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犯焉识]《陆犯焉识》的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19-09-24   来源:读后感    
字号:

【www.jxscct.com--读后感】

《陆犯焉识》的读后感10篇

  《陆犯焉识》是一本由严歌苓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1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陆犯焉识》读后感(一):爱,就是会为他做出牺牲-婉喻

第一次写书评
陆焉识,一个归国留美博士,会六国语言,心底善良,待人温和耐心,还会盲写;冯婉喻,一个包办婚姻嫁给陆焉识的妻子,安静温婉,坚毅执着,爱的深沉,爱的伟大。
看了严歌苓的几部作品了,《少女小雨》、《无出路咖啡馆》、《老师好美》,这一部和之前的作品风格迥异,甚至有点不像同一个作家出手的了。严老师一直以偏西化的内容为主要题材(她的作品我也读的有限,只就目前看过的三本书来说),这一部书以文革为时代背景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男人对爱的重拾,对艰难生活的隐忍;一个女人为爱做出的牺牲。
就按我想到的来写吧。
书的主角到后面我觉得变成了婉喻。婉喻,从开始包办婚姻里我以为她只是一介村妇,一个闭塞、没有文化、只懂得三从四德的女人,慢慢地我发现其实恩娘还是懂得什么是“般配”的,为焉识选了一个与他相配的女人。焉识第一次入狱,她去看他,给他带了大罐的蟹黄,这蟹黄她甚至舍不得给自己的孩子吃,她一个人关起厨房的门为老几剥蟹黄,剥烂了手指,她那深沉执拗的爱啊~为了给老几减刑,她找人送礼,甚至送出了自己。女人,我想说女人,是一种为了爱可以做任何牺牲的动物。她们可以做到头也不回,一股子的蛮劲为了所爱的人牺牲。老几在西宁改造的日子,上海的现实每况愈下,家里卖房子,卖首饰,全国也粮食供应不足,出现大饥荒,婉喻是一个有文化的女子,写的一手的好字,她去当了代课老师,她撑起这个家,带着三个孩子。她最终还是同意了与老几的离婚,但这都是为了孩子。不是她不爱老几,是她太爱,她知道即使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老几也在她心底,她爱的深沉,爱到他们之间有没有白字黑字的婚姻证明都不再那么重要了,爱到老几在不在她身边也都不那么重要了。就像上周看的一个迟子建之前的访谈,她说“真正的爱是在心底的,它可以是一团火,一股泉,真正的火是不会熄灭的。”婉喻对焉识就是那样的爱!爱他爱的彻头彻尾的。婉喻是配得上这个“海龟”的,婉喻的爱配的上,婉喻因爱而生的行动更配得上。焉识自己也说他的幸福就在于有婉喻这样一个女人,他是婉喻唯一的男人。
严歌苓在说到婉喻后来不认得焉识的情节时说,有的东西一旦错位了,就永远让它错位下去吧,不要对上位。我想,最后如果焉识与婉喻来个大相认,相亲相爱的大结局也许看起来圆满,但焉识这么多年来欠婉喻的情债作者不会让他就这样还上的,这是理,欠别人的要么不给你机会还上,要么不会那么痛痛快快的就让你还上。严歌苓说接着错位下去,婉喻不认得焉识了,焉识又重新追求了婉喻四年,他们复婚了。虽然婉喻先走了焉识一步,他们最后的复婚,最后的的相守,最后的亲昵,应该算还是又对上位了吧。
严歌苓对人性思考的很透彻,她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她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人性的复杂。我觉得严歌苓懂我在想什么,懂我的大脑里面那根针是怎么走的,因为她写到的东西我想过,我体会过,所以我同意。

  《陆犯焉识》读后感(二):读书缘起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开头了,离读完书一天多,头开三次,再写感受的心情已经消磨差不多,想法也越来越少,更不禁为自己读书的缘起感到羞愧。
原因一:看《归来》时,满座嘘唏,独我无泪。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要哭什么,为什么而哭。在我看来,他们不是悲剧的悲剧结局其实挺好,陆焉识和冯婉瑜的那份情很深,很暖。心头有点恨丹丹,却真不知该从何而哭。
原因二:袁小禾说:“《陆犯焉识》太牛逼了。残酷和温情都写得好好。一直觉得如果时代轮回人要重新变回野兽,我大概是第一批自尽的人,像老舍傅雷那样,爱惜羽毛谈不上,他妈的那疼是真疼,恶心是真恶心啊。公子哥儿陆焉识能撑过无尽凌辱只因一个本以为不爱的女人,只为见她一面就可生死两便,这是全书我唯一不能信服之处。”
原因三:《归来》中,陆焉识回到冯婉瑜身边,冯婉瑜失忆,一直把他当作另一个谁,并一直坚决拒绝他。陆曾拿个勺子要去给婉瑜报“一勺”之仇。有人说,陆之所以能不死是婉瑜牺牲了自己的肉体去挽救了他的性命。
难道是自己心肠太硬?难道是自己太容易轻信?难道婉瑜真的只是“一勺之仇”而已……怀着种种好奇,我冲动的跑去书店带回了《陆犯焉识》,耍耍玩玩的一个星期看完整本书,我以我看书的缘由感到羞愧。但是又找不出如此想要看书的理由,无聊?我自己也不清楚。我以为看完后我会大恸,我以为看完后我会思绪万千,我以为看完后我会滔滔不绝,想要倾诉,我以为看完后我会……我所有的以为都没有成立。看完后,我异常的安静,宁静,放空。因为那样的结局,让我很意外,也让我很舒心:婉瑜安静、满足的走了,留下的依然那么纯洁美好,即使最后一刻她也还在“等待”中,等待着她的陆焉识的回归;冯丹钰婚后,陆焉识见到了邓指的小儿子,带着自己的衣物和“婉瑜”离家出走了,去了给他最大“毁灭”和最大“重生”的那种生活方式。毫无挂牵的走了。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更何况陆焉识已经缺席那么多年,并且这种缺席还带来了无穷的祸患,甚至连儿子一生的幸福也是搭进去的。所以,他潇洒的走了。我表示很满意,遗憾中的满意。
对于三个缘起中的好奇,我的解释如下:
首先,大多数人会觉得电影始终没有原著好看。电影时间有限,表现上有所取舍;电影属于在创作,对于原著不可能百分百一致,那样的电影也没多大意义;最重要的是很多时候作为读者和观众的我们,很多会先阅读原著,对电影就更有所期待。正所谓的先入为主,总会或多或少的挑刺电影。《陆犯焉识》本身也不是一本催泪的书,严歌苓用很不经意的笔触把那份特殊时代的苦痛和温暖写得那么细腻,切入肌肤。不刻意的去夸张和煽情,只是娓娓道来,时而让你咬牙切齿,生不如死;时而让你忍俊不禁,破痛为笑。无论是《归来》还是《陆犯焉识》都不是要让你哭的那种。不哭,才是对生活更好的宣战!
其次,陆焉识虽然留过美,接受西方思想、生活方式,曾是很不错的公子哥,但他的骨子里本来就是儒生,中国最传统的隐忍在他那里根深蒂固,无论怎样西化也撼不动骨髓里最深的根基。从他干涉恩娘的去留到无声的接受与婉瑜的婚姻,无一不证明他非同寻常的隐忍,就算婚后旺达与重庆女子让他付出很多,但他始终没有走出婚姻的那条线,也许有人会说他这是懦弱与背叛,是要被诟病的,但也正是因为他的思想中的“中与西”在交战,最后“中”取得了胜利。传统的隐忍发挥着重要作用。陆经历的那些疼那些恶心是真的疼,真的恶心,但在死的面前,一切就变得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了。在去看完科教片回去的途中遇到狼一家的围击,陆居然活着回,让人难以置信,但是我更愿意像陆焉识一样觉得它是个奇迹,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更何况是那么一个人兽颠倒的时代。既然已经人兽颠倒了,那么作为人的我们为何不会为了一份迟觉的爱去拼命活下去,去努力弥补呢?这一切,除了爱,还有惭愧,即便是为了看一眼,也可以作为救命的稻草,活下去唯一的信仰。
最后,在那样一个时代,死,容易;活着,更难。婉瑜有三个孩子,活下去需要的东西除了物质,还要有信仰,而她的一辈子陆焉识便是她唯一的信仰,为了这个信仰,这份爱,她愿意做一切的一切,哪怕是孩子们的误会,哪怕是自己的生命,他活着,她就有活下去的理由,哪怕到死也只是一个等待。书中对婉瑜内心的独白很少,对她生活艰辛的直接描写也很少,最直观的是陆梓烨对着陆焉识的控诉那里。婉瑜把陆家的财产变卖去救陆焉识性命,自己谋求工作,担起整个家庭,照顾孩子和狱中的陆,不用想,都会知道她日子有多么的艰辛,要活下来,把孩子养大,把焉识的命保住又是多么的不容易。毋庸置疑,在我看来,她是个完美而伟大的女性,那样的结局,对于她有点残忍,但又是那么的美好。
夜已深,安静睡

  《陆犯焉识》读后感(三):10月阅读:严歌苓《陆犯焉识》

  夏天的时候,我收到了一位久未联系的老朋友寄来的包裹,包裹里是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严歌苓的《陆犯焉识》,那时候张艺谋的《归来》上映没多久,许多疑惑在心里酝酿,这本书来的恰是时候,心里甚是感激朋友的这份贴心。
     严歌苓被誉为“华文世界最值得期待的作家”,这本《陆犯焉识》更有“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的盛赞。这是我读严歌苓的第一本书,因此对她无从评价,但从《陆》可以看出,她至少是个讲故事的好手。三十多万字的小说一气呵成,没有拖沓冗余,没有浮夸讨巧,倒像是一幅长轴画卷,一幕幕铺陈开来,大胆的笔触、娴熟的技巧、真挚的情感和大气的风度,足见真功夫。
                           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大时代的故事,是一代人、一群人的命运缩影。陆焉识一个上海才子型的公子哥,会四国语言,自是风流倜傥。因其继母的一番撮合,温婉娴静的冯婉瑜成为了他的包办妻子。为了逃离家庭和婚姻的束缚,陆少爷出国过起了逍遥自在的留学生活。回国后,他独立自主、不谙世事的个性成为了“反革命”的箭靶,被流放到西北大沙漠改造了二十多年。二十年之间的遭遇,仿佛人间炼狱,匮乏的物质,严苛的政治,犯人之间的相互欺压,都让曾经傲娇的陆大知识分子吃尽了苦头,看尽了生死。命运的残酷总在不断升级,不仅蚕食着肉身,更将文人的高贵和自尊碎成一地鸡毛。尽管后来无罪释放,可故乡的上海早已物是人非。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离开,离开他日思夜想的儿女,离开那个不复当年的家。
时代的动荡,牵连着个人的命运坎坷,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可能无法真正感受那样的人生沧桑,但生活从不会像预期的那样顺当无殇,依然值得我们亲身去经历、去感受、去珍惜。
                            用余生去爱
陆少爷在年轻时候其实挺不待见这位妻子,他也不是讨厌冯婉瑜,只是反感包办的婚姻。于是,在婚后不久他就出国花天酒地了,还曾在内陆教学时与一女子有过一段情。然而,在漫漫二十年的的荒漠生活中,陆却发现原来自己深爱着这位妻子,冯婉瑜的忠贞和深情就像千帆浪淘尽万斤沙,慢慢闪出它细致柔润的光芒,给予了陆温暖的精神寄托。最后,他决定无论如何要活下来,逃离牢笼去上海,告诉冯“他对她是有爱情的”,他要用余生去好好爱她。只是,当陆无罪释放回到上海时,冯已老年痴呆,不记得他的模样。但陆还是默默一起陪她等“陆焉识”归来。
有时候,就是这样,在一起时没有好好相爱,直到消失在人海,才明白错过的人有多么值得珍爱。“有多少年少青春无知 不知悔改/有多少奔波岁月匆忙 生活变坏/有多少空白都不明不白/光阴飞快太不痛快/还好还能碰到你/天要塌就塌下来/好像错过一辈子我才与你同在/永远只剩下一秒也要拥你入怀/有限生命换无尽的爱划得来/只要看着我们头发变白余生就不会苍白”。
                         “没用场”的信仰
     文中还有一点,其实让我印象深刻,就是陆的继母说陆不懂人情世故,“没用场”,其实,我倒欣赏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这副痴劲傻劲。可能在这个“做学问做三分,做人做七分”的国家,像陆这样敢说真话、有自由观点,不依附、不阿贵,会让他容易树敌,被“有用场的人”的孤立,甚至被打倒,但这并丝毫不会影响一个有傲骨有风骨的知识分子对于自由和真理的信仰,生活或许不如意,但心里坦坦荡荡。
进步的时代对于“成功”、“有用的”的定义从来不是单一的,和平的时代不是平庸的时代,我们需要“有用场的人”,同样也需要“没用场”的人专心做学问、踏实学手艺。条条大路通罗马,走好自己的路,已够好!
                                              写于2014年10月31日

  《陆犯焉识》读后感(四):归来

陆犯焉识没看完,就先看了结尾改编的归来。源于自己的一个习惯,一部电影让我好奇一本书,一本书的电影也是非看不可的。还有一个习惯,电影和书看完了总要做一个比较,有时候感觉电影情节比书安排的精妙,又或者书本文字的刻画比画面来的具体细微的多。总之各有所爱,但确定喜欢书要多一点。
这次因为电影的原著部分没有看到,无法作比较,书的开头与来源于结尾的电影也没有什么可比性。所幸的是想谈的不是比较,不是孰优孰劣,而是焉识和婉喻之间的,几千年来折磨过无数人的感情。(我无法用爱情这个词,爱只存在于送花,求婚的瞬间,诸如此类某个地点的某个时刻。维系两人之间的大多时刻是意愿,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热恋中的人,几乎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的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喜欢我?这个问题的起因千奇百怪,或是你选择了一种她不喜欢的发型,或是你挑选的衣服不符合她的气质,就是吃饭的时候你点了一道她不喜欢的菜,她都会满脸认真的质问你,让你莫名其妙,感觉不可理喻。可热恋中的男女不都是如此吗?
可你为什么会喜欢我呢,我和你喜欢的类型一点都不沾边啊。我曾经也在心里这样问过自己。得到如下答案:现实中我们喜欢某种形象完全是偶然的,一个电影角色,一个网红都会触动你的内心,你感觉很漂亮,很符合你的预期,无可厚非你喜欢上这种类型了。一段时间后又有一种触动了你,所以你就换了,可能很频繁,可能时间又会很久,这取决于你那被触动的内心。我们喜欢的类型是外界给予的,我们被动接受的(即使你有挑选),而不是我们内心自己创造出自己喜欢的类型,我们所谓的创造只是你以前喜欢的类型的集合和拼凑罢了!
陆焉识和冯婉喻又互相喜欢对方什么呢?一个为了音信全无的人坚守二十年,一个病了,老了依然长情陪伴,不离不弃。他们曾经近在咫尺,焉识为了见婉喻,不顾他是逃跑劳改犯的身份,火车站内振臂高呼,只为婉喻可以找到人群中的他,可女儿的告状(被女儿告状会很可悲吗?不,那是整个时代的悲哀)让他们那刻不得相拥,只能相隔天涯。现在,他们相爱不能相认,相见不能相识。但他们内心都时刻装着彼此,他能现在相互陪伴,他们每月去一次火车站,接一个就陪在自己身边的爱人,当陆焉识举着写着自己名字的牌子时,他们彼此那么远,可他们的心却是那么近。为什么互相喜欢不是最重要的了,当你老了,病了,照顾在你身边,不求名分,不求回报,陪伴不才是难得可贵吗?
书还没有看完,故事也还在书里继续,不说了……
(好长时间没有写这么……题材了,自己都被矫情到了!)

  《陆犯焉识》读后感(五):亲亲相隐,血浓于水

    陆焉识,一个父亲,为了看小女儿丹珏演的电影,绞尽脑汁,用欧米茄手表去请邓指“通融”一下,大老远跑到场部礼堂观看小虐一眼。当他费劲千辛万苦,穿越火线般地到了礼堂,发现只剩下五分钟了,可是“老几觉得好幸运,这趟跑值了,还有五分钟可看呢!”是呀!不辞辛苦,仔细筹划,只是为了见小女儿丹珏“一面”呀!虽然,她不认识他,也见不到他。
   当陆焉识“看到”小女儿后,哭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自己呜呜在大厅观众下哭了!吓傻了所有人。他就这样回去了,当然回去时路上有四只狼在等他。九死一生。孟子说虽千万人吾往矣,说的是道,而他为了小女儿,仅仅的一眼!
    陆焉识为了见冯婉喻,制定了逃跑计划,六十二岁的老头儿,一个人突破饥饿、封锁追捕。终于到了上海,为了见自己的妻子一面。然而,他到了上海见到了妻子却没有上前相认,看着自己的亲人们在吃小笼包,他回去自首了!
    在当时政治动荡的年代,被划为“右派”在西宁劳改的陆焉识存活就很不易,还一心一意的挂念着自己的亲人。不惜以身试法,明知严重后果,还是拿自己不被当场击毙的机会跟命赌一把,逃亡回上海,为了见亲人一面。
  《论语》中说道,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父亲偷了羊,儿子包庇父亲,明知犯法还为父亲隐瞒。这才是正常的呀!血浓于水,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能抛弃,哪还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还有谁不能被出卖背叛的呢?易牙把自己的儿子煮了给齐桓公吃,开方连自己父母去世都不去吊唁,这种人最后把齐桓公活活饿死在宫中。
    血浓于水,亲其亲,人性呀!

  《陆犯焉识》读后感(六):福气

《陆犯焉识》是以严歌苓女士祖父为原型的小说 也是她颇为看重的一部作品 继承严女士一向对于自由、人生纯粹性的探索 理想主义以一种近乎英雄主义的形式奠定了作品的主基调 与《扶桑》相似 动荡复杂的时代背景依旧是拉扯故事中人物命运的主力 严女士曾坦言 她自视是一个边缘人 一个有太多故事要讲而无法停止讲故事的人 这些故事是当代的英雄传说和童话 描写的同样是一群边缘人 outcast 一群注定与众不同也注定悲剧式的人物 一群太聪明 太耀眼 太执着 太纯粹 因而太可恨却太可爱的人
严女士云 其作品中的人物是没有性别界限的 即使是《扶桑》中‘地母’ 式的女性扶桑 也是很难仅以‘女性’一个标签来定义的 其故事中的人物是诸多特质的代表与集合体 他们是特别的 这种特殊性基于其对自身以及生命过于常人的感知和认识 他们是不信奉‘难得糊涂’的 是拒绝任凭生活的艰难和外界环境磨平他们的棱角 钝化他们的知觉的 他们是‘活着的’ 是憧憬生命的活力和能动性的 从世俗的视角 他们是 “没用场” 的 —— “一般此类 ‘没用场的人”都有一身本事,误以为本事可以让他们凌驾于人,让人们有求于他们的本事,在榨取他们本事的同时,至少可以容他们清高,容他们独立自由地过完一生。但是他们从来不懂,他们的本事孤立起来很少派得上用场,本事被榨干也没人会饶过他们,不知如何自身已陷入一堆卑琐,已经参与了勾结和纷争,失去了他们最看重的独立自由。”
书中所呈现的 “独立自由” 是一个内向的 主观的感受 它事关个体与自身的和解 - “ to make peace with oneself ” 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 从而获得“知足”的福气 这是一种对于纯粹性的追求 一种坚定 心无旁骛 甚至有些莽撞与不谙世事的坚守 它并非凌驾或是委身于世俗或大众的价值观 只是完全不受其干涉与控制 因此 它并不是幼稚地与世俗唱反调 以“打倒一切旧思想”的激进姿态宣告自身的存在 而是抓住自身存在的实体以追求一种生命值得延续的意义 这种意义对于陆焉识来说是其思想的自由 对于婉瑜来说则是是纯粹的爱一个人的能力 二者之间的爱情远远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女性“贞洁” 的理解 这种爱情甚至是中性的 它并不比世间任何一种其他的爱情的更值得歌颂或贬毁 它存在与相爱的两个个体之间 滋养着双方的独立与自由 正如杜拉斯而言 “爱之于我 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 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 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就写作的方式而言 严女士的作品可以极大地满足重视情节的读者 可读性较高 相较于新兴九零后作者偏爱以精美辞藻大段描摹场景陈设和物象以营设氛围和情调的手法(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严女士的文字可能更具厚重感和洞察力 作为一个双语作家 其写作方式体现了中西思维方式的碰撞和融合 较之中国传统文学的隐晦和含蓄 严女士对于人物以及场景的剖析和反思直白而尖锐 因此也使作品的思想性更为明晰

  《陆犯焉识》读后感(七):最后

不评价张艺谋的电影,也不闲扯严歌苓的其他作品,不控诉各种群众运动与政治运动,只是就着陆犯焉识谈下自己的感受。
书名与人名很取巧,语言稍微有些堆砌,时间穿插烧脑,部分情节有魔幻现实的影子,故事的背景很多,取景场地也很复杂,无所不在的小人物们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要踏入社会的学生,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市侩与面孔背后的阴暗,令人不寒而栗。
“无用场”是我最大的恐惧。“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从小就被教育“善良”甚至有些怯弱的我无所适从。面对各种“合法伤害权”(吴思语),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就是Too Big To Die。
还有,就是找一个我爱的,爱我的人开心顺心地走下去。

  《陆犯焉识》读后感(八):爱是突如其来的软肋和坚不可摧的铠甲

《陆犯焉识》讲的是一个叫“陆焉识”的在建国后的运动中被判为犯人的留洋知识分子,在流放青海的改造中,终于领悟自己对包办婚姻的发妻“冯婉瑜”深刻的爱情,努力生存,等待相逢的故事。

故事的第一个高潮是,陆焉识拿出身边仅有的财产—一款白金欧米家手表贿赂管教干部,冒着被发现就是逃犯死罪的风险,穿过大雪地,差点被狼吃掉,浑身被冻脱一层皮,只为了看一眼在科教片里出现一个镜头的女儿。

第二次高潮出现在陆焉识逃出青海,一路伪装挨饿,到上海见一见婉瑜,因为他害怕再晚就没机会说出他对婉瑜的爱了。然而他千辛万苦找到婉瑜却并没有相见,只远远地跟随她下班、坐车、买菜、回家、吃饭,在她居住的弄堂里蜷缩在馄饨摊边,看着她平淡的生活。然后觉定自首,因为作为逃犯的他会毁掉她平静的生活。他不能那么做。

看守人问他是不是熬不住了才要逃。他点点头。一批的犯人里只有他还活着,饿死的、吞药死的、意外死的、打架死的…那个年代,死是很容易的,熬不下去,就可以很简单地死去,根本无需出逃那么费劲。

再然后,他决定离婚,因为这是他当下唯一爱婉瑜的方式,从此她不再是“敌属”,不再是居委会随传随到拿来训话的人。她可以有正式的工作,甚至,她有资格入党。

在一个与死神相伴的地方,靠什么年复一年地熬下来;在心心念念的团圆面前,是什么令他放手?爱是突然有的软肋,也是令你强大的铠甲。

  《陆犯焉识》读后感(九):归来路焉识?

  其实这是看完书后再看电影的混乱之语。我更倾向于只看原著,但是由于对道明大叔的热爱看了电影,所以有了书评影评的结合体。
  “妈,你不能去见他,他是阶级敌人。”
  一句话,说得毫不滞钝,铿锵有力。活生生把父女之间的关系斩断。是的,中国社会教育我们要摆正政治立场,对于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毫不留情,可中国社会却也是血缘社会,注重宗亲血缘,倡导忠孝仁义。在阶级敌人之上是无法割舍的血缘亲情。
  刘亮说得太妙:“这个右派实在狡猾。”概括得太精准,陆焉识就是个狡猾的人。可我看着这么个曾经春风得意,风流倜傥的富家少爷小心翼翼避开敌方,湿濡濡得,爬梯上去,猫着腰刺探情况,狡猾至极,却无端觉得心酸至极。曾经张口就会四国语言,说着剑桥口音的英文,写得一手好字,会打马球、板球,现在浑身脏兮兮的,就连洗个脸也成了奢侈。为了特地见婉喻,也只是一甩毛巾,沾了地上的污水来洗。
  人群中,冯婉喻提了一大包东西,心里找不到人的心焦,对即将会面的期待、想象,多年未见的激动。然后那么一刻是担心陆焉识被抓的恐惧。一个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一个柔弱无力的传统女子,为了相见,竟是如此悲烈。
  三年后,同样拿着一大包东西,归来的陆焉识四处张望,安静地等待,对即将会面的期待、想象,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激动。然后是一眼一眼把他不在的十几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陆焉识身子抑制不住微微前倾,声调抑制不住微微颤抖,语气抑制不住微微战栗:“我回来了。”奈何一切期待化成灰,希望被深深的绝望覆盖,绝望得仿佛天灵盖被人掀开灌了一壶冷冰冰的水。
  临别前婉喻磕到了头,就这样失忆了,多亏了这一磕,如果没有这一磕,婉喻该是怎样刻骨铭心日夜揪心地记三年。可又是这失忆,让两个熟悉的人成了陌生人。陆焉识回不了家,装作修钢琴的人和婉喻攀谈,苦心孤诣想尽办法让婉喻想起他,把信改成五号,装作五号归来的焉识,弹钢琴流了泪的焉识,以读信人的身份把自己的话说给婉喻听的焉识。
  如果剧情是两个相爱的人被这么文革隔绝两地,岂言不相思?可是恰恰是陆焉识的继母硬兼施地使他娶了自己的娘家侄女冯婉喻。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只有义务。然而这让无数人拥护的文革,不过是让无数人遭受到了迫害的文革,不过是错误的内乱。然而两个没有爱情的人在这经历了中国近代的各种沧桑,经历了历史风暴中无处不在的苦难和无奈,在这大凄凉中活得战战兢兢,在大西北瑟瑟的寒风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最后竟生出了深深的,无法割舍的羁绊,生出犹如相恋经年的错觉。或许这就是人生的虚无,年少时你流连浮华的美国,连眼神都不肯分给不遂心意的妻子,在被囚禁了20几年后,感情发生了质变,泥中叶成了掌中花。或许这就是人生的逆转。故事的最终,陆焉识带上自己的衣服和妻子的骨灰,回到了那个囚禁了他二十几年的大西北,他说:“草地大得随处都是自由”。曾经的肉身囚禁之地,俨然变成了他最终的精神栖息,归于自由之所。
  电影的最后,漫天大雪中,陆焉识举着用毛笔写得“陆焉识”的牌子,陪冯婉喻等待,等到大铁门再一次关闭。陆焉识的欲言又止,那些哽在喉咙无法吐露的话语,都化作这漫天白雪飘飘洒洒,终化成泪。因为失忆,婉喻忘了爱人是谁,不知自己心心念念等待归来的人就在身侧,这是何等的悲凉,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大概便是如此了。漫长的岁月里,我爱着你,漫长的岁月里,我忘了你。
  归来的你,焉识路?
  归来的我,焉识我?

  《陆犯焉识》读后感(十):那个年代的爱情,含蓄到令人发指,深刻到沁人心脾

断断续续终于把这段坎坷看完了,几度酸了鼻头,润了眼眶,又或者咬牙切齿,捶胸顿足,最终都伴随着失踪的老陆,淡化在那西北大草原上,我脑补了陈道明版的老陆,花白的自来卷,瘦高佝偻的身躯,抱着婉瑜的骨灰盒,大大的脚板,一步一步蹒跚地走出家门,走出弄堂,带着无奈和释然,带着内疚和遗憾,消失在那片他噩梦般想逃离的大草原。。。
我更宁愿是小三子带着他回到了那个不是家的家,在那里他更自如,更适应,更不被驱逐。小三子跟他都是属于那边的人,只有在那里身心才会更放松吧。我是很讨厌他儿子的,那个黑白颠倒,无力回天的年代,他爸爸也是受害者,为什么要这么对待这样一个委屈了苦难了死里逃生了的老者,他不是成心害你的,你又如何怨恨他如此!
丹珏是老陆最喜欢的小女儿,可是我很郁闷的是最终她为什么会选择一个如此市侩的嘴脸,还带着三个嫌弃自己老父亲的拖油瓶,目测她不会幸福,当然,老陆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他能做的就是让自己不再成为儿女的负担,自生自灭,不再拖累他们。。。
我很性情,小孙女居然跟老爷子交情这么好,让我全书黑暗的气氛里,多少看到了意思温情。我真想看看老爷子的原稿,那些真挚,纯洁,沉重的爱情。
对于公子哥的陆焉识,我也是讨厌的,他多少给我一种懦弱的感觉,可是他在学派上又不是一个维诺的人,这让我觉得他最多算得上是一个感情懦弱的人,他不忍心拒绝别人,特别是女人。其实他的经历让我想起了你是人间四月天,同样是不喜欢家里的安排,同样是出国逃避,同样是为了完成任务传宗接代,同样是为了自己的自由追求别的女孩子,但是所幸公子哥陆焉识还有些良知和底线,多少对婉瑜有些感情,哪怕一开始不是爱情,至少他不曾故意伤害过她。不想有些人,恶心的要死,没有担当,祸害了那么多人!
对于那个年代的爱情,我总有着特殊的供奉之情,那样令人发指的含蓄,但却有深入骨髓的铭刻,让我这个处在真的刻骨都难以铭心的时代羡慕到无可附加的地步。婉瑜和焉识没有时间日久生情,我相信婉瑜是一见钟情的,读完整本书,我也已经被焉识的魅力所倾倒,如果有这样一个人在我面前的话,我也会芳心暗许的吧。也许就是这样的爱恋,支撑着她走过孤独的,委屈的,难熬的,动乱的,屈辱的一生,但她对焉识的爱是都是小心翼翼的,供奉神明的,无比自卑的,极易知足的。我懂那种心情,就像是那句话:爱上一个人,会自卑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婉瑜就是这样的人!但是在我眼里,她真的是小小的身体,大大的能量,她后来的所有举动都让我觉得她是个无比伟大的妻子!她的那种伟大并不惊心动魄,也不惊天动地,但是就是让你知道后,来一声”天~“我只是恨为什么让这么纯洁的婉瑜最后还是玷污在了替自己爱人走关系的路上,为了焉识,她真的什么都可以舍弃,包括那个年代最宝贵的贞洁。看到这点后,我更加痛恨那个年代了!
焉识再也没有机会跟婉瑜坦诚自己迟到二十年的爱,再也没有机会跟她讲那个叫韩念痕的重庆女人,再也没有机会向她忏悔当初幼稚的自己,还好,他们是心有灵犀的,老陆逃出来的时候,婉瑜已经体会到了他些许的感情,这一点让我很是欣慰,我更加觉得婉瑜是个伟大的妻子!他们俩各自处在那样的人间烈狱里,得有怎样的精神意志,才能支撑得起那份绵延如烟的爱情。
我喜欢焉识是从他开始适应大草原开始的,当然书的开篇就写了那里非人待遇的犯人生活,结巴的老几用他的学识,努力的在那里活下去的场景,让我觉得一度喘不过气来,如果是我,估计早就自裁了吧,我是典型的”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反对者,可是焉识让我见识到了他的厉害之处,从他身上我还是看到了,人学识多点,就算是坐牢,劳改了,也是会被高看一眼,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各种机会的!就想老几心机的结巴,逃跑时挑选的马,精明的察言观色,天才的过目不光,天赋异禀的盲写!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后来人能够见识到他坎坷但耐人寻味的一生奠定了可能的基础。
他回来后的种种都与他回来前的期待形成了大跌眼眶的对比,我始终体会不出来老陆的那种心情,会终生遗憾吗?
本来想好好写写我的心情,可是发现语文不好,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去形容我内心为之翻滚的情愫。我总是想要很好很圆满的结局,可现实总是让人无法面对,又不得不接受。我期待这样一份情深,却有赌不起一生的等待。。。
最后说一说电影吧,我是被电影吸引来的,被这样一份深情所打动,然后想一探究竟,看完了原书才发现,除了人物,几乎所有的情节都是不一样的,也许由于很多其他方面的原因,让编剧,导演,不得不以这种形式展示出来那段不会被认可的故事。但是我只想说,看完原著我依然觉得电影演的真好,陈道明就是我心目中的陆焉识,真想让他把整个故事都演出来,拍一部电视剧最好了,恩,也许巩俐不是上海人的缘故吧,当然,她的演技我是极其佩服的,里面演绎的一些情绪真的超级到位,可是我总觉得她这个版本的婉瑜少了一些上海女人的韵味,但是我又不知道少了什么,我也不是上海人,我不知道上海女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书中描述出来的婉瑜,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上海女人的韵味~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xxs/35379/


《[陆犯焉识]《陆犯焉识》的读后感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毛概读书笔记2000字范文汇总三篇

毛概读书笔记2000字范文汇总三篇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200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毛概读书笔记2000字范文汇总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5-04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合集3篇)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合集3篇)

意义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ìyì,一指人或事物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二指内容,三指美名、声誉;四指作用;五指价值。事物存在的原因、作用及其价值。出自《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殆其往而喜其反,此致君之意义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合集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5-04
邓小平读书笔记【三篇】

邓小平读书笔记【三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邓小平读书笔记【三篇】,欢迎品鉴!
2024-05-04
成本会计读书笔记锦集四篇

成本会计读书笔记锦集四篇

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成本会计读书笔记锦集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5-04
习近平讲故事读书笔记精选四篇

习近平讲故事读书笔记精选四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习近平讲故事读书笔记精选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5-04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