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汉字王国》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19-09-16   来源:读后感    
字号:

【www.jxscct.com--读后感】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读后感10篇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是一本由[瑞典] 林西莉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读后感(一):领略汉字之美,寻访汉字之旅(兼推荐同类书籍)

    汉字为什么是这样的?一笔一划都代表什么意思?它们最初的形式是怎样的?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学习汉语,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林西莉(塞西丽娅•林德奎斯特,Cecilia Lindqvist,瑞典知名汉学家)。
    1961年至1962年林西莉在北京大学学习汉语,后来在音乐学院学习古琴,70年代初她开始从事汉语教学。长期浸淫于汉字文化、中国文化,仿佛一扇窗户豁然开朗,得以窥见东方古国悠久的、深邃广博的大美。林西莉以她对中国的深沉热爱,费八年时间凝聚成《汉字王国》,无数人因此书而重新认识汉字、认识中国。这部初版于1988年的经典作品,最近重新精编为《给孩子的汉字王国》,更加浅显易读,更贴近孩子的心灵。
1.追溯汉字的前世今生
    传说中,“昔者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人类有了文字之后,再也无法被愚弄操控了,妖魔鬼怪们只能抱头痛哭。“颉有四目”,可以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大自然的秘密通过文字记载下来,个体的经验于是成为群体的共享,成为更好的传承,更加方便的学习储备。
    文字的出现是文明出现的标志。世界之大千奇妙,蕴藏在文字之中。字源研究其实就是探索一种文化的源头。源头活水成分不同,孕育出的成果也不一样。西方的文字,以英语为例,“人”是human,是以音符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它可以用数量极少的符号来表示无穷的声音组合,但每个单词本身却无法直观地表达意义。而我们的汉字呢?
    翻开本书,序言之后、正文之前,是大大的两个字——“日”和“月”。其下附有两排小字:“这个汉字的意思是太阳,最初它是一幅画。”“这个汉字的意思是月亮,最初它也是一幅画。”亲切自然,形象生动,代入感极强。仿佛,初民行走于广袤大地之上,于劳动的间歇、休息的片刻,或是黄昏的晚风徐徐吹来之际,月亮刚刚爬上了山岗,顺手捡了一根枝丫,顺手在沙地上划下了太阳和月亮的图形。最初的汉字雏形便是这样出来的吧?何以见得呢?林西莉说:“了解汉字的起源主要有两个来源:甲骨文和金文。”
    林西莉开始讲故事。她非常随和,这本讲汉字的书一点也不艰深,有着各种各样引人入胜的好听的故事。第一个故事,讲述甲骨文是如何被发现的。刘鹗,就是那个《老残游记》的作者,他的朋友王懿荣生病了,刘鹗给他抓了中药,突然发现,“龙骨”有许多刻纹。难道,这些是最早的汉字?刘鹗万分惊讶!这短短的愣神的一刹那,就此揭开中国考古史上的新篇章。我想,没有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听这样的故事,在他们成长的路程中,这是他们遇上的最好的风景之一,他们会欣喜,会感动,会好奇,会发出“哇”的一声大大的惊叹。
    然后,我们一起踏上寻访之路。龙骨是什么?真的是龙的骨头吗?不是的,就是兽骨和龟甲。仓颉的时代离开我们太远,无从考证,我们从商代的甲骨文开始了解汉字吧。林西莉会跟我们说明甲骨文是怎么弄出来的,还有商代的人喜欢用甲骨文占卜,特别是打仗之前一定要用甲骨占卜凶吉,所以造字的方法也可能和先民的神话世界观相关联。仓颉造字就是一个神话。中国的原初神话往往是历史的一个佐证。汉字的历史藏在神话之中,藏在各种故事里。当我们了解了甲骨文之后,我们再来了解金文。安阳的发掘让专家们第一次获得了大量纯正而又清楚标明年代的青铜器。这些发现不仅为我们能够重新确立中国古代史,而且也为确立中国文字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故事
    了解了甲骨文和金文之后,接下来,林西莉精心挑选了大约200个基本汉字,把它们分成十二大类:人和人类、水与山、野生动物、家畜……。这样的分类方便系统,可以由一个汉字延伸出其他的相关汉字。什么?200个字太少了。可是,这本书不是《新华字典》好嘛!上中下、人口天,这些在幼儿班都能学到啦,做家长的不要太着急,总是看眼前能得到多少。林西莉能教会我们构字法。一个字是怎样产生的?一组字又是怎样产生的?这是授人以渔的好方法,而且这比一个个单纯的认字有趣多了。
    挑一个类别来说说林西莉是怎么讲解的。就从“人”字开始吧。“人”字并不是代表一个人大步往前走。光用文字不够形象。图片很重要。考古文物稚拙浑朴,就像“人”字,新石器时代的泥人塑像,以及古文字的图片,一目了然:一个人侧立着,微微垂着头,手伸向下前方,仿佛正在劳作,就像农民在田野里插秧的姿态。从“人”字可以创造很多新文字:两个人,一个跟着一个,组成“从”字;两个人站成一排,是“比”字;“大”字里有个“人”,叉着腿,伸着双臂,是原始人显示自己力气大吗?“大”字加一横,成了“夫”字,那一横是不是成年人把头发别起来的簪子?我们还可以按这个方法变出“夹”、“立”、“天”等等,很好玩吧?还有跟人体相关的很多字:目、眉、面、耳、口、心、手……每个字都让人产生联想。“目”字不就是眼眶里滚着一颗眼珠子吗?“目”字上面画上几笔短短的黑线条,“眉”字就出来了。古人还真是又简单又聪明呢!
    每个汉字的诞生,仿佛一个个令人遐思不尽的艺术品的创造。看看这些字的甲骨文形状吧:“见”,一只大眼睛;“旦”,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莫”通“暮”,太阳下山落进了草丛中;“众”,烈日当空,很多人在弯腰劳动……一个字,就是一幅漂亮的简笔画。活泼水灵,曼妙新鲜。甲骨文大多以象形法和会意法造字,就算隔着数千年的时光,我们依然能够一眼恍然,心领神会。它沟通了我们和祖先的心灵对话,含蓄地揭示了远古时期先民的生活风貌。不同于human的抽象性,中国的“人”更感性,更讲究意会和领悟。这也造就了中国思维和西方思维的根本区别。
    具象的甲骨文渐渐步上抽象的发展路途,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大多很难再看到原初的面貌了,但这本身就是汉字发展的内在需求。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汉字同样不能例外。有些古汉字永远消失了,有些古汉字死而复活了,更多的汉字则融化进了我们的日常,与我们息息相关。比如,“囧”字,古义为“光明”,如今的网络时代却因为它的形状而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这种创造无限的想象力始终存在。亘古至今。
3.汉字树盛开文化繁花
    中国台湾的廖文豪写过一套《汉字树》,很受欢迎的讲解汉字构造法的通俗书籍。廖文豪是IT人士出身,他借用了“树群”概念,以一个基本汉字作为主干,生发出其他相关汉字。从汉字的数量和识字的速度而言,他这套书确实很有效率,他的阐述也非常有意思。不过,廖文豪的《汉字树》是纯粹的“汉字书籍”,它的文化意义和价值逊于林西莉的著作。这也是林西莉相比其他汉字研究专家更受大众喜爱的原因。
    林西莉谈汉字,而又不仅仅在谈汉字。借用廖文豪的“汉字树”的意象。我们可以把汉字体系本身看做一棵大树,它的根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肥沃土壤,奔涌在这棵大树血脉之中的,是中国人得天地之造化,沐穹苍之熹微的哲学思想,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枝干、叶片与累累果实,便是中国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小说散曲、茶艺花道、民谚俗语,甚至包括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伦理等等。
    林西莉讲“水与山”,她会讲到华北平原、黄河文明,最早的农耕定居的生活场景;林西莉讲“野生动物”,原始的渔业是怎样的,中国人讲究“年年有余”,中国青铜时代的渔猎工具,印第安人的“鹿”文化和蒙古萨满文化中的“鹿”形象有何不同;林西莉讲“家畜”,鸡鸭犬牛羊,各有各的传说故事,她还说起了剪纸、窗花,那些萌萌哒的民间小玩意儿;林西莉讲“农耕”,会说到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会说到《诗经》里的野蔬草本,会说到“旦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话;林西莉说“竹和树”,她说,“没有任何一种植物能像竹子那样深深地感动我”,她细细地描述夏日的竹影婆娑,淡淡地叙述中国文人与竹子之间道不尽的情缘旧事;林西莉说“书籍和乐器”,中国诗托物言志歌以咏情的意境,中国画水墨丹青留白空间的意韵,中国建筑山水风光融为一体的氛围,中国音乐婉转悠扬欲说还休的旋律……全部全部都在她的笔下。林西莉还有一部很好的作品,叫做《古琴》,同样寄托她对中国文化的挚爱情深。
    很难想象,一部薄薄的小书,它怎么可以容纳如此丰富的内容;很难想象,一个瑞典人,一个外国人,她怎么可以如此深刻地解读中国。我在想,林西莉,可能会让很多中国人感到羞惭。我们对于自己身处其中的文化几无了解、或者视如无睹,当我们透过林西莉的作品重新发现它的美、它的价值时,我们心里涌起的是怎样的复杂滋味?希望,孩子们能比我们更早、更多地体会到这一切。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读后感(二):给孩子的书,更适合大人来读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是一本有关汉字起源与发展的大家小书,引经据典,颇有学者之风。而当发现这样一本把中国文化说得头头是道的书,作者林西莉却是一位优雅的瑞典老太太,多少让人有些惊讶。相比给少不更事的孩子学习,这本《给孩子的汉字王国》更适合二语习得的大孩子们。
林西莉在上世纪50年代便师从瑞典汉学的开拓者之一高本汉学习汉语,打下了深厚的语言基础,并怀揣着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投身于中华汉字文化的普及工作中。她以学者的严谨引经据典,加入各种文物史料作为佐证,分专题重点剖析象形文字,解读颇为流畅。虽然视角略有些偏成人化,更注重简单介绍与完整性,而少了几分童趣与故事的跌宕起伏,但其深入浅出的表达与清晰的思路对于成年人倒颇有启发。
记得在若干年前的对外汉语课上,讲到代表五官的中国汉字,老师在黑板上用篆书“画”了一张人脸,竟颇有几分神似,而在《给孩子的汉字王国》中,在《人与人类》一章节,异曲同工地提到了类似的汉字之来源,读来颇为亲切。结合字形,往往可以更好地理解字义与背后的内涵。以“身”字为例,林西莉将其古时字形进行还原,惊现了一个“大肚子”,所以“身”之本意实为“身孕”,难怪口语中的“有身子”便是怀孕的代指,整个逻辑链一下顺了起来。
在《给孩子的汉字王国》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汉字之美,象形文字的魅力在于具象的想象力。英语单词可以拼凑成一首诗,但汉字不仅可以写成诗篇,更能成为一幅行云流水的画。我们的祖先着实是简笔画高手,特别是涉及动物,抓住特征、再加以简化,一个个汉字栩栩如生。此外,我们可以轻易从汉字中找到设计的灵感。我们的祖先用文字描摹理想中的生活,譬如屋顶,譬如亭台楼阁与窗棂,“窗”字本身便自带花纹,“门”原本也囊括了横梁的结构。甚至有时候,一个汉字足够撑起一个故事,以“臣”字为例,中间原来是一个眼睛,外面是一个框框,一部《1984》油然而生,垂帘之后,“老大哥”正在看着你……
细想林西莉的文化背景,对于我们对汉字过于习以为常的中国读者,是一种来自于旁观者的中立视角,对于我们寻常看到的汉字世界,是一种有机的补充。“尽管书面文字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最初的象形文字仍然是书面文字的基础。”林西莉藉由异国文化的本核来理解这种文化,把汉字的组合想象成黑塞《玻璃珠游戏》中一般的存在,“变化无穷,各个部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胡伟解释。”这些文字王国中的象形字,最终成为了解开中国文化的钥匙,生动形象,经得住一遍又一遍研究。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读后感(三):外国人眼中的汉字世界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相对于英语26个字母而言,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的代表,博大精深,字数繁多。虽经繁衍变革,今天我们常用的《新华字典》所收单字仍有1万多个,称之为“汉字王国”,毫不夸张。
瑞典汉学家林西莉,20世纪50年代师从著名汉学家高本汉,60年代在北京大学学习中文,1971年起开设了瑞典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汉语班。其代表作《给孩子的汉字王国》,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汉字起源、汉字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比较详细地分析了汉字形成时所具备的独特象形意义,讲述了围绕字形结构演变所展开的历史和文化。对于一个不远万里来学习汉语言文化、给孩子讲授汉语言的外国人,其观点和传授方法必定有其独特之处。
针对孩子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林西莉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书中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孩子讲述中国文字特点。书中主要选取百余个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汉字为例,在阐述其特点的同时,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紧密联系起来。从甲骨文到金文,到人类、山水、动物、交通工具乃至房子和乐器,兼容并蓄,提纲挈领地表现了汉字象形达意的属性,以此引领孩子们走进美妙的汉字王国,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既有深度,又很好读。
比如“手”字,林西莉是这样解释的:“从甲骨文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字起初确实是一个长着五个指头的手的形象。但是这个形象能不令人吃惊吗?为什么手指稀疏得像花径上的叶子?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对于手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拇指呢?……我的关于手的构造的知识——骨、筋和肌肉——使我误入歧途。如果我要理解古代的人如何看待和表示自己及其世界,那我必须把自己从三千年后在瑞典成长和接受的教育中积累起来的常规知识里摆脱出来。”“从整体上看,左手保留了最初的形式,而在今天的汉字中,古老右手的特征已所剩无几。但是在很多用它组成的合体字中,它的意思仍然是手。其独立的意思是重复——表示在白天的劳动当中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自己的动作。”这种从甲骨文联想到字形,再结合她自己的理解来解释汉字的方法极为奇妙,令人过目不忘。
书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惊叹于林西莉对中国文化的精通与热爱。她以外国人的眼光去理解和看待汉字的深层含义,并且引申至中国历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抓住其形和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在他们的脑海中或出现一幅情景,或出现某一种动作,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汉字变得生动形象。不但使孩子们在字理的基础上加深了对字义的理解,提高识字效率,而且在识字过程当中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增强了孩子们识字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作为一名普通的汉语言文化圈中的中国人,我们每天都在与汉字打交道,然而我们几乎从未注意到汉字这一古老语言背后的文化渊源。林西莉的这本《给孩子的汉字王国》很好地填补了我们的认知缝隙——从考古照片到现代摄影,从甲骨文到民间艺术的插图,这本书讲述的已经不仅仅是汉字本身,还包括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化的历程。正如林西莉说:“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除了学习语言的人感兴趣外,这本书里包含的历史、文化的内容也吸引着人们。”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学好、弄懂、弄透汉字,是中华民族走向文化自信的基础。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是亘古不变、颠扑不破的真理。
所以,学好汉字,从这本书开始。这不仅仅是一本孩子学习汉字的通俗易懂的入门书,更是帮助孩子推开中国悠久历史大门的钥匙。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读后感(四):在汉字中探索万物之理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曾改变了多少70后、80后的人生。青春岁月,志向和爱好、规劝和流言,真是沉重的负荷。固然,科学引领我们“穷万物之理”,但文学不也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吗?瑞典汉学家林西莉更是用她的研究证明,文,亦能穷万物之理,文理完全能够优势互补。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借助甲骨文、金文和现代汉字繁简比较,形象地还原了古人造字的历程,个中历史、文化背景跃然纸上。中国汉字肇于象形,原本就容易望文生义展开联想,如日、月、人,都似一目了然的简笔画变形而来。可有些字词在几千年的演变中已难觅当时造字的用意,这就需要从考古学和历史中搜寻证据,方能理解始末、融会贯通。汉字王国的领路人林西莉极其尽责地亲历考古遗址,替读者追根溯源。尽管存有不少臆测或争议,她仍将各种观点摆在读者面前,也提出自认为最合理的说法,严谨可信。
字义上的推测要探究历史,比如“集”字,鸟栖于木为何代表群聚?原来最初的“集”指的是过夜;字形上的推测要发挥想象,“器”字究竟如何分解?林西莉把它看成一条狗,看守着地上、地下放有容器的储物间;词汇的推测基于文化,譬如司空见惯的水龙头与“龙”何关?这里面的传统文化,身为中国人的读者仔细想想,一定比作者更加心领神会:神话中掌管大海的“龙王”、传统中舞龙求雨的节庆、乃至龙头长长的身躯大大的嘴,下回看见水龙头兴许会多出几分柔情。
因造字的奥秘珍爱万物,若说还稍显感性,重识物质文化则是技术活。而以文字作解非但不枯燥,还尤能令人印象深刻。林西莉写到的耒、耜、车、织布机的造字由来,不逊于孙机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对同一器物的描述。看到字形,常常让人拊掌惊叹古人的智慧,所谓的科学全写进了文字里。以“井”这个字为例,有人说它代表一块地中间有口井,其实它与压在井底的木框造型如出一辙。古人在松软的泥土地掘井,到了一定深度,井壁会被冒出的水流冲毁,井字型木框则能很好地缓解这一难题。无需任何公式,一个汉字就能表述出如此生存智慧,实在是很了不起。
文理科本无高下,倘是死记硬背,它们都会成为无用的累赘,倘有心探索,它们都对我们很慷慨。林西莉寄言:“一旦人们记住了它们(汉字),理解了它们,它们不仅会成为了解书面文字的钥匙,而且也是了解现实的钥匙。”一切都能迎刃而解,当我们因孩子穷根究底的“为什么”殚精竭虑时,除了搜索百科全书,或许藏在文字间显而易见的线索早就昭然若揭了。
——丙申年读林西莉《给孩子的汉字王国》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读后感(五):传统文字的来龙去脉°

——评《给孩子的汉字王国》
文/蓦烟如雪
    突然很庆幸自己从小接受过传统书法教育,所以,在看到这本书时,并没有生涩,反而多了份亲昵之感。这本《给孩子的汉字王国》是“给孩子”系列第五部,它与前五本不同,此书出自一位瑞典汉学家之手,因为作者对于汉字的迷恋,故而耗费了八年光阴,总结出了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出来这样一本神秘且富有趣味性的汉字图书。
    此前在看书的时候,我很疑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高文化教育的人都不一定能信手拈来,而一个外国老太太,如何能在这么深奥的文学中,开辟一条捷径,且能融会贯通呢?
说来,这也有渊源,此书作者林西莉是瑞典汉学家、教授、作家和摄影家。1961年至1962年在北京大学读书,她早年师从著名汉语专家高本汉学习,曾数十次到中国访问,1971年起在瑞典任汉语教师,1978年后为瑞典电视台做有关中国语言的节目。曾任瑞中友好协会会长。她曾出版过图书《古琴》《另一个中国》《另一个世界—中国印象1961-1962》等关于中国文化的著作。在今年八月,她还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中国图书特殊贡献奖。
说来,这本书1989年在瑞典出版,在1998年在中国出版。此书后来又在13个国家以13种不同文字出版,它的火爆程度,不言而喻。
这本《给孩子的汉字王国》的图书,是从14组生活中息息相关的文字形态说起,谈及的都是最基础的汉字,如人和人类、水与山、野生动物和家畜、车、路和船、麻与丝……作者谈及汉字早期的雏形,从象形结构中的文字去领悟汉字的渊源,从渐变的过程中领悟其深意,这本书并不乏味的只阐述文字的变迁。
她说了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传说和典故的来历,不仅讲述文字本身,解读中国古代文化,甚至剖析了古今歧义的缘由。这是一本通俗易懂,且自带探寻文字起源的图书,它包含了五百多幅图文并茂的图片,形象直观地表现了汉字造型的起源与发展,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提高了孩子对文字的好奇,也加强了孩子对文字的理解,深化了文字的单一的解析。例如“取”与“娶”的戏剧性;“女”与“母”的共同之处;甚至中国人见了面不问“你好”,而问“你吃了吗?”的缘由等等。
现如今关于象形文字解析的书数不胜数,而大部分都出自国人。这本瑞典汉学家的书,为何就与众不同呢?
它不仅仅特殊在外国作者执笔,更独特在作者去繁留简,最初它原名为《汉字王国》,而此次改名为《给孩子的汉字王国》也是有缘故的,《汉字王国》的内容更多,且过于深邃,里面很多讲的是笔顺,鉴于现在小孩一上学就学笔顺,故删除了笔顺枯燥的部分。使得这本书更为清楚明了,对于刚接触汉字的孩子来说,此书无疑是首选。因为,她是专门为3-18岁的孩子倾力打造的图书,它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是自己东西,不仅仅是房子、鸡鸭、乐器、植物……
这里面涵盖的文字,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不仅连接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纽带,更展现着汉字瑰丽与独特的魅力。祖先的造字让一代代人折服,虽文字改革另现今一部分爱好繁体的人感到遗憾,但能尽力保留它,也是一份难得的真。
作者夹叙夹议,自带抒情,以散文的笔触,浅显易懂地分析了文字的来龙去脉,对传说、民俗,以及非物质为文化都有所提及,这是让我很惊喜的一面。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xxs/34864/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读后感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当前维稳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材料报告-集合4篇

当前维稳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材料报告-集合4篇

对策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uì cè,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也指对付的办法或策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当前维稳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材料报告-集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3-28
巡察村委会存在问题材料报告(合集3篇)

巡察村委会存在问题材料报告(合集3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巡视巡察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制定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提出了“一个中心”、“四个着力”、“两责任一纪律”等新思路新举措。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巡察村委会存在问题材料报告(合集3篇),欢迎品鉴!
2024-03-28
2022年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巡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 材料报告 - 查查通作文网集合4篇

2022年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巡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 材料报告 - 查查通作文网集合4篇

《问题》是美国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于1939年11月创作的诗歌。在该诗中,爱默生表达了他对当时教会形式主义的不满,揭示了教会的种种弊端。同时,他提出了通过大自然、通过心灵直觉感受神灵存在的神性原则,并倡导一种内在化的宗教或称作灵魂的宗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2年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巡察
2024-03-28
2022年反对美国涉疆发声亮剑材料报告范文(通用5篇)

2022年反对美国涉疆发声亮剑材料报告范文(通用5篇)

发声亮剑的意思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是爱党爱国的典范。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年反对美国涉疆发声亮剑材料报告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3-28
生活垃圾志愿者活动总结锦集四篇

生活垃圾志愿者活动总结锦集四篇

垃圾分类(Garbageclassification),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活垃圾志愿者活动总结锦集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3-2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