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问题集合7篇

发布时间:2022-08-31   来源:党团相关    
字号:

【www.jxscct.com--党团相关】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民族问题集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民族问题1

最近,《中国不高兴》一书热销,长期潜伏在水底下的王小东终于在网络之外的媒体上大露了一把脸。此人说话掷地有声、尖酸刻薄,但是往往击中要害,被他骂过的人心里说不出的那个难受。有人说王小东是个狂热的民族主义分子。我倒不这么看。

凡是正正经经看过他文章和书的人,都知道他其实极其崇拜美国,向往美国世界老大的地位和风光,早年的时候甚至强烈的呼唤过自由和民主,哪个民族的民族主义者有这么神往别的国家的?

崇洋并不一定非要媚外。他承认自己的落后,主张全面向西方学习,但是学习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知道自己国家不如美国,向老美学习,最终赶上来,自己也享受领导世界的尊荣,甚至看老美不顺眼也一起收拾了。而他所谓的“奴青”则是看美国像天堂一样,恨不能自己变个绿卡出来,拿着假绿卡到美国给人家刷马桶也乐意;偶尔回国探亲,就以老美自居,说中国这个不好,那个不行,总之中国人就是下等人,想上天堂也要看上帝要不要你。那些出不了国的,自己个在家生闷气,朝思夜想八国联军再来一回,好“给人家带路”。

这一点上,王小东和那些人有着根本的区别。要不要妄自菲薄,就是区别所在。

但就是王小东他们“不高兴”了一把,那些“奴青”就讲了,不要吵,不要吵,别吵了洋大爷的午休,这就他们的德行。不高兴怎么了,别人抽你一个耳刮子,你不高兴还就是民族主义了,笑话!就算没人抽你,你不高兴一下,就算民族主义了?被吓大的吧!真是特别悲哀,没有这本书我还认识不到我们有的人这么脓包。“中国不高兴”主要还不是对洋人的不高兴,家里人这么脓包就够你气的!这些不爱惜自己的民族,他来爱一把,一爱就成了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了。

非要说王小东是个民族主义者,也是被这帮脓包给逼出来的。

在王小东眼里,民族强大是个大目标,至于怎么实现这个目标,靠极权、靠专制、靠自由、靠民主、靠骗、靠抢,只要能达到目标了,怎么都行。这一点,黄纪苏和他有些不一样。黄纪苏啊,当年轰动京城的《切·格瓦拉》的编剧,他最终目标是“打碎拳坛”,重新整顿国际秩序,还有格瓦拉的理想主义精神;王小东就不,他就一个目标,打倒拳王,自己做老大。但是,怎么做成老大?在他眼里,尽管历史上中华民族有辉煌的战绩,但现在恢复以前是不可能了,儒家感化是“痴人说梦”;毛泽东时代尽管在朝鲜半岛打跑美国人,但是现在“新左派”的叫嚣在他看来太矫情;就是这三十年来的“国家资本主义”让中国有了点本钱。但是中国靠这个强大起来,走美国的老路,总不免重蹈美国的覆辙,被新的拳王打下台去。

马克思说的对,“一个无法解放自己的民族,就不可能解放别的民族”,小东老师记取!

中国民族问题2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作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三个一百年”浓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为践行初心使命而不懈奋斗的历程,包含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救国、兴国、富国和推进强国建设四项任务。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了为什么要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这一重要时刻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他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党历来都非常重视党史学习教育,特别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是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其中之一是“树立正确党史观”,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二是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三是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之后,2021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历程,是光荣辉煌的一百年,也是艰苦卓绝的一百年;是奠基立业的一百年,也是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并提出“引导干部群众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的要求。

  怎样来学习党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经历了很多事情,怎样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段话非常鲜明地概括和指出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付出巨大牺牲,面对曲折、修正错误,最后攻克难关想要做成的一件事,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基于这一判断,我想分三大部分来阐述党的百年历史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第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部分是从百年党史四个历史时期中的五个重要节点明确使命担当;第三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情怀和使命担当。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中华民族对现代化的追求与历史选择

  1840年,中国封闭的大门被打开,面对列强的船坚炮利、“奇技淫巧”,封建地主、资产阶级改革派和农民阶级的思想家都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但没有奏效。1919年的“五四运动”进一步冲击了封建思想,西方思想纷至沓来,涌入中国。从西方的民主主义到国家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到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各种信仰的社会团体应运而生,政治主张五花八门,“科学救国”“实业救国”“工读主义”“新村主义”“联省自治”“好人政府”,不一而足。一时间,“本现代思潮的精神,谋社会之改造”成为中国思想界最热闹的话题。

  在探索的过程中,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梦想因政治腐败而“英雄气短”;农民阶级的两大运动因自身的局限而功败垂成;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努力因制度腐朽而望洋兴叹;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因软弱和妥协而饮恨京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因自身局限而望“袁”兴叹。面对这些努力,我们在今天回望历史时,党的十九大对这段历史作出了评价:“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在哪里?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建立现代化国家的使命究竟由谁来担当?人们认为,中国革命必须要有新的阶级来领导,必须要有科学的先进思想理论来指导,这个新的阶级就是工人阶级,这个新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结:“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这段话很好地阐明了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重任由中国共产党来担当。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并自觉担当起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作出概括:“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段话中有几处地方我觉得非常精简、明确又深刻,比如说“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应运而生”的内涵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各阶级探索和追求现代化无果的背景条件下产生的。它产生的价值就是让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华民族的各个阶级为了追求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作出了探索和表达,但这些奋争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让中华民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让中国人民对现代化的追求由被动转为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这个“理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一直指引、推动、鼓舞、激励着我们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接着说:“尽管他们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正所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觉担负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而历史和人民也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来完成这一重任,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这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有很多学习资料,其中一本是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会儿我们会谈到。

  首先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之时,一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就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二大宣言明确提出“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的任务。虽然今天我们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加突出强调党的十八大之后,但其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已经把这个重任自觉扛在肩上,早在党的二大时就已经将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作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赢得民族独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从中国共产党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和中共二大宣言、党的十三大报告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程从很早就开始了。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作出了明确概括和表述,并且这一表述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放在了一起。党的十八大刚结束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他用三句话精辟地概括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并且明确指出: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这些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调和对其内涵的阐明,激励着中华优秀儿女目标明确地去奋斗。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集中、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建党百年之际回看党的报告、文献,当读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时我们应该非常有感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并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这是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阐释、指引。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把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重要讲话作为开篇统领全书,该讲话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题目,就是想说明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程只有一个目标指向,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百年党史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史是统一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谁来完成、担当、引领、推动?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从百年党史四个历史时期中的五个重要节点明确使命担当

  (一)把握百年党史的宏观框架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程艰难曲折,该怎样来评价、理解、掌握?为了让大家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可以把百年党史的宏观架构概括为“四个时期、五个节点、一个指向”。

  百年党史可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救国大业,可谓是开天辟地。第二个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兴国大业,可谓是改天换地。第三个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富国大业,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四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中国人民在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可谓是惊天动地。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在四个历史时期完成了四件事:救国、兴国、富国和推进强国建设。为了帮助大家更好把握这四个历史时期,我选取了五个富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节点: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诞生;屹立东方——新中国成立;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继往开来——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奋进新时代——党的十八大至今,通过对五个节点的解读来突出百年党史四个历史时期中的关键和重点,来说明“一个指向”,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百年党史的线索和主题。

  (二)百年党史四个历史时期中的五个重要节点

  五个重要节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价值和意义。但是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中间往往隔着很长时间,很难用一两句话讲明白。比如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其间有28年的浴血奋斗,有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优秀中华儿女为新中国成立献出了宝贵生命。所以在讲述过程中,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会在重要节点之下描述一些历史细节,让大家了解党的发展历程,同时突出这个重要节点的价值。

  重要节点之一: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三个“深刻改变”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秘密召开,最初是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一座砖木小楼内,当时出席大会的有13人。会议在白色恐怖之中举行,7月30日,会场突然遭到巡捕的侦察。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由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做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再从狮子汇渡口登上渡船到湖心岛,最后转登王会悟预订的游船继续会议。在船上,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庄严成立。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注定要担负起带领工农大众完成民族独立与解放,进而建立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重任。

  今天我们在书本上用“三个深刻改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来形容中共一大的召开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而当时的实际情形却是像胡乔木所写的“‘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新的革命火种就这样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被点燃,中国的伟大事变开始了。

  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或政治组织不同,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为中华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它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救国大业,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生活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让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卷入世界现代化洪流转为主动追求现代化,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时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成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的自觉担当者,民族复兴进程的推动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从成立之日起到之后的28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成立到召开遵义会议,党从幼年逐渐走向政治成熟。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经历了初创时期、国民革命时期(1924年5月至1927年4月12日)、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月15日)、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

  在这五个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无数胜利,也经受了无数考验。其中有两次突出的严峻考验,一次是大革命失败,另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面对挫折,中国共产党没有气馁、放弃,而是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星火燎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中国革命进入低潮。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1927年9月29日,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党的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1000余人,到达井冈山地区的茨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2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中国革命从此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1928年6月,根据中央指示,中国工农革命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带领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1933年秋,红军和苏区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在大革命失败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转战井冈山,有人质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毛泽东同志为批判党内存在的悲观思想写下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特别是在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的实践中,毛泽东同志逐渐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这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力挽狂澜:遵义会议召开

  湘江惨胜之后,红军转战遵义,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也就是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召开的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我们经受了太多考验,但任何时候都不曾放弃。

  灯塔指引:党的七大召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共召开七次代表大会,其中中共六大和中共七大之间间隔了十七年。

  中共七大是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早在1941年,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就抵达了延安。李葆华当时是中共晋察冀边区委员会组织部长、常委,并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他那么早去延安就是为参会做准备,包括审议、审核代表的资格等。在冒险赴延安的过程中,他和他的战友都遭遇了日军的伏击,一名代表坠入深沟壮烈牺牲。时隔62年,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已经满头华发的李葆华回首往事深情地说:“为了开党代会,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无法想象。”因为今天已经是和平年代了。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共有755名代表出席,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年龄最大的近70岁,最小的才20多岁。从中共七大之前有十七年没有开党代会可以看出当时党所面临的恶劣环境,遭到围追堵截,连开会都没有地点。所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这样的大事”是什么?就是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的28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就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中国共产党付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这仅是有案可查的人数,战争年代,还有多少人没能记录在案?所以说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

  进京“赶考”: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次全会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以及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做了充分准备。毛泽东同志在大会上作报告,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的必要性,同时提醒全党要防止骄傲自满情绪,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人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西柏坡中共中央大院内,一些人已经离开。下午2点30分左右,毛泽东同志从住了10个月的小院里走出来,正好碰到迎上来的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关切地问:“主席,休息好了没有?”毛泽东同志望着远处连绵雄伟的太行山,意味深长地说道:“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周恩来同志答道:“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同志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进京”意味着执政,“赶考”是要接受考验,巩固政权、建设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赶考”究竟考什么?考信念,考精神,考作风,考能力。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平山县西柏坡参观,面对历史和未来,他指出:“‘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重要节点之二:屹立东方——新中国成立

  经历了多次考验,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的成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非常重要。如果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我们追求中国现代化有了主心骨,在精神上由被动变为主动,那么新中国的成立则为中国现代化创造了先决条件。

  恩格斯在1882年2月7日给卡·考茨基的信中指出:“一个大民族,只要还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历史地看,就甚至不能比较严肃地讨论任何内政问题”,“排除民族压迫是一切健康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国著名现代化问题专家钱乘旦先生认为:民族国家的出现是现代化的起点,民族国家也就是现代化的载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根本转型都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这是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支架,没有这个支架,现代化就不能发生。

  回望历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是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的深刻表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艰辛探索:党的八大召开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党的八大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意义重大。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党和国家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国家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怎样来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28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

  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重要节点之三: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重要节点之四:继往开来——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

  我们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转折,既然是“转折”,从哪里转,又转到哪里去?它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具体怎么转,1978年之后,我们又有一段时间的思考。

  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同志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性命题,此后逐渐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有两个重大贡献。一是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二是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十三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党的十五大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同时将它写入了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

  从1982年到2012年,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八大,我们通过30年的努力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才有了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自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历次党代会的主题从来没落下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路走来,我们党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在旗帜上,经受了很多考验。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阐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锐意推进改革,全力扩大开放,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33.5倍,年均增长9.5%,平均每8年翻一番,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改革开放的40多年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富了起来。

  重要节点之五:奋进新时代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走了很多路,经受了很多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习近平总书记提醒:“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

  2017年,党的十九大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战略性安排,从2018年到2020年,这短短三年我们应对的各种挑战、考验证明,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一判断是正确的。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指日可待,但是“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前这30年不容易,我们要对目标保持向往,继续奋斗,继续追寻。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告诉我们,照搬别人走过的路没有出路,必须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其实就是推动、担当、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历程。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情怀和使命担当

  中国从一穷二白、山河破碎到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结果。

  2018年4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概括,也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世界情怀和国际担当的政党。

  回溯历史,党的二大通过的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是“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党的最高纲领。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不是就一国来说的,而是就国际社会而言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判断,对于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响应和认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的搭建,为沿线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胸怀和担当。

  怎样为世界谋大同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样子的?其核心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再次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进行阐明。

  2018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总体性、全方位的深刻阐明。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进行了深入阐发,向世界政党发出了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的美好倡议。他指出,我们要建立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他还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这句话既强调了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可以实现的。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在变局中看到机遇和挑战。“两个大局”是对中国和世界未来走向的回答,也是对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一个精辟论述,表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会为世界经济发展、国际格局演变乃至国际秩序的变革和完善提供重要动能。同时,它也是对我们现在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世界坐标的精准定位。

  早在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最后我想用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课程: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复兴重任的担当者、推动者和建设者。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觉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百年历程,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不断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中国民族问题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上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它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那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靠什么?

  从中国历史来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措施。复兴是否等于“康乾盛世”?是否等于让“四方来贺”?这些都必须明确出来、清晰出来。

  一是人可以受制于人一时,不能受制于人一世。不能以忍辱换和平,当前祖国尚未统一,同志们仍需努力。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新时代对台工作提出了五点主张,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要标志之一。

  二是醒来的狮子,既要有“纸老虎”,又要有“真老虎”。孟晚舟女士事件凸显美科技霸凌,世界格局极不稳定,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还十分放肆,目空一切,耀武扬威。我们要学习有关国家,也多拿出纸老虎来用一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手段。

  三是做为发展中国家,如果要做“国际菩萨,”就恐怕难成国际气候。1月21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可以说是对世情、国情的深刻把握,风平浪静下的暗流涌动或波涛汹涌,以政治的嗅觉和敏感度感觉和考虑在内,防患于未然,做到居安思危、如履薄冰,随后,在意识形态和经济等七大领域重大风险如何化解提出明确要求。要确保把控风险,就必须做到“你有一桶水,只能给别人一碗水的思想,”要厚积而薄发,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措施之一。

  我们看历史剧会发现一个同样惊人相似的事实,那就是每次列强侵略和侵犯我同胞,逼迫我们同胞挥拳相向时,我们政府和军队首先帮助别人管好自己的人,控制自己的人,把自己人的声音、手脚和思想都捆绑起来。这是导致一次次国难的根本原因,是典型的“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做法,”彻底忘记了“上下同心、其利断金”的道理。所以毛主席当年一针见血地喊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真理。由此得出两点结论:如果我们的政府和军队不帮助列强、不镇压正义的人民群众,列强必败;如果我们的政府和军队都帮助同胞,列强必败,这绝对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和真理。由此可以看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靠的是“上下同欲、上下同向、上下同力。”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25年12月1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第一句话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我们如果沿着这句话的道路和思想,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就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家必须警醒和牢记

中国民族问题4

  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话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实现中国梦,就是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

  一、共产党人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但这一理想的实现是分阶段的。

  每个中共党员在入党时都紧握拳头向党旗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一句誓词表达的就是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和理想。

  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认为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实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人各取所需、人人自由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而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由于各国国情的差异,实现这一伟大理想的道路不尽相同。比如我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所以党的任务就是进行民主主义革命,*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主要的任务也就成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尽管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分阶段的过程,中国现阶段社会的性质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但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社会基本路线,就一定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逐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志士仁人的共同理想。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四大发明就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汉唐帝国是当时世界上大的国家之一。但近代中国落伍了,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翻开近代史,每当看到中国战败后的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杀戮中国人民,攫取中国财富宝藏,心中气愤之情久久难以平息,尤其看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满腔怒火不由燃烧起来。

  世界就是这样,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两次国内革命战争,八年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中国在经济上还比较落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力增强、科技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今后一段时间崇高的理想和责任。

  三、中国共产党党员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毛主席曾经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没有自己利益的,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讲,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民族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也是我们共同的向往和追求。作为中国人民中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要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最主要的就是要干好本职工作,要学习、要创新、要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中国民族问题5

     “中国不高兴”是所谓“投机”还是“建言献策”,它是否就能够代表第二次“中国可以说不”浪潮?或许这些都并非重点,关键在于,崛起的中国人究竟应该对中西方关系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科发自北京

  我不知道风朝哪边吹

  徐志摩诗里这种迷惘的心绪,在这个春天有了新的对应物,它就是时下被舆论炒得火热的《中国不高兴》。

  今年3月出版的这本新书,一问世就吸引了国外媒体的关注。美国《时代》周刊在3月20的报道中这样定义:“这是继1996年不满西方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影响的一部民族主义畅销作品。”

  而打开这本被《时代》视为“《中国可以说不》续集”的《中国不高兴》目录,类似的观点颇具“冲击力”:

  持剑经商:崛起大国的制胜之道

  该由西方正视中国“不高兴”了

  中国对西方:“有条件地决裂”

  ……

  这样极具杀伤力的标签式主题,迅即引发国内外从互联网到传统媒体的一轮激辩。

  震动西方世界的“小平头”

  对于出身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人来说,这样的文章应该并不陌生。1996年,随着一本名为《中国可以说不》的图书的诞生,“说不”风靡国内,当时的青年学子几乎人手一本。这是一本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评述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和台湾问题的谈话录。

  张小波等五位当年被季羡林称为“小平头”的青年作者,也成为了西方媒体眼中中国民族主义的“领军人物”。在张小波的印象中,之所以写《中国可以说不》,是在读了日本出版的《日本可以说不》译本后“受到刺激”的结果。“那年有个舆论调查的结果是,中国人最讨厌的国家是美国,最向往的国家也是美国。我思考这是为什么。这是写书的契机。”张小波说。

  另一个契机是“中国威胁论”在美国的兴起。在1995到1996年间,由于台海危机,美国国内掀起了对华政策的大辩论。加上1997年香港回归在即,美国知识界担心在台湾和香港两个问题上中国将威胁民主和和平,于是有了“中国威胁论”。

  这些都促使一部分青年学者对美国的观念开始转变。而“说不”的出现,抒发了中国人积压在内心多年的愤怒,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浪潮由此爆发。

  “《中国可以说不》引发的民族主义思潮在西方世界也受到极高关注,”作者之一的宋强,自称来自民间的草莽知识分子,他也是《中国不高兴》的作者。

  1998到1999年间,美国又掀起了新的中国威胁论热潮。此后几年里,民族主义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话题。

  称“中国有能力领导世界”

  王小东也是《中国不高兴》的作者之一,他被认为是网络民族主义者和青年激进民族主义者在知识界的代言人,甚至被帖上了“中国民族主义教父”的标签。

  在王小东看来,《中国不高兴》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和西方在综合国力对比上有了根本的变化,中国仍然要寻求西方的理解和接纳,但不再是一面倒地讨好、逢迎、跟西方接轨,西方国家也要理解中国的观点和情绪,不能动辄教训、打压或围堵中国。

  此外,《中国不高兴》还提出内修人权,外争族权,制裁西方,肃清内贼;中国的发展不能把绝大多数民众排除在外;持剑经商,不玩金融战争,才是未来中国应走的路,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实现中国的产业升级,中国要有重塑世界秩序、领导世界的雄心,明确“惩罚外交”概念,成熟的大国心态不仅是宽容,也有较真。

  对于两本书的差异,作为策划人的张小波解释道,“两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比如说中西方关系是不是一直在摊牌?”而宋强则这样概括:“说‘不’要表达的是‘中国只想领导自己’,而‘不高兴’想表达的是‘中国有能力领导世界’。”

  尽管“不高兴”的内容包含如此之广,但宋强还是透露,由于出版安全的考虑,做了些技术处理,“内政删的比较多……删了一些措词。”

  中国对外心态仍是争论焦点

  13年前,《中国可以说不》震动了西方世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位官员曾说,“二十年来,从未有过一本书像《中国可以说不》这样,引起海外舆论如此强烈的关注,并产生如此轰动的新闻效果。”13年后,《中国不高兴》再次吸引了海外媒体的关注。

  香港《亚洲周刊》在3月18日的报道中称,《中国不高兴》是中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标志,“南沙群岛问题、钓鱼岛问题、俄罗斯军舰击沉中国货轮问题、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圆明园兽首问题,这些都激起了中国民众反弹,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而与当年直斥《中国可以说不》是“一种偏执狂言论”相比,西方媒体在13年后的关注仍然有些担忧,却温和了许多。3月20日的《时代》周刊对《中国不高兴》背后的中国民族主义力量表示了担忧,“如果民族情绪不加以适当制止,它可能会推动北京方面采取好战孤立主义路线。”

  英国《经济学家》也注意到了中国民族主义抬头的新迹象,该刊在19日的文章里说,“中国的崛起在国内使中国的民族主义抬头,左派卷土重来。在国际上中国领导人至今还保持着邓小平韬光养晦的方针。但国际上有G2,即中美两大国掌握着世界经济命运的说法,这也让一些中国学者和评论家一直在鼓吹中国利用这次危机推动中国战略影响。”

  “当年的《美国之音》讥嘲我们为乌合之众。1997年,《时代》杂志两位记者甚至合写了《即将到来的中美冲突》,全面反驳《中国可以说不》。”宋强笑着说。张小波也坦言,当时遭遇的质疑很多,“《华盛顿邮报》有个记者问我:你们为什么不写一本向中国政府说不的书啊?”

  13年后,当相似的质疑再次袭来,张小波这样反问道:“这还需要我们写吗?向中国政府说不的书你们已经有了很多。”

  一场没有硝烟的争论

  《中国不高兴》自面世后,也重新引发了中国国内对于民族主义的讨论。在网络中,对于书中观点的反应显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认为该书“直言内政外交,是谏言国策”;有的则认为其过于偏激,有的人则质疑该书“投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沈丁立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表示,这本书的观点只会使中国人更加愚昧,“书里说中国知识分子矮化中国,这是以偏概全,我认为,多数知识分子是进步的,正确看到了我们民族的不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则认为,书中指出的一些问题值得深思,但很多话、很多态度说过了头,“我觉得这些人也是一种特征,左派的特征——批评多,建设性意见较少。”

  对于要与“西方有条件决裂”的观点,宋强解释,“当外国轮番羞辱我们的时候,我们往往生怕闹崩,我的意思是,决裂了又怎么样呢?”

  沈丁立对此表示不认同,“我们这么落后,攀高都来不及。为什么要跟西方决裂?”时殷弘则表示,中国对西方的态度,过去是太左了,太孤立、太民族主义了。“但这些年来,我们战胜左的思潮,坚持改革开放,我们自己有些地方是太右了点,对西方主流的依赖,信念幻想太多了一些,我们需要反思。”

中国民族问题6

  当中华民族的巨大航船,穿越历史的波涛,驶向复兴的彼岸,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想,将怎样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展开?走向复兴的中国又会带给世界什么?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近平主席的讲话,再次向世界传递了实现文明复兴、建设和谐世界的中国理念。坚持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始终不变的战略抉择。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翻开历史,“七下西洋”播撒和平友谊的种子,“丝绸之路”留下互利合作的足迹。讲信修睦、善待他人,文明塑造出敦厚平和的民族禀性。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交流孕育出推己及人的民族文化。近代以来的列强入侵和连年战乱,将中华民族拉进苦难的深渊,留下刻骨铭心的惨痛记忆。迈上复兴之路的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世界和平。

  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地球村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没有和平环境,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同样,离开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为自身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我们紧紧抓住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互利合作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起飞,迈向梦想的脚步坚实而稳健。以和平推动发展,以发展捍卫和平,中国的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传统模式,为赶超之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与世界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从“入世惠及中国、也惠及世界”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在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始终追求良性互动、互利共赢。无论是开放市场、引进技术、吸引投资,实现30多年来日新月异的跨越式发展,还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共同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和国际金融危机,我们都着眼于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倡导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彼此包容,推动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未来的道路上,中国梦必将进一步焕发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中国梦想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坚持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终将完成民族复兴伟业,也终将成为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保障。

中国民族问题7

  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面我与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发展;第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新时代的新征程;第三,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发展

  (一)中华民族的艰难抗争

  由于封建王朝腐败无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丧失独立地位,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1840年到1920年,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都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大背景。

  从几个大的方面来看,首先是清朝政府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学习先进的东西,打开国门看世界。洋务运动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了解了西方,但是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仍然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它给后人留下了唯一的成果,即设立京师大学堂。后来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也试图解决上述问题,最后也以失败告终。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引来了八国联军,最终也失败了。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取得了很大成就,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也没有实现救亡图存。

  所以,封建主义走不下去,洋务运动、农民起义、资产阶级革命都行不通,最后中国又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北洋军阀割据混战之中,民不聊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成立了各种地方共产党小组。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作为胜利国之一参加巴黎和会,却没有得到战胜国应有的待遇,会议反而将德国在山东所攫取的权益让与日本。于是,五四运动爆发了。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终于成立了。毛泽东同志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终于横空出世,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思想、道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1840年到1920年的八十年间,中华民族的命运没有改变,西方列强在中国横冲直撞,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苦难的中华民族没有希望、没有出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用了二十八年的时间,解决了之前八十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这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步。

  在二十八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奋斗。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直到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国民政府才正式向日本宣战。其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

  百团大战以后,日本实行“三光政策”,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向敌后挺进,开辟根据地,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打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群众和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夺取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我国结束了在外国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地位,成了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那么接下来就是国家要富强,怎么样富起来?1949年到1978年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此期间,我们实现了很多技术的突破与创新;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奠定了富起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从1840年到1921年,中华民族经历了艰难的抗争;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中国人民富起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涌现了很多民族英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农民的杰出代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新时代的新征程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新时代的新征程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第一,从1978年到党的十八召开以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党的十八大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第二,未来30年的发展规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一)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中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中国发展实现了两个历史性跨越。一是跨越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靠天吃饭、靠土地吃饭;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大国、制造业大国,过去几千年都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二是跨越了西方国家两三百年的历史。用几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后期的转变,在很多领域赶上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这种跨越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2020年,我国GDP突破一百万亿元大关,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

  具体来讲,有九个方面的成就:

  第一,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波折,只有中国共产党坚持下来,并不断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尤其是在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斗争中,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道路的优势充分彰显出来,赢得了全世界进步人士的赞赏。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同时根据中国具体国情进行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就是我们的成就,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我们的创新很多,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

  第二,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20年100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2020年的17%左右,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超过4万亿美元。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

  第三,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日益完善,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样,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

  在法治建设方面,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积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同心力、凝聚力、战斗力。

  第四,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科学理论引路指向,以正确舆论凝心聚力,以先进文化塑造灵魂,以优秀作品鼓舞斗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时代楷模、英雄模范不断涌现,文化艺术日益繁荣,网信事业快速发展,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我们兴建了很多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各类博物馆;各种文化作品,尤其是网络文化创作丰富多彩。老百姓过得很开心,生活中满满的正能量,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注重增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能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老百姓的精神食粮越来越丰富。各种文化设施、文化主题公园、街道街心的文化标识,帮助人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五,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2020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的同心同德,才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当然,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还有短板。我们要加大在医疗改革、教育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力度,要在养老问题上有新作为,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全方位地体现出来。

  第六,我们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积极参与和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国人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更加美丽宜人!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们确实走过弯路,以前在一些方面认识不到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污染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要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发展理念。地方政府采取各项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老百姓关心生态建设问题,积极响应绿色出行、低碳生活;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加快,节能环保法律和制度越来越严格、越来越科学。

  在治理方面,我们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一是投入大量资金、启动重大项目,复修过去被破坏的生态问题。比如我们在大江大河的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就很大,我们在环保企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二是健全对破坏环境的处罚机制。加强对空气质量以及河流水质的监测等。三是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坚定履行《巴黎气候协定》。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碳排放量增加,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色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主动作出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当前,北京已带头进行垃圾分类,这是环保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包括国家级生态公园建设、森林生态恢复、在一些大城市划“红线”等。

  第七,我们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人民军队实现革命性重塑,武器装备取得历史性突破,治军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军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能力显著增强,成为保卫人民幸福生活、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牢不可破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中,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出一系列战略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改革,提出要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第八,我们始终坚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牢牢掌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大大增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意志更加坚强!

  第九,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我们实现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推动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我们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现在已经取得越来越大的共识;在“一带一路”发展的问题上,我们的道路也越走越宽广。大国外交,彰显中国的大国形象。

  总之,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的自豪感、光荣感、成就感、幸福感越来越强,中国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再用十五年的时间,我们将从全面小康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实现强国目标。

  (二)未来30年的发展规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再用三十年时间,我们要实现强起来的目标。为此,我们也要发挥自身优势,解决面临的一些问题。

  1.要发挥几大优势

  一是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不能动摇,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保持国家稳定、社会稳定,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国有企业主导地位,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梦想。

  二是市场优势。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具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因此中央提出双循环战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就是我们的市场优势。

  三是人才优势。中国的教育发展迅速,每年会为社会培养大量毕业生。2020年,全国范围内有8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发展要靠年轻一代,这是我们的人才优势。

  四是空间优势。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同时,作为一个基建大国,我们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2.要解决一些问题

  一是要注重能源战略问题,要把能源问题主动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上。

  二是发展方式转型的问题。

  三是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四是要建立抗风险机制,不犯颠覆性错误。

  五是要保持和平发展。中国不是好战的国家,和平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国的国防是为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

  发挥好自身的优势,解决好面临的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历程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连在一起的。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一)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这是我们党取得如此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当然,我们也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一是要解决好党内的问题,比如作风问题、腐败问题、纪律松散问题;要推进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二是要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增强八个方面的执政本领。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明确要求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蓬勃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这要求我们增强知识储备,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领导水平、执政本领。在政治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政治判断力,即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犯方向性的错误。政治领悟力,即要对党中央精神深入学习、融会贯通,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执行力,即要排除各种阻力和障碍,提高执行能力。

  (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是一条重要的执政规律。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

  老百姓为什么支持中国共产党?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希望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人们有什么烦恼,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获得最大的人心。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的新期待。前几年我们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老百姓的疾苦、收集老百姓的呼声,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另外,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有效践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老百姓才能与党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严密而完整,是科学性与革命性高度结合起来的学说。中国共产党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坚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永葆生机活力。

  (四)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具体问题,解决特殊矛盾,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五)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具体包括: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我们要将其坚持好、发扬好,并不断完善我们的制度。

  (六)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全面的发展,谈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关于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规划中已经作出布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不是单兵突进,而是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各方面齐头并进。要补齐短板,对于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要进行自我发展,自我研究,要全力解决各种“卡脖子”“拖后腿”问题。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总之,在发展的问题上,不能含糊。不发展就会落后,毛泽东同志讲过,“落后就要挨打”。

  (七)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既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庄重承诺。我们在更加开放的状态下,才能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

  (八)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党是我们的“发动机”,是我们的“火车头”,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问题解决好。

  第一,政治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只有保持定力,团结一心,才能对抗任何世界上的风险,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第二,思想建设。一是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耳,使之成为干部思想自觉。创新学习方式、学习新载体,使年轻人喜欢党的理论,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的指导思想。

  二是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首先,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其次,要同错误思想作斗争。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要敢于向错误认识、错误思想、错误观点亮剑。再次,要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

  第三,组织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推进党的队伍建设。关于选拔人才、领导干部方面,我们有各种制度来进行考核。

  第四,作风建设。要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

  第五,纪律建设。

  第六,制度建设。

  总之,不断创新、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使我们党成为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伟大的党,从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领导能力角度来看,空间是很大的。

  (九)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它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有联系的,联系是有规律的,因此,我们要去研究规律,研究方法论。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才能看得比较准确。马克思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推动人民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推动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要突破各种问题、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抓住主要矛盾、自觉提高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既要坚持改革的蓝图,要在改革中发展,同时也要解决好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稳定问题是压倒一切的,如果不解决好稳定问题,那不稳定因素就会影响发展与改革。因此,发展要注意稳定问题,改革也要注意稳定问题。“十四五”规划当中将“安全”放到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的发展要注意安全,包括国家安全、人民安全、经济安全、产业体系安全,等等。发展和安全相统一,发展中注意安全,在安全中发展。不能故步自封,一旦出现问题就不改革了,不发展了;改革中出了问题,也不能否定改革、否定发展,认为问题都是发展带来的,而是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处理这些问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过程中确实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我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吸取经验教训,真抓实干,脚踏实地,一定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聪明才智,做出更好的业绩,迎接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的诞辰。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中国民族问题相关文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历程

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材料推荐

个人工作问题不足20条

党史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解决问题的思路步骤

2020年民族宗教意识形态工作整改落实自查情况精品

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事迹

宗教工作存在的问题民族宗教工作存在问题

当前维稳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长效机制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fw/131102/


《中国民族问题集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学校开展第3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精选五篇

学校开展第3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精选五篇

总结,汉语词语,读音为zǒngjié,意思是总地归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校开展第3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精选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5-05
支部开展党内法规制度学习月活动总结精选六篇

支部开展党内法规制度学习月活动总结精选六篇

 党内法规制度,是管党治党之重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支部开展党内法规制度学习月活动总结精选六篇,欢迎品鉴!
2024-05-05
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总结精选5篇

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总结精选5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总结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5-0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结汇报范文(通用5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结汇报范文(通用5篇)

一年来,在公司领导的指导和各位同志的支持配合下,本人能够认真全面的履行各项工作职责,能够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结汇报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5-05
煤矿事故心得体会300个字范文(通用6篇)

煤矿事故心得体会300个字范文(通用6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煤矿事故心得体会300个字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5-05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