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1篇

发布时间:2020-06-15   来源:二年级作文大全    
字号:

【www.jxscct.com--二年级作文大全】

  数学(汉语拼音:shù xué;希腊语:μαθηματικ;英语:Mathematics或Maths),其英语源自于古希腊语的μθημα(máthēma),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查查通作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供大家参考选择。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课本P2-3,例1、2、3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4、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数学

  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

  三、认识尺子

  1、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 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四、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 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五、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 ) 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四.扩展练习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认识线段教学内容:课本5、6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学生汇报。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每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5、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四、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课外作业 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确定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课本第7页

  教学目标:1、掌握合适的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

  2、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升旗台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二、学习新知

  1、现在我们知道旗杆的高度是13( )

  2、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

  3、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用尺量一量,13厘米只有一拃长,不可能。

  我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底下。

  5、得出结论: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6、总结判读方法

  可以想像一下其中一个长度合不合理。

  也可以用已知的长度去比一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课本第9页第8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单元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单元课时安排: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2---P13例1、例2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 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 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4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 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 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15---P15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 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

  四、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8例1,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二、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三、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四、 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8---P19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教学重点: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学难点:

  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2。

  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

  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

  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

  2、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 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

  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0---P21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

  教学过程:

  一、总结引入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

  [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 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

  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

  5、 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练习的熟练性。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

  教学内容:

  课本P23 例4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习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4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

  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二)、完成第24页做一做。

  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5---P26,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同学,二(1)班现在有多少位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

  1、 完成第24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

  2、 完成练习四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汇报、归纳。

  3、完成练习四第5题。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学生汇报发现。思考、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同时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四第6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虫?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2、完成练习四第7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方法。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课本P26---P27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答。

  7+6+5 8+9-13 24-10-7 20+30+10 17-3+4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2、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考解题方法。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

  3、完成练习2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27页做一做。

  2、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

  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四、课堂总结: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

  课本P28例3、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32例5

  教学目标:

  1、 理解有两个连续性问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 学会先解决一个稍简单的问题后,运用所得的数据解决另一个稍难的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看,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写生,从图上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二、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

  男生有多少人?

  美术兴趣小组有多少人?

  2、知道了什么?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3、怎样解答?

  我们有两个问题,应当先解答哪一个问题呢?

  生:先解答男生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为什么呢?

  因为知道了男生有多少人就能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求男生人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14-5=9(人)

  一共有多少人呢?

  9+14=23(人)

  4、解答正确吗?

  5、小结解答方法

  先解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再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做一做

  全班交流解决方法

  2、完成P33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思考的。

  3、完成练习六第3 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解答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35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 2、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

  4、完成P35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5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

  1、 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单元教学要求:

  1、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 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 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 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完成P40页的1、2、题。

  2、 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 学生创作画。

  [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enj/59515/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中小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集合12篇

中小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集合12篇

述职报告是指各级各类的机关工作人员,一般为业务部门陈述以主要业绩业务为主,少有职能和管理部门陈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小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集合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9-09
全面从严治党分级约谈3篇

全面从严治党分级约谈3篇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他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他与任课教师区别在于任课教师只负责本学科教学,
2024-09-09
关于2024年度团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十二篇】

关于2024年度团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十二篇】

部队个人嘉奖简要事迹材料作为一名部队军人,要能够虚心向他人学习,工作中责 任心强,标准高,完成任务态度坚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4年度团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十二篇】,仅供参考,欢迎大
2024-09-09
农村村委党风廉政建设会议记录8篇

农村村委党风廉政建设会议记录8篇

发言(fā yán),动词,义:评论,讲话。一般在会议,晚会上领导或特殊人物的讲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村村委党风廉政建设会议记录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9-09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精选9篇)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精选9篇)

汽车维修是汽车维护和修理的泛称。就是对出现故障的汽车通过技术手段排查,找出故障原因,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其排除故障并恢复达到一定的性能和安全标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及
2024-09-0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