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ppt_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发布时间:2018-12-30   来源:诗歌大全    
字号:

【www.jxscct.com--诗歌大全】

诗歌鉴赏就是对诗歌以及诗歌里面的句子进行简要的文学赏析。下面是www.wudu001.com五度学习网小编整理的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供大家参考!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学习重点】1. 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 2.积累诗歌相关意象的内涵

  【学习要点】一、概念解析

  1.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二、基本思路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2、描摹诗歌图景;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3、剖析作者思想。

  读诗文——找意象——析词语——悟情感——赏技巧

  三、试题类型

  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四、例题分析

  1、诗中赏画:概括意境,描摹图景。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这是近年常考的一种题型)

  ①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例如: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题型一:意象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1、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

  附:常见意象

  2、明确意象的作用:

  ①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②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③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④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 “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⑤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⑥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⑦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

  答题示例:

  例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7广东)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参考答案】

  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例2: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07浙江卷)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

  【参考答案】燕子 兴亡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06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答案】:(1)晚:归艘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品味意境就要借助意象。

  例如: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②分析意境型.(这是近年常考的一种题型)

  题型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③答题步骤:

  a.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b.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c.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

  细腻——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等。

  繁复——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等

  ④答题示例:

  例1 西 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

  【答案】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例2 (2004年广东卷)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步骤三);“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I)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鸣”之景都显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感情)。

  例4:(04年福建卷)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清空幽眇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例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参考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

  (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

  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例题分析】: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例1: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答案】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上联是静景,下联是静景。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2005年山东济宁模拟)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答案】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2005年全国卷)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例4、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诗紧紧围绕诗题“小池”来描写,取景别致,试作简要赏析。

  【答案】用“眼”形容泉小,用“无声”说明流细,“尖尖角”说明荷叶初出,也突出了小蜻蜒为小动物。作者所选景物小巧天真,别致有趣,动静结合,令人神怡。

  例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四川卷)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3)分析景物,概括作用。

  例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答案】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

  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

  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06辽宁卷)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

  例3:(2006年深圳一模)

  南乡子 唐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2)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3)“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案】

  (1)离愁别绪或思乡之愁或离恨

  (2)借景抒情,用烟、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

  (3)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⑵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画中品诗,即由诗歌内容所再现的图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景象,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1)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诗歌的情景是水乳交融的(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情感的把握,离不开意象的理解。首先我们要理解意象本身的特点,其次要注意意象的有关修饰语,这对把握情感很有帮助。

  例1: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分析: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

  ①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例2: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分析: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

  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二者在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的。所以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内在形象情感也就截然不同。

  感知画面是基础,把握情感是关键,考生鉴赏诗歌形象时,要特别注意这两个环节。

  (2)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例3:谢亭送别 谢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分析: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例4: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小试牛刀】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日暮①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⑴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⑵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答案】(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即可。)

  2.读下面的词,完成(1)—(3)题。(7分)(2005北京春季)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天空廖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

  【答案】

  (1)B(2)诗人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即借无情的芳草表达出了浓重的离愁别恨。

  (3)要点:

  ①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②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等。

  ③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江苏高邮调研)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此诗写于公元760年。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来到了受安史之乱影响较小的西南富庶之乡——城都郊外浣花溪畔。备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诗人,终于有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1)从诗歌的体裁来看,本诗属于 。

  (2)颈链、颔联描绘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尾联是作者真情流露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律诗。

  (2)中间两联描绘了四幅图画:梁上的燕子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嬉戏畅游,老妻闲来无事,正在纸上画棋盘,幼小的儿子敲弯缝衣针做成了钓钩。组成一幅清幽、恬静的水乡生活图,表现了诗人经过漂泊后,获得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

  (3)尾联表现虽是喜庆之词,内里却包含了后顾之忧和悲苦之情。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余干 旅舍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地名,今属江西。摇落:草木凋零。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尚钺等意象。这些意象的作用:交待时令景象(秋景),烘托诗人凄清悲秋的内心世界,暗示了一种郁郁的离情相思。

  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子夜吴歌李白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从《秋歌》前四句看,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诗人又是如何营造这种意境的?

  (2)两首诗主题相同,但写法有所不同,清结合诗歌加以阐释。

  【答案】(1)①孤寂(悲凉、凄凉、凄苦);

  ②情景交融(或融情、景、声、色于一体);

  “感觉联通”(或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化〉,要注意“吹”的特殊用法);

  营造出浑然天成的意境之美(答案中要点出诗歌意境的特点)

  (2)①《秋歌》写景抒情,《冬歌》写人叙事。

  ②《秋歌》中有场景描写,《冬歌》则着力刻画一个生活片断(细节描写)。

  ③《秋歌》塑造了长安女子的群像,《冬歌》则着力于个体形象的刻画。

更多相关内容:
    适合女生朗诵的诗歌 青春励志诗歌朗诵稿 歌颂老师的诗歌 关于感恩的诗歌 感激父母的诗歌 兰花诗歌10首 感恩父母诗歌 红领巾相约中国梦诗歌 安全小诗歌三篇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xxs/17204/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ppt_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觉醒年代读书笔记范文四篇

觉醒年代读书笔记范文四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觉醒年代读书笔记范文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8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赏析范文(通用3篇)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赏析范文(通用3篇)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它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赏析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8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赏析四篇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赏析四篇

“笔记”是中国古代记录史学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儒林外史读书笔记赏析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8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加赏析(合集五篇)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加赏析(合集五篇)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加赏析(合集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8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300字精选六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300字精选六篇

笔记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ǐjì,意思是用笔所做的记录。笔记体著作起源于唐代,在宋代最繁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300字精选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