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风建设的申论范文三篇

发布时间:2021-09-10   来源:话题作文    
字号:

【www.jxscct.com--话题作文】

  乡风,读音xiāngfēng,汉语词语,意思是乡里的风俗。指政治上的归顺或对个人的敬仰。查查通作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关于乡风建设的申论范文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乡风建设的申论范文一篇

  摘要:四川省绵竹年画村在乡风文明建设中,以基础设施为载体,传承传统文化、宣传村规村约;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强化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以观光旅游业为载体,促进年画村经济发展。这些载体的合理使用使绵竹年画村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的乡风文明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村民主体地位意识薄弱、陈规陋习分散存在、村民对相关政策法规了解甚少、休闲文化娱乐活动单一。主要原因在于体制机制不健全、宣传教育不到位、人力资源排列组合不合理、社区文化营造力不足。立足补充建立“政策、村民、社会工作机构和绵竹年画”这四个载体,促进绵竹年画村乡风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乡风文明;绵竹年画村;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383(2020)02-0079-05

   Abstract:IntheconstructionprocessofruralcivilizationinNianhuaVillageofMianzhu,SichuanProvince,thereareseveralcarriers.Ontheonehand,takingtheinfrastructureasonecarriertoinheritthetraditionalcultureandpublicizethevillageregulations;ontheotherhand,takingthecharacteristicactivitiesasanothercarrierto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ideologicalandculturalbase.Meanwhile,takingthetourismindustryasthethirdcarriertopromotetheeconomicdevelopmentinNianhuaVillage.TherationaluseofthesecarriershaveobtainedcertainachievementsintheconstructionofruralcivilizationofMianzhuNianhuavillage.However,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mainlyfocusingontheweaknessofdominantrolesawarenessofthevillagers,thescatteredexistenceofoutmodedconventionsandcustoms,thevillagerspoorunderstandingofrelevantpoliciesandregulations,andthesimplicityoftheleisurecultureandentertainments.Themainreasonsincludetheimperfectsystemandmechanism,theunfulfillpublicityandeducation,theirrationalarrangementofhumanresources,andtheinsufficiencycommunitycultureconstruction.Basedonoptimizingthecarriesofpolicies,villagers,socialworkinstitutionsandNewYearpicturesofMianzhu,thispaperaimstopromotetheconstructionofruralcivilizationofMianzhuNianhuavillagetoanewlevel.

   Keywords:ruralcivilization;NianhuaVillageinMianzhu;ruralrevitalization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这个战略庄严地写进党章,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报告中对新时代乡村建设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根本要求。[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到基本满足”。[2]党的十九大后,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门出台各类相关文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鄉风文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推进乡村振兴的品质品位。[3]在此背景下,“乡村振兴”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又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长期任务,不能一蹴而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难点所在。

   四川省绵竹市年画村作为“5·12汶川地震”的重灾区,历经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乡村旅游、年画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为主,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精品型乡村民间工艺文化的旅游景区。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绵竹年画村209位村民作为调查对象,深度访谈了6位村民,以绵竹年画村为实践样本,通过乡风文明建设的载体探究,全面提升以地震灾区乡村为代表的乡风文明建设。 1绵竹年画村乡风文明载体的现状

   1.1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推进灾后重建更上新台阶

   绵竹年画村位于四川省绵竹市孝德镇,2010年12月由原大乘村和原射箭台村合并而成,占地面积8.5km2,北靠江苏工业园,西邻成青公路,东接德阿公路,距绵竹市区5km,是全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的发源地。[4]“5·12汶川地震”中,该地损毁严重,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下,各项援建工作顺利进行。根据“科学发展、注重民生、构建和谐”的总体要求,围绕“中国西部小苏州”的发展定位以及“继承和发扬绵竹年画文化、展示三国文化、传承忠孝文化、打造旅游文化”的工作思路,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年画产业发展规划,由绵竹市委、市政府和援建单位组织,于2009年引进了苏州援建专项资金4190万元打造中国绵竹年画村。同时政府还投资400万用于年画村道路改造配套、绿化改造、设施维护等,挖掘特有的年画文化和“德、孝”文化资源,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转移成产业优势,建立和发展绵竹年画产业基地。

   1.2以基础设施为载体,传承传统文化、宣传村规村约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自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年画村不仅修建了崭新的村舍、道路、居委会办公室,还建设了年画村的年画展示馆、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篮球场、法制广场等,基础设施完备。采用年画上墙的方式,将传统题材的《二十四孝图》《百戏图》和现代年画题材的《十二生肖图》《抗震救灾图》等年画画在農家的院墙上,运用二十四孝雕塑群、廉政景观等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义、廉、忠、孝。另外,通过悬挂、绘画、书写等方式在村口牌坊、生活广场、农家乐、路灯、垃圾桶等各种位置宣传法规政策、村规村约。

   1.3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强化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坚持开展特色活动,树立典范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五老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乡贤明理会,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对评议对象进行公示。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爱岗敬业户”“诚实守信经营户”等评选活动,以此提升村民的道德素质,不断推进“善行义举榜”进村社区、进小组,积极倡导善行义举。将德孝文化融入到村规民约中,引导群众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孝子、孝媳”“十佳小孝星”等评选活动,评选出好家风好家训,“孝子、孝媳”“十佳小孝星”,并将好家风、好家训统一制作成标牌,悬挂在村民家门口,利用宣传栏、LED显示屏、村民大会等宣传孝子孝媳、小孝星的典型事迹,不断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与渠道。

   1.4以观光旅游业为载体,促进年画村经济发展

   利用绵竹年画资源,开发形成了以年画商品研发、生产、销售、展示、游客体验的文化旅游线路。建设观赏性葡萄园33333.5m2、桃园和梨园80000.4m2、热带水果采摘基地20000余m2,举办年画灯会、油纸伞节、自行车骑游等活动,打造本土品牌,做到四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目前有乡村旅游接待单位78家,专业合作社3家,农家乐30余家,年画创意加工企业12家,乡村主题酒店1家。乡村旅游度假产品丰富,为游客提供传统文化体验、花卉展览、邮政旅游纪念品、特色陶版年画酒、仕女图、刺绣等特色旅游产品。年画村形成了以年画体验观光为主、生态农业观光为辅的景区游览模式。截至2018年末,年画村吸引了四汇斋等30余位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到村落户及创作,开发了200余种与年画有关的创意产品,年销售额从2010年200余万增长至2017年1500余万,极大增强了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2绵竹年画村乡风文明调研发现的问题

   绵竹年画村自2011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四川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4]虽然乡风文明趋势向好,乡村振兴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2.1村民主体地位意识薄弱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中发〔2018〕1号)

   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乡风文明建设亦如此,但现实中村民对此认识不足。如表1所示,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认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国家”的占23.9%,“政府”占23.9%,“村委会”占15.3%,累计占63.2%,仅有36.8%的村民认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应该是村民自己,村民主体地位意识较为薄弱。“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在个案访谈中,有村民表示:政府集中资金发展年画村“景区”核心区域,修建宽阔的马路、统一规划村舍,这部分村民可以享受政策的红利,但是对于远离核心区域的其他村民来说,不能享受到政府的“好处”。

   2.2陈规陋习仍然分散存在

   当前,绵竹年画村在摒弃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表2所示,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显示,累计69.4%的村民表示身边或多或少存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闹婚、吃流水席的现象。村民表示,现在这年头“酒席”非常多,人情宴、满月酒、生日酒、升学酒、搬家酒等,让村民们应接不暇。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村里办婚事,大都要讲究排场,攀比现象普遍存在,结婚所用的房子、车子、彩礼等远超过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薄养厚葬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老人子女外出打工,没有陪在老人身边,等老人去世后摆宴席、请道长做道场、看日子、选风水宝地下葬老人。55%的村民表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极大损害了年画村整体村容村貌,增加了环境治理的成本。

   2.3对相关政策法规了解甚少

   生活在乡村地区的村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如表3所示,69.9%的被调查人员学历是初中及以下,大多数村民知道我国在2017年召开了党的十九大,但很少有人知道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更鲜有人知道国家为乡村振兴出台的系列文件。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例,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显示,非常了解该规划的占1.0%,了解该规划的占6.2%,不了解该规划的占92.8%,村民们没有主动学习这些与自身发展、乡村发展紧密相关文件的习惯,但也很少通过其他途径有所了解。部分受访村民谈到,绵竹年画村有自己的村规村约,有时也会在路边的墙上看到一两条,但是不知道全部内容是什么。 2.4休闲文化娱乐活动单一

   绵竹年画村虽建有完备的硬件设施,图书室、阅览室、篮球场、运动场、多媒体学习中心等一应俱全,但这些休闲文化娱乐场所利用率极低,很少有村民主动到这些地方学习、运动。调查数据如表4所示,有20%的村民平时的娱乐活动是打麻将,33%的村民平时的娱乐活动是看电视,还有15.8%的村民表示平时的娱乐活动是聊天。有村民表示:如今人上了年纪,不能出去打工,除了农忙季节,平时在家也没事做,只能白天打麻将、晚上看电视,消磨时间。单一的休闲娱乐文化活动使村民之间的交流呈现分散状态,不利于凝聚力的提升,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3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历史遗留问题和新时期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使乡风文明建设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体制机制不健全

   一是缺乏上级指导文件。近年来,中央和四川省委针对乡村振兴出台了系列文件,包括《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9—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等,但针对乡风文明建设的文件较少。加之乡风文明建设没有统一的建设指标、监督体制和考核指标,很多东西无法量化,操作起来难度较大。二是村规村约对村民的约束力小。费孝通曾以“熟人社会”概括传统乡土社会的结构特征,他认为乡村就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们从熟悉获得信任感,获得可靠性认可,以及对行为规矩的身体化遵守,而不是法律、行政条例。[5]因此,村规村约在推行时往往流于形式,效果大大弱化。

   3.2宣传教育不到位

   一是顶层设计不系统。村委会在政策法规、村规村约等方面的宣传缺乏规划,力量分散,资源整合不足,呈现出较强的随机性。二是宣传形式单一,村民接受度低。绵竹年画村采用标语上墙、漫画上册的方式,把需要村民了解的東西呈现出来,但因为长久以来都采用这种方式,村民们已经对宣传内容产生了“抗体”。三是覆盖人群有限。村委会定期举办的教育活动、培训会等都是在村委会的活动室举行,教室承载人数有限,受教育范围较小。近些年随着自媒体技术的发展,绵竹年画村也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中发布相关政策、新闻等,但在调查者中有70.3%的人表示没有关注该微信公众号,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3.3人力资源利用不足

   一是部分村民对自己角色认识不清。自2008年灾后重建以来,国家、政府、各类企业累计投入年画村建设经费超过6000万元,主要用于年画村年画大道沿线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至于让大多数村民以为任何事情都应该是国家、政府和村委会的责任,村民只是扮演着配合者的角色,对村民主体责任认识不清。二是没有有效利用本村人力资源。年轻人是年画村最大的人力资源,中小学生是乡风文明传播及传承的重要群体,本村在读大学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智囊团,然而他们却没有发挥作用的平台。三是没有合理利用外来资源。年画村经常会有高校学生来访参观、暑期实践的情况,但并没有与此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多呈现出“走一趟”的观光现象。

   3.4社区文化营造力不足

   一是村民无社区意识。村民们在没有组织凝聚的情况下,是以单独的个体而存在,形态分散,较多采取“打麻将、看电视”等个体活动,没有社区意识,无法自下而上实现社区参与。二是未培育出较多的“社区精英”。在很多具体事务上没人愿意带头行动,更不能号召更多村民参与到乡风文明建设中去,无法带领更多社会组织开展活动。

   4乡风文明建设的协调推进

   完善的硬件设施为绵竹年画村的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载体,但形式相对单一。社会系统理论认为,所有的有机体都是系统,系统由子系统组成,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连接,共同组成一个具有秩序的稳定模式。因此,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各子系统协同发力,本研究从政策、村民、社会工作机构和村民4个角度出发,提出完善乡风文明载体形式的建议。

   4.1以政策为载体,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把乡风文明建设写进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中,并配套出台乡风文明建设方案,明确建设标准,量化考核指标,不断加强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投身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罚机制。另一方面,村委会牵头组织村民一起完善乡风文明建设的村规村约,严格婚丧嫁娶等事务事前备案、事后报告制度,规范村民红白喜事的标准、流程、仪式、礼金限额、宴席档次,倡导“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喜事简办、小事不办”之分。建立移风易俗监督机制,强化自我管理。

   4.2以村民宣传教育工作为载体,提高村民文明素养

   明确村民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是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一是发挥本村共产党员的示范作用。组织成立共产党员之家,带头开展乡风文明活动,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自觉抵制陈规陋俗,不大操大办喜事、不铺张浪费,主动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不断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二是发挥本村学生宣传教育作用。成立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加强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节假日期开展环境保卫活动、敬老爱老活动。密切联系本村大学生,建立微信、qq群,成立大学生宣讲团,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宣讲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为本村发展贡献智力因素。三是加强家庭教育作用,传承良好家风家训。

   4.3以社会工作机构为载体,提升社区文化营造力

   引进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活动。一是孵化、培养各类社会组织。挖掘村民特长,成立类似年画协会、青少年志愿服务队、舞蹈协会、老年人骑游协会、手工坊协会等社会组织,丰富村民业余生活,加强村民之间的沟通,提高乡村凝聚力。二是培养社区精英。通过开展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发掘一批心系人民群众、关心乡村发展、热爱公益事业的村民,培养他们成为社区精英,带领社会组织不断发挥作用。三是协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帮助解决因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现象而产生的次生问题,通过链接社会资源、修复社会支持体系、完善社会生态系统,让这部分群体重新适应社会,恢复能力,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4.4以绵竹年画为载体,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美丽乡村建设是历史记忆与社会记忆恢复和重建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要素是文明的再生产,是乡村的美丽重构与型塑。[6]绵竹年画作为年画村的一张亮丽名片,应当扩大其影响力,传承传统文化,反哺乡风文明。与高校开展对口交流与合作,在高校里建立绵竹年画研究中心,挂牌建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基地,开发年画专业课程,不定期到外地开展巡展。同时,完善年画村的年画体验场所和流程,合理规划游客旅游线路,合理规划景区内布局及商业,吸引本地及外地游客到此参观。不断增强乡村的文化自信,提升村民的认同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1).

   [3]姜长云,等.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政策和规划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43.

   [4]李君.中国绵竹年画村[J].巴蜀史志,2018(3):55-58.

   [5]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7:9.

   [6]曹英,程曼诗.观念树立、政策红利与符号构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三个重要逻辑[J].国家治理,2016(6):36-41.

  关于乡风建设的申论范文二篇

  摘要:乡村振兴是时代之需、民族之求、人民之愿,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只有乡风文明不断提升,乡村农业才能不断兴盛、乡村农民才能不断幸福。就目前乡村发展研究来看,学者从经济价值、产业振兴路径研究较多,很少有从社会价值角度去探求乡村发展路径的文献,文章以乡风文明对于乡村振兴的保障功能为切入点,以新粮地村为研究对象,探寻其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亮点与不足。研究发现:新粮地村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乡风文明建设缺乏内生动力,人才流失严重;其次,村规民约缺乏系统性,内容具有片面性;最后,乡村文化建设形式化严重,居民执行力不高。针对现实性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路径选择,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首先,挖掘乡村内生动力,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后盾支撑;其次,完善村规民约内容,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保障功能;最后,发挥乡村主体能动性,为乡风文明建设发挥主体效应。

   关键词:乡风文明;农村;乡村振兴;路径选择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深刻阐述,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指明了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这二十字要求是对“五位一体”布局的深度解读,是习总书记长期重“三农”、抓“三农”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的思想结晶。早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我国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二十字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的二十字要求是对前者内容及内涵的深化与升华,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发展的必然和人民的期盼。通过前后对比发现:只有“乡风文明”再次出现,这就决定了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地位。有学者指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一个乡村只有具有淳朴、兴盛、和谐的文明乡风,才能不断增强凝聚力、競争力和核心力,乡村才能得到持续和永恒地发展。提升乡风文明已是现代乡村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农村常住人口规模急剧缩小,整个乡村呈现出“空心化”、“老龄化”、“妇孺化”态势,农村农民的主体地位严重缺失,同时,随着机械化的进步,传统的农耕文化逐渐被冷冰冰的机械所取代,农民的生活方式逐渐与城市居民趋同,这表面上看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实则乡村貌似逐渐失去了主心骨,被整个社会的潮流牵着鼻子走,没有了自己的特色和文明。在现实生活中,农民更多地追求物质生活,对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道德水平提高观念淡漠,乡村主体失去了原有的“精”、“气”、“神”,同时,村民封建迷信、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打牌赌博现象此起彼伏,这些问题引起了整个学界的关注,曾有学者提出了乡村衰败论、村落终结论以及农民终结论等等。乡村真的要消失了吗?乡风文明传承真的会断层吗?乡风文明提升真的无路可走吗?本文以甘肃省金昌市新粮地村为研究区域,通过调研发现其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以供各部门参考借鉴。

   新粮地村位于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中部,地域辽阔,村容整洁,民风淳朴。新粮地村在2010年10月由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甘肃省外国专家局为其颁发甘肃省千村引智优秀示范村奖牌;2015年4月被金昌市人民政府评为“文明村镇”。2017年11月被金昌市妇女联合会、金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评为金昌市“美丽庭院”创建活动示范村。新粮地村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既有亮点也有不足,但又有地域特色,对甘肃省乃至全国乡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一、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乡风文明建设缺乏内生动力,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乡村人民不断涌向城市,在城市打工上班,村子里只剩一些老人、妇女、孩子,出现了严重的“老龄化”、“妇孺化”和“少子化”现象,这些群体对乡村治理影响乏力,很少有能力和权力去参与乡村社区事务,导致了乡村社区治理混乱。“人”是一个家庭、一个村落、一个城市乃至一个社会的主心骨,没有了人,没有了社会关系,也就不称之为社会。有学者指出,要将乡村看做一个社会(共同体),如果不能将乡村视为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并将乡村作为一个社会(共同体)进行建设,即便在(农业)经济发展上用尽全力,也将事半功倍,甚至做出无用功来。河西地区位于甘肃省西部地区,土地类型以戈壁为主,本来人口稀疏,在调研中发现,新粮地村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只有屈指可数的农民在文化广场散步,我们在和村民聊天时有村民说道:“很多村民的孩子都在外打工,一年四季很少回家,包括在异地上学的孩子也没有回家,有的在县城打工,有的去了异地实习,大学生毕业之后也是去外地找工作,没有回乡的念头。孩子们都感觉大城市好,村里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城市挣钱快,机会多……”美丽乡风承载淳朴民风,乡村没有了“民”,何以营造民风,没有了人,村规民约、乡村文化墙将失去其应有的功效。乡风文明建设缺少了“民”,乡村将变成一个空壳,只有骨架,没有了肉体,整个村子也没有了灵魂。

   (二)村规民约缺乏系统性,内容具有片面性

   乡风文明建设具有系统性特征,包含内容具有广泛性,而村规民约是各地域按照自身的发展需求指定的,具有针对性、民俗性和地域性特征,新粮地村村规民约涵盖内容较狭窄,180个字只是涉及到村民的日常行为约束,如“不准拉帮结派……无理取闹、干扰选举”,村规民约主要偏向于制止农民在红白喜事上的行为约束,禁止高价彩礼,对随礼礼金进行约束,不许铺张浪费等等,村规民约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特定性,其特定的地域人文环境决定了村规民约的简约性,乡风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村民道德水平、价值观、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全面发展,村规民约的片面性与乡风文明建设系统性存在矛盾。看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则“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村规民约的简约性和片面性严重影响了乡风文明建设普遍性效果和成果。

   (三)乡村文化建设形式化严重,居民执行力不高

   据调研发现,很多乡村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形式化、“面子化”、结果导向化,农村对于乡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制度认知度不高,修建的文化广场利用率相对较低;由于村民的文化程度受限,其对文化墙的家训家规解读不到位,在实践过程中践行度不高;装饰华美的乡风长廊徒有休闲乘凉的功效,却并没有完全发挥乡风长廊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承载和继承作用,由此可见,乡村的文化建设形式化严重,基层治理者将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搞成了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乡村文化建设再多样、文化广场再宽敞,居民的参与度和执行力不强,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乡风文明提升的主体是农民,如果农民没有执行力,那么村委会做再多的工作也无济于事,这就要求乡村干部重视对农民就乡规民约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认知度,使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人公,不断提升农民素质,增强乡风文明提升的内生动力。 

      二、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打造浑厚家风、淳朴民风、优良乡风,塑造中华乡土文化、培育中华乡土精神、成就中华乡土人民,为我国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基础,为实现乡村小康补齐短板,为实现中华民族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灵魂所在,乡风文明建设是必经之道。针对新粮地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路径选择:首先,必须深度挖掘乡村主体的内生动力,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后盾支撑;其次,必须完善乡规民约的内容,提升乡规民约对于乡风文明建设的保障功能;最后,必须深度挖掘乡村主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乡风文明践行力。

   (一)挖掘乡村内生动力,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后盾支撑

   面对城市化的冲击,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乡村常住人口以老年人、小孩、妇女为主,导致了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在万事万物之中,人才是存在的关键,没有了人,一切也都会经由残酷的自然和时间而淘汰掉。乡风文明建设必须深度挖掘乡村内生动力,首先,必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乡村主体对于乡村发展的认知度;其次,应该鼓励优秀大学生回乡,将新思想、新观念、新行为引入美丽乡村,为乡村人民起到示范效应;最后,挖掘乡村内生动力,必须实现内力和外力的互动效应,用外力拉动内力发展,同时提高内力辐射外力效应,这样才能不断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后盾支撑。

   (二)完善村规民约内容,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保障功能

   村规民约对于农民生产生活具有约束作用,村规民约的内容完善度决定了其对乡风文明建设辐射作用的大小。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具有系统性,因此村规民约应该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日常行为方面。同时,要提高村民对于村规民约的认知度,不断的通过微信群、宣传栏等新兴媒体方式进行宣传,从而逐渐提升乡村主体对于村规民约的践行力,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对于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性。村规民约对于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保障功能,村规民约属于国家政策层面,政府必须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但是为了避免“一刀切”现象,在村规民约制定、发布以及执行各个层面提高乡村主体的参与度,让农民制定自己的村规民约,让农民自己讲自己做,不断使乡村主体成为真正的乡村建设“发言人”。

   (三)发挥乡村主体能动性,为乡风文明建设发挥主体效应

   乡风文明建设乏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乡村主体主人翁意识不够,主体能动性发挥不到位造成的,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学界对于乡村振兴主体性行为进行了深度探讨,有学者提到:最应该为乡村发展发言的农民群体却出现了“集体失语”的现象,乡风文明建设必须提高乡村主体能动性,必须使乡风文明建设主体变“代言”为“发言”,提高其对村规民约、传承家训家规、形塑文明乡风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乡村主体能动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国家应该不断加强对乡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从农民的个人素质提升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乡村主体整体的文化水平;其次,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对乡村骨干的福利政策,增强乡村领导工作的吸引力,从城市调动人才,让乡村骨干引领乡村最基层的农民建设乡村;最后,应该不断完善村民自治的激励机制,使村民参与乡村事务成为习惯,让农民从内心深处把自己当成主人,敢于承担、敢于发言最终成为主动发言。

   三、总结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它还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振兴,就目前乡村振兴研究现状来看,学者多是从产业经济角度去研究,很少有从文化角度去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文献。本文以创新的视角,从乡风文明对于乡村振兴的保障功能角度去探究乡村未来发展的路径。以河西调研数据为实证支撑,探索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寻求乡风文明提升路径。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优良的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对于乡风文明提升路径研究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在现实实践过程中,乡村各个基层组织应把乡风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广大“三农”干部都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扑下身子、埋头苦干,乡村最基层的农民群体应该摆正姿势,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上到下层层递进、齐心协力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人民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村规民约是乡风文明建设的血液和灵魂,乡风文明文化基础设施是传统文化精髓的载体,只有这三个方面三管齐下,才能共同构筑淳朴文明乡风,才能共同打造振兴乡村。

   参考文献:

   [1]董峻.乡村振兴战略透出“三农”新希望[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7(10).

   [2]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01).

   [3]林聚任,刘佳,梁亮.乡风文明与当前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以山东省“乡村文明行动”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4]吴理财.近一百年来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乡村——兼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5]赵旭东.乡村何以振兴?——自然与文化对立与交互作用的维度[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6]叶敬忠,张明皓,豆书龙.乡村振兴:谁在谈,谈什么?[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关于乡风建设的申论范文三篇

  【摘  要】建设文明乡风是提升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高素质农民是质量兴农的前提因素,质量兴农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富裕的农民是乡风文明的建设者。文明乡风建设与质量兴农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笔者根据近几年来湖北的发展状况,对于如何加速湖北省乡风文明建设,让湖北地区的乡村走质量兴农之路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乡风;文明乡风;质量兴农;湖北省

   [Abstract]Buildingacivilizedlocalstyleisanimportantwaytoimprovethequalityoffarmers.Highqualityfarmersaretheprerequisitefactorsforthequalityofagriculture,thequalityofagriculturetoimprovethequalityoflifeoffarmers,richfarmersarethebuildersofruralcivilization.Theconstructionofcivilizedlocalstyleandthequalityofagriculturebothrelyoneachotherandpromoteeachother.AccordingtothedevelopmentofHubeiinrecentyears,theauthordiscusseshowtoacceleratetheconstructionofruralcivilizationinHubeiProvinceandmakethevillagesinHubeiregiontaketheroadofpromotingagriculturebyquality.

   [Keywords]localstyle;civilizedstyle;qualityagriculture;hubeiprovince

   1 建设文明乡风对于质量兴农的重要意义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建设文明乡风是提升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高素质农民是质量兴农的保障因素,质量兴农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富裕的农民是乡风文明的建设者。文明乡风建设与质量兴农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1]。

   1.1 文明乡风是质量兴农的重要抓手

   文明乡风是农民群众在求富、求美的基础上产生的求知、求乐等需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文明乡风是质量兴农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3],通过加强农村教育、传播先进文化、发展文化事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等措施建设文明乡风。涵养文明乡风,能够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坚定其脱贫信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1.2 文明乡风是质量兴农的环境保障

   文明乡风为质量兴农提供环境保障。一是提供了和谐的社会环境。文明乡风建设有效缓解农村社会矛盾,促进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干群融洽,形成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二是提供诚信的市场环境。文明乡风建设,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诚信的农村市场环境。为农产品进入电商模式打开诚信市场。三是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文明乡风建设是农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 湖北省文明乡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淳朴乡风弱化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农民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进行着有规律的移动;农村传统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巨变;农民观念悄然改变,乡风中的原有淳朴弱化,人情攀比奢靡之风盛行。尽管农村的物质文明有了明显的进步与长足发展,但是精神文明建设仍然需要大力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农村的宴请之风盛行,婚丧嫁娶、行军入伍、建房买车等都能成为言清兵科的理由,繁文缛节以及各种红包让村民群众深感不满。农村养老问题比较严重,许多留守老人不仅不能安享晚年,还需要以老弱病残之身承担农活,许多留守老人也缺乏心灵上的慰藉,内心孤独,老无所依。不仅如此,乡村迷信之风盛行,不少村民信封神佛,建寺烧香,使得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有了可乘之机。一些外出务工村民虚荣心膨胀,春节期間返乡以赌博为荣,以家族派系之间豪赌,以此炫耀自己在外打工所得,更有输钱后导致拍桌掀桌打架伤人的事情发生。祥和节日里会生出很多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来。甚者长期沉迷于此,会丧失生活的斗志,轻则忽略家人,淡薄亲情,重则赌瘾缠身,倾家荡产。这些弊端都不利于湖北省乡风文明建设,想要进一步加快乡风建设,必须想出有关措施进行解决。

   2.2 建设文明乡风的主力不足

   农民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指出,目前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农民空置的宅基地有1亿亩左右,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也显示,3亿农村生产经营人员中,36-54岁的占47%;55岁以上的占33%;35岁以下的只有19%。湖北省是农名工输出大省,随着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到城里务工、接受教育,甚至在城里安家,乡村日渐空心化、老龄化,守护它的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等弱势群体。由此可见,湖北省建设文明乡风的主体缺失。

   2.3 能人回乡的力度不足

   湖北省广大农村的“空心化”急待乡贤文化的回归。乡贤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与建构必将为新时代下乡风文明的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乡贤文化载体的乡贤,其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乡贤流失程度严重,地域上分配不均,乡村现有精英缺乏,在外精英不愿再回到乡村;群众对乡贤文化的认知不足,交流方式受限,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等。乡风文明建设对本土的德高望重的长者、优秀基层干部、经济能人、文化名人、身边好人等资源挖掘不够。 2.4 农村产业经济有待提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湖北省文明乡风建设中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产业增效与农民效益之间不平衡所造成的矛盾。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的并不是第一产业,而是来自务工或者经商收入。虽然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数量上并不算少,但是由于缺乏规模化的指导和相关的经验措施,使得不少合作社有名无实。落后的产业难以留住劳动力。

   3 湖北省文明乡风建设与质量兴农的路径分析

   湖北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速乡风文明建设的同时,注重湖北省农村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抓住当地的特色与现有资源,走质量兴农之路。7年来,湖北各地区经过长期积累,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取得了不错的建设成效。直到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开始在湖北省开展,目前为止,根据调查,湖北省试点村达2000多个,总投资达30多亿元。以下是湖北省文明乡风建设与质量兴农的路径分析。

   3.1 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积极参与的有效机制

   及时有效的建立政府主导机制是建设湖北省乡风文明的主要工作之一。各地区应该成立以党政主要负责的同志为领导机构,以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领导小组,由乡村各级农村干部为监督小组,扎实稳进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试点的组织、协调、规划工作。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和资金整合,切实的有效机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共同为湖北省乡风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政府给予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鼓励能人回家乡创业。借用乡贤的故事激励年轻人奋发图强。

   3.2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制定发展蓝图

   要想进行乡风文明建设,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计划。大多数乡村的试点都能够根据当地的特色,科学制定发展道路与产业主导类型。制定出符合本地生存发展的宏伟蓝图。如湖北省荆州区川店镇双店村将专家的意见与群众的意愿整合到一起,制定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案,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有利于实现生态旅游和现代化农业的产业蓝图。在村子的东南部,好分布着国家5A级风景区,大力发展采摘园、农家菜等招牌体验项目,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3 突出环境治理,弘扬乡风文明建设

   农村美不美,关键看环境;乡风好不好,关键看文明。湖北省在农村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多经验,达到了极佳的效果。首先值得效仿的是,湖北省乡村试点采用最新的垃圾治理新模式,争取做到一户一个垃圾桶,百戶一名清洁工,使得乡村风貌获得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大力实施绿色环保措施,在乡村的公路两旁添加绿色树木长廊,对于呵护的防止污染治理也会分派专门的领导进行管辖。不仅如此,为了还村民一片碧水蓝天,湖北省的乡村地区全面禁烧秸秆,严禁农民在田间任意焚烧秸秆,大力整治村容村貌,以居委会广播、街头广告宣传等方式提醒村民,共同爱护村中的环境建设,力求获得一个良好的村庄风貌。

   3.4 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兴农之路

   可以建立土壤配方测验机制,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进程。生产过程中要推崇清洁化发展,尽量采用喷滴灌技术,节约资源成本,使得资源有效利用。加强禽畜的防病防污染管理,注重水产健康养殖。尽量进行废物利用,全面开展农业用膜的白色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产业模式的生态化发展,积极推广种养结合,渔牧结合等系列的共养共生模式,发展循环性绿色化农业。

   湖北省农村地区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和各地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可以结合当地特色,以粮棉油、果菜茶、食用真菌、杂粮大豆、薯类和特色养殖等产业为重点,每个县都推选适合的优势主导产业,结合现代化生产方式,从种养过程到加工流程、品牌创造、产品销售、休闲旅游等全方面的推进产业链的发展。从而建设现代化农业生态园业基地。与此同时,要加快农产品绿色有机的健康认证,加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措施,逐步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从而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更好的实现质量兴农的发展目标。课题组成员经过实地多次调研,总结出湖北省高级别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并建议在未来申报国家级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省、市、县、乡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流通、消费等环节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推动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对绿色、有机食品与无公害农产品加大开发和认证、检测力度。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4 结论

   科技兴国,质量兴农道路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想仍湖北省乡风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走质量兴农之路,就必须加强经营主体教育培训,大量引进人才。除此之外,还要逐步完善乡村产业人才培育机制,支持农民创新创业,引导并帮助农民建立现代化兴农思想意识,借助当今发达的网络系统,质量兴农于科技兴农相结合,加快培育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大力推广质量兴农社会化服务模式,让质量兴农,建设美丽乡村在湖北村民心中埋下希望的种子,培育一批专业化人才,打造国家级质量兴农示范基地,寻求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鸿,简兴,吴伟东,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要点探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9,33(03),80-84.

   [2]于法稳,李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湖北省统计局.2017年统计年鉴.

   [4]贺雪峰.村级债务问题已成重大隐患,解决村级债务刻不容缓.

   [5]湖北:土流网.湖北省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态势及相关政策.

   [6]张新民.从乡贤文化看社会秩序的重建教育[J].文化论坛,2016(3).

   [7]于康震.我国质量兴农推进方向及策略[J].农产品质量与安 2019(2).

   [8]报告农村空心化严重闲置宅基地达亿亩[EB/OL].(2018-7-25)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xxs/104967/


《关于乡风建设的申论范文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关于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活动总结【四篇】

关于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活动总结【四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活动总结【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5
庆祝建党101周年主题党日活动总结三篇

庆祝建党101周年主题党日活动总结三篇

建党100周年一般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庆祝建党101周年主题党日活动总结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5
“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总结【五篇】

“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总结【五篇】

总结,汉语词语,读音为zǒngjié,意思是总地归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总结【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5
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总结范文汇总三篇

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总结范文汇总三篇

主持词的写作没有固定格式,它的特点就是富有个性。不同内容的活动,不同内容的节目,主持词所采用的形式和风格也不相同,一个好的活动开展,主持人的开场一定要和活动的主题相契合,精彩的主持词只有扣住主题思想才能发挥出巨大的魅力所在。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总结范文汇总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
2024-04-25
专升本毕业自我鉴定300字【汇编四篇】

专升本毕业自我鉴定300字【汇编四篇】

鉴定是指为了查明案情,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由侦查机关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科学鉴别和判断的一种侦查行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专升本毕业自我鉴定300字【汇编四篇】,欢迎品鉴!
2024-04-25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