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回延安电影观后感集合7篇

发布时间:2022-09-26   来源:观后感    
字号:

【www.jxscct.com--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周恩来回延安电影观后感集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周恩来回延安电影观后感

周恩来总理一生有无数感人的故事,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找到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展现周总理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

故事讲述了1973年,周恩来总理最后一次回到阔别二十六年的延安,22小时中的所听、所见、所思、所想、所为。

“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主题贯穿在整个影片中。让观众从影片中获得身临其境的独特体验,从而使观者对影片更认同,更加信服。

影片展现有人们所熟知的领?对人民真挚的情感,更有一位即将走向生命尽头的老人,对于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曾经生死与共的人们,难以放下、又难以言表的深情。还有一颗魂牵梦绕、渴望安放却难以安放的赤子之心……

影片中一个接着一个别具匠心的电影场面,富有独特的典型性。比如,总理请了当年的老朋友们来吃饭,老乡们见到总理真亲呀!可见到饭的时候也亲!当年的房东郝全有老汉忍饿称饱,只为不让总理担心。但总理还是看到了,他默默地给所有人盛满了小米饭,又让给每个人带一碗回去。郝老汉得到了总理一碗小米饭的馈赠,却感到无颜回家,内疚给总理添了心愁。还是这个郝老汉知道总理要走了,拿着家中仅存的全部小米,早早坐在路口等着要送给总理。一句“家穷不算穷,路穷穷死人”的台词,令人观者泪流不止,这就是我们朴实无华的人民,令总理始终挂在心上的人民!

影片中还展现总理专程去看曹大嫂,当年是她为风雪中赶路的总理端上了热腾腾的饭,又把大儿子送到队伍里,大儿子最后为了救周总理牺牲了年轻的生命。现在,曹大嫂老了、脑子也糊涂了,但手里还补着那件烈士的外套。这件外套已连续穿了两代人,现在还要补了给小孙子穿……总理拉着家常凝视着无怨无悔的曹大嫂,将自己的老花镜给曹大嫂戴上。这一个动作道尽了总理心中说不出的痛苦、愧疚和深情厚爱……

再比如黄河边上,老乡们把总理的车抬过河后,总理亲吻着群众怀里的一个孩子,那一吻,何尝不是他对这片土地、这里的人民,又深爱又心痛的拥吻……这部电影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不把故事情节停留在叙事上,而是通过叙事走向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影片最后,总理在飞机上请求飞行员:“在延安上空再飞一圈,我还没有看够。”黄土地上的人们,同时也都像是受到了呼唤一样,从四面八方抬起头来,把最深情的仰望投向天空……总理隔窗望向延安每一位乡亲、每一寸土地、草木的眼神,如饥似渴、如拥如抱,道尽总理当年没能留下的千言万语,这个时候,静静的画面语言已化作一首感天动地的诗。

作为导演、主演的刘劲老师,运用精湛的表演,把总理对人民的深切情感刻画的栩栩如生。同时,要为扮演回馈总理小米的郝老汉和扮演曹大嫂的两位演员点赞。要为全体工作人员、每一位群众演员点赞。电影整体完成得令人欣喜。主题立意、人物塑造、电影语言,都真挚、质朴,深情动人。让我不禁想起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尘灰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本文作者冯俐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剧)

【篇二】周恩来回延安电影观后感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周恩来同志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高尚品格,一直为后世所景仰。作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创作的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周恩来回延安》聚焦周恩来总理在1973年6月回到延安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与人民群众至诚至真的深厚情感。这部影片自5月公映以来,便受到了业界专家学者及观众的热议,让人们对周恩来总理产生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周恩来总理20多年后回到延安,还能叫出曾经的老邻居、老朋友的名字,记得彼此之间发生的故事,特别令人感动”“这部电影饱含浓浓深情,让我们重温了那段不能忘却的革命记忆”“这部电影呈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影片中展示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令人动容”等好评,让这部电影备受大众关注。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以周恩来总理的独有视角为主线,用小角度展现了中国革命在延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采用历史闪回、时空交叉的表现手法,透过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让观众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带病陪同外宾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临行前,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纷纷请周恩来总理转达对延安人民的问候。飞机穿越云层,周恩来总理透过舷窗望着陕北大地,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等画面浮现在眼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第一次回延安。走下飞机,时隔二十六年之后重回这片热土,周恩来总理受到了延安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只为当车队驶过时能够看见周恩来总理。这个细节生动体现出延安老百姓对周恩来总理的思念和爱戴,也是革命老区的人民群众坚定跟党走的缩影。在回到延安的22小时里,周恩来总理的足迹遍及南关招待所、中共七大会址、枣园革命旧址、宝塔寺等处,延安十三年的点滴往事在周恩来总理的追忆中变得愈发清晰。在南山招待所送别奔赴前线的战友,在枣园参加纺线比赛,在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回忆中共七大开会的场景……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一幕幕串联起来,让影片的历史感愈发厚重。

在延安时期的众多历史事件中,影片着重刻画了周恩来总理与老百姓之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深情。1947年3月,敌军发动了对延安的进攻。在转移途中,周恩来不顾危险,帮助老百姓找回耕牛。1936年西安事变后,周恩来临危受命前往西安,骑马途经一位姓曹的老百姓家时,最难忘记的是喝小米粥的情形。在1937年的劳山遭袭事件中,警卫员为掩护周恩来而不幸牺牲,周恩来回到延安后一直念念不忘,嘱咐工作人员一定要把警卫员在清凉山上的坟墓找到……影片高度还原了这段历史,让观众深刻理解了周恩来同志与延安之间无法割舍的情感。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充分遵循史实,细腻还原了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22小时里发生的许多故事。影片中,回到延安的周恩来总理总是眼含热泪,他惦记着延安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思念着他。在宴请延安的老乡时,周恩来总理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讲起当年的故事,又与老乡们一起蹲在地上吃小米饭。得知老乡们粮食短缺、生活拮据的困境,周恩来总理十分心痛。在离开延安前,周恩来总理特意叮嘱当地的干部,提出用三年时间改变延安的落后面貌、用五年时间让粮食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的想法,让延安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曹大娘家中,周恩来总理在昏暗的光线下帮她穿针引线,还把随身的眼镜送给了她。离开延安前收到了老乡送来的当地特产,周恩来总理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把这些特产折成现金付款给老乡。周恩来总理见到前来的知青们,特意鼓励他们要扎根延安,把延安建设好;离开延安时,周恩来总理让飞机在延安这片土地上空再盘旋一圈,只为多看一眼。

老一辈革命家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尽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延安的老百姓主动前来把陷入泥潭的车抬出来;一位当地青年受老父亲的嘱托、从十几里外赶来给周恩来总理送来一袋大枣;曹大娘要拿出家里攒下的几枚鸡蛋给周恩来总理补身体;缺米少粮的老乡凑出半袋小米让周恩来总理带回北京……这些饱含情感的故事推动剧情的发展,以小切口体现出大情怀,让人们明白了老一辈革命家对人民群众的质朴初心。影片还通过生活细节表现出周恩来总理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一面:他的衬衫领子磨烂了,不能用力清洗;脚上穿的袜子补了又补,脚趾和脚后跟等部位打着厚厚的补丁。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采取多个时空的交相呼应,展现了周恩来同志为了人民群众鞠躬尽瘁的崇高人格魅力,刻画了延安老百姓、知青等人物群像,最后又通过新时代延安繁荣发展的影像,让现实与历史相对照,呈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不变初心。据了解,为了平实鲜活地再现周恩来总理重回延安的点点滴滴,在将近四年的时间里,主创团队搜集查阅了大量文献和影像史料,深入采访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多次召开座谈会与专家进行细致讨论,剧本进行了十余次修改。身兼导演和演员身份的刘劲介绍说:“这部电影的角度很特别,它没有大的情节和戏剧冲突,将周总理回延安22小时里内心的波澜起伏,刻画得非常细腻。这一点最打动我。它体现了总理的大爱,体现了人民总理不忘人民、不忘老区的感恩之情。”

不论历史走多远,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本色始终不变。与周恩来同志相关的影视作品有《周恩来》《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海棠依旧》《周恩来在重庆》等。抚今追昔,每一次重温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更能获得砥砺前行的力量。

【篇三】周恩来回延安电影观后感

望往夕峥嵘岁月,今念伟人精神不忘初心。周恩来总理的心怀国家,心系人民,在这部影片中让人不禁泪目。时隔26年重回旧地,周恩来总理满怀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对老区人民的情怀,深切关注延安的发展情况,即使身有重疾却从不懈怠工作。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这样的一个人有怎能不值得我们敬佩呢,影片刚开始时的总理就在处理文件,身体每况愈下却仍坚持工作,会见外宾时,不断用毛巾擦脸,邓小平同志让他多点休息,他却说自己的时间不多,想多做点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担任共和国政府总理长达二十六年。他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它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和管理者。他日理万机,经济、外交、国防、统战、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体育各行各业的发展,各个方面的建设,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总理对延安有着深切的情感,把延安当做自己的家。从1935年红军到达延安到1973年的再回延安。26年啊!在飞机登机梯久久凝望的那一刻,到走时让机长在延安上空再盘旋一圈,影片形象展现了总理对延安的依恋。在枣园的一副副相片,又让他想起一断断往事,心中还记挂着那些为革命牺牲的战友,想去清凉山上为他们扫墓,仍然记得这群延安的人民。不忘当年的老邻居和战友,影片中约老邻居及朋友吃饭,一个个的风卷残云还有老郝的拘束,他们的言语中透露出生活的拮据,让总理感到心伤。原来延安发展的并不好,战争带来的创伤并没修复好,影片中处处有温情和感动,总理的接地气和勤俭节约,不忘关心基层生活。在最后离开时提出发展延安地区生产,希望这片革命老区能改新面貌,但许下的再回来看看的承诺最终没有实现。从延安回来后的2年零4个月后与世长辞。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中国的革命在延安13年,延安对中国的意义重大。周总理希望这个革命圣地能承载着同新中国共同复兴的希望,而现如今的我们可以自豪的同您说,中国及延安终将如您所愿繁荣昌盛。我们青年人承载着民族振兴的希望,周总理19岁时赴日本留学时作下-“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壁破,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诗,他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学习周总理的爱国,为国的精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真正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

【篇四】周恩来回延安电影观后感

《周恩来回延安》展现出周总理为了让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而鞠躬尽瘁的伟大人格,让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在重温历史的同时,深情细腻地讴歌出老一辈领导人与广大人民群众连成一线,以及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使我心潮澎湃、无法忘怀。

看完后,最让我泪目的就是周总理和延安百姓一起吃饭的场景,几个百姓吃饭时,都好像饥饿好久,又快又急。周总理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知道老区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他们很少能吃上这么香的小米饭,看着看着,周恩来总理的眼里就噙满了泪水。

周总理离开前,一位老邻居将自家仅有的一袋小米(原本是家人留给他70岁生日的)装起来送给总理。有一个细节,老人将已经抓出来给自己留下的小米,又放回到给总理的袋子中,将老人当时的心境传递的精准而透彻,仅仅是一抓一放这个动作,仅仅是一句“家乡的小米香”就把人看得感动连连,泣不成声。

总理的和蔼亲切,百姓的质朴无华,总理与百姓心连心。

周总理袜子上的补丁一层又一层,服务员为周总理洗白衬衫时被工作人员提醒:“洗衣领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翼翼”,因为衣领已经快烂了。

周总理看望曹奶奶时帮她穿针,把自己的眼镜给曹奶奶带上......

如此种种感人且温馨的生活细节,在这部影片不胜枚举,虽然这些镜头只有几秒有的甚至是一闪而过,却在方方面面都展示了周总理的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从而让周总理的形象更加立体也更加饱满,真正做到了一代伟人音容再现,感人催泪励志奋进。

人民的好儿子,人民的好总理。就像习近平主席在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的讲话上说的一样:“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周总理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他虽然已逝世,但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灵魂将与长存不朽。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生活在和平年代、和谐盛世,我深深感到,更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普通的地质人事工作人员,我感到是很光荣的,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无论工作生活中,即便遇到再大困难,也要努力坚持,兢兢业业,不负革命先烈的热血。

【篇五】周恩来回延安电影观后感

丰明秀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之际,医院党委组织广大党员观看了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我作为一名党员有幸前去影院观看,影片中,身处病榻之上的周恩来总理,就开始了一天紧张又忙碌的工作。重病在身的他老人家,带着陪同越南党政领导去延安的政治任务,回顾当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处艰苦奋斗精神。虽然周总理在延安停留了仅仅22个小时。但在这短暂22个小时里,总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及与延安人民的深厚情感,让我感受到延安人民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同时也警示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更不能忘记为什么而出发。也许我们能做的也是唯一要做的就是以信仰坚守初心,用行动诠释使命,立足本职,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为实现医院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工作!

于本芬

7月8日下午内科第一党支部主题党日,以组织党员观看电影《周总理回延安》的形式召开,大家深受教育。

该影片以1973年身患重症时的周恩来总理回到已经阔别26年之久的延安为主线,通过再现回到延安的20多小时真实经历,充分展现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感人画卷,大力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以延安为代表的老区人民,始终永葆革命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崇高使命和伟大精神。

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并传承、发扬延安精神,时刻谨记中央红军将象征着革命自由的红色带进陕北,带进延安,带进中国,带进饱受侵略摧残的四万万中国人民心中,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并以此为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所有事做起。最终实现“二院酬勤,愿景梦想成真”。

李文霞

今天下午,有幸在医院党委的组织下观看了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周总理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以及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令人敬佩;而周总理和延安革命老区的人民的心心相印,也令人感动。

伟人已逝,生者长思。对于新时代的我们来说,要发扬周总理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周总理敬业爱岗的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推进医疗事业的发展,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郭明青

今天下午我院党委组织党员集中观看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此影片是今年5月才上映的新片,以1973年6月身患重症的周恩来总理回到延安的历史事件为叙事中心,回顾了中国革命在延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血肉相连,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影片中周总理与延安老乡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引起大家的共鸣,甚至是潸然泪下!中途没有一个人离场,大家纷纷表示深受感动!七一前后,我院党委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邀请党校老师授课、前往南水北调淅川学习,组织观看革命影片、参加上级微党课比赛等等系列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淬炼党性扬正气!不忘救死扶伤的初心,牢记守护健康的使命!为医院发展建设尽职尽责,为服务患者尽心尽力!

关慧丹

今天下午,新乡二院不忘初心主题党日活动,观看影片《周恩来回延安》。

正如习主席的题词

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

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

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

是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

是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

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

影片中周总理与老区人民互动的每一幕,更是让人饱含热泪。看到老区人民在为填饱肚子而努力的辛酸。深深体会到今天丰富的物质、灿烂的文化来之不易。暗自下定决心,且行且珍惜,活出精彩,不负历史。

【篇六】周恩来回延安电影观后感

观看《周恩来回延安》后,被周总理的情怀深深的打动,他作为我党的核心领袖在回到革命老区面对曾经一起战斗过的乡亲们的内心世界。更是让我们深刻的了解到作为共产党员的代表,周总理在身体状况已经很不理想的情况下依然回到延安,追忆过去的革命岁月。也是更加的启发了我们要学习这种为了人民为了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精神,投射到我们目前的工作中,更多的要发挥党员先进性的作用,以小见大,贯彻三个云集的精神,励志成为为国为党为企业而奋斗的合格共产党员。

这部电影太催泪了,看着总理为延安发展心力交瘁、看着延安民众在当时还面临严重的温饱问题,我就想到自己平时太浪费了,完全不知道珍惜现在衣食不愁的生活”,“这部电影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示了晚年周总理的人物形象,同时还带领观众们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记忆。我想说,其实总理的事迹依旧会鼓励着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为中华之崛起而不懈奋斗!

开始去看这个影片是抱着任务的态度去的,但是没想到是我看得最认真的电影之一,全程都没怎么看手机,昨晚部门聚餐,我讲了几个场景给同事们听,好几个同事都热泪盈眶,我觉得这部电影值得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去看,当时看完我也这样发圈呼吁了,包括我们的子女也应该去看看,了解历史,像伟人的优秀品质学习。

电影中,比较深刻及感动的是总理几番眼睛湿润的镜头,无需任何言语,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对人民的深情。党的奋斗历程需要铭记,党的奋斗精神需要传承,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更要永远不忘历史,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砥砺前行!

【篇七】周恩来回延安电影观后感

近期观看了《周恩来回延安》这部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创作的重大历史革命题材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在1973年时已经身患重症的周恩来总理回到阔别26年之久的延安并与延安人民同吃同住22个小时的故事,不仅表现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影片主题,同时也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血肉相连,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

与以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不同的是,《周恩来回延安》这部作品主要以周恩来总理的个人视角以及感情动线为主线,以独特的视角和时空的转换表现了民主革命时期的延安。影片中的“延安精神”让人难忘,新中国特殊时期的延安以及当下的延安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回顾历史的同时遥望未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激励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奋斗崛起之路。

影片中饰演周恩来总理的刘劲老师扮演周恩来总理二十余载,在这部影片中更加的惟妙惟肖,他将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但是以及为国为民日理万机的总理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与延安百姓一同吃饭的场景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周恩来总理知道延安老区人民的生活非常艰苦,还很少能吃到这样的小米饭,总理眼中噙满了泪水,这样的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的精神让人难忘。

这部电影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周恩来总理这样的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为国为民的精神以及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再现了珍贵历史的同时也细腻的塑造了周恩来总理的伟人形象,影片中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观看《周恩来回延安》电影后,让我深刻的折服于周恩来总理的伟岸形象和人格魅力,也被延安百姓的善良淳朴所感动。在了解历史和走进伟人的同时激励自己,片中表达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优良作风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观众去体会和学习。

周恩来回延安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党史纪录片《重生》观后感

党课讲稿:弘扬延安精神

最新历史电影

辛亥革命观后感

冲出亚马逊观后感

山河岁月纪录片观后感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模板

双减家庭教育观后感

《怦然心动》观后感

人间世抗击疫情观后感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xxs/134181/


《周恩来回延安电影观后感集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红岩第二章读书笔记【5篇】

红岩第二章读书笔记【5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岩第二章读书笔记【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19
关于创业史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四篇】

关于创业史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四篇】

《创业史》是中国作家柳青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创业史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19
红岩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第一章范文三篇

红岩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第一章范文三篇

感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ǎn wù,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出自汉刘向《列女传·张汤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岩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第一章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19
创业史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范文(通用6篇)

创业史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范文(通用6篇)

《创业史》是中国作家柳青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创业史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19
议论文800字高中六篇

议论文800字高中六篇

万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议论文800字高中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1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