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19-09-17   来源:读后感    
字号:

【www.jxscct.com--读后感】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读后感10篇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是一本由[美]卡尔·纽波特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90元,页数:22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读后感(一):干货不多的全本总结

    开头以托马斯的冥想禅修顿悟,总结出思维上的顿悟不足以摆脱人生的困境,或者说不能够使人始终幸福(其实活明白的人就会越来越淡定,幸福的根本是停止对幸福的追求,找到能使你处在心流的工作而已)
追随自己的激情是错误的,口号代替不了现实脚踏实地的精进。
找到能使你幸福快乐的具体事件,引导自我的行为。(人也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体会心流的幸福)
尽量用较小的代价尝试更多的事件,从而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
不存在完美的职业,每个职业都有其不完美的地方,能获得职业激情是小概率事情,激情往往需要事件的累积,在某件事情上花的精力越多,越有可能获得激情。越熟练激情来的越快,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正确的工作生活找到正确的工作。
学会用工匠思维,在具体的工作中磨练自我独特的技能,关注自我对世界的付出,而不是世界对自我的给予。纯熟的技能是获取职场的资本,后期会转化为自我的实力。
打破技能,技能需要时间进行练习,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即时的反馈,通过反馈发现技能的不足,对不足之处加以纠正,这就是刻意练习。整个训练体系,技能的打磨是渐进的方式。在提升技能的过程中去发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耐心。
提升自我的独立能力,自主力,自控力,或者称为意志力,其中重要一条,财务自由。
找到自我的使命感,但必须获取到职场资本和财务自由,否则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太远。基本上说,人的使命感跟中彩票差不多。
积累财富和积累智慧同等重要,是自我追求梦想的前提和条件。
技能资本(拥有技能越多,其发现机会的可能就越多,而技能的累积需要时间。)
不想写了,笔记都没意思,正本书废话多,也不太系统,大致意思是找到使命,但找到使命跟买彩票差不多,找到使命之前好好工作,让自己变得NB,同时还要学会推销自己,等自己有一技之长了,在去外面多碰碰运气,说不定就找到使命了,跟没说差不多。三星都不值。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读后感(二):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本书告诉我们答案!

我们常常看很多演讲视频,听众多知名人士都说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关键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懂自己喜欢做什么,该怎么办呢?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会这样的困惑:根本不懂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我们常常会羡慕那些能找到自己兴趣爱好的人,比如画家、歌手、演员等等。 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可我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晓得,谈什么奋斗? 其实,即便那些看起来前途无量、光辉璀璨的人,也有这样的烦恼。 美国人卡尔·纽波特,他是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同时也是高人气博主与畅销书作家。即便在外人看来一路读书目标明确的他也曾面临这样的问题。 当卡尔意识到自己有可能一辈子当教授,而教授并不是自己喜欢的职业时,他想,该如何让自己热爱这份工作? 带着这个疑问,卡尔开始了自己的研究,走进各行各业的人,了解他们的职业生涯,无论成功失败。通过深入研究和访问,写成了《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本书。 书里他总结出了几个可以让人们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的方法,分别是不要追随你的激情、要精通你的工作、要找到正确的工作方法。 ①不要追随你的激情 我们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首先要明白,单靠激情热爱,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的。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那场著名的演讲里说“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但作者却警醒地说:“别听他说的 ,看他做的。” 众所周知,乔布斯创造了苹果公司,缔造出了许多传奇,但鲜有人知的是,年轻时代的乔布斯对商业和电子都不怎么感兴趣,而是喜欢研究西方历史和舞蹈,还对东方神秘主义有所涉猎。 他曾在农场工作,却几个月没去上班,而是去印度进行了一场托钵僧式的精神之旅,回到家也是潜心修行。偶然机会接触电子行业也不过是为了赚点快钱,并不是出于热爱。 乔布斯也是一步步才寻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且从他的演讲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最终是热爱他的工作的。 所以,追随激情并不靠谱,因为你很难提前预测自己最终会对什么产生热爱。那么,不依靠热爱,我们该如何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呢? 作者提出了一项权威的科学理论━自我决定论,提出了真正推动人们持续从事一份职业的三个因素:自主、胜任、归属。 自主: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重要的。 胜任:自己擅长于自己所做的事情。 归属:自己能与领导、同事等伙伴建立联系。 自主、胜任、归属才是工作中的“营养物质”,在工作有了这三种感觉,会对工作更有激情。 ②要精通你的工作 作者所说的工匠思维指的是:关注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价值。要是你一直在琢磨‘我如何才能变得真正优秀’这个问题,别人就会找上门来。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为“没人在意我的工作”、“现在的工作是否适合我”这样的问题而焦虑,因为很多热爱喜欢都是做出来的,而且“任何一项工作都可以成为一项有吸引力的工作”,关键是你要运用匠人思维精通你的工作。 知道了匠人思维,那么我们该如何成为一名“工匠”,做到精通自己的工作呢? 作者提出“伟大的成就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积累大量的练习。” 除了极个别人,很多看似天赋异禀、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其实都离不开“刻意练习”。 书中提到的“天生喜剧狂”马丁说,他花了10年才形成自己的表演体系;“蓝草乐手”泰斯每天在破旧的屋里数小时数小时的练吉他。 所以,想要找到热爱的工作,不妨运用工匠思维尽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到时候自会因精通而生爱。 ③要找到正确的工作方法 正确地工作远胜正确的工作,很多时候,不是工作不正确,而是工作的方式不正确。 书中讲了托马斯的故事,一开始他追随内心的激情到禅院潜心修行,但几年下来,他并没有找到期待的幸福,虽然所处的环境变了,但与来寺院前相比,他还是“完全没有两样”。 后来,他重新做起银行工作,这次他没有让理想工作的幻想占据头脑,而是专注于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以及如何完成工作任务,随之而来他的工作成果得到管理层的认可,他被提拔升职,收获了财富、尊重和影响力。 作者甚至开玩笑,如果下次你又懊恼是不是错过了什么梦寐以求的工作,不妨想象两幅画面:一个是十年前执迷于激情的伤心地坐在树林里哭泣的托马斯,一个是十年后微笑的、自信的、专注于价值的托马斯。答案就自然清晰了。 简单总结一下,我们该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呢?我们不能单靠一腔热情,而是要运用工匠思维打磨出一套真本事,正确地去工作,认认真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刻意练习积累到一定量,就会与工作“日久生情”。 参考书目:《优秀到不能被忽视》「美」卡尔·纽波特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读后感(三):打好手里的牌

重要的事情在开头讲,小提醒:如果面试时被问:最近在看什么书?千万不要讲这本。虽然书内容真心很好,但面试官听到书名会先入为主得认为你整天读鸡汤。我切身教训啊~对,那次面试挂了。
这本书里的道理其实我隐隐约约都懂得,但完整有条理有科学依据的讲述,还是很有震撼力的。该书比较适合刚入职场或对职业生涯有疑惑的人阅读。它指出追求激情的工作可操作性很低,正确地工作比寻找正确工作更重要、工匠思维胜过激情思维、 幸福来自于自主力、使命感带来意义。
我从本科期间开始尝试各种追随兴趣的事情:大一大二在学校学生会的会刊做记者、编辑,虽然过程还挺有意思,但成就感并不高。大二暑假去学了一假期德语,想要出国留学。(选择德国的原因除了喜欢这个国家,也是因为大一绩点很低,如果去美澳等地可能申不到很好的学校。【如果我明白作者论述的『工匠思维』,尽量将已经掌握的资源用到极致,在本科期间对学习成绩自我要求,选择面会宽很多】)之后跟德国的一些大学交流,发现对专业要求很严格,不能转专业,但我完全不想继续再读本科专业。放弃了。
大三开始考虑直接工作还是考研?由于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在(做过各种职业兴趣测试,发现并没有什么用。为什么没有早点实习呢?因为学校所处的城市机会很少),决定考研。考研的专业也纠结了很久(【此时我还在纠结如何追随自己的兴趣,看了很多gap year相关的书,以为间隔年能够帮助我找到目标,也是太naive啊】),后来选定了一个跨度很大的专业,所谓的三跨(城市学校专业)。完全没有前人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我开始打听如何考那几门专业课,开始报班学习手绘。最终过了初试,但复试时候老师觉得我基础薄弱劝我转专业,年轻气盛拒绝了,陷入临毕业无工作无学上的境地【在没有更好机会的时候放弃手中已有的资源,并不算勇敢】。
毕业之后回了家乡,进了一家待遇不错的国企。每天生活非常规律清闲,但我满心都是焦虑。觉得那样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开始准备逃离。
首先是经济基础,从来不会月光的我开始更加有意识地攒钱,如果一无所有地去北上闯荡至少需要3-5万块吧;其次,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公司比较宽松,所以上班期间也会趁领导不注意读书;再次,开始接触一切可能的机会,比如看到一个公关的培训老师去了西安,我会找机会去见见她。跟父母也一直在讲道理,一遍一遍陈述自己想辞职的理由。最终,我还是通过考研的方式逃离了。现在在自己最初想读的学校、专业,明年毕业。
耽误了两年,虽然早已赶不上同龄人的进度,但我认为每个人有自己的人生节奏,早一点看清自己的职业大方向(偏好成就型还是偏好安逸)也很不错。
研究生阶段开始实习,再次接触到真实的职场生活。我的思维开始转变:从执着于选择某个吸引自己的具体岗位,到意识到需要去能够培养自己某些素质的工作。哪些素质呢,如果自己不确定,可以先追求一些通用的,比如业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对问题的敏锐度与正确的决断力等。
当你现有的工作没有做好,对所谓的兴趣没有深层次探索,妄想转行就能自我救赎,那不是追求,而是逃避。对于自己现有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的人,很难再业余培养出其他专业的能力。在任何行业中想要摆脱低级重复,体现自己的价值,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有实力,才有话语权。很多时候当你在一个领域做到不错的位置,会发现其他领域很好的机会也出现在眼前。比如IT业做到资深转了咨询。业务部门做到资深转了人力。不断尝试新领域的同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旦时机成熟,即有人愿意为你的新技能埋单,那转行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最快乐、最有激情的员工不是那些将激情化为工作的人,而是那些做的足够久从而擅长于自己所做事情的人。』只有认真打好手里牌的人,拿到好牌才能更好得打出去。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读后感(四):被激情耽误了很多年

         刚毕业那几年我一直在先就业还是先择业中游移,一方面我担心先就业会浪费刚毕业那几年最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对于想从事的职业不得其门而入。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庸人如我,最后我还是在现实的打击下选择了就业,虽然路是自己选的,但是还是隐隐的觉得不甘心,所以遇到这本书,我觉得是缘分,它既解答了我的困惑,也是我放下了我的执念,同时也让我知道了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差距这么大的原因。
         作者认为现今社会中被普遍接受的“需要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激情是生活的动力”、“对自己的工作怀有激情才是最重要的”等观点是危险的,作者引用乔布斯为例子说明,并不是先有激情然后成功,而是成功才有了激情,而往往当人成功后再回想时,就会把错把对自己成功的事业的激情当成成功的原因,然后在各种公众场合谈到自己成功是因为对自己的工作的热爱。
        成功人士的这种激情成功论,让我等凡人以为找到了成功的捷径,心心念念要找到让自己有激情的工作,不知蹉跎了多少岁月。事实上激情只是精通的副产品而已,多数人都是在工作中经过一个艰难的磨练时期,获得职场资本,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拥有控制力后,对工作产生了激情。
        在这一观点的支持下,我们不必对是不是找到了自己的使命而感到焦虑,因为几乎任何工作都可能发展成为一份有吸引力的工作,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职业资本交换。而职业资本的获得同样离不开长时间的练习,所以成功没有捷径绕不开努力。
        当然要获得成功要努力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就是付出相同的时间练习的人,并不一定获得相同的成就,总有一些人较别人更突出,并不是他们更有天赋,而是他们用对了方法。书中列举了一个调查,在调查中选取了一些练习国际象棋时间相同,成长经历接近的象棋手,分析他们在相同的背景下排名不同的原因,经过调查后发现,在同等的练习时间内,大师级棋手花在专研的时间时间是停滞在中级水平上的棋手的6倍,大师级棋手采用的专研式研究能获得即时反馈,或者从书上查找棋局的破解之道,或者从专业的教练那里获得反馈。停滞在中级的棋手所采用的在联赛中练习的方法则更没效率些,在联赛中的对手水平可能明显优于或劣于他们,棋艺上的进步会比较小。
        刻意练习是获得职场资本不可或缺的,以我自身的理解,我觉得刻意练习就是不停地超出舒适范围的练习,就像棋手专研未破的棋局,吉他手练习超出自身水平的新曲,作家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一样,刻意练习同样也适用于学习英语,高中毕业后我的英语水平就一直停滞不前,因为我非常讨厌背单词,所以一直以来我都避开背过单词这一环,在网上找了大量的学英语捷径,如读英文小说记单词,看美剧练口语,听BBC、VOA等,现在才发现我一直呆在舒适区里绕圈子,因为我一直忽视了舒适区的出口——背单词,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做心里抵触的不愿意做的事,才是正道。
       在获得资产资本之前,除非非常有天赋,不然我们对任何工作都不会产生激情,所以在没有足够的资本之前,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寻找理想工作,而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刻意练习,等拥有足够多的资产资本后,激情与理想的生活就会悄然来临。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读后感(五):白天做普通工作,剩下时间做喜欢做的事。

#全书总结#
全书针对“如何获得职业幸福”这个问题进行解答,非常清晰地结合各种案例分模块进行表述。
1、作者否定激情假设,认为“想要获得职业幸福,首先是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再找一份与这种激情相匹配的职业“是错误的。
2、作者认为与其去寻找喜欢的工作,不如做好现在的工作顺便各种积累,各种点技能,只要你足够优秀,好工作是会自己找上门的。
3、幸福来自于自主力——如果能积累足够的职场资本,对自己的工作有足够的发言权,那么在这份工作中获取幸福感成就感是水到渠成的事。
4、使命感很重要,它回答了“我的人生应当怎么度过”这个问题,也是影响人们热爱自己工作的一大因素。
#个人感想#
看完了整本书之后,结合作者的说法和我自己的经历,有两个观点。
观点一:
在职场上,突破“舒适区”提高职场竞争力的一个要点。
举自己的例子。
最近接了一个外快,和奥运相关。
大家都知道有时差,而我们就要在白天出作品,晚上顶着时差出创意。
这对我来说真的是绝对的高强度、快节奏、重压力,睡眠时间急剧减少,连续三周没有周末。
非常痛苦。
我收了钱,我必须在短时间内给出对方满意的作品。
刚好,和我对接的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前同事。
在他对我不断的身心相虐之下,我终于明确知道在自己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提升哪些技能,并且能够立马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很羞愧,之前呆在舒适区太久了根本就是假装自己不知道自己没有进步这件事。
所以要想提升职场竞争力,积累职场资本,跳离舒适区去做那些对自己有难度但又不是不能做到的事,很重要!
观点二:
所处职场的人不应该轻易因为一时的激情放弃本职工作。
兴趣可以通过积累成就事业,但应该基于某个标准。
核心点一:
兴趣通过积累才能成就事业,积累很重要。
“伟大的成就不在于天赋,而在于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积累到大量的练习。”
“要在某方面有所擅长,但这需要时间。”
要向将兴趣变成事业,你必须不仅仅是对兴趣有一时或者长久的激情,你还得擅长它。
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投入大量的时间,你才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才有可能将其发展为有人愿意埋单的事情,再继续积累变成才有可能将其变为可以辞职专心去做的事业。
核心点二:
兴趣成就事业有标准,这个标准就是——
你通过兴趣获得的东西与你预期相符合的时候就可以。
举两个例子。
预期一:通过兴趣挣到的钱比上班的时候还多——如果你实现了这样的收益,就可以;
预期二:通过兴趣,我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钱够解决温饱即可——如果你实现了这样的收益,就可以。
举自己的例子。
我的爱好是练字。我断续花了两年,其中第一年的练习比较不系统,而且断断续续,第二年就比较有方法,也坚持得比较好。通过跟老师学习、大量的临帖练习,投入非常多的工作之外的空闲时间,我的字有了长足的进步,最终的成果是有人来找我有偿约字。
就和做所有的事一样,练字也会遇到瓶颈,痛苦难堪的时候。
我记得我练了一年之后,觉得自己的字还是惨不忍睹,但是我又实在喜欢,于是报了一个班,和一群平均年龄12岁的小朋友一起上书法课。这时候就很合适说一句装逼的话: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你去行动。
在结束课程之后,只能靠自己大量临帖。中间会遇到“觉得自己写得丑,为什么我的字比大神们的丑这么多,为什么总是临不像”种种问题,会特别抓狂,想要摔笔撕纸,但只能调整心态,不断自我鼓励,继续积累坚持。
写字可能就会变成我的一个赚不少外快的活;
以及未来会准备作品,争取成为浙江省的书法协会成员,为将来可能全职做“书法老师”这件事做准备。
如果通过做书法老师能够挣到的钱比上班的时候还多(算上时间成本),我可能就会辞职了。(不过我的计划里除了做书法老师,还要接一些工作相关的私活,可以在家完成的那种。因为工作这一块我本来也还是喜欢的。)
针对拥有爱好,蠢蠢欲动想要用兴趣成就一番事业的职场人士,不要轻视积累的作用,不要不舍得花时间,不要轻易地放弃本职工作——“白天做普通工作,剩下时间做喜欢的事”就是我给出的建议。
#总结#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它督促我在工作上进行刻意训练,提升职场竞争力,积累职场资本,争取能够在跳槽的时候做出自己的一本优秀作品集,那到时候我就不怕理想的公司不要我了。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读后感(六):《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读书笔记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
读书笔记。概述:
兴趣爱好不能主导。不要执迷于寻找「天职」,不要迷信激情;
应该努力掌握稀缺而宝贵的技能,积累「职场资本」;
    积累职场资本的方法是 刻意练习;
    这些技能必须是稀缺而宝贵的;
明智地利用职场资本,换取「成就大事的特质」,包括创造力、影响力、自主力。
    创造力:文章没有专门介绍;
    自主力:
        增加自主力的基本原则:有人为改变后的行动埋单;
    影响力:
        拥有使命,可以掌控方向,并拥有名气;
        拥有使命的方法:积累职场资本,关注相邻区间的可能性。不断通过小赌试探。
 
引言:没有人为你的梦想买单
很多人以前相信,要获得幸福,关键在于找到「真正感召自己」的事业,然后投入所有的勇气去追随它。
// 马驴注:这种事业就是,一看就有激情去做,充满动力和爱好。
但是,作者认为这种信念极其幼稚。
通往幸福的道路并不是简单回答,我的人生应当怎样度过。
在打造自己热爱的工作方面,追随激情的建议并不是特别有用。
作者希望能够摆脱「追随自己的激情」、「做你爱做的事」这类简单口号的影响。
正确的工作,不如「正确地工作」。
规则一:不要追随自己的激情
本章的核心思想是表达了作者对激情思维的否定。所谓的激情思维,指的是追随激情和爱好的职场思维方式。
- 我们越是关注于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最后越不喜欢去做。
- 在做所有事情之前,总是试图抽象地做出评判,这是一个可悲的错误;
- 对于自己想做什么,我真的很困惑,困惑到连自己付出了什么代价都没有意识到;
- 人们总是急于开始生活,但这是个悲哀;
- 要在某方面有所擅长,但这需要时间;
激情假设的定义:
作者举例指出,乔布斯的演讲中认同的是激情假设。
激情假设认为,要获得职业幸福,关键是首先搞清楚自己的激情所在,然后找到一份与这种激情相匹配的职业。但是,作者彻底否定了激情假设。
苹果公司的诞生不是出于激情,而是出于一个幸运的转机,是「小打小闹」结出的意外的硕果。
//马驴注:意思是,在某种其他东西的指导下,不断尝试小打小闹,可能做出大事;但激情并不能。
对大多数人而言,并没有一个事先存在的激情等待被发掘,然后去和某个工作相匹配。
不要急于寻找,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
// 意思是,精通之后自然就会有乐趣和激情。
在电影里,你应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但现实中的关键是,要强迫自己去完成工作、强迫技能形成。这是最难的阶段。
你很难提前预测自己最终会对什么产生热爱。
有建设性的目标应该是,坚持无论做什么都尽量做到最好。
有吸引力的职业通常都有着错综复杂的起源,因此不能简单认为只要追随自己的激情就可以了。
克里夫笔记的总结是,职业满意度受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但「使职业与事先存在的激情相匹配」这一简单概念不在其列。
对激情假设的三点结论:
(1)结论一:职业激情是稀缺的;
现实是,大多数激情都是爱好或者兴趣,与工作教育关系不大。
(2)结论二:激情需要时间;
工作:谋生的手段;
职业:使工作渐入佳境的途径;
成为天职的工作:是组成人生的重要部分,是个人身份的关键部分;
研究表明,最快乐、最有激情的员工不是那些将激情化为工作的人,而是那些做得足够久从而擅长于自己所做事情的人。
(3)结论三: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给出了目前最科学的回答:为什么有些追求可以给人动力,但有些不能。
如果想要获得动机,你都要满足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而这些需求是个人在工作中感受到内在动机所必需的,就好比工作的营养物质:
- 自主:感觉对自己的生活拥有控制力,并且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重要的;
- 胜任:感觉自己擅长于自己所做的事情;
- 归属:感觉自己能与他人建立联系。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真的重要吗?
鲍里斯的书《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出版并使激情假设获得追捧,而且帮助婴儿潮一代接受了以激情为中心的职业观。
年轻一代对工作的期望很高,希望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还是一种冒险,是一个可以自我发展而且自我表达的场合,以及符合他们对自身才能评价的某种事物。
激情假设最大的问题是,让人们认为有一种注定要做的工作,一种正确的职业在等着自己,而导致人们不断跳槽和自我怀疑。
激情的力量常见于有天赋的人身上,比如运动员。但大多数人是不行的。
而且,科学家们并没有发现「使工作与事先存在的激情相匹配」对动机有多重要。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假如愿意为达到精通程度而付出努力,那么胜任和自主(前两条)在很多不同的职业中都是可以实现的。
规则二:工匠思维胜过激情思维
本章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工匠思维,采用刻意练习的方法获取职场资本。
- 录音带不会说谎;
- 没人欠你一份好工作,你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而且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 要是你一直在琢磨「我如何才能变得真正出色」这个问题,别人就会找上门来;
- 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花在紧急的事情上;
- 别转身逃离自己目前的桎梏,而是开始获取必需的职场资本,从而将自己从桎梏下解放出来;
- 伟大的成就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积累到如此大量的练习。
通过工匠思维,坚持提高,要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艺人马丁说,「要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要是你一直在琢磨「我如何才能变得真正优秀」这个问题,别人就会找上门来。
作者将「以产出为中心的职业观」称为「工匠思维」。
规则二指出,不管从事哪种工作,工匠思维对于打造自己所热爱的事业都至关重要。
工匠思维包含着某些能使人摆脱束缚的内容,它要求你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去担心工作是不是「刚好合适」,而是要「俯下身子、努力让自己真正优秀起来」。
它主张没人欠你一份好工作,你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而且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不管是什么职业,都应该有工匠精神,像真正的艺人那样对待自己的工作。
区别:
工匠思维关注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而激情思维则关注世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然而,如果只关注工作给自己带来什么,会让自己注意工作中自己所不喜欢的方面,导致自己长期处于不幸福的状态。
成就大事的特质:
创造力;
影响力;
自主力。
这几条特质是成就大事、作出一番事业所必须的,但也是需要代价的。
工作初期,从事初级工作的人,往往得不到这三点特质,
所以有效途径是用其他珍贵的特质去交换,比如作者提出的「职场资本」。
作者提出的「成就大事的职场资本理论」:
主要观点包括:
- 成就大事的特质,是稀缺而宝贵的;
- 供求关系说明,假如想获取这些特质,你需要提供稀缺而宝贵的技能作为交换。这些稀缺而宝贵的技能就是一个人的职场资本。
    // 意思是,为了获得成就大事的资质,需要自己提供代价,职场资本或者技能是可行的方案,而激情并不是。
- 工匠思维不断专注于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适合于获取职场资本。
简单来说,一个实用的角度是,要让自己优秀,从而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获得好处。
工匠思维是一种有效途径。
积累职场资本需要明确方向,并承担前期一定的成本。
比如为了积累职场资本,伯杰辞去了离电视这行太远的国际讽刺文社的工作,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找到了助理职位,把自己扔进了电视的圈子,在这里他可以搞清楚所有的一切都是如何真正运作的。
通过工匠精神,确保自己在每一次经历中都尽可能多地获取职场资本。
不适用工匠思维的工作的特征:
- 该工作无法让你有机会通过发展稀缺而宝贵的相关技能而与其他人区分开来;
- 你认为该工作关注的内容是无用的或者甚至可能对世界有害;
- 该工作迫使你与自己非常不喜欢的人一起工作。
刻意练习,努力做一名好工匠
刻意练习,专注于拓展自身的能力范围,并获取即时反馈,构成了某种更普遍适用的原理的核心。
10000小时法则就是这样的数字基础。
只有刻意练习的终身积累,可以一次次解释人们表现卓越的原因。
关键是,拓展能力范围,执着地寻求反馈。
刻意练习的五大步骤:
1)判断自己身处哪一种职场资本市场:赢者统吃型,还是拍卖型。
前者是唯一通用的资本;后者是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资本特长。
而且,很多充分竞争的市场最后都成为了赢者统吃型的市场,要考验真正的内容能力。
2)识别出自己的资本类型;
赢者通吃市场,不需要判断就知道资本是什么;
拍卖型市场,要看自己能提供怎样的资本类型,方法是寻找已经向自己敞开的积累资本的机会。
3)定义优秀;
要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程度。
4)拉伸与摧毁;
刻意练习是愉悦的对立面。
5)要有耐性;
不用解释。
规则三:获取「自主力」的意义与方法
原标题:幸福来自于自主力;
- 没有成果,就没有工作,就是这么简单;
- 无论你如何投入地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也不意味着别人就得同样投入地支持你。
- 努力文化是不够的。
- 假如没人在乎你干什么,说明你可能没有足够的职场资本来做有意思的工作。
- 要做有人愿意买单的事情。
案例:瑞恩经营全职农场之前,已经积累了将近10年的相关职场资本。
更多自主力,更多满足感
自主力(Control),看英文似乎更容易看懂。就是掌控的程度。
// 马驴注:意思基本上是控制权。
通过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上赋予人们更多的自主力,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投入程度和满足感。
想要做大事情,步骤:
1)获取职场资本,
2)将这种资本投入到「获取成就大事的特质」上去。
//马驴注:成就大事的特质,指的是前面提到的 自主力 影响力 创造力 这些。
自主力,是值得投资的重要目标。
自主力投资的陷阱:
陷阱1)资本薄弱:
资本薄弱的意思是,职场资本还不足以获取自主力。
自主力有很多,但有些自主力不是因为职场资本而获得的,这些自主力就没有可持续性,也没有职场价值。
你必须首先让自己在某些「稀缺而宝贵」的方面有所擅长,从而生成这种资本,然后再将其投资于成就大事的特质上。
这里,「稀缺而宝贵」是关键因素,不稀缺的竞争力没有价值。
陷阱2)关键障碍:
拥有更多的职场资本以后,获取更多的自主力;
但是,有一个规律是,几乎每次利用自己的职场资本获取更多的自主力时,都会遇到阻力。
所以第二个陷阱表述为:当你拥有足够的职场资本来获取对职业生涯的合理控制时,对于你当前的雇主来说,这时候你的价值也已经足够大,以至于 要想方设法阻止你做出改变。
避开两个自主力陷阱的方法:财务可行性原则(要做有人愿意埋单的事情)
作者提出,搞清楚鼓起勇气的最佳时机。
如果阻力是自己的能力,就放弃;如果阻力是别人而自己能力足够,就坚持。
做出改变的基本原则:财务可行性原则,简单来说就是要做有人愿意埋单的事情。
钱是中性的目标,而赚钱的目的是让自己有价值。
规则四:通过「使命感」得到意义与名声
- 拥有使命是件棘手的事情(是不容易办到的);
- 困难会吓跑空想家和胆小鬼,但会留给我们更多的机会;
- 假如你掌握不了自己的事业,那么它就会让你吃尽苦头;
- 要么引人注目,要么默默无闻;
- 往小处想,往大处做(小目标,大努力)。
拥有使命(Mission),就是在事业上拥有一个起到统领作用的重心。
使命可以贯穿多个职位。
使命也是值得拥有的「特质」之一,而且也需要先积累职场资本。
使命,是一个强大的特质,值得被引入自己的职业生涯;但它又是变化无常的,需要小心引导才能变为现实。
在前沿地带找到使命感
作者表示,使命创新的 相邻可能 需要先达到某一领域的前沿,然后这种相邻可能及其所包含的创新才能显现。
也就是说,只有到了前沿,才能发现使命。
// 马驴注:这里的使命看来仅限于创新类的使命。
达到前沿的过程,是积累职场资本的过程。
所以,想要拥有使命,首先要有职场资本。
找到使命的方法一:使命需要「小赌」
要找到不错的使命,首先要有职场资本。
拥有大量职场资本的人,可以在工作中找到很多的使命,但需要策略事先从想法到执行的跨越。
作者对此给出的措施是「小赌」,通过大量小的尝试探索出大致的方向,并通过对失败的总结分析找到关键信息。
找到使命的方法二:营销
想要打造一份持续发展的事业,必须生产「紫牛」,也就是引人注目,而且能迫使人们广为传播的项目。
需要的是营销能力和意识,比如几乎每个能去的用户群或者会议,都去发言;
// 马驴注:联系《自品牌》来看。
作者提出了「引人注目法则」:
- 引人注目,需要本身就很新颖或者独特,要有吸引力;
- 迫使人们广为传播,需要一个适合于评论出现的平台。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读后感(七):职场资本的积累

老生常谈,我依旧重申,我并不想在读后感里写太多关于书中内容的东西,因为这样的读后感只是在复述书中的内容,而缺少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再说一些题外话,我很感激自己在2016年11月份用分期付款购买了一台kindle。也是从kindle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对阅读的理解也开始改变。寒假回家后,我的kindle屏保上的广告中,那本书的名字《优秀到不能被忽视》映入眼帘。
       与很多成功学“著作”一样,这本书的名字让人感觉这是一本教人成功的书。往往字里行间暗藏着一种自傲。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比如知乎上某大V就经常开这样的Live,一小时XXXX,建立XXXX的XX“操作系统”。这类作者以成功为卖点,用一些很吸引眼球的词藻来吊起你的胃口,然后,赚取粉丝的钱。成功学“著作”往往想表达的内容其实十分空洞。别看它厚厚一本,通篇只是简单的道理加上一些老生常谈的例子的堆砌,其实也是另一种“粉丝经济”。
       然而对这本书名字的吸引,加上kindle广告从没让我失望过,我掏腰包买下了它的电子版。
       从引言开始,作者直接点明:“‘追随自己的激情’这个建议很危险”。这仿佛是在和所有成功学“著作”宣战。以往我们所接受的那一套“成功理论”,都是:选好你感兴趣的,为之奉献的方向,然后,拼尽全力去实现它!但很显然,作者写这本书,并且在引言中用这句话开头,也证明了作者对这些成功学的不认同。之后托马斯的例子仿佛是我们这些“渴望成功的平凡人”的缩影。而托马斯这个例子在本书的最后又一次出现,托马斯通过文中的四个法则,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工作。
       以往,看成功学“著作”的目录就大概知道这作者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了。不过,《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本书的目录却引人深思。
       引言 没有人为你的梦想埋单
       规则一 不要追随自己的激情
       规则二 工匠思维胜过激情思维
       规则三 幸福来自于自主力
       规则四 使命感带来意义
       结语 正确地工作胜过正确的工作(不得不吐槽翻译得不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规则一主要讲述乔布斯虽然在演讲中宣扬“做你爱做的事,钱就来了”的思维,但作者并没有随大流,而是冷静的思考和分析乔布斯这个人的成功经历,才发现乔布斯并不是一开始就做他爱做的事情,只是遇见了一个机遇,并且牢牢抓住了它。乔布斯拥有职场竞争力,才最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胜出。而并非“追随自己的激情”。事实上,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而过于重视工作中的激情,则很容易迷失方向。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学霸”,他们或许对某个科目情有独钟,总是在课上表现得非常积极。我们可以简单的把这种积极归为激情。但他们并不是因为有激情才认真学,喜欢学这个科目,而是因为他们擅长这个科目,对课程十分了解,于是学得很有成就感,也就转化为了激情。所以正确的因果关系应该是精通而产生激情,激情促使人继续前进,最后人可能会产生“激情指引我继续前进的错觉”,但显然,一开始并不是那样的。
       规则二引入了工匠思维。我马上想起某人,当然他的手机现在卖得并不太好。不过我觉得他还混得不错,至少他心中的“天生骄傲”还残存着。作者拜访了蓝草乐手,发现这个音乐人身上拥有着一种品质。作者将他的音乐生涯与该乐手进行比较,之后发现乐手身上对音乐有一种工匠思维,一遍一遍打磨自己不熟练的部分,日复一日的练习,从而跨过难关。而喜剧家史蒂夫马丁花了10年的时间才形成自己的表演体系。“要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是马丁的建议,作者沿用了这句话作为本书的题目,恰到好处。而这正是职场资本的积累。成就大事需要职场资本来交换。“想要尽量多地获取职场资本,你应采用的思维模式正是不断专注于个人产出的工匠思维。”作者如是说。我感觉十分有道理,那些真正拿着高薪,有所成就的人,都在他所在的领域中有所贡献,都有自己的能力。而“追随激情”显然浪费了积累职场资本的时间。在本章的最后,作者提到了“刻意练习”。这个词我十分喜欢。因为在我的身边,有太多的人做着“无用功”,做着自我感动的、欺骗自己的“努力”。我曾经也是这样的不聪明的人,所以我很明白,刻意练习是多么重要。“走到舒适区之外”需要十分巨大的勇气,特别是在知识领域,我们的大脑好像天生就很害怕难以解决的难题似的。我也经常遇到这种恐惧。那是一种害怕自己实力不够无法解决的感觉,是一种“哎哎我可能做不好”的退缩。然而刻意练习逼迫你走到舒适区之外,强迫你感受那些痛苦。而这些痛苦事实上是提升最快的良药。“一万个小时定律”总是和刻意练习一同等场,因为刻意练习完美击破了“一万个小时定律”。仅仅依靠时间的堆砌,而不追寻正确的方法,到头来只剩下自我感动。
       规则三也给我带来了相当大的感触。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工作,享受工作,而更多的人一想到工作就头大?本章提出了“自主力”这个概念。而真正拥有自主力的人们,往往也有了一定的职场资本。瑞恩的果园并不是一拍脑袋就打定的主意,而是从他小的时候就有过摘下院子里的果实去贩卖的经历,使他对这些并不陌生。换句话说,他的职场资本的积累十分深厚。自主力同时也带来了满足感。然而自主力也有陷阱,在职场资本不够的时候,你的“自主力”不能创造价值,即书中所写的:“说服别人把钱给你真的很困难”,那么自主力就成了阻力。而当你的职场资本足够雄厚的时候,你的公司,你所在的环境可能会为了利益而约束你的自主力。
       规则四说的是使命感。这其实让我想到了《火影忍者》里的漩涡鸣人。那个从小就叫嚷着想当火影的孩子,其实一开始也许只是想获得别人的认可,但到了后来,他将这个梦想化为了一种使命。“我一向有话直说,这就是我的忍道!”这句话也体现出了他强大的决心。书中介绍的是萨内蒂的科学研究,她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与古老疾病做斗争。然而萨贝蒂的生活丰富多彩。她的职业动力来源于一个明确的使命:“利用新技术来对抗古老的疾病”。而这种使命感让她投身于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但使命感是十分稀缺的,如同激情一般,是奢侈品。但我们并不是不能找寻自己的使命。因为有“相邻可能”的存在,只要我们迈出脚步向前探索,就会离我们的使命感更进一步。
这个寒假也确实没做什么,不过,能在kindle上遇见这本好书,解开了我多年的疑惑。本书的作者卡尔纽波特如同一位朋友与你促膝长谈,将他的研究成果娓娓道来。我真的希望每一位渴望成功,喜欢成功学,喜欢喝“心灵鸡汤”的朋友们都看看这本书,找到正确的方法,而不要在自我感动和盲目努力中浪费了自己的青春!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读后感(八):无头苍蝇的第一个五年思考

趁着春节期间,读了两本成功学的书。一本是三联周刊推荐的《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读了此书,除了肯定自己是个内向者外,几乎没有收获。
第二本就是《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一个很世俗的名字,让我看到名字有种弃读的感觉。到时封面上的介绍吸引了我,帮助很多人解决了职场择业就业的问题。毕业5年,我已经有将近2年的时间考虑离开房地产这个行业了,但不知道除了房地产自己还能做什么了,要我换行从实习生做起,拿着实习生的工资,不是没有勇气,而是太多未知。
看了《优秀到不能忽视》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思考。书中主要围绕着四个法则:
规则一:不要追随自己的激情
想起当初从事房地产策划这个行业,主要是为了逃避回老家的命运,在同学的介绍下进了一家房地产策划公司。那时候对这片未知领域很有激情,在同学大学毕业后迷茫找工作的时候,我觉得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直接越过了毕业迷茫期进入了职业正轨。然后从现在看来,我只是比较后知后觉。现在反而是羡慕公务员、事业单位这种当初鄙视的行业了。而且我的兴趣爱好变成了文学,要知道大学我觉得看小说就是不务正业,自从看了《鬼吹灯》、《十宗罪》就对小说无法自拔了,经历2012年本命年的一堆渣渣事情后,我开始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写小说。这里还要谢谢一本书——《人生的十四堂创意课》。
规则二:工匠思维胜过激情思维,积累职场资本
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工匠的职业态度,向顶尖进发,积累人无我有的职场资本。看到前面有些颓废,如果你不喜欢这份工作呢,还要坚持下去,直到做到行业尖子?那痛苦我是熬不住的。书中也提出了几点不适合采用工匠思维对待的工作。比如说该工作无法积累职业资本与他人区分开来的;你认为该工作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和你讨厌的人一起工作。配对房地产你要做到顶尖得在一家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在一个优质的项目,有大把的营销费用供你去实现创意,提前营造出买此房人生进阶一大步的精神春药。
如果在大开发商的话我将倾注自己全部的心力,违背自己内向的性格本意,没有自己的个人时间,依然做不到顶尖,这也是我离开之前公司的原因。我目前所在的项目是一个卖了3年的尾盘,优点是有时间可以写东西,能够积累的资本除了钱还有经验带来的空余时间。
规则三:幸福来自于自主力
规则四:使命感带来意义
三、四规则是建立在第二个规则以上的,积累了职场资本后,才有自主力,以及使命感。我理解了规则一,停留在规则二打磨。
如书中的案例,编剧作家处于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作品。
想成为一个小说家,目前最理性的做法:保留这份有空余时间的工作,刻意练习,完成自己的小说并发表,让编辑多给修改意见,训练自己的写作水平。待自己的小说发表后,再做进一步的规划。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读后感(九):我的经历

我跟大多数人一样,从毕业至今,对职业的认识都很模糊。
我的第一个职业选择出发点就不对。当时为了“爱人”选择到偏远艰苦地区工作,对工作性质、面临的困难、工作的创造力、影响力完全没有认识。当时的选择不是为了自身更好地成长,而是为了“回家”,出发点就错了。还好经过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积累了一定的职场资本,对机关的运作认识比较深刻,对外交流比同事要多,但仍然非常欠缺。工作的职场资本无法再提升,影响力几近于零。到了最后一年遇到了自主力陷阱二,想换工作老板却不同意。
第二份工作几乎是第一份工作的延续,实现了自己长期的“回家梦”。但我现在认识到,生活应该是全方面发展的,牺牲工作追求家庭或者相反都是不幸福的。我认识到了自己职业选择上的错误。
为了改正自己的错误,积累更多的职场资本,我选择了第三份工作。但一到新的工作环境我就十分不适应:工作环境恶劣,长期对身体有害;人际关系紧张,大部分人无心工作。最重要的是我涉足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之前我从未接触过。这一下子就违背了好几个原则:没有发挥自己的特长,甚至是自己的劣势;人际关系紧张;环境损坏身体健康。如果当时自己不是一脑子发热,欠缺考虑;没有用“小赌”策略,进行小规模探索获得足够的细节与反馈。现在想想,当时几乎是跌入了人生的低谷,专业不懂、身体煎熬,身心俱疲。
不得已,我又利用了自己的长处想办法更换了工作。虽然第四份工作也不是我的专业,但至少是我之前接触过的领域,人际关系非常和谐,自主力也很大。缺点是工作内容无用、缺乏影响力。经过1年多的努力,我还是获得了领导的认可、同事的信任,甚至是原先对我有看法的同事,也认可我了。但我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因为这种工作不能获得持久的职场资本,更不可能从中找到使命感。
就在这个时候,机会之神再一次向我抛出了橄榄枝:出国留学。象牙塔是我向往的地方,但是出国我倒没想过。起初我是反对的,觉得对自己发展的用处不大。但如果没有这10个月的留学经历,我没有这么多时间读书,考虑生活、人生,思想上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转变,可以说是质的飞跃。我还会像以前一样喝喝酒吃吃饭,想着怎么耗过每一天。
工匠精神要求我们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机会慢慢会显现。纵观我的职业历程,也确实是我用心干好每一份工作,机会就显现了。如果我没有用心写出出色的报告,老板不会选我当秘书;如果我没有立足本职工作,领导不会让我有这么大的自主力,甚至是挽留我;如果我没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也不会发现读书这片新大陆,自我革新更从何谈起。
我的下一份工作必然是一份发挥我优势,能积累职场经验,有自主力、影响力的工作。不能再迁就了,我自己在立足本职的情况下更要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平台越大,自己施展的空间就越有希望。想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必须达到前沿领域、做引人注目的事情,依靠引人注目的平台。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读后感(十):《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读书摘要

规则一不要追随自己的激情

激情假设指的是,要获得职业幸福,关键是首先搞清楚自己的激情所在,然后找到一份与这种激情相匹配的职业。这种假设既是错误的,也是有潜在危害的。

别听他说的,看他做的

不要急于寻找,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

几个采访者备受打击,因为他们可能希望听到一些更鼓舞人心的话,而不是“工作是艰难的,所以忍着吧”。格拉斯注意到了他们的表情,但他继续说:“我觉得你们的问题在于,在做所有事情之前,总是试图抽象地做出评判。这是一个可悲的错误。”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不管是在工作场合还是在其他场合,如果想要获得动机,你都要满足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而这些需求是个人在工作中感受到内在动机所必需的,因此被称为“营养物质”:

● 自主:感觉对自己的生活拥有控制力,并且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重要的。

● 胜任:感觉自己擅长于自己所做的事情。

● 归属:感觉自己能与他人建立联系。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一书帮助婴儿潮一代接受了以激情为中心的职业观。现在,他们将这一经验传给了他们的孩子,即回声潮世代,而后者此后不断推高人们对激情的痴迷。过去几十年的一个特征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受激情假设想法的感染,投入对激情的寻找中。然而,尽管我们更加注重对激情的追随,尽管我们坚持寻找自己热爱的工作,但我们并没有变得更加幸福。

激情假设让人们相信某种有魔力的“正确”职业正等着他们,而且一旦找到了,他们就会立即认出来:那就是他们注定要做的工作。当然了,问题是,当他们没找到时,糟糕的事情就会随之而来,比如不断跳槽以及后果严重的自我怀疑。

激情假设极具诱惑力的承诺让你对现在所从事的职业产生怀疑。

有的人在和我交流想法时,用了这类例子来反驳我对激情所下的结论。“有的人追随自己的激情然后就成功了。你看,这就是个例子。”他们说,“因此,‘追随自己的激情’应该是个好建议。”这个逻辑是错误的。某个策略有了几个成功案例并不能说明它就是普遍有效的,相反,必须研究大量的案例,然后找到对大多数人有用的东西。如果像我在写这本书时那样研究了一大群热衷于自己工作的人,你就会发现,大多数人(并非所有人)的经历远远不是像“找出某个事先存在的激情然后去追随”那样简单。因此,职业运动员们这样的例子都是特殊情况。他们的稀缺性正说明了我的观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追随自己的激情”是个糟糕的建议。

规则二 工匠思维胜过激情思维

● 别转身逃离自己目前工作的桎梏,而是开始获取必需的职场资本,从而将自己从桎梏下解放出来。

工匠思维,没人欠你一份好工作

“要是你一直在琢磨‘我如何才能变得真正优秀’这个问题,别人就会找上门来。”

“关键是,要强迫自己去完成工作、强迫技能形成。这是最难的阶段。”

最快乐、最有激情的员工不是那些将激情化为工作的人,而是那些做得足够久从而擅长于自己所做事情的人。如果有了多年的经验,你就会在自己的事情上更加出色,而且会产生效能感。你还会有时间发展牢固的同事关系,会看到自己的工作给他人带来的巨大好处。

对待职业生涯的另一种方式;关注世界(工作)给自己带来的价值。这种思维模式与工匠思维相对立。激情思维最终会导致长期的不满,并让人不切实际地幻想还有更好的工作。

工匠思维,关注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第二种是激情思维,关注世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工匠思维具有清晰性,而激情思维则让人陷入含糊且无法回答的问题泥潭。

我不喜欢激情思维有两条原因。这里的意思是,除了规则一中论述的“激情思维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之上”这个事实之外,还有两条原因。首先,假如只关注工作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这会让你极其注意工作中自己所不喜欢的方面,从而导致自己长期处于不幸福的状态。初级职位尤其如此,因为从职责上来说,这些职位不会被分配太多有挑战性的项目以及自主权——这些是以后的事情。如果你带着激情思维进入职场,那么分配给你的那些烦人的任务,或是在公司官僚体系中遇到的挫折,都会让你应付不过来。

激情思维会让你永远处于不满和困惑的状态。

总结起来,我向大家呈现了对待职业生涯的两种不同方式。第一种是工匠思维,关注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第二种是激情思维,关注世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工匠思维具有清晰性,而激情思维则让人陷入含糊且无法回答的问题泥潭。

工匠思维包含着某些能使人摆脱束缚的内容。它要求你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去担心工作是不是“刚好合适”,而是要俯下身子、努力让自己真正优秀起来。它主张没人欠你一份好工作,你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而且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假如你想爱上自己的事业,就要摒弃激情思维(“世界能给我带来什么?”),转而采用工匠思维(“我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职场资本,技能胜过激情

如果你想成就一番大事,就需要提供某些很有价值的东西作为交换。

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还是很清楚的——用自己努力获得了稀缺而宝贵的技能,从而换来了一份很棒的工作。

如果你想获得某些既稀缺又宝贵的东西,就需要提供同样稀缺而宝贵的东西作为交换,这就是经济学上最基础的供给与需求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如果你想成就一番大事,就需要提供某些很有价值的东西作为交换。

供求关系说明,假如想获取这些特质,你需要提供稀缺而宝贵的技能作为交换。这些稀缺而宝贵的技能可视为一个人的职场资本。

工匠思维不断专注于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是一种非常适合于获取职场资本的策略。因此,如果你的目标是打造自己热爱的工作,那么工匠思维要胜过激情思维。

激情思维对打造自己热爱的工作是无效的;不仅如此,在很多情况下,它还可能起反作用,有时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不适用工匠思维的三条特征 1.该工作无法让你有机会通过发展稀缺而宝贵的相关技能而与他人区别开来。 2.你认为该工作所关注的内容是无用的或者甚至可能对世界有害。 3.该工作迫使你与自己非常不喜欢的人一起工作。

一份工作假如带有上面这几项特征的任意组合,就会使你积累和利用职场资本的努力受挫。如果满足第一条特征,技能就不可能增长;如果满足后两条特征之一,那么即使能够积累到职场资本,你也很难坚持足够长时间来实现资本积累的目标。

刻意练习,努力做一名好“工匠”

走到舒适区之外

刻意练习,跨越绩效高原

在《异类》一书认为,伟大的成就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积累如此大的练习量。比尔盖茨他不过是恰好上了一所高中,而这所高中是这个国家率先安装计算机的几所学校之一,还允许学生不受限制地使用计算机。这让他在他们那一代里率先在这项技术上积累到数千小时的练习时间。莫扎特他的父亲是个训练狂人。等到莫扎特以神童身份在欧洲巡演时,他给儿子见缝插针安排的练习时间已是那个时代的同龄音乐人的两倍多。

刻意练习是一项通常由一位老师所设计的、以有效改善某一个体的某方面表现为唯一目的的活动。它要求将自身能力拓展到舒适范围以外,然后不断接收反馈。

拓展能力范围,执着地寻求反馈

绩效高原是指,大多数一开始就活跃于专业领域的个体都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改变自己的行为并且提升自己的绩效,直到达到某种可以接受的水平。然而,在此之后,进一步的改善似乎无法预知,而工作年数不足以预测一个人所能达成的绩效。 假如只是努力工作,那么很快就会来到一个绩效高原,之后便无法取得进步。

把自己扔到一个超出当前自己能力范围的项目里,然后竭力使这个项目成功。

在获取某一领域的职场资本时,你可以想象自己身处某个特定类型的职场资本市场。这样的市场有两种:赢者通吃型和拍卖型。在赢者通吃型市场里,只有一种职场资本可以获取,并且有很多不同的人在争夺这种资本。电视编剧这行就是一个赢者通吃型市场,因为最关键的是写出好剧本的能力,也就是说,唯一的资本类型就是剧本创作能力。相比之下,拍卖型市场的结构就比较松散:这里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职场资本,并且每个人都可以生成他们自己独有的资本。清洁技术领域就是一个拍卖型市场。例如,杰克逊的资本包括可再生能源市场的专业知识以及创业能力,但是还有种种其他类型的相关技能也可能让人在这一领域谋得一份工作。

把赢者通吃型市场误认为拍卖型,这很常见。我经常在一个与我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里见到这种情况:博客。很多人给我发邮件询问如何提高他们博客的关注量,其中很典型的一封是这样写的:我已经发完了第一个月的博客并且有了大约三千的浏览量。但是,跳出率却高得不可思议。我想知道你认为我下面该做什么才能把跳出率降下来。这位新博主把博客圈看成一个拍卖型市场。按照他的想法,和博客相关的资本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格式、更新频率、搜索引擎优化、在社交网络上被发现的容易程度等。这位博主还认真地花时间把每篇博文都转发到尽可能多的社交网站上。他透过统计数字来看这个圈子,并且希望自己可以凭借正确的资本组合得到想要的数字来赚钱。然而,问题是,咨询建议类博客,即他的个人主页所属的类型,不是一个拍卖型市场,而是赢者通吃型。唯一关键的资本是你的博文能吸引读者。此类中的一些顶级博客,虽然它们的网页设计笨拙得出了名,但是都达到了相同的基本目的——启发读者。如果正确理解了博客所在的市场,就不会再去计算跳出率,而是开始关注于写人们真正关心的内容。想要成功,这才是应该投入精力的地方。

“(刻意练习)需要有一个好的目标。” 你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你就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

做我们擅长做的事情是令人愉悦的,但刻意练习的要求恰恰与之相反。刻意练习首先要努力集中注意力和精力。这是它的“刻意”之处,而大多数人只是在进行弹几下琴或挥几下网球拍这样不需要思考的活动。 如果你按照要求去工作,能力就会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之后便处于“高原期”。刻意练习的好处是,它会让你度过“高原期”,从而进入少有竞争者的天地;而坏处则是,很少有人能实现这一成就,因为刻意练习通常是“令人愉悦”的对立面。

然而,突破自己的舒适范围只是刻意练习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积极接收真诚的反馈,即使它“摧毁”了你自认为优秀的东西。我们很容易就假设自己做完的事情都是足够优秀的,然后把它从待办事项上划去。但是,只有真诚的、有时甚至是犀利的反馈,才能让你知道该把注意力重新放在哪里,从而继续取得进步。

你必须要让着自己优秀,然后才能盼到好工作。

规则三 幸福来自于自主力

更多自主力,更多满足感

自主力是指,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拥有发言权。这是在创建自己热爱的工作时需要靠职场资本来获取的最重要的特质之一。

总结起来,假如你想爱上自己所做的事情,那么第一步是获取职场资本,而下一步就是将这种资本投入到获取成就大事的特质中去。在进行这项“投资”时,自主力是可供选择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但是,自主力的获取可能会很复杂。

自主力陷阱1:资本薄弱

自主力需要职场资本

“职场资本是打造你所热爱的工作的基础”。你必须首先让自己在某些稀缺而宝贵的方面有所擅长,从而生成这种资本,然后再将其“投资”于成就大事的特质上。自主力是最值得“投资”的宝贵特质之一。你需要提供有价值的东西作为交换来获取这一强大的特质。

热情本身并不是稀缺而宝贵的东西,因此并不能换来多少职场资本。

自主力陷阱2:关键障碍

每次利用自己的职场资本来获取尽量多的自主力时,都会遇到阻力。

一种可能是,你没有足够的职场资本来支持你谋求更多的自主力——你即将陷入第一个自主力陷阱。在这种情况下,你应当听从反对意见,将你的想法束之高阁。但与此同时,另一种可能是,你拥有大量的职场资本,而且正是因为你的价值太大了,才产生了这种反对——你已经陷入第二个自主力陷阱。在这种情况下,你应当忽视反对意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诚然,自主力的问题在于这两种情况感觉起来差不多,但正确的应对方法却各自不同。

要做有人愿意埋单的事情

2010年,德里克做了一个关于创造力和领导力的TED演讲。在开讲后不久,他放了一个视频,画面中是参加一场户外音乐会的人群。一个光着膀子的年轻人开始独自起舞,坐在旁边的观众好奇地看着他。 “一个领导者需要有勇气站出来,甚至面对讥笑。”西弗斯说。但是过了不久,第二个年轻人加入了,也开始舞起来。 “现在来了第一个追随者。他起到了关键作用……第一个追随者将一个孤独怪人转变为一个领导者。”随着视频继续播放,有几个人也加入了舞蹈的行列,然后又有几个。视频放到两分钟的时候,跳舞的人已经发展为一大群。 “女士们,先生们,运动就是这么形成的。”

“财务可行性法则”:在决定是不是应该追求某项有吸引力的活动,从而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自主力时,你应当调查一下别人是不是愿意为之埋单。

拥有使命就是在事业上拥有一个起到统领作用的重心。它回答了下面这个问题:我的人生应当怎样度过?使命是强大的,因为它使你将精力都集中到某个有用的目标之上,这样反过来会让你在自己所处的领域里的影响力最大化,而影响力是热爱自己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人们能够真正感受到自己事业的重要性,那么他们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更加满足,而且更能承受住辛苦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同样是熬夜,为了给公司的客户多省几百万诉讼费而熬夜可能会令人精疲力尽,但是为了治愈某种古老的疾病而熬夜则可能让你越熬越精神,甚至还有多余的热情去组织一个实验室排球队,或者与一支摇滚乐队进行巡回演出。

在前沿地带找到使命感

要想有科学上的突破,你首先要达到自己所在领域的前沿。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其延伸出来的创意无穷的相邻可能区间。与科学突破类似,好的职业使命也是一种创新,而这种创新存在于你所在工作领域的相邻可能之中。因此,想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找到某种使命,你必须首先达到前沿,而且只有在那儿才能发现这些使命。

耐下心来,按正确的顺序做事

正确地工作胜过正确的工作

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不是紧急的事情上。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xxs/35001/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读后感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皮皮鲁和鲁西西观后感(合集五篇)

皮皮鲁和鲁西西观后感(合集五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皮皮鲁和鲁西西观后感(合集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7
人生第一次观后感500字范文五篇

人生第一次观后感500字范文五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生第一次观后感500字范文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27
关于东北抗联精神观后感1000字【三篇】

关于东北抗联精神观后感1000字【三篇】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东北抗联精神观后感1000字【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7
观看铁纪强军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

观看铁纪强军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看铁纪强军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7
红色革命观后感100字集合3篇

红色革命观后感100字集合3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色革命观后感100字集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7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