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平安建设共建共治共享实现途径课题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3-10-17   来源:工作报告    
字号:

【www.jxscct.com--工作报告】

  报告可以指一份书面或口头的详细陈述,通常包含关于特定主题、问题或情况的信息。它可以是官方的、学术的、技术的、商业的或个人的。报告一般以提供事实、数据、分析和结论为目的。下面是查查通作文网为大家整理的乡镇平安建设共建共治共享实现途径课题研究报告,供大家参考选择。

  乡镇平安建设共建共治共享实现途径课题研究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近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笔者对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县乡镇民政队伍秉承“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牢牢记住“解决民生、保障民权、维护民利”的核心职责;牢牢把握“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核心任务。认真履行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服务职能,提高社会保障效能,在化解社会矛盾、稳定农村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重与好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政职能的增加,基层民政工作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反而随着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主要表现在:

  一是机构建设缺位,基层力量薄弱。我县辖22个乡镇,总人口80余万人。XX年乡镇机构改革前,我县普遍设置了乡镇民政办公室,领导、人员、经费、机构全部到位。伴随着XX年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取消了乡镇民政办公室,改设乡镇民政助理员一职,且多为兼职。如我县北部山区乡镇名曰“乡镇民政(扶贫)助理员”等等。止目前全县乡镇有专兼职民政工作人员26名,女性6名,其中行编14名,事编12名。全县配备1名的有18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81.8﹪;配备2名的有4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18.2﹪。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平均年龄40.42岁。40岁以上13人、其中59岁以上3人,30岁及以下的仅3人。

  二是人员调整频繁,业务知识匮乏。据统计,目前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从事民政工作时间平均4.1年。5年以上9人,1年以下达6人、占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总数的23.1﹪、占乡镇总数的27﹪。有两个乡镇五年时间调换了三位民政工作人员,县民政局事前不知情,乡镇民政工作人员角色难适应,这在全县还不是独例。熟悉和准确掌握民政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是干好民政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据统计,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有17人参加过县及以上专业知识培训,未参加过任何形式培训的有9人、占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数的34.6﹪、占乡镇总数的27﹪,形成了“上面守营房,下面流水兵”。尽管县民政局每年花费很大精力组织各类培训,培训的速度逊色于乡镇调换的力度。乡镇民政工作人员频繁更换,业务知识匮乏,乡镇民政工作无连续性,其结果必是“一年忙到头,万事理不清”,严重影响了我县民政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是民政职能增多,队伍兼职过多。民政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进入新世纪后,民政职能逐渐增多,尤以社会保障任务繁重。今年省政府实施的28项民生工程,由乡镇民政直接承办的有7项,协助相关部门办理的有3项。至目前,我县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近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万余人,五保供养对象近万人,重点优抚对象近万人,此外还有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群众,年均在2万余人。正常年份服务对象近8万人,乡(镇)均服务对象近4000人,最高乡镇近万人。年均发放各类民政优待抚恤、定补救助款物5000余万元,乡均200余万元,最高乡镇近600万元。随着社会保障措施的到位,民政服务对象、各类款物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眼下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普遍兼任残联理事长,还有兼职乡镇司法所长、党政办主任、文化广播站长、村支部书记······兼职可谓五花八门。此外还要住村参与各项中心工作。人员过少,任务加重,兼职过多,势必对乡镇落实民政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深度和广度带来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注定大打折扣。

  二、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政工作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民政所涉及的社救、优抚、低保、婚姻登记、殡葬改革、村民自治、社区建设业务,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管理,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高度重视和关心乡镇民政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需要,是加强社会建设,抓好民生工程实施的有力保障。

  (一)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政工作是和谐之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城乡低保工作,能有效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利益关系和谐;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对于巩固国防,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军政军民关系团结和谐意义重大;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依法推进村(居)民自治和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对于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有利于弘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二)、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乡镇民政工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民政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每一项工作体现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怀。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利民之意,惠民之举,很多方面是通过民政工作来实现的。在当前,各种社会群体利益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变化的形势下,乡镇民政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严格。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出发,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落实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民主管理权益,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有利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民政工作在政府的职能转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是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社会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建设村民自治与民间组织管理等工作,都属于社会管理职能范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可以说,在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中,民政社会保障占有极重要位置。此外,如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殡葬管理、社会救助管理、行政区划、地名管理等工作都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政府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总之,民政工作是各级政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必须坚持和强化的主体责任。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二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深情地说:“作为总理,应该是最大的民政部长,是一个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加强民政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清加强乡镇民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进一步把乡镇民政工作抓实抓好。

  三、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努力提高民政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总体思路是:按照充实、完善、规范、提高的基本思路,借鉴我省池洲、宣城市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做法,建立健全乡镇民政办事机构,加强人员配备,改善工作条件,从体制机制上构建乡镇民政服务平台,全面承担起为民服务的职责。

  设立乡镇民政事务所。在全县各乡镇设立民政事务所,所长按副科级配备。

  充实配强工作人员。总人口在3万人以下的乡镇,民政事务所配备3名工作人员;总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乡镇配备4名工作人员。据此全县共需新增配52人。配备的工作人员必须热爱民政工作,熟悉法规政策,安心扎根基层,乐于吃苦奉献。人员可从现有乡镇人员中择优选配或从大学生村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招聘。

  明确工作职责。乡镇民政事务所主要承担社会救助、灾害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双拥优抚、老龄工作、慈善事业、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职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民生工程,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等重点工作。

  加强规范化建设。各乡镇民政事务所要有专门办公用房。办公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可采取调剂、改建、或新建的方式解决,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健全服务管理制度,完善办事机构,加强人员培训,实现乡镇民政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制度。

  改进管理配备方式。乡镇民政事务所所长调整配备,县组织部门在考察过程中,须征求县级民政部门意见。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乡镇民政干部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努力提高民政干部队伍开拓创新和为民服务能力,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乡镇平安建设共建共治共享实现途径课题研究报告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强化综治领导责任制为抓手,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核心,以夯实基层基础为重点,以落实打击、防范、管理、调处等措施为手段,以营造和谐稳定驿前为根本,把开展“建设和谐平安驿前”活动作为保平安、促发展的载体,确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一、领导重视,创建平安建设列入重要工作

  1、全镇各级党政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平安建设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施“赶超发展”战略这条主线,开展平安建设。

  2、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预防事件创建和谐平安驿前为维护社会稳定第一位工作来抓。

  3、强化“两个保障”,组织和经费保障。

  4、把创建平安建设工作列入年终考核。

  5、做到有部置,有落实,有检查,有奖罚。

  二、开展和谐平安创建工作

  把“和谐平安”创建工作纳入建设“和谐平安驿前”工作的总体部置,坚持以家庭为主体,以村、组、居为基本单位,与“五好文明家庭”和谐平安创建活动有机结合。

  1、创建平安村14个,2958户,示点村1个,192户,通过开展“和谐平安”创建:一是营造“五个”环境,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优美文明的社区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二是增强“五个”意识,增强家庭成员懂法、守法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健康文明意识,和睦相处意识,男女平等意识;三是促进“六学六创”进家庭:学法律法规,创守法廉洁之家,学文明礼仪,创道德诚信之家,学家庭美德创友善爱心之家,学安全健康知识,创环保安康之家,学科技知识创小康富足之家,学家教知识,创双合格家庭,四是使更多的家庭实现“七无”无毒品、无赌博、无暴力、无纠纷、无事故、无xx、无犯罪。

  2、加强严打整治,营造安定良好的治安环境。

  一是加大打击力度,发案率下降;二是抓重点整治,解决了突出问题;三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3、全面推进依法治理,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是大力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的引导作用,深入开展法律进村(居)校园活动,百日维稳活动宣传月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法制意识,提高干群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二是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4、深化基层创安妥善处理矛盾隐患,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构建社会防控体系,强化维稳工作;二是抓了《信访条例》的`宣传贯彻落实;三是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四是加强了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xx;五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六是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三、不断推进综治基层基础建设

  1、加强基层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综治委《关于加强镇、村、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巩固基层综治机构,稳定基层综治队伍,充实综治力量全镇各村、居委会综治办坚持重大事项报告,治安形势分析,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通报讲评和检查督办等制度,半年来共举办综治干部培训3次,巡防队员培训2次,通过一分别活动培训,不断提高了综治干部队伍素质。

  2、抓了五项专门的基础性工作。本着“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精神,加强了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与服务,打击流窜犯罪。深入推进“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加强了学校及周边治安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3、加大综治宣传力度。围绕综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制约综治工作开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调研工作,完善综治宣传考核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开展了“综治宣传月”活动。

  四、落实综治工作机制,加大和谐平安建设宣传力度。

  (一)建立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

  1、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从预防、排查、包案、调处、处突、责任查究等六个环节,构建矛盾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及时掌握信息解决问题,消灭隐患,防止矛盾纠纷。着力构建党政统一领导,综治机构牵头协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

  2、诉求表达机制。一是搭建群众诉求表达平台;二是改进接待方式;三是抓了处理涉法涉诉上访工作。

  3、利益协调机制。派出所、综治办主动协调部门联动,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冲突,满足不同群体的正当利益诉求。

  4、权益保障机制。围绕困难群众的法律需求,加大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镇团委、妇联、民政等组织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构建完整的法律援助体系,原宽法律援助领域,充分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二)着力营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我们始终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不折不扣地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

  1、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遏制、预防和减少犯罪,充分发挥政法部门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2、强化排查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及时排查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明确整治责任,开展集中整治,限期改变治安面貌,开展了禁毒、禁赌、“扫黄打非”专项斗争整治,切实从源头上增强治理效果。

  3、严格各项治安管理。加大对重点要害部位的管理力度

  4、完善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抓了城村结合部,公共复杂场所,重点要害部位,住宅小区的治安防范,强化了社会面,有效防范重点治安问题发生。

  5、加大创建和谐平安建设宣传力度。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为根本,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为目标,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以创建和谐平安镇和综治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创建活动。

  乡镇平安建设共建共治共享实现途径课题研究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这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

  一、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和时代要求

  (一)实施乡村振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明白人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样才能制定正确的、有利于人民的政策,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农业是聚力创新的基础领域,农民是聚焦富民的重点群体,农村是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根植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这一时代背景,统揽了之前的“三农”政策,契合了新时期城乡要素流动的新趋势,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道路、提供了框架。

  (二)实施乡村振兴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现今,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城乡差距加大的情况,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此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吸引力,构建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从悠久的历史来看,乡村在国家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乡村的富庶是我国盛世历史的标志,也留下了数不清的描写乡村优美田园生活的浪漫诗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历了工业化进程,无论是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以后,政策导向都是以城市和工业为核心,乡村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重提乡村振兴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也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乡村的地位与作用,乡村振兴与复兴也体现了我国农村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三)实施乡村振兴是全面小康和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基本国情决定,农村人口总量的庞大,即使在城镇化成熟后,农村人口还有4亿左右,因此没有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们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不在城市,而是在乡村,乡村还是发展中的最大短板,存在着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生活条件落后等现象,特别是传统文化的消失。十九大报告把文化繁荣昌盛作为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然而伴随着城市和经济发展,我们的传统乡土文化在消散,一些乡村片面追求所谓现代化城市生活,建造了外表上与城市无差异的社区,农民也逐步上楼进社区,但是城市应有的相关服务又不能完全进入,乡村发展又失去了原有的乡土气息和文化。

  二、实施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和问题浅析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也是乡村发展的目标任务。产业兴旺就是要跳出单一的农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钱可赚的产业,由此带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让乡村成为人民向往的美丽家园,实现新时代乡村现代化。

  三、实施乡村振兴的思路和举措

  1.聚焦三农,做好“富”的文章。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农民是主体,关键是富民。依托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力的农业地理标志品牌,真正把农业打造成优势产业、富民产业。积极探索整合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资产资源,探索成立村级资产运营公司。

  2. 以人为本,做好“优”的文章。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按照“补缺补短补软”的要求,不断改善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要深化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抓好“阳光村务工程”,推进基层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扎实做好“走帮服”,加大对弱势群体和生活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着力解决好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实际问题。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平安乡村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注重文化,做好“美”的文章。在依法治理的基础上,积极提倡和践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营造浓厚的乡村文化。注重乡贤文化的弘扬。颂传“古贤”,挖掘“今贤”,培育“新贤”,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孕育乡风,使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乡亲。建立乡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通过“一约四会”调解民间事务,构筑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和家睦邻、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等社会风尚。坚持保护、培育与传承相结合,保护乡村文化血脉,培育乡土特色文化,发掘村落个性文化、民族风情、民间技艺等,让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fw/176256/


《乡镇平安建设共建共治共享实现途径课题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锦集4篇)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锦集4篇)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真正民主基础之上的爱,不同于那种保姆式的爱,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或施恩式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锦集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5-09
《习近平用典》读书笔记【四篇】

《习近平用典》读书笔记【四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依赖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习近平用典》读书笔记【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
2024-05-09
《习近平讲故事》读书笔记(合集三篇)

《习近平讲故事》读书笔记(合集三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习近平讲故事》读书笔记(合集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5-09
《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

《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欢迎品鉴!
2024-05-09
《习近平讲故事》读书笔记2000字锦集三篇

《习近平讲故事》读书笔记2000字锦集三篇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有的地方又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习近平讲故事》读书笔记2000字锦集三篇,欢迎品鉴!
2024-05-0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