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史小知识

发布时间:2021-10-19   来源:党团相关    
字号:

【www.jxscct.com--党团相关】

  新中国史,“四史”之一。70多年的新中国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历史,也是不断探索和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查查通作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新中国史小知识,供大家参考选择。

  新中国史小知识

  1.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2.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3.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4.七一五“分共”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后失败。
  5.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6.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宁冈,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7.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
  8.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10.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1.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举行。这次会议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2.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是一二·一运动。
  13.全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是淮海战役。
  14.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到城市的问题。
  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工业化。
  1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17.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之后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8.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19.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20.全国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始于1963年。
  21.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2.1964年12月至1965年1月,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这次会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23.1967年2月,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老同志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提出强烈批评,却被江青、康生等人诬为“二月逆流”。
  24.1977年高考制度得到恢复,全国高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
  25.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此,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
  26.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受到与会者热烈拥护,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7.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确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8.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9.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0.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31.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2.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
  33.十九大党章增写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5.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36.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37.党章规定的各项纪律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而最首要、最核心的就是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
  38.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9.1947年6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在鹤壁市石林镇石林村的法隆寺主持召开了由晋冀鲁豫野战军各纵队首长参加的军事会议,史称石林军事会议。
  40.1957年3月26日,国务院第43次全体会议批准,设置鹤壁市。
  41.工农渠第一期工程于1973年11月10日开始动工兴建,原名叫双塔寺水利工程。
  42.鹤壁籍第一个共产党员是何名臣。
  43.1992年,鹤壁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浚县大赉店镇及郊区庞村镇创办淇滨经济开发区。
  44.1927年4月,经中共卫辉地方执行委员会批准,中国共产党淇县支部秘密成立,这是鹤壁市现辖区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
  45.1940年,中共冀鲁豫二地委决定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抽调干部派往卫河以西敌占区,组建地下党组织——中共卫西工作委员会。
  46.2018年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鹤壁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市委、市政府提出了“1155”总体发展部署。
  47.1965年7月2日至8日,中国共产党鹤壁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48.1978年5月7日,鹤壁市体委承办全国田径分区赛。这是鹤壁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比赛。
  49.2019年2月7日,全省“三大改造”现场观摩暨转型发展攻坚工作推进会议在鹤壁召开。
  50.2019年4月2日,位于鹤壁东区的中国鹤壁5G产业园举行启动仪式。
  51.鹤壁市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化城市的创建目标是全省先进,全国一流。
  52.鹤壁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申请考核验收应是2021年。
  53.1994年鹤壁市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市,2017年鹤壁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54.全国文明城市3年评选一次。
  55.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和党内选举中搞拉票、助选等非组织活动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
  56.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
  57.党的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一般为3年至5年。
  58.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提出的关于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要求,牢记总书记重托,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的目标是农业强省。
  59.在党员教育工作中,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基本精神、实践要求,增强政治自觉、理论自信和情感融入。
  60.倡导社会关爱风尚,弘扬志愿者精神是指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61.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
  62.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走在前出重彩,必须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3.有人发现散发邪教宣传品,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制止,并在第一时间报警。
  64.《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规定,受到问责的党的领导干部应当向问责决定机关写出书面检讨,并在民主生活会或者其他党的会议上作出深刻检查。
  65.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66.党的各级委员会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
  67.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68.《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69.“三会一课”制度的内容是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
  70.《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四条,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反映了廉洁的高线。
  71.党章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2.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7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74.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75.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
  76.《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机关党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来抓,推动机关党的建设始终走在前、作表率。
  77.《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要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
  78.留党察看期间,受处分党员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
  79.根据《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滋养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增强社会责任感,严守道德伦理底线,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
  80.2016年4月,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安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81.根据《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地方党委应将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加强对本地区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的领导。
  82.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
  83.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
  84.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保证各级国家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85.2019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9年,中国继续张开双臂拥抱世界。我们主办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明、和谐、开放的中国。
  86.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全党全国坚定信心、同心同德,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
  87.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在这场严峻斗争中,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让全国、全世界看到了武汉人民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
  88.河南“三大精神”是指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
  89.宣传思想工作的“五大使命任务”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90.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要认真贯彻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能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
  91.《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机关基层党组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党支部建设为基础,全面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
  92.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93.我市提出“1567”党的建设高质量总体思路。“7”指七项重点工程,即政治领航、铸魂补钙、队伍培强、担当出彩、强基固本、激浊扬清、引领融合。
  94.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要求,抢抓机遇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要挺起先进制造业这个脊梁,强化基础能力这个支撑,用好改革开放这个法宝,巩固粮食生产这张王牌,打造中原文化这个名片,抓住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奋勇争先。
  95.“三大攻坚战”是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
  9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要严密防范和坚持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
  97.请示报告制度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
  98.《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贯彻到工作全过程和事业发展各方面。
  99.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全党令行禁止。
  100.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提出的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要求,充分认识保护黄河、治理黄河的重大意义,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新中国史小知识

  【阶段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大致分四个历史时期: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从社会性质来说,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从1949~1952年,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巩固了新政权,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从1953~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工业化建设起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其中既有成就,也有失误,其中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而1966~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左”的错误发展到顶峰。
  “文革”结束后,在经历了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后,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基本特征就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辉煌成就。
  【学科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
  一、正确认识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抗美援朝是正义的战争,这可以从中、美两国参战的目的和当时严峻的形势来分析:①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公然出兵朝鲜,操纵联合国,成立“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其目的是控制朝鲜半岛,把它作为反苏和反华的基地,是其全球霸权政策的一部分。②美国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美国空军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同时,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插足台湾,干涉中国内政,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③为保卫中朝两国的国家独立,维护中国的安全,粉碎美国妄图吞并朝鲜进而颠覆新中国的狂妄计划,中国政府应朝鲜政府的请求,组建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军的武装侵略。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只是“保家卫国”,而绝不是与美国争夺地盘。朝鲜停战后,志愿军陆续撤回中国就是明证。
  意义:①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②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③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④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⑤有利于我国的国防建设等等。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及原因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中国经济落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较大,占有重要地位。资本家当中的一些代表人物,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并能在资本家中开展工作。因此,1950年人民政府合理调整工商业时,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同人民和社会的利益,同国家的管理,同社会主义经济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工人和资本家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此,必须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某种限制。
  在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国家创造了加工订货、代购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措施不但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和限制,也必然加强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联系,也就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些措施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途径,之所以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比,是落后的成分,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越尖锐。改造采取赎买政策,进行和平改造,这是中共的创举。采取和平改造的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相对个体经济,是先进的经济成分;②民族资产阶级曾与中共共同革命,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为中国民主革命作过贡献;③民族资产阶级愿意接受
  改造;④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等。
  三、过渡时期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
  (1)社会性质
  过渡时期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就其整体而言,不完全是社会主义,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而且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不能把新民主主义同社会主义截然分开。说过渡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就其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说过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形式的某些特点和五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侧面加以强调的结果,没有根本的区别。从这一时期我党采取的政策来看,有些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如土地改造;有些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如三大改造;有些兼而有之;如没收官僚资本。
  (2)经济基础方面的特点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之前,五种经济成份并存,非社会主义经济占很大比重。以1952年为例:国营经济占19.1%,合作社经济占1.5%,公私合营经济占0.7%,资本主义经济占6.9%,个体经济占71.8%。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我国以手工劳动、分散经营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很大比重。这一经济结构反映出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生产组织形式落后,不利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经过三大改造到1956年,前三种经济成份的比重分别上升到32.2%、53.4%、7.3%;后两种经济成份的比重下
  降到不足1%和7.1%。这样,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份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我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
  (3)社会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矛盾基本上得到解决。在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像建国初期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五反”运动以及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等,都说明了这一主要矛盾的存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政治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这一过渡局面的结束。
  四、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初期的有益探索和对“左”倾错误的纠正
  (1)有益探索
  ①毛泽东提出的《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共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②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规定了党的主要任务,并制定了相应的经济建设方针,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
  ③八大以后的进一步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调整若干方面的经济关系;二是准备全党整风,正确处理日渐突出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党在政治生活领域中的一次有重大意义的探索。
  ④从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是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中的一次重大转变。在经济上贯彻“八字方针”的同时,在政治上为统一思想认识召开了七千人大会。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2)对“左”倾错误的纠正
  ①从1960年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提出并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②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
  ③周恩来在文革“左”倾路线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在主持工作时,提出批判极“左”思潮。
  ④邓小平在“文革”后期主持工作时,明确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并全面进行整顿。
  ⑤1976年,人民群众发起反对“四人帮”的“四五运动”。它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⑥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⑦针对“两个凡是”,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即建国以来“左”倾错误的发展)
  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的考验。当时面临的主要是两大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在前后约达二十年(1957—1976年)之久的时间内,我党在这两个大问题上连续发生严重失误,主要表现为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更严重的是两方面的失误相互影响,使探索过程出现了歧途和曲折,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的损失。
  ①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认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这就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
  ②1958年提出的“总路线”,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突出和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单纯地宣传“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盲目求快,压倒了一切,从而改变了八大所提出的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③“大跃进”的提出,标志着党力图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在“大跃进”运动中,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于是在一个多月内全国大部分地区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又一次严重失误。
  ④1959年“反右倾”斗争,中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⑤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虽然毛泽东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初衷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但对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认识不足,对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这时已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它没有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性质,只是一场破坏社会主义发展的内乱。
  六、二十年(1956—1976年)成就取得的原因和失误的原因及从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1956年至]96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是巨大的,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是: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八大正确方针的指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整风运动,积极听取党内外人士的批评和建议;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国民经济。党和人民在“文革”中抵制“左”倾错误,是“文革”期间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主要原因。
  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历史传统的影响。中国是封建专制存在时间很长的国家,皇权思想、封建家长制思想很容易侵蚀我们党的机体,民主法制观念的淡薄使人民又容易出现对权威的盲目服从。②急于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的实际严重脱节。党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迫切需要领导人民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状况,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具有主人翁般的很强的参与意识。在这种氛围中,大多数人易犯急躁冒进的错误,夸大主观意识的作用而忽略客观经济规律的制约作用。③毛泽东在“左”倾错误发展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拥有崇高的威望和绝对权力,他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政策的执行。1957年以后,处于晚年的毛泽东在关于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方面的很多错误思想,都具有代表性。由于毛泽东成了“左”倾错误的主要代表,“左”倾错误的发展更无法遏制。④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反右倾”斗争使党和国家正常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削弱和破坏。
  经验教训:在经济建设上:①要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②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在阶级斗争上: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解决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②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斗争要作出科学、合符实际的分析,不能扩大化;③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神化领袖的作法;④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对二十年(1956—1976年)曲折发展历史的认识和评价
  第一,从认识论上来说,人们对错综复杂事物的认识,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只有通过反复实践和全面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世界上,不犯错误或绝对正确的政党和人是不存在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前人所未经遇的事,无前例可循,无经验可鉴,因而出现失误是难免。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能够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错误中学习,通过犯错误的教训来提高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第三,中共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克服失误,这表明中共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的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第四,由于能正确对待失误,每次错误都成为建设的新起点,成为实现转变的契机,从而把建设推向高潮。第五,失误和成绩相比,总体上来说是次要的。决不能以偏概全,以此来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七、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内容要点
  (1)形成过程
  ①酝酿:1975年,邓小平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针对“文革”错误,着手进行整顿。
  ②开始产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逐步发展:1978年一1982年进行了全面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迈开步伐,主要是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沿海兴办经济特区。
  ④进一步发展:1982年一1987年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⑤走向成熟: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内容十分丰富,其基本要点如下:①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③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大的“实际”和国情;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⑤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⑥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中国要发展,必须要坚持对外开放,同时,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⑦狠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⑧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⑩“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统一祖国的原则。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毛泽东思想之后,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八、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及启示
  ①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的探索:力图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召开“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对“左”倾错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纠正。在正确方针的指引下,取得辉煌成就。
  ②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的探索:“文革”结束以后,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实行改革开放,进行农村、城市及其他领域的改革,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
  ③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的探索:坚持邓小平理论,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转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④启示: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具体国情出发,来确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第二,要正确对待外国经验,一切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千万不能照搬外国的经验。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第四,成功的原因在于对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的正确分析及不断总结建设道路上的经验教训。
  九、“一国两制”构想的特定含义和意义
  含义(内容):①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②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港澳地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等方面有根本的,重大区别。③实行“一国两制”,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④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证,在一些地区实行不同的制度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总之,“前提”是一个中国,“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意义:①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依据中国的历史,现实状况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思想,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丰富。②“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已成功运用它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为完成祖国统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③这一构想是从中国现实出发,有利于团结台湾、港澳资产阶级在内的港台同胞,有利于港澳稳定繁荣。④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十、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变化及成因:
  ①50年代向苏联“一边倒”。战后国际形势的显著特点是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它对华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孤立。当时的世界分为两大阵营,中国站在社会主义苏联一边,是为了维持自身主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②60年代“两只拳头出击”。60年代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苏共“二十大”起,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为捍卫国家与世界和平,中国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③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70年代由于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中呈现出苏攻美守的局面,美谋求同华改善关系,而苏联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故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 的构想,改善了同美日的关系,并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我国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④80年代以来“无敌国外交”。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经济建设也需要一个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的安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及原因
  表现:①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②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③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④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⑤1955年的亚非会议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⑥1971年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⑦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合作关系,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⑧80年代以来,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重视和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原因:①新中国的诞生,摆脱了半殖民地地位,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掌握自己的命运。②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

  新中国史小知识

  1.“四个意识”是什么?“四个自信”是什么?
  四个意识: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个自信: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两个维护”是什么?
  指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3.党的纪律主要包括哪六个方面纪律?
  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4.党的“一大”于哪年哪月先后在哪里召开?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圣地西柏坡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1921年7月上海、嘉兴。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重要思想。
  5.教育整顿四项任务是什么?
  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
  6.查纠整改环节“八字”政策是什么?查纠整改环节以哪三项为抓手?
  八字政策:自查从宽、被查从严。
  三项抓手:自查自纠、组织查处、专项整治。
  7.“政治三力”是什么?
  政治三力,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8.两个治理重点
  与司法人员不正当接触交往问题;
  律所、律师违法违规执业行为
  9.专项治理为期8个月,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教育阶段(3月)
  第二阶段:自查核查阶段(4月初至6月底)
  第三阶段:集中整治阶段(7月初至9月底)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阶段(10月)
  10. 你们单位(系统)“顽瘴瘤疾”有哪些?
  11.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题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12.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13.“四史”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14.四本“指定书目”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
  15.党史学习教育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
  16.党史学习教育的两个阶段
  从动员大会到“七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以全面学习党史为重点,深入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深
  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从庆祝大会到总结大会,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深化对党的历史的系统把握,明确继承传统、立足当前、开创未来的实践要求。
  17.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18.党史学习教育的六个方面内容
  “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学习传承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铸就的革命精神”“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
  19.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大意义的三个“必然要求”
  开展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20.党史学习教育要落实的五项工作安排
  开展专题学习、加强政治引领,组织专题培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21.党史学习教育“四个要”
  要加强组织领导,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fw/108622/


《新中国史小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结(锦集3篇)

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结(锦集3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结(锦集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9
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总结【五篇】

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总结【五篇】

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公共资源,垃圾分类搬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总结【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结集合4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结集合4篇

一年来,在公司领导的指导和各位同志的支持配合下,本人能够认真全面的履行各项工作职责,能够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总结集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9
关于跳蚤市场活动总结【五篇】

关于跳蚤市场活动总结【五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跳蚤市场活动总结【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9
烈士陵园参观心得体会【汇编三篇】

烈士陵园参观心得体会【汇编三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烈士陵园参观心得体会【汇编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