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论文3000字

发布时间:2022-11-17   来源:议论文    
字号:

【www.jxscct.com--议论文】

  近代史一般指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前后大约110年。下面是查查通作文网为大家整理的近代史纲要论文3000字,供大家参考选择。

  近代史纲要论文3000字

  【摘要】历史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与特性,被后人认知。可即使是今天我们站在当下的立场着眼之前的历史,有些事情是非功过却也琢磨不清,更不用说古人们的“正在发生”的立场上了。李世民评价魏征的一句话成为当今脍炙人口的名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历史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事实真相,更多的价值在于我们对于历史的启发和在探讨中生成的附加价值。不论之前、当下亦或是未来,一些历史总会是刻骨铭心,正如鸦片战争后社会的变化,会带给我们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鸦片战争清政府抚夷与剿夷社会变化

  一、未有之变局

  同治十一年(1872年),李鸿章在《复议制造轮船未裁撤折》中称:“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光绪元年(1875年),李鸿章又在《筹议海防折》中称:“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未有之强敌”。

  “三千余年一大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是李鸿章对于当时中国所面临形势的分析,“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则表明了当时中国所对峙的列强势力。可贵的是李鸿章他不同于保守的顽固派,他处在当时的阶段却能正确的看待晚清所处的局势实为不易;他和一些洋务派更不同于顽固派,他们不仅看清了局势还敢于冒险尝试向前迈进开展了洋务运动,虽然并没有改变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但是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他们在当时迈出了这一步实属不易。

  清朝也是历史上一个典型的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在鸦片战争的前期乃至鸦片战争后,一个不可被忽视的阶层值得被思考,那就是士大夫阶层。“闭关锁国”固然有着很大一方面的因素,但是鸦片战争开始后即使林则徐、魏源、黄爵滋等人已经认识到和西方列强的各方面差距后,清朝却没有马上实行变革,很大的原因在于士大夫阶层。“中国人的守旧性太重,我国文化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根深蒂固;文化是士大夫阶级的生命线,文化的动摇,就是士大夫饭碗的动摇;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是他们怕清议的指摘,默而不言。短短几句话已经总结了清朝士大夫阶层大部分人麻木、迂腐等特点,鸦片战争后可以说不论军事还是政治上,都与列强有着很大的差距,双方对比之下,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真的是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

  二、抚夷派和剿夷派

  鸦片战争前,对于如何对待列强,清政府内部就有了不一样的声音,主要分为抚夷派和剿夷派,也就是主和派与主战派。随着过程中的各种结果,道光帝也在主站主和间举棋不定,这也使得清政府内部派别争论更为激烈。

  在道光帝决心迎战后,却出现用人失误的问题,从而引出不断失城的连锁反应。于是道光帝又倒向主和派一方,虽然中途有官员奋勇抵抗,但是道光帝一意妥协,最后耆英、伊里布与璞鼎查还是签订了《江宁条约》。

  在这一过程中,主和派主要凸显的人物是琦善、伊里布、耆英等人,琦善的妥协态度则是建立在他亲身了解到了当时英国的军事实力后所下的态度,主战派别的官员中也不乏为了捍卫国家领土与主权但是不了解英国的官员,而期间道光帝所派不乏像奕山这样虚报奏折而导致对英国预估不实的官员,这些种种因素也导致了道光决策时忽主站,忽主和的不坚定立场。

  从鸦片战争的过程来看,道光帝的举棋不定十分影响形势的走向,士大夫们在决策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会来源于揣摩圣意。其中固然有坚定站在主站或主和的坚定立场的官员,但也不乏与道光帝一样没有坚定决心的官员。如果道光帝坚定决心势必与英国决战至终,侵略者一路遭遇顽强的抵抗,他们也不一定能入侵的如此迅速。假使英国一开始的意图也许只是想要一个和平的条件与环境经商,那么清政府的不明确态度也给了英国一个可乘之机。

  三、社会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从古代史迈入近代史,同时鸦片战争也使得中国发生根本性变化。通过一系列条约,中国直接遭受到的侵犯包括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司法、关税等主权都开始丧失,传统的经济形态也被冲击。当然这些都是可以直接看到的影响,而更加深远的影响和隐患是,清廷为赔偿大额的白银增加的税费直接影响农民的利益得失,甚至沉重的赋税使他们无力支付。由于康乾盛世,使得清朝时期的人口大增,嘉庆九年(1804年)纂修的《巴陵县志》在讲到该地经济、人口分布和各行各业居民状况时写道:“十分其农,而佃种居其六。”农村百分之六十的人口是佃户,其余百分之四十,则是地主和自耕农。道光中编写的《江阴县志》,叙述该县风俗,说到“农之家十居八九,农无田而佃于人者十居五六”。当时该地农业经济占统治地位,绝大多数居民是农业人口,而增加赋税会使得大多数的农民积贫积弱。另一方面列强在华开设工厂,会使得许多手工业者或者失业,或者沦为廉价劳动力,鸦片战争使得中国多数人口都陷入苦难的状态,也使得清政府陷入失威局面。

  在鸦片战争后不久,清政府就迎来了大规模的起义运动,这其中最著名的则属“太平天国”运动。太平运动可以说是鸦片战争的产物,其参与运动的多数为农民阶级,源于鸦片战争后国内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太平军的发展速度也是十分迅速的,或许是因为洪秀全的“拜上帝会”使农民有了精神寄托,或许是因为《天朝田亩制度》,使农民有了希望与目标,无论如何太平天国的动向、举措和号召力都侧面反映了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下的社会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正朝着不可预估的方向发展,以一个不可预算的速度发展着,并且这些变化都一点点的成为清朝的隐患。

  参考文献:

  [1]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6.

  [2]王文泉,劉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49[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近代史纲要论文3000字

  【摘要】在《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要注重将学生从过去被动局面转变为主动学习局面,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激发。教师自身要具备更多专业化知识,对各类教学成果进行掌控。获取学生关心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对重难点理论知识合理分析,组织开展各类课题研究活动,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学习知识积极表达自身学习感受,通过课上课后活动开展,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纲要》  学生主体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028-01

  在《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具有较大作用,但是从此门课程教学现状中能得出,此课程大多都是集体大课教学,属于公共必修课程。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受限,在课堂中难以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对教学成效提升具有较大负面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属于被动接受教育,所以当前教师要全面转变传统化教学模式,设定科学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问题分析与总结能力,积累更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培育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强化教学引导

  在《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教师自身要具备丰富的专业教学知识,对课本教学内容能合理把控,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对各类热点问题合理引导。《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涉及的教学知识跨度较大,其中各类历史事件跌宕起伏,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学活动合理设计,例如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中英两国之间的关系讲述中,要为学生分析现阶段史学界探究的主要问题与各类看法。对比中西方发展现状,对学生进行提问,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是否仅有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道路可以走,融合学生多项观点之后让学生积极表达自身看法与认识。因为大多数学生对屈辱史都比较痛恨,虽然历史不能重来,但是通过此类问题能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还会激起学生群体之间进行辩论,能提高教学成效[1]。

  二、积极引入全新的史学界研究成果,补充教学内容

  当前教师在《中国近代史纲要》中,要时刻掌握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将各类新型研究成果进行整合提取,和课本教学知识点进行有效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在《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诸多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是学生接触较多的历史事件和任务,比如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围绕此类人物时间探究各类事件。近年来各类史学资料不断更新,诸多研究成果在不断更替。比如维新运动失败原因新认识、蒋介石个人日记公布等。为学生介绍此类教学成果时,要强化学生對自身感兴趣人物的全面认知。对于学生群体来说,通过教学方法的全面创新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三、全面提升教学课件质量,完善授课教学主体内容

  当前在《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要注重提升教学课件基本品质,补充完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要对学习理论合理分析。《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要想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地位,改变学生学习处境,从被动式学习到主动参与学习,要对原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创新。在教学中要对社会现阶段基本发展现状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中,要对中国主权如何一步步丧失的过程进行探究。在戊戌维新中,可以将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进行对比。通过针对性分析,能有效展示出诸多问题结果。理顺学生学习思路,提升学生分析能力,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示范之后,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为学生自身想法创造更大学习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确定课题组具体细则,对学生抄袭等问题进行控制,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在班级中划分各个评分小组,给学生课题活动情况进行评分。在课题活动开展中,要确定学生管理权,比如课堂纪律、提问情况、辩论现状等。大多数学生长期在一起生活,通过小组提问获取的教学效果更好。

  在《中国近代史纲要》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较多,其中有诸多事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较大,在教学中可以选取部分优质小文章进行课内外阅读,能强化学生理论认识与感性认识。比如《西行漫记》、《毛泽东传》、《菊与刀》等,通过各类历史读物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教学课程的理解,能有效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历史书籍阅读完成之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有效交流,这样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结语

  在《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要注重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局面。在此阶段,要突出授课教师教学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思想认识,使其学习兴趣能全面提升,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王玉.《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新模式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8):107.

  近代史纲要论文3000字

  摘 要 高校公共基础教育中,近代史教学是关系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板块,具有独特的思想教育价值。基于近代史教育与大学生群体思想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其中通过渗透道德教育来强化精神文明引导作用,便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目前道德教育在高校近代史教学中的渗透实效性仍有待加强,亟需在后续教学工作中完成进一步探索。现由高校近代史教学中道德教育现状出发,提出关于如何提升其实效性的相关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 道德教育 近代史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自高校教育改革以来,教育工作重点开始转向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建设,因此道德教育的渗透与开展成为势在必行的教学任务。尤其在近代史教学当中,作为一门与德育建设息息相关的科目,道德教育的融合无疑能够为教学质量及实效性的提升开辟新的空间,也关系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能否到达精神文明的层面。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全面把握近代史教学要点及现状的前提下,充分结合道德教育标准,使道德要素能够全方位渗透于近代史教学工作当中,从而发挥更大教育价值。

  1道德教育在当前高校近代史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近年来,受教育思潮转变影响,高校各专业改革已朝着素质建设方向发展,其中思想意识、精神文化的引导属于重中之重。因此,道德教育在高校近代史教学中的渗透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也被诸多高校作为短期内的重要发展目标,但在渗透过程中,一些短板与问题仍在不断显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最终实效性的提升。

  一方面,在近代史教學中融合道德教育,需要教师同时兼具扎实的专业知识与道德素养,包括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的意识与能力,当教师自身的史学观念过于滞后或狭隘时,便容易导致道德引导职能被削弱,这也是当前高校近代史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学科当中涉及的信息相对复杂, 通常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有序的互动与交流来进行深度剖析,而当下高校教育模式中,师生交流不足的现象属于常态,无论是历史信息的传递还是思想道德的引导都容易停留于表面,不利于道德教育的深化开展。最后,信息传播技术的升级使得当下大学生接触的社会信息过于繁杂,一些负面信息容易对思想道德观念尚未健全的大学生群体形成冲击,进而影响道德教育的渗透。

  2高校近代史教学中提升道德教育实效性的主要路径

  2.1由道德教育视角看待中国近代探索史

  对中国近代探索史的了解、解读与学习过程,是建立自立自强认知、明确未来发展道路的道德教育过程,由这一性质出发,可以找到道德教育与近代史教学的重要契合点,从而在中国近代探索史中充分渗透道德教育。例如,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近代初期的历史轨迹中可以窥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崛起既是源于不屈不挠的救国意识,也是源于对先进技术与意识的吸收与转化,最终在不断学习与探索中找到适宜自身发展的道路,最终在思想解放的前提下完成建国、建党乃至改革开放等历程。教师在讲述中国近代探索史的过程中,可将这种勇于改变、勇于创造的精神提炼为道德教育的要点之一,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经过不断的探索才能取得进步,从而形成奋斗求进的道德观念基础。

  2.2由道德教育视角看待中国近代抗争史

  中华民族近代抗争史中包含着无数压迫下的反抗、绝路中的求生,其中传达的精神思想可涉及勇于奉献、民族团结等多个方向,可根据具体历史事件、抗争历程来提炼并传达其中的道德教育核心。例如,广为流传的“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中,背后所代表的便是中华民族努力突破“鸦片困境”的抗争思想,也由此开启了近代以来“禁烟禁毒”的新局面,为之后的崛起与奋斗奠定了去除沉疴的基础。教师在讲述中国近代抗争史的过程中,可将道德教育重点放在奋斗抗争意识的建立、英雄人物的精神剖析等方向,使学生认识到抗争是突破与发展的必经之路,并将这种道德观念应用到个人进步与社会建设中来。

  2.3由道德教育视角看待中国近代统一战线史

  从中国近代统一战线史来看,可以看出,抗争史上诸多失败案例中,斗争方向混乱、力量不集中是主要原因之一,战线的统一也正是突出重合的重要因素。例如,在洋务运动时期,革新派与顽固派的冲突与对立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求新发展任务推进,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战略达成却成为最终的抗战胜利的先决条件。因此,从历史经验当中可知,统一战线、集中发展力量是取得胜利与进步的重要条件,在道德教育中可延伸至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意义解读,引导学生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理念,并在奋斗过程中始终紧跟党中央领导,致力于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小结

  综上所述,近代史教学作为高校公共教育的重要板块,承担着道德教育推广与践行的职责,这便需要教育工作者充分把握两者之间的衔接点,做好相互融合与渗透的教学规划,从而满足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教育诉求。同时,还需紧密结合当下高校教育现状,从贴合学生需求、迎合改革方向的角度出发,使道德教育在高校近代史教学中的应用实效性得以根本提升。

  作者简介:徐婧(1983.9-),女,汉族,浙江丽水人,硕士研究生,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参考文献

  [1] 江婷,石磊.新时代高校道德素养与法治精神培养途径探究——评《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素质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110.

  [2] 叶怡雄,王群.尚德务实:高校会计学专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路[J].时代金融,2020(06):119-120.

  [3] 易臣何,陈金龙.中国传统孝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功能与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9(04):81-87.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xxs/140262/


《近代史纲要论文30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幼儿园大班活动总结汇编5篇

幼儿园大班活动总结汇编5篇

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活动总结汇编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4
2023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合集4篇)

2023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合集4篇)

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合集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4
2023年社区普法活动总结报告【汇编三篇】

2023年社区普法活动总结报告【汇编三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社区普法活动总结报告【汇编三篇】,欢迎品鉴!
2024-04-24
反腐倡廉教育月活动总结(通用5篇)

反腐倡廉教育月活动总结(通用5篇)

加强党风廉洁建设,开展反腐败工作,不仅仅是我们监管部门和政府的责任,更应该是全民行动起来的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反腐倡廉教育月活动总结(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4
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心得体会精选4篇

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心得体会精选4篇

心得就是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亦可以称作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心得体会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4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