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石灰吟课堂实录3篇

发布时间:2021-03-24   来源:工作报告    
字号:

【www.jxscct.com--工作报告】

   课堂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以下是查查通作文网分享的窦桂梅石灰吟课堂实录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窦桂梅石灰吟课堂实录1

  教学目标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并自学《墨梅》。

  3.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学会以正确的节奏地诵读这两首古诗,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诗歌的韵味。

  4.创作诗歌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你学过的古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来背诵给我们大伙和台下的老师听听。

  生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我很想认识一下第一位发言的同学,老师送你几个词语,你是独占鳌头,当仁不让,一马当先,前无古人啊,这节课你的发言是前无古人。

  生背诵《出塞》。

  师:你虽然是第二个发言的同学,老师却要给你最高的赞许,因为你的朗诵实在是太精彩了。

  生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巾帼不让须眉啊!

  二、新授:

  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齐读课题。(生读题)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过什么“吟”这样的古诗吗?(生:游子吟)真好,学过的知识真牢固!诗里面有两句千古名句:谁言……,

  生: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那这个“吟”字就是什么意思呢?

  生:吟是吟诵、赞美的意思。

  (师板书:赞美)

  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石灰吟》可以说就是一首石灰的赞歌。看着这个诗题,结合昨天的预习,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想知道作者赞美石灰的什么?

  师评价:孩子,你真会提问题。在黑板上板书?号。

  生:我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石灰?

  孩子,你的问题非常的有价值,相机在黑板上写上第二个?号。

  看来同学们都有相类似的疑问。是啊,石灰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五百年前的于谦感动不已从而来吟诵赞美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探究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三、想象画面,读出感悟。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是先从读课文开始吧!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这首诗,注意把诗歌读准确,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把诗读通顺,用笔划分一下诗歌的节奏。开始读吧。

  生读诗。

  谁来给我们读这首诗。注意读正确,大家还注意听一听他读得节奏。

  指名一生读。

  师评价:真好,你注意到了“焚“是个前鼻音,而且注意到了诗里面的”粉骨碎身“与我们平时说的”粉身碎骨“的不一样,第一遍就读得如此流畅,真不简单!谁再来读?

  指名一生读。

  师评价:你读的也是非常的流畅。

  老师听出刚才两位同学都是用223的节奏来读这首诗的,我想问问像这样划分节奏的有哪些同学?大部分同学都这样划分的,哦,有不同的声音,老师最爱听不同的意见,你来说说看,你是怎样划分的?按照你的节奏来读一读。

  生读。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我觉得“千锤万击”等都是一个完整的词语,如果把它从中间断下来,好像意思就断掉了。(掌声)

  师:孩子,老师非常欣赏你的说法,223确实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是可以分为43句式或者其他句式的。当然,一首诗中,也不是每一句都是一样的节奏,像这首诗中的最后一句,也可以划分为223的句式。这两种分法,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呢?

  生齐答:第二种。

  那好,老师也跃跃欲试,想和同学们一起按照这个节奏来读这首诗,我们合作一下,一起读,老师读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诗的后三个字。非常棒!调换一下,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读诗的后三个字;还可以这样读:老师读一三两行,同学们读二四两行,一定注意诗的节奏哦。

  师评价:合作得非常愉快,谢谢同学们,这样一读,就把诗歌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了,读诗就变得特别有趣了。

  想象画面,读出感悟:

  师: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诗歌字面的意思相信对于同学们而言并不难懂,但读诗不能仅限于读懂意思,还要能够在脑海里想象出画面。现在再来默默地读上一两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可以在与画面对应的诗句旁边写上关键词。默默地读,静静地想吧!

  孩子们,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说给老师听一听。再把与你想象的画面相对应的诗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交流学生交流想象到的画面。

  生说画面:埋藏在深山之中的石灰石,被采石工人千锤万击,锤子敲打着这些石头,火光四溅,石灰强忍着这种锥心的痛苦,开始了自己新的旅程。

  师评价:孩子,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表达的也很精彩。读一读对应的诗句。

  生读:千锤万击出深山。

  你为什么强调“千锤万击”呢?

  生:我仿佛看见了石灰被千万次地锤击,经历了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从深山老林里被开采出来,非常不容易,所以我想重读“千锤万击”。

  师:看啊,同学们,这就是读出了自己的感悟,这一句还有人想说说自己准备怎么读的吗?我想听见不同的读法。

  生:我觉得诗人在这儿就是在叙述石灰从山里被开采出来的这一件事,就是一种叙述,所以我觉得在这儿读得平淡些就可以了。

  师:有道理,敢说!

  生:我也认为这儿要读得平淡些,下面的内容很有力,为了体现变化,我觉得读得平淡些。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的意思是后面你想读得铿锵有力,所以这儿就读得平淡些,以突显这种抑扬顿挫的效果,是吗?恭喜你,都掌握这种技巧了!

  (崔峦老师作为评委在听课)

  生继续说画面:在烈焰腾腾的石灰窑中,石灰被焚烧着,但石灰把这些都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情。我似乎在听见它大喊道: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些吧!

  孩子,你不仅有思想家的想象力,还有小演讲家的口才,让我来握一握未来的哲学家的手,老师也期待你在课堂上的表现来得更给力一些吧!读一读对应的诗句。

  生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虽然是疼痛难忍,但是石灰想到自己要留下清白在人间,这所有的痛苦在石灰眼里都成为平平常常的事了,就像我们在五年级学过的《长征》里面的一样: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连绵不绝,乌蒙山气势磅礴,都是很难翻越的,但在红军眼里只是平平常常的事。所以在这儿,我也想把它读得平淡些。

  师:说得好不好,真不可思议,居然还没有掌声!

  (如潮的掌声)

  生:我觉得石灰正是因为从深山老林里被开采出来,又面对烈火焚烧的考验,它一定会斗志昂扬,所以我不想读得平淡。

  生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一个读得平淡,一个不想平淡,孩子们就这么去想,就这么来说!

  生说想象到的画面:经过烈火焚烧后的石灰,放入水中,水立刻沸腾起来,石灰石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面对这粉身碎骨的考验,石灰是毫不畏惧。

  我想这样读:粉骨碎身全不怕。因为我觉得这儿的“全”,不光是指粉骨碎身不怕,连前面的“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都不怕,所以我想强调“全不怕”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孩子,你的理解比老师强,你太了解石灰了!我都想叫你“石灰王子”了!

  (笑声)

  生读:要留清白在人间。我觉得石灰的理想就是要把清白留在人间,所以清白两字我要强调一下。在人间,我感觉就是石灰的这种清白遍布人间,范围很广,我想赞扬它。

  生:我觉得石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它应该很欣慰,所以我想欣慰地读。

  师:石灰不惧千锤万击,不怕烈火焚烧,不畏粉身碎骨,那它是为了什么呢?生齐读(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这就是石灰的信念。

  此时此刻,你明白于谦是在赞美石灰的什么了吗?

  生:于谦是在赞美石灰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品质。

  师评价:是的,相信同学们都已经把石灰的这种品质深深地镌刻在了心上。(擦去赞美后面的第一个问号。)

  (最佳教学设计奖颁奖)

  四、联系生平,托物言志:

  那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石灰呢?《石灰吟》是于谦少年时的誓言,更是于谦一生的写照,如果我们联系作者于谦的一生经历,相信你就会明白诗人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了!

  师配乐讲述:于谦自小的偶像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无数次地在心中吟诵文天祥的千古名句,读——

  生读。

  于谦从小发愤读书,立志为国为民。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的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

  于谦在他的另一首诗《咏煤炭》中也曾如此写道:“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课件展示)字字句句饱含着的是于谦的拳拳爱国心哪!

  师配乐讲述:正统年间,官场贪污成风,进京办事,总要先送白银贿赂上司,只有于谦从来不送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甩动他的两只袖子,笑着说:“只有清风。”因为古人的袖子里面是可以装银子的。(课件)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指名学生读: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为国为民,清清白白,于谦理应受到重赏和重用,可结果却遭小人陷害,被处死刑。这一天,乌云压城,闷雷滚动。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刑场上,于谦慷慨激昂地吟道——

  师范读《石灰吟》(掌声)

  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心,无愧于民,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但他分明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

  一个大组学生读《石灰吟》。

  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

  两个大组读《石灰吟》。

  于谦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听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吟诵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

  学生全体齐读《石灰吟》

  (一等奖颁奖现场)

  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留在每个人心中。

  石灰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间,于谦又把什么留在了你的心中呢?

  生:于谦把他从小立志为国为民的志向留在了我心中。

  生:于谦一生甘于清贫,不同坏人同流合污的品质留在了我心中。

  生:于谦坚贞不屈的品质留在了我心中。

  师:于谦的一生如同这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舆日月同辉……后人如此评价于谦(出示课件:有巍巍定难之功,有侃侃立朝之节,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贪之洁。)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知道于谦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了吗?

  生:因为于谦和石灰有着相同的品质。

  师:是啊,于谦是在借石灰表达自己崇高而远大的志向啊!

  白居易曾经说过:“歌咏言,诗言志。”像于谦这样借石灰来表达自己志向的诗歌的写法就称之为“托物言志”,(板书)像这样的诗,在我们的文化长河中还有很多很多。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另外一首诗《墨梅》(板书)请同学们自由地去读两遍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一句或者哪几句?

  指名说意思,相机指导朗读。

  师:为什么大自然里面的梅花十分鲜艳,但在王冕的诗里面却是淡淡的墨色呢?

  生:因为王冕长期在池边洗毛笔,梅树的茎叶都被染黑了,所以是墨梅。

  师:你的说法用时髦的解释就是它属于转基因植物了?(笑声)

  生:王冕可能在洗毛笔的时候,墨汁溅在了梅花上面。

  师:王冕是文人,应该不会那样像猛张飞一样!其实,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他是诗人王冕在自己的画作上面题写的一首诗,而这幅中国画画得正是梅花,所以才有淡墨痕一说。

  同学们对于王冕应该并不陌生,这首墨梅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志向呢?

  生:表达了诗人要像梅花那样,让清香之气在天地间流淌。

  师:评价:孩子,朋友易得,知音难求啊,你可真是王冕的知音啊!)

  生:我知道王冕不愿意做官,我想这首诗也是表达他不愿意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志向。

  师: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王冕若是在世,他一定会说:知我者,莫若 啊!

  同学们,带着你自己的感悟再来自由地读一遍这首诗吧。

  生读诗。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诗,知道了这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的诗,

  同学们都学得不错!

  五.诗书结合,传承文化。

  其实,诗歌与书法往往如影随形,并存于中华文化的长河之中,历代的书家,不乏诗人;诗人也历来有诗书结合的美德。我们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这是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所写的《兰亭序》,这幅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这是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英章的硬笔书法,令人赏心悦目。再看一看,这是谁的作品。知道陈宏斌是谁吗?是的,那就是我,虽然我不是书法家,但我也非常喜爱书法艺术。写得怎么样?能不能给点掌声鼓励一下?好的,老师怕大家不待见,还自带了拉拉队!(大笑声)

  看看老师的作品,与我们平时的写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我们平时写字是从左往右写,书法作品是从右向左写。

  生:正文写完后,后面要写上作者。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从右往左写,落款要与正文错落有致,不宜与正文齐平。今天请同学们完成一幅条幅作品,从两首古诗中任意选择一首,老师刚才提出的几点与平常写字的不同,注意这儿的某某书不要写陈宏斌,而是写上你的大名哦!

  学生创作书法作品。(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六、质疑:

       很快就要下课了,比对这两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质疑。

  同学们,相信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你们再读这两首诗时,一定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其实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老师想和同学们说一句发自肺腑的话:做你们的老师,幸福指数五颗星!

  下课

  板书

  设计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留    ?       流

            石灰吟                 墨梅

                       托物言志

  窦桂梅石灰吟课堂实录2

  师: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以前我们学了很多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师板书诗题《石灰吟》,生读题) 

     师:诗的作者是谁呢?下面我们打开书,了解一下。 

     师:全诗共28个字,你都读对了,真了不起。读对字音对你理解古诗的意思很有好处。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简介作者于谦。请同学们通过课件来认识石灰。 

  质疑:那么这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呢?让我们跟随诗人于谦一起从诗中寻找答案吧。 

      师:同学们来读一读诗,注意读准字音,可以读出声音。谁愿意来? 

  (指名读) 

  下面老师要看看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借助书本注释和工具书,可以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生自学) 

     师:1.教学本课生字“焚”和“烧”对比。这两个字都带有“火”字旁,但因为字的结构不同,“火”字旁的写法就不一样:“焚”字是上下结构,“火”字写得舒展;“烧”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的“火”字旁就要注意让位了,把最后的捺笔变成了点。2.“粉骨碎身”容易读成“粉身碎骨”3.“锤”字的笔画比较多,意思是用铁锤砸。4.“锤”和“击”用“千……万……”连接,请生说有关“千……万……”的词语。) 

  师:现在小组的同学一起来交流交流,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 

          (生小组交流,理解诗中词语意思)

   师:指名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刚才所提醒的地方。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还要读出诗的节奏。 

  (师范读,请学生划出节奏)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指名请生朗读古诗, 集体读古诗) 

  【过渡】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画面吧。 

  师:(第一、二句诗)从这两句话中,你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石灰石从深山里出来,再到石灰窑里煅烧,它一点都不拍,好像很平常一样。 

   师:从这两句你体会出什么?     生:石灰不怕困难的品质。 

      师:石灰石是经过(千锤万击)才被运出山的。(锤:敲打,击:撞击,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非常的艰难) 

  师:开采出来的石灰又被运到石灰窑里经受—— 生:烈火焚烧。 

  师:可是石灰石对“烈火焚烧”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若等闲。 

  (若等闲:好像一件平平常常的事情) (请生翻译一、二两句诗的大体意思) 

  师:(第三句诗)请生自读,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面对着“粉骨碎身”石灰害怕了吗? 生:没有 

  师:那么,它害怕什么? 

  生:失去清白。(第四句诗: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同学们看,石灰石先是“千锤万击”才从大山中开采出来,接着又经受了“烈火焚烧”,最后变的“粉身碎骨”,可是这些它都不害怕,它害怕(失去清白),所以它“要留清白在人间”。 

  生:合作交流翻译整首古诗。 

  师:(一读)同学们,这首诗是于谦少年时代写的,少年时代,正是一个人开始思考人生价值的时代呀,当他看到石灰的生产过程时,深有感触,就写下了这首诗。同学们,我们现在也到了十一、二岁的年纪了,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爱思考的小于谦,你会怎样诵读你写的这首诗? 

  (生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师:(二读)好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于谦。长大成人并且为官多年的于谦,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又想起了少年时代写下的这首诗,他会怎样读这首诗呢? 

  (指名学生读诗) 

  师:(三读)于谦为国为民立下了许多功劳,可他却遭到争权夺利的朝廷的迫害。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想起了石灰,想起了少年时代写的这首诗,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 

  (全班同学齐读) 

  师:于谦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可他这一辈子没有白活,他在人世间留下了——  生:清白!  

  师:于谦的诗我们学完了,通过于谦的诗你觉得我们可以向他学什么?    生: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的精神。    师:同学们,我们这首诗学到这里,表面上看是在写“石灰”,其实字里行间都隐隐藏着作者于谦自己的身影,于谦也正是借石灰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志向,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作业: 1.做巩固练习 

  2.背诵《石灰吟》,理解《石灰吟》的意思

  窦桂梅石灰吟课堂实录3

  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应当继承的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小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古诗,在他们单纯的世界里构建起一片诗韵袅袅的世界呢?我为此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实践,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使学生爱诗、懂诗、诵诗、写诗,使诗歌真正感染熏陶学生,内化丰富他们的语言。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作者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上写石灰,实际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粉骨碎身,也要保持清白高洁的崇高品格。诗人的一生是精忠为国的一生,最后被昏庸的皇帝害死,这首诗成为他的真实生动的写照。我充分挖掘诗歌的意蕴,创设情境,通过有层次的诵读,带领学生理解、品味、感悟诗情,积累诗歌语言,还引导学生尝试写诗。下面我就以《石灰吟》的教学实录展示一下我在古诗教学中的做法。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焚”,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骨碎身”等词语。理解“清白”的含义。

  (2)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要留清白在人间”,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诵读、默写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通过联系时代背景,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提高理解诗句的能力。

  (3)在理解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默写这首诗,并尝试仿写诗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诗人“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节操。

  重、难点:

  联系查阅的有关诗人的资料,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实录:

  (课前,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上课铃响,师生问好。)

  师:请看老师用洁白的粉笔写字。(板书:石灰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知道石灰是一种什么东西吗?

  生:是一种建筑材料。

  师:对。石灰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大岭之中,经过千锤万凿开采出来之后,它被运到石灰窑里,又经受高温焚烧,变成了生石灰,却仍然非常坚硬,又经过冷水浸泡,就成了粉末状的洁白的石灰。“吟”是什么意思?

  生:吟咏。

  师:石灰到底有什么值得吟咏的呢?让我们走进诗里看看吧。先看本诗的作者是——

  生:明代的于谦。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于谦?

  (指名学生介绍于谦的生平。)(播放课件:简介于谦。)(生齐读资料。)

  师:你对于谦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生:我对于谦产生了敬仰之情。

  师:让我们走进这位可敬的诗人的诗作中吧。请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认准字形,读准字音,读顺每句诗。(学生自由读诗)

  师: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需要注意?

  生:“凿”字容易写错。(师板书“凿”)

  生:不要把“粉骨碎身”读成“粉身碎骨”。

  师:提醒得好,我们一起来读两遍。(生齐读两遍“粉骨碎身”)

  生:“焚烧”两个字要注意。

  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板书:焚烧)这两个字都带有“火”字旁,但因为字的结构不同,“火”字旁的写法就不一样:“焚”字是上下结构,“火”字写得舒展;“烧”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的“火”字旁就要注意让位了,把最后的捺笔变成了点。

  生:“锤”字笔画多,也应当注意。(师板书“锤”)

  师:“锤”就是——

  生:用铁锤砸。

  师:没错。“凿”呢?

  生:用钢钎来钉、挖。

  师:预习得真好。诗中“锤”“凿”是用“千……万……”连起来的,表示——

  生:砸的次数多,挖的次数多。

  师:对。那么以前我们积累过哪些带有“千……万……”的词语呢?

  (生说出: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变万化、千丝万缕、千门万户、千山万水……)

  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呀。诗中有个词语——“清白”(板书)为什么是带三点水的“清”,而不是“青”呢?

  生:因为诗中的“清白”指的是高尚的节操;“青”表示一种颜色。

  师:哦,“清”本意是水清澈、纯洁,没有污点。在诗中“清白”指高尚的节操。同学们真会学习。

  师:本诗是一首七言诗,下面请同学们读出这首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诗)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诗中天然的词语都没读破,但有些地方该停顿久一点。

  师:请你来试试。

  (生读诗,节奏有变化,语调的高低起伏也处理得当。)

  师:我们也像他那样读诗。(先自由练习,再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画面吧。

  (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指名学生说说他想象到的画面。)

  生:我看到石灰被人们千锤万凿从深山里采出来,又被送到石灰窑里焚烧。

  师:理解得不错,你还可以看得细一点。

  生:大火熊熊燃烧,可是石灰却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师:请带着你的理解读诗句。(学生读诗)

  师:你的朗读好像使我们感到石灰受到的“千锤万凿”很温柔,并不费力呀。(做出温柔举起铁锤往下砸的动作,学生不好意思地笑。)石灰石是一种很坚硬的石头,要开采它,非下大力气不可。你还想再试读一次吗?(生再读,“锤”和“凿”的力度明显增加。)

  师: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指名一学生评价)

  生:他读出了石灰经受的“锤”和“凿”力度非常大,而且使人感觉次数非常多。

  师:说得好。从这句诗中,我们感受到石灰石受到的折磨——

  生:非常大。生:非常多。生:非常残酷。

  师:是啊,石灰石真是被折磨得支离破碎、骨肉分离啊,痛苦吗?

  生:痛苦。

  师:我们再来读第一句。(生齐读第一句。师板书:千锤万凿)

  师:紧接着它又被运到窑里经受——

  生:熊熊烈火的焚烧!

  师:请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熊熊的烈火中去吧!(请一名学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抓住了“烈火焚烧”的感觉来读,读得好。(板书:烈火焚烧)

  师:可是石灰石对“烈火焚烧”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若等闲。生: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板书:若等闲)

  师:请再读这句诗。(学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后两句诗,相信同学们能像刚才那样细细品味,能深入理解诗意。(课件出示第三、四句诗,第三句少了一个“浑”字)

  生:老师,第三句少了一个字。

  师:哎呀,怎么少了一个字呢?是什么字?

  生:“浑”字。(课件出现“浑”字)

  师:“浑”是什么意思呀?

  生:是“全”的意思。

  师:你们还能找出其它的近义词来解释“浑”吗?

  生:“都”“尽”“皆”“俱”

  师:说得好,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不少。那么整句诗的意思就是——

  生:即使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板书:粉骨碎身浑不怕)

  师:大家看,“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石受到的折磨与摧残真是到了极点啊。然而这一切石灰都不怕,它怕什么呢?(学生思考)

  生:怕失去清白。

  师:你真会思考!所以,它要在人世间留下——

  生(齐):清白!

  师:让我们再读这两句诗。(生读诗句,语调铿锵)

  师(指板书“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这多么像人世间的一些不幸遭遇啊,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哪些人世间的不幸遭遇呢?

  生:地震。生:洪灾。生:失败。

  师:这些灾难确实很不幸。请联系作者于谦的坎坷人生想一想,谈一谈。

  生:带兵打仗,生命有危险。

  生:不和奸臣同流合污,遭小人陷害。

  生:被皇帝怨恨。

  生:被罢官,被关进监狱。

  生:被杀头……

  师:这一切,都是人世间的大不幸啊!然而,诗人对这一切不幸遭遇的态度是—

  生:浑不怕。

  师:那么他怕什么呢?他要——

  生(齐):留下清白在人间。

  师:好!这“清白”就是指一个人的——

  生:高尚的节操。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一个人应当怎样才能留住自己的“清白”呢?

  (学生思考)

  师:假如你是一名官员,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一心一意为国家做事,不贪污受贿,两袖清风。

  师:于谦就是这样一个人!你长大后,一定也是一位人民的好公仆。(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你是一名军人,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尽职尽责保卫祖国。

  师:祖国和人民的安全就交给你了,谢谢!(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生:我会关心病人,救死扶伤。

  师:人民的健康有保障了,谢谢你!(与学生握手)

  师:假如……(指名学生回答)

  生:假如我是一名商人,我会诚信做生意,把赚来的钱拿去做慈善事业。

  生:假如我是一句警察,我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安全。

  生: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会关心热爱学生,把我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师:好!我又有了一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同行!(鼓掌)

  师(课件出示配图《石灰吟》):同学们,这首诗是于谦少年时代写的,少年时代,正是一个人开始思考人生价值的时代呀,当他看到石灰的生产过程时,深有感触,就写下了这首诗。同学们,我们现在也到了十一、二岁的年纪了,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爱思考的小于谦,你会怎样诵读你写的这首诗?

  (指名学生,学生读诗。)

  师:好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于谦。长大成人并且为官多年的于谦,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又想起了少年时代写下的这首诗,他会怎样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诗)

  师:请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他读出了于谦的感慨。

  师:请你也来读读。(生读诗)

  师:好深沉啊。于谦为国为民立下了许多功劳,可他却遭到争权夺利的朝廷的迫害。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想起了石灰,想起了少年时代写的这首诗,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

  师:请大家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慷慨激昂。

  生:他读得铁骨铮铮。

  师:说得好。于谦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可他这一辈子没有白活,他在人世间留下了——

  生:清白!

  师:对!因此他面对死亡,毫不惧怕,视死如归!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读全诗。

  (学生读诗)

  师:现在于谦已经远去,但他的精神长存,今天我们不但要学习他的诗,也要学习他的精神。同学们,你们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他的诗?

  生:崇敬之情。

  师:请读吧。(学生读诗)

  师:真是人如石灰,石灰如人啊。于谦借石灰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志向,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我们来看看其它一些托物言志的诗。(课件出示《咏煤炭》《红梅》《墨梅》)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托物言志的诗?

  生:《蜜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生:《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看来平时诵读的诗都走进你们的心中了。让我们也来托一样事物,写一写自己的人生志向,好吗?

  (学生思考、讨论、动笔写诗句)

  生:我想做个像胡杨一样的人。“咬定沙漠不放松,绿化大地建奇功。烈日炎炎我不怕,流芳千古史册中。”(鼓掌)

  师:真是个坚强的人啊。把你的人生志向写得像诗一样美。

  生:我想做个像梅花一样的人。“皑皑大雪皆不怕,一缕花香斗严寒。风雪交加愈红艳,留得芬芳满人间。”(鼓掌)

  生:我想做像黄牛一样的人。

  师:啊,黄牛走进你的心里去了。

  生:虽然牛吃的是草,但做的是最辛苦的工,我喜欢牛。“天天辛苦不放松,吃了青草又开工。田地留下血和汗,农民怎不爱心中?”(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师:诗句流畅,押韵好,意思明白。老师也想和你一起读读这首诗。(师生一起读《黄牛》)

  师:老师的感动已经在心中。

  生:老师,我也写了一首《粉笔》。“身小色白一粉笔,一挥过去少半根。化作粉尘全不悔,要留真情在人间。”(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师:真美!真令人感动!真是人生如诗,人生如歌,人生如画呀!看来,于谦这首诗已经走进我们心中了。现在,让我们把这首心中的诗默写出来好吗?

  (学生默写《石灰吟》;欣赏学生默写的诗;再一次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下课铃声响起,下课。)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fw/89473/


《窦桂梅石灰吟课堂实录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3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范文(精选5篇)

3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范文(精选5篇)

通过这次爱国卫生宣传月活动,不仅增强了全校师生的卫生健康意识,也为国家卫生区、文明城区的复检工作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3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5-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结集合4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结集合4篇

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它还可以作为先进经验而被上级推广,为其他单位所汲取、借鉴,从而推动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
2024-05-01
护苗行动活动总结(合集四篇)

护苗行动活动总结(合集四篇)

“护苗”行动聚焦育新人使命任务。一方面,组织执法力量定期检查校园周边重点市场点位,集中清理夹杂“黄暴毒”、宣扬邪教迷信等有害内容的少儿出版物;深层清理网上对未成年人具有诱导性的不良内容;督促网络平台实施“青少年模式”并切实发挥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护苗行动活动总结(合集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
2024-05-01
街道第3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范文汇总四篇

街道第3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范文汇总四篇

活动,汉语词汇。拼音:huó dòng :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活动由目的、动机、动作和共同性构成,具有完整的结构系统。苏联心理学家从20年代起就对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Α Н 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对苏联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街道第3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范文汇总
2024-05-01
部队安全大讨论心得体会精选4篇

部队安全大讨论心得体会精选4篇

部队(army)是指军队中团及团以上建制单位的通称。授予番号、代号、军旗,设有领导指挥机关,编有作战和战斗、勤务保障单位。也泛指军队。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队安全大讨论心得体会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5-0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