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xscct.com--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心得体会集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过这次思政大课,我深切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激发起亿万人民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热情和创造力量。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把宏伟的蓝图化为光辉的现实,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应把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化为对共同理想的忠诚和热情,让青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闪光,成为一个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
回顾我走过的路,我收获了很多。研究教会了我如何指导课堂教学,如何把我的热情投入到学生身上。让学生们喜欢我和政治。通过这项研究,我觉得无聊的政治课变得有趣。我感谢远程研究,它给了我这样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我意识到我与远程研究一起成长的魅力。我现在学到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通过这次培训,我清楚地了解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我们应该从更广阔的角度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我们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总结我们的得失,提高我们的理解,不断学习,以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究有很多好处。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学习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帮助我和许多老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通过培训,巩固了专业知识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全面系统的学科本位知识。过去,我只是学习一些相关的材料,习惯于一点一点地积累知识材料。通过学习,这里所有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科学系统,有标可依,有律可循,学习极其方便。本学习页面的课程设置突出了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特点。在这个学习页面上,通过专家的指导,帮助我进一步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我对学科教学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经验,帮助我准确掌握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困难,帮助我理解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新手段,并能有效地应用于自己的实践教学。
三、通过学习,学会了交流。
新课程倡导的主旋律是“师生互动,师师互动”。而平时,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多数情况下还是自己研究,自己思考。通过这次学习,我彻底打开了固步自封的思想,无所顾虑的和学友们、同事们共同交流,共同研讨,开拓了教研视野。通过这次培训提高,真是感受颇深,更显终生学习的重要性。
从教20多年了,感觉到自己身心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当然是苦恼、疲惫多于快乐,悲观、失望多于勤勉,狂怒、焦躁多于平淡,尤其是在教学工作中和处理一些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时难免会带有情绪,有时候工作方法也会流于简单,粗糙。通过反复学习后,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对教育教学的影响非常大,教师必须要学会调试自己的心理状态,使之处于健康,和谐的状态,这样才会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有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也才能培养出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
这一节课据说是我们全国每一个大学生都是要学习的,而且是全国大学生同时间一起上的,所以在还没有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就倍加期待,因为这种大型的思政课肯定会讲授许多的知识,给予我们认知上的启迪。
果然,这次的思政课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因为我们都是在家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听课。这次的思政课,主办方邀请了四名专家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这次的思政课都是根据我们当前实际情况来给我们讲课的,分别从整体的工作规划、具体的预防措施、历史讲解和我们所有青少年应当具备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来给我们上课的。这样精彩的讲课,这样精彩的内容,用网络上的方式来说就是“讲的都是干活”,所以四位专家老师给我们线上讲课的时候,我还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来做笔记。这样大的讲课是我以前从没有经历过的,看网上网友的反馈跟我差不多,弹幕一直都没有听过,据说还因为来听课的同学太多都给服务器给挤崩溃了。
这一次的思政课真的是非常的精彩,让我有很多的感触。通过四位老师的讲课,让我对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还让我掌握了很多的防范措施,这些都是能够给予我很多帮助的方法。当然,这次的思政课让我体会到的远不止如此,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让我知道面对这样严峻的考验,我们也越应该要有一定的担当,这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也是我们每一个青年的责任。
越是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就越要坚强,要向那些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前辈们学习,要有他们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要有一定的使命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才能够不惊慌失措到不知所措。我们要有一定的担当,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我们要更加的爱护自然,我们要为绿色环境做出贡献,我们还要更加的尊重自然,我们每一个生物都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份子,所以我们应该要做到的是和谐共处,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动植物、不滥砍滥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轻易就能够做到的,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在今后,我也将努力做好这些工作。
虽然现在这堂全国大学生一起上的思政课已经结束了,可是带给我们深刻体会确实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真的的震耳发聩。这堂课让我知道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有强的使命感,要有强的国家认同感,要具备定的责任意识,要积极向那些无私奉献的人学习。
观看了“同上一节‘党史’思政大课”,我深刻意识到了学习党史的重要性。
历史是的教科书,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都是当年一批批有志青年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牺牲小我而换来的。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在那样艰苦的时代背景下,前辈们挺身而出,披荆斩棘。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我们所学习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这些精神在当下依然能够激励我们前进,这些精神是先辈们用汗水和鲜血浇筑的中国力量。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我们要学好党史,以勇担责。今天,我们跟随三位教授回顾了共产党的光辉与艰难,从历史中吸取养分;明天,我们将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气与魄力,为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月4日冬奥开幕,2月5日中国短道速滑队夺得首金,2月7日我们又摘金夺银,而在这些背后,在首体,我们见证的精彩远远不止这些。
自20__年夏运会起,志愿者就成了各类赛会上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在冬奥舞台上,我看到了很多北建大青年,他们带着这个时代特有的自信,将这次盛会变成了自己青春的一部分。
冬奥拉开帷幕虽然不久,但时至今日,志愿者们已经进入足有闭环半个月,从一开始的摸索适应到训练有素,他们迅速融入了服务的大环境,也经历着从紧张兴奋到趋于平淡却依然坚守岗位的过程,最早4:00出发,最晚24:00返回,每天人均7小时的工作保障着场馆和赛事的运行,也铸就了热爱与坚持两个关键词。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中国夺得首金的夜晚,志愿者们欢欣鼓舞、热泪盈眶,呐喊声溢出了屏幕,所有情绪奔向了最振奋人心的出口,那是年轻对生动的表达,也是对国家、对冰雪运动最真切的热爱;而夺金之后他们迅速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有的在观众出口,带着愉悦的情绪引导观众有序离开,夜色里有温度的声音是最好的礼物;闭环内志愿者怀揣着内心的激动目送着运动员离开,也许这是最近的一次合影留念的机会,但对于志愿者而言,保持交通的有序运行更加重要,此刻选择坚守岗位,就是对冬奥最大的祝福。
冬奥的精彩不仅由运动员呈现,每一片“小雪花”都在舞台上闪耀着微光,那就是照亮未来的光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在组织领导、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活动开展等方面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模式,着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一、
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包河区委区政府把加强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成立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部署思政课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认真开展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专项调研,深入了解思政课师资、课程设置等情况,研究制定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强化政治引领。强调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一方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一方面组织区委宣讲团、青年教师宣讲团、红领巾宣讲团等积极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四史”等主题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组织开展全区青少年学党史活动,全面推进“红色校园”工程。三是统筹推进落实。成立区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通过调研听课、教学评比、教材培训、实践研学等方式,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地落实。
二、
抓住关键,全面提升广大教师育人能力
一是锻造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实施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计划,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组建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打造“名师+思政课”高质量课堂,组织“主题式”名师课堂观摩、思政育人课堂教学评比等活动,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突出思政课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实绩,建立骨干教师人才库,评选区级思政课骨干教师100名。开展“三个一批”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育工程,塑造一批导师型、孵化一批引领型、挖掘一批潜力型思政课教师,实施“导师+徒弟”“青蓝工程”等结对工程,形成点面结合、校校联动、共同提升的良好局面。二是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发挥师德育人基地作用,做好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开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自觉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三是以典型引领推动全员争先。实施头雁型教育人才培养“565”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包河好老师”“师德楷模”等评选活动,开展“美丽课堂党员争先”课堂教学评比,引导广大教师“全员育人,全学科育人”。
三、
改革创新,大力推动思政课程建设一体化
一是思政教研一体化。建立纵向跨学段的交流研修机制,实施小学、初中、高中等多学段思政课教师“手拉手”集体备课。探索开展高校和中小学融合式教研备课,与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市教科院等联合开展“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课题研究”,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立思政课专家导师库,从省委党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聘请19名思政课教师组成专家团队,常态化举办“包河区思政大讲堂”,为中小学师生送上思政课“大礼包”。二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充分发挥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课重点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和教学组织方面的改进和优化。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评价改革,实现自主评价、同伴评价、教师(学校)评价、社会评价等多元评价相结合。统筹推进学科德育建设,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三是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一体化。编印《廉洁文化教育读本》《中华经典国学》等读本,发放至全区中小学校。依托在线教学平台“和美云课堂”,探索制作“红色微课”,引进新华网德育小学堂指导视频,发布思政系列微课程。举办“思政微课”现场赛,录制优秀“思政微课”在线上展播。
四、
形式多样,不断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
一是与日常活动相结合。以入团、入队、升旗等传统仪式和重要节日、纪念日为契机,适时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举办“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百名“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主题活动。二是与研学实践相结合。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结合“三点半”课后服务,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依托辖区内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等场所,每年组织约2万人次开展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体验。开展“红领巾进社区”“非遗文化传承”等主题宣讲1000余次。三是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以经典故事、红色电影、中华历史典故、人物传记、战“疫”故事等为题材,创作话剧、歌舞剧、音乐剧、童话剧、英语剧、课本剧等精品在中小学校演出,通过参与式、沉浸式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变传统思政课的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fw/208606/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