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哲学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06-09   来源:条据书信    
字号:

【www.jxscct.com--条据书信】

  哲学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查查通作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发展哲学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展哲学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一、发展哲学的产生及其内涵

  发展哲学是二十一世纪的主题,也是未来社会进步的主要形式,人类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发展的理论含义和发展理论带来的丰硕成果。人类将会有意识的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许多当下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着眼于发展或者长远计划,就会迎刃而解,人类作为有意识的动物,主体意识的真实体现就是理性,人类运用理智可以到达许多动物到不了的地方,也完成了许多别的生物完成不了的工作,然而,如果人类没有发展理论作为导向,只顾眼前利益,那么就不可能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还有可能导致人类自身的毁灭。既然发展哲学贯穿于人类发展始终,那么作为一种思维理论,人们是如何得到一致认可的,并在日常的交往过程中加以运用的呢?发展哲学是关于发展观的学问。发展哲学涵义丰富:从发展哲学与发展观的关系看,发展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发展观;

  从发展哲学与具体发展学科的關系看,发展哲学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人的发展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发展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看,发展哲学是以最一般的概念、逻辑形式反映社会发展存在的意识形态。我们从哲学意义上寻求发展的含义不难看出,它是思维过程中所体现的交往关系以及未来交往形式的范畴。我们通常说要用发展的理念主导社会生活,这个发展的理念就是由哲学当中的发展思维衍生出的产品。当然,这种思维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以及当下的社会状况也是分不开的。

  二、发展哲学在中国的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发展哲学是从西方哲学当中引入进来,那么发展哲学的引入是需要一个过程,这不仅表现在中国有其适合发展的土壤,也需要哲学研究者主动地吸收理解转化并形成具有中国本土风格的发展哲学形式才能更适合人们接受。国内学界较早引进、传播和阐发国外发展哲学的是学者陆象淦。1985年,他在《国外社会科学》第2期发表《发展模式与新发展哲学》一文,提出发展问题成为国际学术界和政治家们最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可以追溯到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早期的革命志士为寻求民族解放,他们许多人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从广义的范围来说也可以成为发展哲学的传入,毕竟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含有发展哲学,这是现在公认的。它在当时的情况下并没有形成体系研究,建国初期也并没有专门人员对此做相关梳理,发展哲学一直受马克思主义的统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发展态势。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行,发展问题尤为突出,我们不仅要深刻理解发展的内涵还要有专门的发展形势研究和发展方向研究,这都需要理论工作者作出相应的回答和解释。那么发展哲学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体系应运而生,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更加注重发展,邓小平同志认为: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可以解决当下的很多问题,由于当时的生产力还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需要提高,商品和市场处于弱势,不能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技术落后怎么能行?所以党中央要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并把科教兴国定位战略方针来贯彻落实,这使得发展哲学在国内有了一定的地位,人们开始把发展的观点引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和交往过程当中。我们当初极力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发展,虽然早在1992年前后就有相关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报道和认可,我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当时过分陶醉在经济领域的巨大发展的喜悦当中,物质的满足冲淡了对未来的一切顾虑,人们普遍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经济危机的不期而遇,环境的恶劣加剧了问题的突发。我们国家也开始清醒过来,在此选择运用发展哲学的有关理念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发展观也成为了国家的指导思想,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发展是一种社会常态,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们懂得反思发展不只是进步,还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这个国家就才能有前途。

  三、发展哲学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

  发展哲学通过反思自身发展必然把发展导向未来,运用哲学理念来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发展理念已经得到了中国民众的普遍认可,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受到民众的支持的。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以胡锦涛为首的上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无疑是做了巨大的理论贡献的,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止一次提到科学发展,这足见国家对科学发展的重视程度。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立足于实践的思维方式,通过系统的多维视角和历史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互动关系,对人类社会进行了考察,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是社会主体满足其利益、需要,进行价值选择的过程,具有合目的性;

  又是具有客观必然性,存在客观规律的进程,具有合规律性。社会发展在本质上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这一思想全面体现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不难理解,发展主要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讲到以人为本就是人类自身的发展,是否会在未来的社会提出以自然作为发展的根本,人类终究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自然的约束,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与自然和谐发展也是未来发展理论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生活中的哲学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说:“领导干部要学点哲学。”这是很有教益意义的,审计系统干都职工应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学点哲学并指导审计实践。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人们常认为,哲学高深莫测,离现实生活相当遥远;研究哲学,抑或爱好哲学,仿佛只是哲学家或伟大人物的事情,与常人无关。殊不知,不管你是否承认,是否接受,哲学就在你身边,有意无意地影响大众的生活;人的一生,有的主动接受哲学指导,有的则被动接受哲学指导,通常而言,两者的效果是有差异的。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看到,同一件事情,有不同反应,如当新的一天,朝霞升起、梦醒之时,乐观者为生命又延长了一天,再次看到天空大地而精神振奋,悲观者为生命的长度又少了一天而神情暗淡。对于同一日常之事,两者反应天壤之别,盖因他们的世界观不同,故对事物的看法就不一样了。乐观者看重生命的过程、生命的存在,故因醒来而高兴;悲观者看重生命的结果,故因消去一天而神伤。又如碰到困难时,聪明人想办法,愚蠢人就会埋怨;身处逆境时,有的人会发奋图强,穷则思变;而另一些人会随波逐流,听天由命。因为前者知道,虽然是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对物质也有能动作用,可以发挥人的能动性,改善环境和条件,最终解决困难;而后者只会屈服于外部条件,埋怨命运不公,无所作为。

  在平凡生活中,有的人孜孜追求,社会对此也赞赏有加;有的人三心二意,人们常予鄙视。对这类生活中的现象,人们通常只关注他们的性格品行方面,忽视了其背后所包含的哲学道理。对于孜孜追求者而言,因他们长时间进行探索,不断加深量的积累,从量变质变规律来看,他们实现质变,也就是实现成功的机会就大得多;而就三心二意者来说,因他们在某事某领域坚持不长,常常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抑或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游移不定,缺乏量的积累,就难有质的飞跃了,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古有楚人抗秦,辗转数十载,百二秦关终属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达十年,三千越甲可吞吴;门捷列夫探索元素周期律几十年,终至梦中发现;阿基米德苦索王冠秘密数日未果,沐浴之中遂破解,此皆为量变质变规律起作用。社会对这类现象给予正能量,则向上者愈多,社会进步愈快,大众受益愈多,社会关系走向良性循环。还有人们对常做之事不以为然,习以为常,缺乏激情和动力,殊不知,他们忽视了这些常事背后的哲理,故而影响其工作成效。

  就拿审计工作来说,好像年年、月月、天天都在重复过去所做的事,人们就麻木和无所谓了,这是不对的。就静态而言,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不同的树叶,也就是说,同类事物有个性,不同事物有共性,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审计项目,其不同点是显然的,审计人大可不必为找不到新鲜感而发愁;同时,其共同点也是很多的,审计人细加分析,就能挖掘其中的共性,找出其规律,用以指导审计实践。就动态而言,过去的审计结果是一个肯定的话,那么再继续的审计实践就是一个否定,在此基础上新得到的审计结果就是否定之否定,也就是肯定了。按照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后一次肯定是在新的基础上的肯定,是前一次肯定的发展和升华,是更高水平的肯定。想清楚了这些道理,就会增强审计人从事审计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好地推动审计工作向前发展。道理对审计是如此,对其他事情亦是如此。

  古今中外,生活中的哲学随处都是,象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这些经典故事教育了国人数千年,与其说是生活教育了人,不如说是生活中的哲理教育了人。人们啊,请珍惜气象万千的生活,请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哲学启示,因为哲学与你的生活同在,使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发展代价的哲学思考与现实意义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与代价是人类不可回避的矛盾现象。社会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地付出代价,又不断地扬弃代价的过程中前进的。发展的代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今,当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时,发展的代价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本文以发展代价为研究对象,阐述发展代价的哲学涵义及其几种表现形式,并总结发展代价观念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启示,从而为科学地安排和规范当代人的实践活动,防范和化解发展风险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

  关键词:发展 代价 现实意义

  一、发展代价的哲学涵义

  (一)发展与代价的定义

  发展是事物潜能的展开和实现过程,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同时也是事物不断走向圆满、完善的过程。

  代价是指在发展实践中由于事物发展自身所包含的客观矛盾性而导致的付出和牺牲,或由于客观与主观的原因而发生的与一定的发展目标相悖的种种后果。

  (二)发展与代价的基本关系

  首先,发展代价具有必然性。社会是在不断进步和不断付出代价中前进的,没有代价付出,就不可能有进步。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食物、资源等生活和生产必需的物质资料,但人与自然又始终处于矛盾之中。自然资源并不是无限的,人类的生存和实践都是在自然中进行的,必然要对自然界进行索取,这个过程必然是要付出代价的。

  其次,发展代价具有可控性。我们承认发展代价的必然性并不意味着认可发展代价的不可控性。历史辩证法认为社会历史发展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在不断付出代价而又扬弃代价的起伏曲折中前进的。而人类在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类在代价的历史必然性面前可以有所作为,即对代价进行控制,尽量减少代价对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人类可以通过运用各种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调节、引导和管理, 从而对代价进行有效的控制。

  最后,发展与代价辩证关系。一是,发展与代价的对立性。付出代价的过程就是对已有社会进步成果的消耗或否定的过程。这种消耗或否定,相对于社会进步这种收获或肯定来说,就是社会进步的对立面。发展表征着进步,代价则是进步的反面。二是,发展与代价的统一性。发展和代价相互依存,二者不可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彼此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没有发展进步就没有代价,代价要在发展实践中产生;没有代价也不会实现社会发展,发展要通过代价的付出来取得。它们是相互包含、相互依存的。三是,发展与代价可以相互转化。发展和代价的相互转化发展与代价间的关系不是静止不动、凝固不变的,它们处在相互作用的变化之中,发展与代价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空间角度看,付出代价是为了换取发展,即一方面是某种代价的付出或发生,而另一方面则是人的某种物质或精神需求的满足,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从时间角度看,前人的代价或以往历史阶段的代价往往会成为后人或未来发展阶段获得新的进步的契机。虽然在一定意义上,代价是对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发展成果的折损,但进一步的发展又是对这种代价的扬弃,代价的克服就成为了进一步发展的目标。正是在发展与代价的相互转化、不断螺旋式矛盾运动之中,人类才能历史才能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二、发展代价的产生基础及其表现形式

  (一)社会系统发展的复杂性

  从人类社会总体发展来看,人类在获得社会发展时付出一定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社会本身的复杂性和不平衡性是代价产生的重要原因。从发展的理想角度上看,人们无疑应当追求全面发展的目标。但事实上,人们只能首先追求其中一种主导的发展目标,而不能使其他目标在同等意义同时实现。某一方面的突出发展必然会抑制和延缓其他方面的发展,使发展系统失衡,人和自然界也无法和谐相处。

  正因为社会系统发展的复杂性,导致了发展的目的片面性,从而产生巨大的代价。当一种发展目的成一种主导目标时,它的发展要以排斥、抑制和牺牲其他目标的发展为代价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可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多维度、多领域的发展代价。

  (二)实践主体自身的局限性

  实践主体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产生的发展代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与发展无必然联系的主体历史局限性造成的某种发展损失;二是由于整个认识主体的主观局限性和由某些具体个人的失误所造成的损失。

  恩格斯曾经指出:“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主体只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实践和认识。人类的认识局限性势必然导致人类对自然界的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认识上存在的偏差。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主观上把自然作为征服的对象,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运用人类的智慧和技能对大自然进行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破坏了大自然的内在平衡,恶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在征服自然获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不得不为大自然的激烈报复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人们不仅仅受到历史的局限性的影响,也受到个人主观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认知的影响。主体受认知水平、情绪情操、意志力等生理方面的影响,有时会表现得很突出。历史上,人类曾为自身的无知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也常常为种种权力财富、得不偿失的社会行为付出惨重代价。这种个人决策失误,在一些重要人物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他们可能为发展带来巨大的热情和动力,也可能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危害和毁灭性的打击。

  (三)客观条件的制约性

  人类历史的现实性。每一代人所面对的生产力都是一种客观的现实,人们不能自由选择他们的生产力。马克思指出:“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活动的产物。”从理论上讲,我们更愿意选择更加发达的生产力,运用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快我们的发展进程,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然而,历史条件的制约使我们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更有利于人类的发展,它不会产生污染,而且也更便宜。但是,我们还是在不断使用石油,并把它视为工业的血液,因为我们没有成熟的技术手段来支撑我们运用这样更加清洁、便宜的能源。我们要发展,我们必须忍受石油、煤矿等能源对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和代价。

  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性。人们的活动不仅要受到政治条件特别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政治环境宽松程度的制约,也还受到思想条件如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与文化传统的制约。这些思想因素会直接影响历史活动主体的思维方式、认知结果等等。

  三、当代发展代价的应有启示

  (一) 认识发展代价的客观性

  我们应该认识到,虽然发展是要付出代价的,但社会总体上是在发展和进步的。邓小平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搞活,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诱发出大量消极现象,引发出许多罪恶。承认发展必然付出代价,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以冷静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来对付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

  我们认识到代价的客观性,是建立在对代价规律和代价现象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它绝非是那种患得患失的徘徊意识,而是主张付出必要的、合理的代价以换取社会的进步。这种代价就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浪费”,而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的内在的东西。

  (二)理解发展代价的辩证性

  发展代价的存在,对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某些因素造成的发展代价,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是消极的,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但这类代价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付出的代价,是人为某种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必要的牺牲,这是人在社会发展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方面发挥主体能动作用的具体体现,代表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人们自身发展的根本利益,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整体作用是积极的、正面的。但也应该看到,某些消极的发展代价虽然不是发展代价的主导,但能够为新的发展提供借鉴。由于发展的局限性,有可能在发展过程中丢失一些好的东西,而滋长一些不好的东西,同时发展本身是对旧有的秩序和模式的一种否定。我们要看到发展成果的历史性,在其存在条件存在时,它就是不合理的,但当其存在的条件消失后,消极发展的成果就可能走向它的反面,也开始暴露出发展自身的问题,从而可以为新的发展提供契机。

  (三)注重发展代价的可控性

  发展必然付出代价,但发展代价的付出不应是任意的,而应被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任何发展都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追求和提高发展的积极的正面的效益即发展收益;二是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防范消极后果的发生。而根据发展与代价之间良性的、合理的活动关系,只有当代价的付出是适度的时候,才能真正提高发展的收益。

  一是自然环境的发展代价要控制。自然是一个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的生态系统。因此,我们对自然的开发要进行控制,保持适度的原则。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不应该以破坏自然环境作为代价。也就是说,用合理性的标准规范人的实践活动,尽可能减少人的实践活动的负面效应即代价,以使人的实践活动趋于合理化,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发展。

  二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代价要控制。从宏观上讲,社会制度的优劣牵涉及到代价付出的多少问题。越是优越的制度,越能保证付出更少代价,获得更大的成就;反之,僵化的制度,越能导致更多代价的付出。因此,对于存在弊端的社会制度,则应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制度逐步加以解决。从微观上讲,国家在政策的制定上也要考虑到对发展代价的是控制。如果国家政策产生代价影响的不超过甚至远远低于发展给社会民众带来的利益,他们就会赞同、支持改革与发展;如果代价影响超过了社会民众的承受能力,他们会怀疑、抵制甚至否定改革与发展。

  因此,对发展代价进行有效地控制,是辩证地认识发展与代价关系的重要体现,对我们树立科学发展思维, 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对发展代价的哲学思考是对人类和社会的一种反思。其目的是为了唤醒这个社会的代价意识,使人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只要我们遵循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的社会必将沿着健康和谐的道路不断向前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fw/59169/


《发展哲学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邓小平文选的读书笔记范文三篇

邓小平文选的读书笔记范文三篇

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邓小平文选的读书笔记范文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5-01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书笔记锦集四篇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书笔记锦集四篇

城南旧事小说是林海音的代表作,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书笔记锦集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5-01
毛泽东著作读书笔记精选三篇

毛泽东著作读书笔记精选三篇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这些符号最常见的是语言文字,其他还有音符、密码、图表等也在此列;一般获取过程是用眼睛观看,也包括盲人用触觉来识别凸字等其他获取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毛泽东著作读书笔记精选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
2024-05-01
简爱读书笔记批注范文五篇

简爱读书笔记批注范文五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爱读书笔记批注范文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5-01
水浒传1~10回读书笔记(锦集6篇)

水浒传1~10回读书笔记(锦集6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依赖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浒传1~10回读书笔记(锦集6篇),仅供参考,希望
2024-05-0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