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和尚遇到钻石在线看】《当和尚遇到钻石》读后感精选10篇

发布时间:2019-09-27   来源:读后感    
字号:

【www.jxscct.com--读后感】

《当和尚遇到钻石》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和尚遇到钻石》是一本由麦克尔·罗奇格西著作,京华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和尚遇到钻石》读后感(一):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2015年1月5日读完迈克尔·罗奇格西的《当和尚遇见钻石》。
综合来看,这本书对于身处商场或职场的人来讲,还是非常有学习的价值,因为他确实告知了大家一种行之有效的日常修炼身心的方法。中国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讲“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境界高远,需要有极强的慧根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而神秀大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固然境界低了一层,对普通人来讲却具有了可操作性。《当和尚遇见钻石》更加接近于神秀大师的偈语,告知我们如何去通过铭印的修行方式实践金刚经,在获得财富的同时保持心灵的自由。
书的核心思想之一:万物皆空
《金刚经》讲万事万物都是空,空的意思是事物都是中性的,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存在。事物本身是中性的,对不同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如果因为你和老板对一个问题的理解不同,而对公司造成了损失,他勃然大怒。这件事可能在你看来老板非常可恶,只会推卸责任和无缘无故的发火;但对老板来讲,他会认为你非常愚蠢,他正在处理由你的错误造成的麻烦;对老板的妻子来讲,老板是一个维护公司利益的充满男子气概的优秀伴侣。老板生气这件事本身是“空”,但因为我们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同,这件事的意义就不一样。
认识到所有事物都是中性的,我们就能平和的看待这个世界。在一件事情发生后,我们如果能够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好的解决方案自然会产生。这就是万物皆空的修炼。
书的核心思想之二:万事皆缘
《金刚经》讲万事皆缘,意指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现在展现的只是结果,原因在过去已经发生;如果想要一个好的未来,现在就需开始铭印的修行。
如果你感到别人都带着虚伪的面具,没有与你真心相待,那么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你并没有与他们真心相待;如果你感到他人没有施以援手,那么最大的可能是你也没有乐善好施的品行。我们现在的困境是我们原来行为的结果,我们现在的行为是未来结果的原因。
认识到万事皆缘,那么我们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与人相关的问题时,就要首先想到自己原来的做法问题在哪里,应该如何改进,然后从现在开始,努力修行,争取逐渐解决这一问题。文中给出了46个商场上典型的问题和对应的修行方法,大家可以参照。
书的核心思想之三:修行需要时间和指导
修行就是关照自己的心,这并不容易,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整块的时间。最好每天能够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在固定的地点,深刻体察自己的心;尽量每周拿出一天来修行,并思索重大的问题;尽量每年拿出2周的整块时间来远离人群,进行心灵的深入体察。
修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一切都会更加顺利,这也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之一。
本人非佛教信徒,以上为个人理解,仅供参照。

  《当和尚遇到钻石》读后感(二):修己即可达人

《当和尚遇上钻石》这本书是很早之前读的书籍,商业的运行规律,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作者对于财富的看法,都让人耳目一新。豆瓣的评分也很高。这本书很棒,自己也就理解了一小部分吧。拆开来看。作者讲了三个部分的东西,和金刚经相联系讲解的。
 
首先认清一点——空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间万物,即使虚妄也就没有了好坏美丑之分。比如财富本身并没有什么可以定性的东西,金钱也是如此,而我们在潜意识中会有一些仇富的出现。一件事情的出现,也没有好坏之分,就像是周易所说,周易的宗旨就是一个“变”字,一切皆为变相。有动有静,静止时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
 
第二点,就是——铭印。佛家所说的铭印,就是一切动心之前的框架,先有了一些观念的影响,才做出一些变化和进步。有点像《影响力》中提到的锚点,到了这个境界,就有了一些变化,一点点击成功,就出现后续的动作和变化。初级印象,影响很大。以生气为例子,我们学会内察,找到自己引起自己的生气的点,然后去慢慢的消解他。才能够在以后的事情出现时找到那个点,慢慢去除。鬼脚七在他的《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中也分析了这个点。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布施。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所谓业,业即行为,有身的行为、语的行为、意的行为二种,即身业、语业、意业。所有的一切,既然有因出现,结果也就呼之欲出了。和周易这点很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只要用心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身体力行中,学会踏实处事:在张口说话时,学会温和温婉;意向所有之时,学会关注他人。

  《当和尚遇到钻石》读后感(三):在内心植入财富的种子

麦克尔•罗奇格西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同时是藏传佛教最高学位的佛学博士,他将佛教的《金刚经》运用到他的钻石商业中,成功的把欠债五万元的小公司经营成年收入一亿美元的大企业,《当和尚遇见钻石》就是麦克尔•罗奇格西将两者结合的思考之书。
植入“心理铭印”
在藏传佛教中有“心里铭印”的概念:我们的心灵就像一台全息的、自动的、功能强大的摄像机一样,把我们所做的、所说的、所想的所有的事情,都毫无遗漏地记录下来,它们就像是在我们心灵的田地里面埋藏的小种子一样。当我们行善活作恶之时,心灵铭印透过我们的自觉,被植入于心。
作者认为,掌握心理铭印如何运用,我们可以将其为我所用,即只要植入一个正确的铭印。我们就能得到想要的财富,成为想成为的人。
心灵铭印究竟如何运作?
1、 经由铭印所产生的感受,必须与铭印的内容相符。
即一个负面的行为只能导致负面的结果,一个正面的行为只能导致正面的结果。
2、 铭印停留在潜意识的时候,它的强度持续不断地增强;直到它茁壮成熟,迫使我们经历一些好的或坏的感受。
即使十分微小、几乎出自无心的行为都能够在未来引发巨大的经验感受。
3、 从来没有任何感受的存在,除非引发感受的铭印已经先植入心中。
我们所经历的的每一种感受,都是由先前的铭印引发的。
4、 一旦铭印被植入于心,它必定产生一种感受;没有一个铭印是白白不起任何作用的。
根据以上可得知,心里铭印是一颗种子,当下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过去植入的铭印或种子的产物,经过时间的推移,这些铭印蓄积了某种程度的力量,就会长成一株植物,如果是愤怒的种子长成大树,此时再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我们应该训练自己,事先观察行动可能导致的立即结果,应该平静下来,用冷静理想的头脑处理问题,化愤怒为力量,让紧绷的事态缓解下来。如果是乐观积极的种子,比如财富的种子,会产生意向不到的效果,原本我们想找一朵花,可能我们会挖到一堆宝藏。
每天静坐、每周进行圆圈日
心理铭印需要长时间的持续的植入。作者提出,我们可以进行一种心智锻炼,即每天同一时间静坐,自我反思关照,理清思绪,安顿身心。用西藏智者的话说:“当你慢慢地干活、清理打扫之际,你应该观想,这是在清净你的事业,你的生活,以及你的心。”静坐时可以在心中植入强烈的铭印,观想要达成的目标,把自己当成最有成就、最有智能、最具慈悲的人。
作者还提出“寻求灵感的圆圈法则”,即每逢周三和老板请假,离开办公室,寻求灵感。用圆圈日来打破惯例,利用一些时间来思考“为什么”,而不是如何工作。在这一天中,保持静默,进入心的宁静,探测内心深处关于工作生活的创意,寻找人生和事业挑战的深沉答案。当然这一天除了思考外,也可以进行运动,和一位专家学习或者读书。
死亡冥想以及自他交换
人生苦短,很多人根本找不到这一生的天命,也无法洞悉人生在世的意义。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此生使命,找到人生重点。作者介绍了“死亡冥想”,即每天早晨你清醒之时,不要起身,双眼睁开地躺在床上,然后问自己:“如果我今天晚上即将死去,我要如此度过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吗?”如果能持之以恒的修持死亡冥想,可以简化我们的日常生活,舍让头脑保持清醒,把人生的优先次序、轻重缓急了然于心。
“自他交换”也是西藏佛学修持的重要法门,是作者作为一个管理者,与员工和谐相处的重要手段,具体做法分三步:
1、 蒋巴法:学习如何敏锐地观察其他人的需要和喜好,即把我们从专注于自我中抽离,开始关心他人,有利于自己在心中植入最强大、最具有利益的铭印。
2、 身体互换:假装把你的心放进他人的身体之中,然后睁开你的眼睛,注视着自己,看看他们想从你身上获得什么。
3、 绳索特技,想象你和他人被绳索绑着,合二为一,此时你们共同需要的是什么。
修习西藏佛教22年,麦克尔•罗奇格西将《金刚经》融会贯通,他发现照料他人的最佳方式是教导他们如何致富,如何享受财富,以及如何使财富充满意义。在教导他人的同时,也在心中下获得无量无边财富种子。
读完,感叹于罗奇格西把东方佛学奥秘解析的深入浅出,这是一本值得所有企业家、实业家、金融人士以及本人这种小喽啰一读再读的“商业圣经”。

  《当和尚遇到钻石》读后感(四):积极入世

这本书我非常推荐,它道出了人生事业和生活成功的终极道理。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内心充满了幸福,人生不在迷茫,找到了出路。
  
  
  你过去的言语、行为和想法造就了你的现在。所以,从现在开始,请你慎思、慎言和慎行,因为那将决定你的将来。
  
  小心你的思想,因为它们会成为言辞;小心你的言辞,因为他们会成为行为;小心你的行为,因为他们会成为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因为他们会成为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因为他们会成为命运。
  
   强烈建议大家来阅读和感悟。
书摘:
1.金钱本身是经由维持一个宽容大度的心态所创造而来的。
2. 慷慨大度,平静避免愤怒,乐于助人,支持他人,慈悲心,仁慈宽容,愿意分享,付出给予,正直真诚,信守承诺,尊重对手,关心他人,心存感激,谦卑无傲慢情绪。
3.绝对不要羡慕或嫉妒他人的努力成果,为他人的成功真心欣喜和祝贺。分享他人的成就来增加自己的快乐。停止比较,做好自己,尽情享受和欣赏你所拥有的事物。
4.你必须先解决自己的问题,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铭印,才能改善你的人生,你的事业,以及你的世界。
5.资源有限是不正确的说法,在任何情况下,只有某些人能够致富的观念也是不真实的。
6.不要把自己和未来局限于现状之中,观察自己的内心制造积极的铭印,时时刻刻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能对周围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7.为获得别人同意前,不可擅用他人的财务和资源。
8.戒除希望获取他人的认可或赞美的习惯,单纯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努力寻找机会赏识和表彰他人。
9.避免无聊琐碎的谈话,各种无谓的新闻话题和空头计划等,言谈充满意义,言出必行。
10.帮助他人言归于好,避免各种争执。
11.记录每天的身、语、意的行为,追踪记录,持续地审视自己身上通过自身的改变,你的世界也随之改变,成为你所向往的世界。
12.只要你持续追踪记录每天的行为、思想,你就可以规划自己的未来。
13.每天早晨在同一时间静坐,必须每天坚持不间断地修持才能发挥作用。用来宁静的心来思考所面临的问题。
14.以德报怨,即使你曾经求援被拒,也要提供他人所需要的援助。
15.静坐结束前,努力观想自己是一个最有成就、智能和慈悲心的人,成为自己所希望的自己。
16.对于身体以及长远的健康来说,平静沉着的心境无疑是最佳的助益。
17.圆圈日,用来思考“为什么”人生,而非“如何”执行工作,用来反思。阅读伟大的思想著作或宗教著作,散步和做简单运动,去做与自己日常工作无有关的事宜和兴趣,把自己带入不同的方向和领域,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创意和灵感。
18.事物是空性的,任何危机都能转化为新的机会,你应该完全敞开心胸,保持沉着冷静,挖掘潜藏在问题中的契机。
19.如果我今天晚上即将死去,我要如此度过我的生命的最后一天吗?简化你的生活,舍弃你所拥有的事物,放慢你的生活步调,获得身心自由。每天做呢真正感觉十分重要的工作,保持头脑清晰明澈,人生的优先次序,轻重缓急了然于心。
20.学习如何敏锐地观察其他人的需要与喜好。察言观色去观察和记住让每个人开心快乐的细节和事情。在你能力范围内,给予周围人最喜爱的事物,帮助他们取得心中向往的事物。
21.如果我是他/她,她/他会希望我对他/她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把自己进入别人的身体和思想。
22.无人我之分地共享财富,便是创造财富的最佳方法。
23.不要为了他人而工作,而是仿佛没人他人一般,不分人我地工作,这就是真正的快乐和满足的来源,努力地为了所有人的利益而奋斗。
24.通过布施的行为,才能种下致富的铭印。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你只是在照顾一个更大的“我”。我所处的整个世界都是我,我不只是一个个体的概念,而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概念。

  《当和尚遇到钻石》读后感(五):偶然

作者试图说服人们相信企业的成功与他的信仰有关,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偶然,就像书名用的那个词语,仅仅是“遇到”而已。
哲学、神学的各种分支都有他们相通的地方。而这些形而上的内容与世俗生活结合的水平或者解释的能力,更多的取决于践行这些理论的个人,而不是理论本身。无论是什么信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执着,这才是有信仰者与无信仰者的最大区别。
钱的形式是一种工具;钱的本质是价值创造。
宗教和理论尝尝容易走极端,因为这样才有特色,能够吸引人。但是其中的道理,如果谨慎的使用,也不见得都是不好的。
比如作者把所有的事物都解释为中性的,他认为这就是佛教中所谓的“空”,只有当人的心里起意的时候,事物才变为人们心里的样子。
唯心主义中所谓的外界的事物都是空,一切都源于自己,虽然不对。但是你大可把它作为反求诸己的另一番解释。
作者对“业”的解释是“心之铭印”,就是人对事物的态度在心里留下的印记,这样容易理解多了。
“就某种意义来说,你的意识经由推理与记忆的媒介,已经远远穿越了身体的束缚,到达你身处之地之外的另一个处所。如果我说,想一想天上的星辰或更遥远的地方,那么你的心会在何处呢?”
“佛教徒十分珍爱这一隐喻:我们能够如同莲花一般吗?我们能够接受生命中的苦痛与混乱,在苦痛与混乱之中成长茁壮,进而成为世间稀有的珍宝——一个真正慈悲的人吗”
这个佛教的理想在世俗的语境下可以这样理解:“无论环境如何,都在其中修养自己,并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普世标准下优秀的人"。如何定义一个好人或优秀的人,如何评价一个人是很困难的,而说成为自己心中的某种类型人,常常有自欺欺人的成分。普世标准,甚至混杂了所有主要价值体系中你认为好的标准才是一个最终可以被接受的标准。
整体来讲,这本书就是心灵鸡汤,心灵鸡汤并非毫无意义,它就像小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者强化你自己原有的观念。它本来就没有打算告诉你怎么办。

  《当和尚遇到钻石》读后感(六):快乐和爱

如果你觉得别人老是歧视你,那你大概也是其歧视别人的。
如果不会去帮助别人的时候,那你大概最后也是只能抱怨没人帮助你的时候。
如果你觉得周围的人包括朋友都是骗子和虚伪的人,那你大概也总是得提防受骗。
如果你处处尝试去耍小聪明,占人家便宜,那你大概也常常被占便宜。
如果你总是觉得世界上资源有限,所以最好就是把自己的东西藏起来,避免被别人发现,那你过几年生意也难得成功。
做人的几个重点:诚信 有道德 同理心
做生意的几个重点: 赚钱 团队合作 改变失效的模式
做人和做生意的几个重点
把失败当做学习 正确看待失败
很多时候你对别人的一些看法是由于过去的一些经历造成的,一致你一看的这个人,就很讨厌。。这个时候需要多看看他的其他方面,在你看来他很讨厌,在别人看来他很好
我个人觉得,很多竞争都是在竞争资源,比如空气,水,食物,国土,比如好的中学,好的医院,好房,人必须拥有资源,因为资源是让人舒适的根本,但是资源到了一定程度就没那么需要了。
比如说穿200块的衣服和20000块的衣服。
人生就那么些年,除了基本的让人舒适的需求的资源之外,还有健康。最重要的是快乐和爱。
和周围人相处的互相为对方着想,把竞争对手当做激励自己成长的伙伴,爱自己的朋友,爱自己的伴侣,爱自己的家人。 如果一个社会在充满尊重,充满爱,做人 做事就自然更加顺畅,简单了。
动物的本性是追逐资源,但是我们很多人的资源都已经足够了,更好的车也许得到的快乐是暂时的,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可能会给你更多的快乐。
所有的宗教其实都是要我们回归爱。

  《当和尚遇到钻石》读后感(七):三思而后行,铭记重于一切

是不是常觉得我是不是常觉得我是有抱负的,我是有理想的。同时又深怕别人不知道,便会立刻把自己的计划表、行动表之类的拿出来,会信誓旦旦地说,“你瞧,这就是我未来的计划表。”其实更多时候,计划行动一大堆,但却更像是个空头支票。浪费了资源、人力和心神去讨论规划一些根本无心付诸实行的计划。说好的言出必行,却是言不由衷!掌握时机,适时而动,才是应该去关注的重点!
工作了,常会听到别人抱怨,或者是自己也在抱怨世道不公,环境不好,同事不友善之类的。当你试图逃离的时候,便会发现你在一个又一个环境中重蹈覆辙。按照书中所说,那是你心底有了很深的负面铭记,抑或是恶劣的铭记。这不是外在现实世界起的作用,我们心中的铭记才是问题的症结。我们要慢慢培养正直的正面铭记,就有可能促进外在环境的改变,然后坐看企业等外界的变化。逃离一个恶劣的环境,根本就是无事于补。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论语的一句话,这也充分证明了信念的重要。换句话说,你祈祷佛祖保佑你的时候,是不是应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假如我的所作所为是真诚的,那么,愿我的祈求皆能成真”,这就是铭记的伟大之处。书中六时书的反复应用,慢慢开始深入地了解,每天行善作恶所种下的铭记,就决定了事业的成功或失败。这样,才可以好好规划未来,静待梦想成真。
三思而后行!!!!!

  《当和尚遇到钻石》读后感(八):《当和尚遇到钻石》导读与前言

《当和尚遇到钻石》
序章 导读
    台湾佛光山寺住持心定和尚
    您是因何种动机而翻阅这本书的?是被封面的标题所吸引?对作者的身份感到好奇?还是试图为某种烦闷、愁困找寻解答?……或者仅是顺手翻开书页?不管是显意识或潜意识的动作,在那背后,一定有某种幽微的网络在牵系着、拨动着。这些在脑海中、冥冥中飘忽闪逝的意念,能否以某种隐约的概念浮现,进而清晰地显影、落实,在于我们能否“清楚”洞见与掌握这些念头。
    两年前,初次接到亚马逊网络书店的书讯,介绍这本由藏传佛教格鲁派格西麦克尔·罗奇所著的《当和尚遇到钻石》(TheDiamondCutter:TheBuddhaonStrategiesforManagingYourBusinessandYourLife)时,对映入眼帘的作者身份与题目之间的“落差”,感到十分新鲜、有趣。印象中,从未见过由僧侣所写的商业专书……尤其是作者罗奇格西并未还俗,仍是以出家僧人的身份,跻身于纽约大都会中、经营着竞争激烈的钻石行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加上长久以来思考“结合世法与佛法修行”的问题,便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本书和作者的来龙去脉。
    在一篇由亚马逊书店记者布莱恩·布雅(BrianBruya)所做的专访之中,罗奇提及了他出家学佛的因缘以及从一名僧人成为杰出钻石商人的经过。1974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前夕,母亲突然过世,不久之后父亲与兄弟也相继离去。亲人的骤逝,让他对生命的意义产生了莫大的疑情,在急于探索生死问题之下,他离开美国、放弃原本打算继续深造的学业,到印度的达兰莎拉,进入了著名的色拉寺,研读佛学。
    早先,罗奇格西曾在新泽西州一所蒙古寺院,跟随汪贾格西(GesheWangyal)学习了8年的藏文,娴熟藏语,因此能顺利进入佛学院就读。这位启蒙老师汪贾格西,是最早赴美弘扬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僧人,以慈爱、宽博接引了不少当今美国藏传佛教界的著名学者,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RobertThurman、弗吉尼亚大学教授JefferyHopkins等人,都是他早期的入门弟子。
    之后,罗奇格西于1983年在达兰莎拉落发为僧,经过多年的学习、并通过考试后,1995年获颁相当于佛学博士的格西学位。他在印度待了21年之久(1974~1995),期间在上师的建议下,于1981年回到美国接受“经商”的另一种人生与修持考验,并持续往返于印度与美国两地。几经波折、历练,成为纽约首屈一指的钻石商人。在事业成功的背后,有着长年研修佛法的精神力量,和随之而培养出的严谨、专注、诚信等特质作为支柱,这些人格特质,即是他在书中教导读者用以自我训练、成功致富的钥匙。
    “切割钻石”的喻旨
    《当和尚遇到钻石》这本书的特别之处,或者说,它值得推荐与阅读的原因,在于罗奇格西跨越了世俗概念的鸿沟,将积极、正面的起心动念付诸实践,并指出了宽广、可行、充满建设性的商业经营方法。这个实践的过程,也同时涵摄了双重的层面:一是就罗奇格西个人对上师的承诺、面对挑战与理想的层面而言,他弥和了世俗与出世生活的界域,将佛法融入商业生活中;另一方面,就书写目的、内容铺陈与章节架构来说,他也兼顾了理论与实践的部分,通过叙述以僧侣身份从事充满竞争压力的钻石行业,到获得成功的历程,来道出经商之路上所蕴含的人生之理。“钻石与僧人”,乍看之下,虽易让人联想到又是一则商场传奇,但其实个中深藏玄诣。
    从字面上看来,“切割钻石的人”指的似乎是作者——罗奇格西在俗世的职业。但事实上,在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金刚乘)的传统中,钻石(金刚石)具有其丰富、深奥的象征意义——坚实稳固、无坚不摧却又清透明净的特质,代表了众生本具的佛性,也就是究竟空性的本质。因此,“切割钻石的人”,在内在的意义上,也就意味着洞澈本性、直见本心之人。这般的开悟者,在世间能无入而不自得,一如钻石般清明、稳定,不被任何环境所阻挠。
    为此,罗奇格西援引了一个兼具世俗与宗教寓意的象征——钻石,来阐明内在的观点和潜能,其实比外在的现象有着更高深莫测的影响力,端看如何发现那足以切割钻石的(空性)力道,借力使力而已。从前半部详实的钻石行业描绘、到后半部的空性禅修指引,从日常生活到习性的转化,罗奇格西仔细铺陈了一条引介读者自我修炼、超越外在冲突与挑战的道路,妥善地融合了佛法与商业的经营,将积极、良好的心念,转化为促使事业成功的主要动能。
    僧人与商人、出世与入世
    从僧人的身份,跨足诡谲多变的商场,这一路走来,罗奇格西也历经了自我调适、学习与磨炼的各种阶段。他坦言,一开始,在面对上师提出经商的建议时,也曾多所抗拒。因为在经济上,他承袭自父母留下的遗产,并不虞匮乏。但是,经商并非是为了赚钱或谋生而已,“上师要我经历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困难,这样才能了解他们,进而运用佛法来帮助人们。”最后,在一次上师给予的特殊教授中,他终于了解到经商的积极意义,决心进入商界。
    “我曾经在1975年的某次禅坐中,观知自己未来会从事钻石行业,因此就试着找钻石买卖方面的工作。”这是他投身钻石行业的缘起。但因不懂行规,他屡吃闭门羹,始终不得其门而入,直到遇见一位创业的老板,才蒙录用。“我无心赚钱,只想找到一个栖身之所就行了。”无心插柳的结果,累积了多年丰富的从商经验后,罗奇格西在此书中综理出他“商场佛学”的心得结晶。
    他认为经营商业之道有三:一是赚钱,二是乐在其中,三是以此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而乐在其中指的是身心的和谐与快乐,也就是此书援引《金刚经》“缘起性空”的道理,来说明、举证、指引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中,觅得喜悦、和乐的秘诀所在。许多人为了赚取金钱,付出了莫大的代价,失去了身心的健康和快乐,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
    因此,罗奇格西表示,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对心灵的关注,也就是对身心调和的重视,他以自己为例,指出妥善运用时间、开发心灵的力量,益能事半功倍。近年来,他更设立了一个名叫“证悟商业机构”(EnlightenedBusinessInstitute)的组织,专门教导商界人士如何透过禅修,来增长创意与智能、加强“铭印”(imprint)的良善力量,《当和尚遇到钻石》亦是这个机构的参考用书之一。
    在书中,罗奇格西从理论到实践,从概念的明晰到可行的建议细则,《当和尚遇到钻石》提供了一个具体、有效、且融会“快乐、积极、有意义”的赚钱之道。
    罗奇格西融合经商与修持的成功事例,对许多认为两者互相矛盾的人来说,不啻是一种鼓舞和解脱。认为世法与佛法不能兼容的观点,也可能仅是某种偏执的概念而已。此外,虽明知“佛法不离世法,离世觅佛法,犹如觅兔角。”但要如何真正在生活中实践佛法,以日常生活为道,融洽地治于一炉,往往不是“知”难,存在着认知上的盲点或偏见;就是“行”难,理论上虽了解,但实际上却做不到。尤其是在面临压力、挫折和矛盾时,要如何切实地运用佛法,来自助助人?在面临艰难的挑战和抉择时,又要如何保持清晰的思绪、平和的心情,做出最好的判断并勇于承担?
    在《当和尚遇到钻石》中,对于许多盼望能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寻访积极营生之道或探求心灵深度与静谧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宝贵而重要的参考。希望有缘阅读此书的您,能从中获得许多启发和帮助,开创有意义、美好的人生!
    刘婉俐
    (本文作者为华梵大学外文系助理教授,研究藏传佛教并从事相关译述,本书即为其所推荐。本文略有删节。)
序章 前言
    佛陀与生意
    从1981~1998年的17年间,我很荣幸能有机会与安鼎国际钻石公司(AndinInternationalDiamondCorporation)的拥有者欧佛和尔雅·阿兹瑞兰夫妇(OferandAyaAzrielant)共事,并与公司的核心成员,一起创立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钻石珠宝公司。
    公司刚开始营运时,只有5万美元的贷款和包括我在内的三、四名员工。到了我离开公司,全心投入我设在纽约的训练机构时,年营业额已经超过一亿美元,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员工更已经超过500人。
    最佳的实验室
    在我投身钻石事业的这段日子里,一直过着两种不同的生活。在我进入这个行业的7年前,就以优等成绩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就读大学期间曾前往美国白宫,接受由总统亲自颁发的总统学术大奖章,还曾接受由普林斯顿大学威尔森国际事务学院所颁发的麦肯奈尔学术奖。
    这所学院给我的一笔奖学金,让我有机会前往亚洲,向西藏喇嘛学习。就这样,我开始接受西藏古老智能的教育。到了1995年,我成为第一位获得“佛学博士”,也就是“格西”①这个古老学位的第一个美国人。这个学位得之不易,必须花上20年的时间接受严格的训练与考验。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之后,不管身在美国还是亚洲,我都一直住在寺院里,并且在1983年受戒成为比丘。
    当我的比丘训练有了扎实的基础之后,我的上师肯恩仁波切(KhenRinpoche,仁波切意为珍贵的住持师父)便鼓励我进入商业界。他说,虽然寺院是学习佛教智能的理想场所,但忙碌的美国办公室却是在真正生活中,试验这些智能的最佳“实验室”。
    有段时间我无法接受这样的想法,对于要离开小寺院的宁静生活颇为犹豫,对于一般美国商人贪婪、无情的形象更是耿耿于怀。然而有一天,师父对一群大学生做了一场特别有启发性的开示,我听完之后,便告诉他我愿意依照他的指示找份商业界的工作。
    在那之前几年,我曾经在某次日常打坐中,有过某种灵视(vision)。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我会选择何种行业,那行业必然和钻石有关。那时我对宝石没有什么概念,珠宝对我来说真的也没有吸引力,家里更是没人从事过这种行业。所以我必须开始一家家拜访钻石饰店,问他们愿不愿意收我当见习生。
    以这种方式试着加入钻石业,有点像是报名加入黑手党。天然金刚石这个行业是个非常秘密而且封闭的圈子,传统上都仅限于家族成员参与。在那些日子里,比利时人控制着一克拉以上的大型钻石市场,小型钻石是以色列人的天下,而美国国内的批发市场,则是纽约47街钻石区犹太教哈西德派教徒(Hassidic)的地盘。
    之所以有这种传统是因为,就算是最大的钻石饰店的所有钻石加起来,也只消用几个装皮鞋的包装盒子就能全部装完:上百万元的钻石要真被偷了,也根本没办法查得出来。你只要用手抓上一两把放在口袋里,连所谓的金属探测器也无法查出来。所以大部分的公司都只敢雇用亲戚,更别谈雇用一个只想玩玩钻石的古怪爱尔兰男孩。
    跨进钻石业门槛
    我还记得,我拜访了差不多15家店铺,应聘最基层的职位,结果没有一家成功。附近的小镇里有一个老钟表匠,建议我先去纽约的一家美国宝石学院(GemologicalInstituteofAmerica)修几门宝石鉴定的课程。有了一纸文凭会比较容易找工作;而且说不定上课时,还能遇上贵人。
    我就是在宝石学院里遇见欧佛·阿兹瑞兰先生的。他也在那里上课,学习如何鉴定一些所谓“投资级”或“证书级”的超高品质宝石。要能分辨出哪些是价值极为昂贵的真正证书级钻石,哪些是假钻或是加工品,就需要能看得出针尖般大小的细微缺口或瑕疵。更麻烦的是,许多微尘常会附着在这些钻石的表面甚至是显微镜本身,从而造成辨识上的困扰。所以实际上可以说我和他都在那里学习如何平心静气。
    欧佛所提出的问题,和他检验、挑战每个既有观念的方式,立即令我折服。我决定请他帮我找份工作或者干脆要他雇用我,于是我刻意去认识他。几个礼拜后,当我在宝石学院的纽约实验室考完期末考后,我找了个借口去他的办公室找他,跟他要份工作。
    幸运的是,那时他正巧有家分公司在美国开业(本店在他的家乡以色列)。于是我试着说服他让我进他的分公司,并且拜托他教授我钻石这门生意。我说,“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愿意遵照您的任何吩咐。我会把办公室收拾整齐,把窗户洗干净。您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他说,“问题是我没有钱雇用你!这样吧,我跟这办公室的屋主谈谈。他名字叫艾力克斯·罗森豪尔。看看他可不可以和我分摊雇用你的薪水。如果可以,你就帮我们做些杂务吧。”
    我,一个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就这样从一个一小时7块钱的小徒弟做起。每天背着一个普通的袋子,里面装满了待铸造或镶戒的金银珠宝,徒步从纽约热得冒烟的夏日,走到暴风雪随时光临的寒冬。欧佛的太太尔雅,一个安静却极为聪明的也门珠宝匠艾力克斯·盖尔,还有我,会一起围在租来的惟一一张办公桌前,做钻石分级归类的工作,描绘新饰件,以及四处打电话寻找顾客。
    我的薪水拿不到几次而且还不时被拖欠着。欧佛经常不得不打电话给他的伦敦朋友,拜托他们多借点钱给他。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快就攒够了一笔钱,买到了我的第一套西装。之后有好几个月我每天都穿着这套西装上班。
    我们常常工作到深夜,下班后我还得走一大段路,回到位于惠威尔亚洲佛教社区(AsianBuddhistcommunityofHowell)寺院里的一个小房间睡觉。过不了几个小时,又得起床搭乘巴士前往曼哈顿上班。在我们的生意小有进展之后,公司搬到了曼哈顿的上城(uptown),那里比较接近钻石区。我们很大胆地雇用了一位宝石工匠,在我们所谓的“工厂”,一个大房间内,镶制出我们的第一批钻戒。
    过了不久,我获得了足够的信任,让我如愿以偿能够坐在一袋散钻前做分级归类。欧佛和尔雅还问我愿不愿意负责新成立的钻石采购部门(那时这个部门除了我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员工)。这个机会让我非常兴奋,马上就投入了这份工作。
    内圣外俗的生活
    对于我的俗世工作,我的上师曾告诫过我,叫我不要张扬我的佛弟子身份。我得蓄着和常人一般长的头发(而非光头),衣服也得穿得和别人一样。而且不论应用何种佛教义理,都得悄悄地做,不可浮夸和虚张声势。内在虽然是个佛教圣者,外表却必须和一般美国商人没有丝毫差别。
    就这样,我没有告诉任何人,便开始应用佛教的义理来经营我的部门。在这之前我已经和阿兹瑞兰夫妇就责任问题达成共识。我负责管理这个部门的所有事务,以宝石来赚取稳定的利润。相对地,就员工的聘用或解雇、薪资与升迁,以及工时与职责等问题,我也有绝对的决定权。我的责任是准时交货并为公司赚取可观利润。
    这本书就是我如何撷取古老佛教义理,将安鼎国际公司的钻石部门,从一无所有建立成一个年盈余数百万美元的跨国公司的故事。这家分公司不完全是我独自建造的,它的政策也不完全只遵照我一个人的意思。但是我可以说,在我任职副总裁期间所做的大部分决定和政策,都是依据你即将在本书看到的佛教原则而来的。
    那么,到底我所说的是哪些原则?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三项来谈。
    第一个原则是,要做生意就要成功,就得赚钱。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里普遍存在着一个观念,认为一个追求精神生活的人总好像不应该赚钱,不应该富有。
    其实在佛教教义里,钱本身并没有罪过。何况拥有较多资源的人要比没有的人更能多行善事。问题是,我们是用什么方式赚钱,我们了解不了解钱从何而来、如何能叫它源源不断,以及我们是否以健康的态度去面对它。
    整件事的症结在于,要用干净诚实的方法赚钱;要清楚了解钱的源头才能取之不尽;以及要用健康的态度来看待拥有金钱的这项事实。只要能做到这些要求,赚钱和修行这两件事情绝对不冲突。事实上,它也可能变成修行的一部分。
    第二个原则是,我们应该能够享用金钱。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学会如何能一边赚钱,一边还能保持身心的健康。创造财富的过程不应该让我们身心俱疲,以致无法享用财富。一个为了做生意而忽视自己身体健康的商人,完全失去了经商原有的目的。
    第三个原则是,一个人应该能在最后回顾自己的事业时,告诉自己这些年来的经营是有意义的。每个事业就好像每个人生,一定都会有个尽头。
    在我们事业里最重要的时刻,也就是当我们最后回顾既有的成就时,我们应当能从经营事业与经营自己的方法中,看到一些永恒的意义,为我们的世界留下一些好榜样。
    总之,无论是商业活动、古老的西藏智能、甚至是人类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充裕自己的生命,达到自我内在与外在的丰盈。要能享受这份丰盈,就要能经常保持高度的身心健康才行。除此之外,我们更要时刻设法扩大这份丰盈的意义。这就是安鼎国际公司钻石部门的成功所给予我们的启示。任何人,不论背景、信仰,都能学会并应用它所启发的道理。
    译注:①Geshe,在西藏传统中,格西相当于佛学博士。

  《当和尚遇到钻石》读后感(九):心之铭印的力量

如果说有什么一看书名就不想读的书,那这本书算是一本。
若不是某五百强高管倾力推荐,恐怕这本书里开头琐碎的钻石行业的介绍已经让我把它束之高阁。可是想想人家八位数的年薪,应该不会推荐一本普通的成功学书籍。
实际上,当我越过琐碎的开头,我就立即被这本书吸引了。
作者在书里提出了"心之铭印”这个概念,大概就是说我们的心就像一张最为敏感的洁白胶底片,我们在某个时刻有个什么念头(比如我们在恭喜朋友成就的同时,内心可能是鄙夷和不屑),都会在上面留下一个印记。这个印记会满满长大,从潜意识到意识层面,最终结出相应的果实,在我们生活的某刻发生作用。
那么,这不是在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么?这么个简单的道理,还用你说么!
可是,三岁小孩明白的道理,百岁老人难做到,为什么呢?
本书的一个特点,作者试图从更深层次告诉你为什么必须这么做。
作者毫不犹豫的指出,此刻你所有的糟糕的处境是由于你之前的负面的心之铭印开出的恶之花(你自己可以很简单的验证这一点:观察你的某个消极或负面的念头,是不是曾经你对别人不自觉的产生过相似的感觉或念头?)
解决的办法就是,你需要小心嫉妒,愤恨,贪婪,等等这些心灵的恶习,监视他们,并以完全不同的念头和动机取代,这样你能够避免坏的铭印,并以好的铭印取代之,而很快就会在你的生活里开出相应的果子。
听起来,这有些像"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但这之中有些许不同。因为你是骗不过自己的内心的(心像一张敏感洁白的底片),因此你必须抱着正确的动机,否则,即使是做好事,为了其他的目的,你在内心的底片上,留下的依然是灰色的印记,并在你生活的某个时刻开出花来。
举个简单例子来说,如果你想戒烟,你直接通过毅力来做是有困难的(事实如此),而按照心之铭印的理念,你应该去帮助一位朋友戒烟,并且是发自身心,抱着强烈动机的希望他戒烟成功,希望他更健康。这样,你就有更多的力量和可能自己戒掉烟。
同样的道理(书中提到),如果你想富有,你就要多施舍,而且在施舍之时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对象更好。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比尔盖茨巴菲特之流那么爱做慈善,而且他们的财富也都不错的保持着。
本书的意义之一,就是很通俗的带你看到铭印的力量,以及这中间因果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铭印的力量。
手指向月亮,月亮不在手指上,文字描述真理,真理也不在文字上。真理在哪里?真理在我们的实践里。

  《当和尚遇到钻石》读后感(十):和尚是个好和尚,就是理念也很正

《当和尚遇上钻石》这本书是很早之前读的书籍,商业的运行规律,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作者对于财富的看法,都让人耳目一新。豆瓣的评分也很高。这本书很棒,自己也就理解了一小部分吧。拆开来看。作者讲了三个部分的东西,和金刚经相联系讲解的。
 
首先认清一点——空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间万物,即使虚妄也就没有了好坏美丑之分。比如财富本身并没有什么可以定性的东西,金钱也是如此,而我们在潜意识中会有一些仇富的出现。一件事情的出现,也没有好坏之分,就像是周易所说,周易的宗旨就是一个“变”字,一切皆为变相。有动有静,静止时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
 
第二点,就是——铭印。佛家所说的铭印,就是一切动心之前的框架,先有了一些观念的影响,才做出一些变化和进步。有点像《影响力》中提到的锚点,到了这个境界,就有了一些变化,一点点击成功,就出现后续的动作和变化。初级印象,影响很大。以生气为例子,我们学会内察,找到自己引起自己的生气的点,然后去慢慢的消解他。才能够在以后的事情出现时找到那个点,慢慢去除。鬼脚七在他的《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中也分析了这个点。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布施。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所谓业,业即行为,有身的行为、语的行为、意的行为二种,即身业、语业、意业。所有的一切,既然有因出现,结果也就呼之欲出了。和周易这点很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只要用心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身体力行中,学会踏实处事:在张口说话时,学会温和温婉;意向所有之时,学会关注他人。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xxs/35712/


《【当和尚遇到钻石在线看】《当和尚遇到钻石》读后感精选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防性防侵害安全教育活动总结五篇

防性防侵害安全教育活动总结五篇

教育(Education)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教育(Education)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024-04-20
法治进校园宣传活动总结范文(精选五篇)

法治进校园宣传活动总结范文(精选五篇)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治进校园宣传活动总结范文(精选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0
数学竞赛活动总结精选四篇

数学竞赛活动总结精选四篇

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指定的书面计划,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对具体将要进行的活动进行书面的计划,对每个步骤的详细分析,研究,以确定活动的顺利,圆满进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竞赛活动总结精选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20
班级民族团结月活动总结集合3篇

班级民族团结月活动总结集合3篇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国家统一、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以及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班级民族团结月活动总结集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精选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