了很久。
悲剧总是令人难忘,悲剧英雄更是让人唏嘘。但愿以后不会再有战争,因为战争之中总是会上演悲剧。

  《德国式英雄》读后感(四):鹰已降落

中校为了洗刷父亲的罪名接受了任务,有人说“只要柏林那个大人物一句话,你的努力就全部泡汤,你为什么还要这么做?”中校说:“因为我发现除此之外,我什么也做不了。”
少女对本是敌人的恋人说“我爱你,不意味着我接受你的身份,我甚至不能理解你的作为,可爱情却是另一回事,救你,完全是因为如果我看着你死却坐视不管,我自己也活不下去了。”
下属对的上司说:“去的话,一定死,呆在这,可能死,你去,我就去。”
不以成败论英雄,
这是一部充满血性的小说,很想评价点什么,却发现自己此时十分词穷。多少故事背后,多少消逝去的人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且以书的结尾作为评价好了。
是的。她祝你总有一天能够找到梦寐以求的梅欧平原。”
他强挤出一个笑容,笑容里是无尽的忧伤。我敢发誓,他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如果你看到她,”他简简单单地说了一句,“告诉她我爱她。过去如此,现在依然。”他取过眼镜,“现在赶快滚吧

  《德国式英雄》读后感(五):如果对决只有胜负

我读过许多关于二战的书籍,既有历史纪实,也有休闲小说,本书无疑属于后者。尤其是在读到欧战部分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战场政局上的胜负得失,也不是战略战术上的优良中差,而是在那烽火硝烟之中、生死对决之后,突然展现出的温柔一面,比如科尼利厄斯•瑞恩的《遥远的桥》中,在激烈的巷战中,双方的士兵还会对受伤被俘的敌人开一句安慰的玩笑; 比如拉莱•科林斯 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伟大的《巴黎烧了吗?》中,一个德国士兵没有指认路易•贝尔蒂先生为起义者,因为贝尔蒂先生在先前俘虏这个德国兵时给了他应得的尊严;再比如本书,德国空降兵牺牲自己拯救两名英国儿童,施泰因纳中校没有伤害村民,而村民为这一队德国伞兵在墓园中留下一座石碑。这些我想都是可以用那句用得很滥的词来形容吧——人性的光辉。
全书的情节紧凑,人物众多,故事在不同人物的视角中不停切换,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着情节,不得不说作者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这么复杂的局面被他调度得井井有条,而且节奏也把握得不错。说实话,生活所迫,现在我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整段的时间来读书了,无论是专业书,还是本书这样的休闲书籍,真的很怀念当年一整天阅读金庸、《指环王》或者《达芬奇密码》的学生时代。我总在想,如果我还能有当年那样的时间和机会,整天阅读一本书,那么本书有没有可能像上述那些佳作能够吸引我一整天呢?假设的问题通常都很难有准确的答案,我只能说很有可能。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雨果的《九三年》,同样是在战争中人们如何对决的故事,而故事中所遇的境况也是如此相似,也许真的是越到生死关头越能看到人性是在如何抉择的。只是那些可敬的人在战争中死去,实在是这个世界多么巨大的损失。可是很无奈,人类还是如此幼稚,还有那么多的分歧与荣耀,需要各式的对决来处理,当然也包括最烂的战争。所以我想,无论何种对决如果只有胜负,而不涉生死,那该有多好,那样的话那些可敬的人在分出胜负之后,也许还能来个惺惺相惜,成为朋友,远比你死我活要来的可爱得多,也远比舍生取义对这个世界有用得多。
所以,人性这件事是如此重要,尤其是其中美好的部分,实在应该珍惜,因为革命和主义有对有错,而战争也终会过去,那被珍惜的美好人性真的有可能让我们所有的对决只有胜负,而再无关生死。这样不好吗?

  《德国式英雄》读后感(六):鱼和熊掌,职责与人性

    二战之后的纽伦堡审判,在罪恶的清算之地上,很多的纳粹分子在为自己的罪行辩护时提出这么一个理由: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因为是长官的命令与法律的规定,我就不得不这么做,所以我本身是无罪的。抛开法庭的驳斥理由不谈,如果按这么算,那么纳粹德国的每个小喽啰都能把屎盆子往上级头上扣,扣来扣去都能扣到希姆莱、戈林和戈培尔头上,然后他们再往希特勒头上一扣,希特勒往头上看看两眼一抹黑:怪我喽?
   
  这理由乍一看挺是冠冕堂皇,法庭及后世开具的驳斥有两条:一是“恶法非法”,元首的法律从法理上来说属于无良的恶法,本身就不能成为约束民众的规章制度,并强制让人遵守;二是正如孟子所言,“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你一个盖世太保奉上级之命去屠杀犹太人时,心中应有起码的良知来辨别是非,这是为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明知是丧尽天良之举仍明火执仗,就算人性未泯,也尚不足以为倒行逆施之罪开脱。
   
  虽然第三帝国的集体辩护被驳倒,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确是古往今来的金科玉律,由于军队这一国家机器的特殊性,强调无条件的层层服从成为保证军队忠诚的核心,所以我们可以在无数文艺作品中唏嘘于军人对忠诚的践行与职责的恪守,但换个角度讲,正是因为服从的铁律与现实及理智的冲突,才会发生一幕幕忠贞不渝狐死首丘的悲剧,杰克•希金斯的《德国式英雄》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悲情的故事。
   
  《德国式英雄》讲述了二战后期德国中校库特•施泰因纳率领十三名空降兵意欲奇袭绑架英国首相丘吉尔,最后功亏一篑的故事。本书的宣传语是“无比忠诚,无比理性,可以为毫无意义的荒谬理由而献身,却不能抛弃与生俱来的高贵人性”,主人公施泰因纳出身于普鲁士贵族,是在乎使命感、责任感与荣誉感的真正的军人,而希金斯正是在“荒谬理由”与“高贵人性”的描述以及两者强烈的反差中塑造了库特•施泰因纳这个英雄式人物。
  之所以说是毫无意义的荒谬理由,一是不说绑架丘吉尔渺茫的成功概率,就算能够得手,也无法挽救德军的颓势;二是施泰因纳接手这个任务的初衷在于能够为锒铛入狱的父亲将功赎罪,然后老施泰因纳却在儿子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被希姆莱所杀,他接手这一任务可以说是意义全无;三是施泰因纳都不知道、最后作者从当年的当事人口中得知的一个秘密:他们守株待兔所要绑架的“丘吉尔”其实只是首相的一个替身而已!无数理由的叠加让这次行动变成了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的使命,然而施泰因纳却到死宁都要忠贞不渝的执行完自己的任务。而与生俱来的高贵人性,则是因为施泰因纳原本是德军上校,但是在挽救一名犹太少女的生命时与同僚发生了冲突,而被服刑流放。正是因为军人血液中流淌的正义感与荣誉感,在执行奇袭时,原本伪装英军成功的一行人却因救落水儿童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而在计划失败被盟军包围时,施泰因纳仍下令释放作为人质的英国平民,而最后败局已定,只剩3人之时,他仍执意要孤注一掷,放弃逃生而孤身返回,最终眼看即将得手却因一秒的犹豫而丧命。人性的善良与对命令的绝对服从挤压并撕扯着施泰因纳,虽然他打心底里知道这是一次错误且毫无意义的行动,但是军人的天职鞭策着他去毫无保留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在他身上,军人的荣誉与人性的高贵既泾渭分明又浑然天成。
   
  在《兄弟连》中有这么一段,也是在战争后期,温斯特少尉率领的E连俘虏了一群德军士兵和一名将军,那名德国将军在临行前对温斯特说,我想跟我的兄弟们简短地说些话。温斯特说可以,于是在胜利者们静静的倾听下,这名失败的将军昂首挺胸向颓败的部下们说道:
  “这是个漫长的战争,也是一场艰苦的战争。你们英勇并骄傲的为祖国而作战,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彼此紧密相连,这样的情谊只存在于战斗中。在兄弟之间,共同使用散兵坑,在最需要的时刻彼此扶持,你们看过死亡,一起接受磨难,我很骄傲能与匿名每个人共同服役,你们有权享受永远的快乐的和平生活!”
   
  在成王败寇的世界里,失败者都会被抹上一层灰色,让后让带着有色眼镜的观众们来在茶余饭后品评,所以在连篇累牍的描绘丑陋与罪恶的作品下,人性中共通的光辉点往往被无意识的覆盖。然而王也好,寇也罢,都会有一批肩负荣誉感、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军人,为了国家满含热血义无反顾地去战斗,抛开仇恨与对立,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国之砥柱。希金斯的这本《德国式英雄》没有像绝大多数作品那样去歌颂作为胜利者的盟军,而是以纳粹德国中一名中校的视角去演绎一名真正的军人的风骨,除了反派的背景更能衬托出人性的高贵外,对败者的客观与尊敬也是施泰因纳与十三名德国空降兵得以被异国他乡的英国人留以坟茔的理由。这也是我之所以喜欢《亮剑》的原因之一,亮剑里的日本军人也会想家,也有尊严,也会充满敬意地以勇士的身份埋葬战死的独立团骑兵连,也会在投降时郑重地交出武士刀并询问败于何人之手,而不是只有丧尽天良与矮小丑陋。说句会被认为是汉奸的话,神风特攻队也是一群悲壮的热血青年,只不过同时也是被军国主义蛊惑的受害者罢了。
   
  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军队作为政治家的砝码,常常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实现政治目的与野心的工具,这也是军人不得不以牺牲成全荣誉感的悲剧根源。从这个角度来说,纽伦堡里以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辩护词也不是全无道理,虽说职责与人性不能两全,但面临不可兼得的抉择时,人性的良知往往压倒命令的服从,才会成就如德意志军人一般的悲歌。

  《德国式英雄》读后感(七):笔记一

德国与日本对二战的反思不同,由两者在二战期间的国内形式大概可解释一二:

就德国而言,法西斯不止对外恐怖,自上而下的盖世太保体系,使得即使是德意志帝国的军人,也会随时因言获叛国罪,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被要求向希特勒个人忠诚,而非国家民族的利益。所有的人民被裹胁着上了由希特勒驾驶着的德国战车,眼睁睁的驶向万劫不复;

日本这边,与盖世太保自上而下的白色恐怖刚好相反,是军方中的少壮派怀揣着对天皇的忠诚,刺杀与中国议和的民选首相,驱散议会,以武夫治国,整个国家被军国主义的热忱遮住了双眼,向着一亿玉碎狂奔,也为着天皇的一句话,无条件投降。

德国民众比世界上的其他人,更恐惧那个身处祖国,却毫无人身安全的时代。

而纵观历史,如同纳碎德国,苏联,夏桀这种令人民道路以目,噤若寒蝉的统治,因其脱离了自己的人民,统治者的利益不再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未有不亡国者。

  《德国式英雄》读后感(八):雄鹰着陆后全军覆没

2015年国内某电商3月份小说类销售排行榜排名第五十五位!看来以二战为背景的用战争、悬疑、间谍、惊险各元素混搭起来的作品很畅销,这类风格的小说再加上一个高大上的中文译名使其更吸引眼球。
还是喜欢小说的原名“The Eagle Has Landed”,毕竟故事从头到尾也就两大部分:为一队雄鹰的着陆做准备和雄鹰着陆后发生的一连串事件。“德国式英雄”的译名多少有些美化了这群德国士兵、弱化了那个爱尔兰人的主角作用,主观式的译名。
在阅读过程中,尤其到后半部分,因为已知道这些人的命运最后会怎样,竟然几次生出不忍卒读的感觉,好几页是硬压着这种读感往后继续翻看,可想而知作者把书中的几个关键人物塑造的有多刻骨。
原本是抱着“畅销不一定就是经典美餐,也会是快餐”的想法读读此书,读完后却觉得:不是经典,也绝不是快餐,是道自助餐。善恶与美丑、伟岸与猥琐,自己判断。
接着另一本:无路可退的战士。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xxs/36464/


《【英雄王杰故事读后感】德国式英雄读后感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2024年笫一季度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结合时事(通用5篇)

2024年笫一季度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结合时事(通用5篇)

思想汇报是党员向党组织汇报自己对党的文件学习体会的书面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4年笫一季度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结合时事(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5-02
2024年党员1月份思想汇报(合集4篇)

2024年党员1月份思想汇报(合集4篇)

思想报告,也叫思想汇报,是党员或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与党组织保持经常联系、沟通,求得帮助指导的一种方式,有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4年党员1月份思想汇报(合集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5-02
思想汇报事业单位【3篇】

思想汇报事业单位【3篇】

思想汇报不同于工作报告和个人事迹总结,思想汇报的内容则主要是思想情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思想汇报事业单位【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5-02
2024年1月结合时事思想汇报【五篇】

2024年1月结合时事思想汇报【五篇】

在党的关怀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我要以先进模范为榜样,用心工作,为信合事业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4年1月结合时事思想汇报【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5-02
关于学习方面思想汇报【四篇】

关于学习方面思想汇报【四篇】

思想汇报是个人向组织汇报自己在一段时间里或在一个重大事件、活动中的行为、思想表现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向党组织汇报,不仅是组织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思想动态,而且可以得到组织帮助和指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方面思想汇报【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5-0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