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4篇】

发布时间:2022-05-27   来源:党团相关    
字号:

【www.jxscct.com--党团相关】

  初三是“初中三年级”的简称,因为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六,三,三学制”,所以会有人称其为“九年级”,即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年,也就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1

  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欢迎阅读,更多内容请点击初三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

  1、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属“正在形成中的人”)。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

  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5、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

  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2、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

  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

  1、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

  二、雅典城邦的繁荣

  1、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2、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全力,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利机构公民大会;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

  1、经济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2、政治少数奴隶主贵族专制;3、文化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

  四、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

  1、布匿战争

  ①时间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②原因争夺地中海霸权;③对战国家罗马?迦太基

  2、西罗马的灭亡和罗马帝国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再也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②过程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五、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①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②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了,标志着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日本

  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大和不断征服扩张,于5世纪统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时间7世纪中期)

  1、背景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2、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伊斯兰教的诞生(穆罕默德)

  1、背景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2、过程

  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加传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教徒出走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一、等级森严的欧洲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的兴起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法兰克王国。

  2、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

  内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特点西欧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4、罗马教会的地位及影响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地理位置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

  2、著名代表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英国的曼彻斯特。

  3、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1、繁荣拜占廷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著名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2、衰落①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入侵;③专制统治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3、灭亡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了。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一、希波战争

  1、波斯帝国的形成与扩张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先后征服埃及等国家和地区。

  2、希波战争

  ①过程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②结果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军民赢得战争的胜利。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马其顿王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

  2、路线亚历山大大帝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影响

  ①积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②消极战争带来灾难,充满暴力。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1、扩张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广阔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2、文化传播及其影响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印度人创立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纪初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16世纪时写法已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

  二、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①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②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③拉齐斯的《医学集成》、依本?西拿的《医典》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权威著作。

  三、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经济的重要道路

  四、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1、马可?波罗及《马可?波罗行纪》

  1217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后口述了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由其一位狱友记录成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

  五、和平交往的意义

  答和平交往是主旋律,传播了世界先进文化与生产力。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象形文字—古埃及; 2、楔形文字—苏美尔人;

  3、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罗马)

  二、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2、基督教

  创立时间公元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

  3、伊斯兰教

  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地点麦加;创始人穆罕默德

  ▲共同特点三大宗教均产生于亚洲,教义中均宣扬“忍耐顺从”。

  第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一、杰出的科学家

  1、阿基米德

  ①品质阿基米德从小善于思考,喜欢辩论;

  ②重大发现及发明杠杆定律、浮力定律、螺旋式水车

  2、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二、文学与戏剧

  1、《荷马史诗》

  ①国家及作者古希腊的荷马;

  ②价值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2、《俄底浦斯王》

  ①国家及作者古希腊的索福克勒斯;

  ②“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3、《天方夜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三、著名建筑

  1、阿拉伯式建筑代表麦加大清真寺(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

  2、哥特式建筑代表巴黎圣母院(始建于2世纪,历史一百八十多年建成)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

  1、时间及地点14世纪前后,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

  2、根本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经济基础)

  3、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4、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 5、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6、代表任务及其作品

  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代表作长诗《神曲》;

  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7、意义文艺复兴摧毁了中世纪教会的精神独裁,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有力地推动了西欧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

  二、新航路的开辟

  1、根本原因及其他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商品经济活跃;

  ②其它原因《马可?波罗行纪》、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

  2、过程

  ①迪亚士—葡萄牙资助—1487--1488年—开辟从欧洲到达印度洋的航路,并发现好望角;

  ②哥伦布—西班牙资助—1492年—开辟通往美国的航路;

  ③达?伽马—葡萄牙资助?—1497--1488年—开辟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大陆的新航路;

  ④麦哲伦—西班牙资助—1519--1522年—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旅行。

  3、影响①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为殖民掠夺开辟道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亚、非、拉各洲带去灾难。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君权神授”下的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间1640年—1688年)

  1、根本原因英国实行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3、开始的标志议会重新召开(或议会同国王的斗争)

  4、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新贵族; 领导人物【克伦威尔】

  二、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共和国。

  三、《权利法案》的颁布

  1、查理二世复辟,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

  2、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

  3、颁布时间、目的及其意义

  ①时间1689年;

  ②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

  ③意义⑴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⑵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王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1、北美13个殖民地的居民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英国及欧洲的移民、非洲黑人。

  2、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压迫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美国独立战争(时间1775年—1783年)

  1、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2、开始1775年4月,莱克星顿枪声;

  3、建军1775年5月,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4、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 5、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6、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

  7、和约1783年,(英、美《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三、《独立宣言》的发表及美国1787年宪法

  1、独立宣言的发表(时间1776年7月4日)

  意义①表达了资产阶级追求民族独立、民族自由的要求;②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

  2、1787年宪法的制定——联邦政府成立

  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四、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法国大革命(时间1789年—1794年)

  1、根本原因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导火线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3、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

  4、《人权宣言》的颁布

  ①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意义体现了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

  5、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1792年)

  6、雅各宾派专政,罗伯斯庇尔于1794年7月被推上断头台。

  7、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秩序,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1、拿破仑政变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1799年底,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5年后,他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历史上称法兰西第一帝国。

  2、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在位期间,拿破仑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一、英国工业革命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2、直接原因18世纪,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进程①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称为“珍妮机”的织布机;②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用蒸汽作动力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轮船(当时人称“轮船”)。

  2、1825年,英国的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开始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背景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2、路线【出程】欧洲(携带劣质商品)?【中程】非洲(用劣质货物换取黑人)?美洲【中程】(把黑人卖做奴隶,把得到的金银和原料运回欧洲)

  3、影响“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利润高达百分之几百。很多人发财后,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形成过程16世纪打败西班牙?17世纪打败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

  2、对印度的扩张和侵略(时间17世纪)

  ①机构英国东印度公司 ②扩张的步骤建立沿海据点?在内地扩张?掠夺财富

  3、影响英国人利用抢来的这些财富发展国内经济;这些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战争

  一、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英国侵占

  2、时间1857年—1859年

  3、1858年,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队,应用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章西实现后,她率军转战外地,誓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4、影响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二、“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独占巴西;西班牙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拉丁美洲。

  2、概况

  ①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②玻利瓦尔在1816年以后的10年时间,由北向南,横扫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

  3、结果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统治者为大势所迫,宣布独立。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时间1836-1848年)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

  2、纲领《人民宪章》

  3、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产生条件

  ①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政治基础;②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不断总结经验;③吸收前人的精华

  2、《共产党宣言》

  ①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或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②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2、经过①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②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③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巴黎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这就是著名的“五月流血周”

  3、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展示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4、《国际歌》(作词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一、战争的爆发(时间1861年4月)

  1、根本原因南(种植园经济)北(资本主义工业)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2、矛盾的表现①关税问题;②劳动力不足;③在西部新增的土地上是否实行奴隶制

  3、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废存

  4、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

  二、北方的胜利

  1、战争经过①1861年3月,南方十一个州脱离联邦,组成“南部联盟”;②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③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战争出现重大转折;④1865年,北方军队攻占“南部联盟”的“首都”里士满,取得战争的胜利

  2、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林肯在剧院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身亡

  3、美国内战的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

  1、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2、过程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废除奴隶制的改革

  3、内容法律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意义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二、日本明治维新(时间1868年)

  1、背景①内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②外以美国最先挑起的民族危机

  2、倒幕运动(时间1868年)

  3、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4、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

  2、标志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3、新能源电力和石油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1、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光明

  2、爱迪生发明许多电气产品,正式注册的发明有一千三百多种,被誉为“发明大王”

  3、1876年3月10日,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

  三、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1、汽车

  ①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②影响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飞机

  ①发明者美国的莱尔兄弟

  ②标志及时间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制成飞机,试飞成功

  ③影响把人类的理想变成了现实,飞机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根本原因

  1、帝国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战争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②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二、大战的爆发

  1、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2、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概况

  ①1914年8月,日本加入协约国作战;②1915年3月,意大利宣布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③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④1917年8月,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⑤1917年11月,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空前的灾难

  1、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3、战争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参战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取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第22课 思想和科学的力量

  一、思想启蒙的火种(时间18世纪)

  1、代表人物法国的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

  2、思想理论

  ①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②卢梭否定封建王权,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民意,侵犯人权,撕毁大家都应遵守的契约,人民就有权推翻他(即“社会契约论”);

  ③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

  3、影响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加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二、科学的革命

  1、英国的牛顿牛顿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2、英国的达尔文和《物种起源》的出版(时间1859年)

  ①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②《物种起源》的意义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促进了社会的竞争发展

  3、德国的爱因斯坦及相对论的发表(时间20世纪初)

  相对论的意义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一、著名音乐家——贝多芬

  德国的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

  二、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不朽名作,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三、美术名家——梵高

  荷兰的梵高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画家。《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梵高是在法国南方创作这幅作品的,南方的阳光赋予他创作灵感。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初中知识点总结精心推荐初一知识点 | 初二知识点 | 初三知识点 | 中考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2

九年级(上册)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

1、人类的出现: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形成标志:制造工具。

2、三大人种的形成:

⑴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

⑵三大人种形成时间: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

⑶人种差异形成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结果。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

文明古国 古代埃及 古代巴比伦 古代中国

大河名称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黄河

长江

建国时间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500年以后 公元前2070年

主要成就 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象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长城

四大发明

甲骨文

二、《汉谟拉比法典》:

⑴制定者:古巴比伦国王 汉谟拉比

⑵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⑶地位(影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大河流域

⑴大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⑵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1、伯利克里改革:

(1)时间、地点: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雅典

(2)措施(内容):

①伯利克里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②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3)影响: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4)启示:①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②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起一定推动作用。

③要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进行改革。

④要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对强国战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

(5)西方文明发源地——古希腊(爱琴海文明)

3、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2)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与迦太基之间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3)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

(4)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大化改新:

(1)时间:七世纪中期

(2)人物:孝德天皇

(3)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宗教: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2)622年是伊斯兰教历元年

(3)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4)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1)1271年,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

(2)在中国,马可•波罗一行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元朝朝廷中任职;

(3)马可•波罗回国后写成《马可•波罗行纪》一书;

(4)《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影响: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起了强烈的刺激作用。

★第8、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三大主要文字

1、象形文字:⑴时间、地点:公元前3000前左右,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

⑵含义:用图形表示事物。

⑶地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⑷影响:埃及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主要影响。

2、楔形文字:⑴时间、地点: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最早创造并使用。

⑵地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⑶影响: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3、腓尼基文字:为以后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二、世界三大宗教

宗 教 创始人 诞生地 诞生时间 经典 有关节日 有关建筑

佛 教 乔达摩悉达多(释加牟尼) 古印度 公元前6世纪 佛经 浴佛节

成道节

涅槃节

基督教 耶酥 巴勒斯坦 公元1世纪 圣经 圣诞节

复活节

(公元纪年) 巴黎

圣母院

伊斯

兰教 穆罕默德 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公元7世纪 古兰经 开斋节

宰牲节 麦加大清真寺(第一大圣寺)

三、杰出的科学家

1、人物:阿基米德(古希腊)

2、主要贡献(或成就):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用来排水或灌溉。

四、文学与戏剧

1、《荷马史诗》

⑴作者:古希腊的盲诗人荷马

⑵体裁:古希腊著名英雄史诗

⑶影响: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⑷地位:是古代西方文学作品的代表

2、《天方夜谭》

⑴内容: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⑵地位:古代东方文学作品的代表。

四、著名建筑

1、麦加大清真寺::坐落在现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寺内中心的克尔白神庙是穆斯林拜谒的地方。

2、巴黎圣母院:是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是哥特式建筑。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最早兴起于14世纪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2.首先发生的地点:意大利

3.主流思潮:人文主义

4.方式: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

5.实质: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6.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意大利诗人但丁:文艺复兴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著有长诗《神曲》,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2)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最大成就是绘画,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英国大戏剧家、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7.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目的:去东方寻找财富。

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和海地。误认为是亚洲的印度。

4.意义:

A: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给亚非拉许多国家带来了殖民灾难。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阶级矛盾激化。

2.时间:1640—1688年

3.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

4.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重新召集议会,筹集军费,议员要求限制王权。(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召开)

5.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

6.结束标志: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7.意义:

(1)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2)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3)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王权。

2.时间:1689年

3.意义:A: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

B: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第12课  美国独立战争

一、美国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时间:1775—1783年。

3.领导人物: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历史功绩:领导北美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亲自主持制订了美国第一部宪法,并忠实地执行宪法。)

4.开始的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5.美国独立的标志: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标志北美十三块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7月4日为美国国庆日)

6.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7.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8.胜利原因:

(1)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

(2)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坚强不屈,英勇作战;

(3)得到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

9.意义:

(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10.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二、1787年宪法

1.主要内容: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从而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政治体制。

2.意义: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法国大革命

1.背景:启蒙思想的影响;封建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等级要求改革;路易十六的财政危机。

2.爆发标志:1789年7月14日(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高潮:雅各宾派专政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1894年热月政变,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

4.重要文献:《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自由、平等思想。)

5.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

6.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

二、拿破仑帝国

1.1799年,拿破仑通过政变夺取政权。

2.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推动了法国以及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发动战争。

3.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敲响帝国的丧钟。

4.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封建王朝复辟。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1.根本原因:随着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生产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动力)

2.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3.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4.参与国家:英、法、美、德、俄、日。(最早发生的英国)

5.开始的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尼纺纱机

6.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促进了煤炭这一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7.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8.主要发明: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火车机车。B美:富尔顿→轮船。

9.交通工具革新,汽船和火车机车出现。(加强了各地联系,世界进一步连成一体)

10.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19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

11.影响:

(1)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3)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开辟海外市场,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明落后就要挨打!)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⑴原因:英国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

⑵事迹:在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章西女王率领起义军英勇斗争,壮烈牺牲。(领导者:封建王公)

⑶影响:表示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2、“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

⑴原因:①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残暴统治和剥削。(根本原因)

②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黑人、土生白人要求摆脱殖民统治取得独立。

③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⑵概况:1816~1826年,玻利瓦尔率军解放了西属拉美殖民地,葡属巴西也宣告独立。

⑶结果: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的格局。

⑷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北国家联合作战。(玻利瓦尔由北向南,圣马丁由南向北)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1.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和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之间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2.矛盾的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3.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南方叛乱的借口)

4.爆发的标志: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

5.转折点: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结果:1865年,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7.性质:既是一场内战,又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意义:(1)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2)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的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9.林肯的贡献: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背景: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巩固沙皇统治。

3.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

(1)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高价)钱赎买这块份地。(体现了这次改革的实质:是对农民的一场剥削与掠夺)

5.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7.局限性: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日本面临幕府统治危机和严重的民族危机(外国入侵)(内忧和外患)

2.时间:1868年开始

3.领导者:明治天皇

4.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5.性质:是明治天皇政府实施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b.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7.局限性: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促进了电力、石油的利用)

3.领先于世界的国家:美国和德国

4.主要发明:

(1)新电器:灯泡(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动机等。

(2)新机器:内燃机(卡尔•本茨发明)、电动机。

(3)新通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4)新交通工具:电车、汽车(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发明),飞机(美国莱特兄弟发明)。

5.影响:

(1)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2)政治: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3)外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烈,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九年级(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 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到6月

2.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3.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条约)

⑴ 时间:1919年6月

⑵ 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5.意义:《凡尔赛和约》与对奥、匈、土、保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6. 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或战胜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

2.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依然尖锐,日美矛盾尤为激烈。

3.主导国:美、英、日

4.签订的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⑴ 时间:1922年

⑵ 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2.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评价: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一、罗斯福新政

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5.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6.评价:

(1) 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 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1.背景: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阶级矛盾。

(2)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了中下层人民的信任和统治阶级及大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

2.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

4.内外政策:对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5.反犹狂潮: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具体措施有:(1)犹太人被剥夺了德国公民身份。(2)不得经商,不得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3)不得参军。(4)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 慕尼黑阴谋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5.启示:对待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奸,要坚决斗争。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标志: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2.意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启示: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走向联合。

二、雅尔塔会议

1.召开时间:1945年2月

2.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3.与会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4.内容:

(1)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2)决定成立联合国

(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5. 影响:为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四、二战的胜利

1.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使法西斯德国东西两面受敌。

2. 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5月8日,标志二战在欧洲结束。

3.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4. 胜利的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全世界人民协同作战,相互支持,共同对付法西斯。

5. 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五、二战的影响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 影响:

(1)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二战的启迪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的联合

1.战后经济发展(50-70年代)

(1)原因:

外因:美国大力援助。

内因: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和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2)表现:持续繁荣。

2.欧共体的成立

(1)时间:20世纪60年代

(2)作用:对成员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欧盟的成立

(1)时间:1993年

(2)单一货币——欧元

(3)性质: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

(4)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至2007年,已有27个成员国)

(5)影响: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欧洲经济发展。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1. 时间:1953--1964年。

2. 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3. 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

1.时间:1985年

2.前期重点:经济改革,没取得成效。

3.后期重点:政治改革。

4.影响: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三、苏联解体(1991年底)

1. 原因:

(1)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极端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其它原因: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等。

2.催化剂: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

3. 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一、印度独立

1. 背景:二战后初期,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再次高涨。

2. 时间:1947年, 英国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3. 领导人:尼赫鲁

4. 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 埃及独立(1952年,纳赛尔领导), 收回苏伊士运河  (1956年)。

2. 非洲独立年(1960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

3.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也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亲美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巴拿马人民通过不懈斗争,从美国手里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1999年)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 “中东”概念:亚洲西部,欧亚非三洲交界地带,以阿拉伯人为主,也是犹太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阿拉伯和以色列矛盾错综复杂。

2.特点: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

3.表现:四次中东战争(发生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引发第一次中东战争)

二、错综复杂的矛盾

1.原因:

(1)重要根源:列强的介入。

(2)争夺实质:领土之争。

(3)加剧冲突因素:水资源之争。

(4)民族矛盾、宗教斗争:圣城之争

2.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一、冷战政策

1.原因:

(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首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强大。

2.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3.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4. 具体表现:

(1)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2)经济上: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军事上: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5.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6.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

7.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二、美苏争霸: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2.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3.过程:

(1)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美攻苏守。事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攻美守。事件: 1979年12月,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3)80年代到90年代初,双方实行有限缓和。事件: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

4.影响:美苏争霸影响世界和平,也影响世界局势。

5.认识:美苏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首先发生在美国。

2.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4.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时代)。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时间 内容 影响

《凡尔赛和约》

1919.6.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德国应进行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赔款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以瓜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签订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四国条约》

1921-1922 英法日美相约相互尊重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九国公约》

1922 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慕尼黑协定》

1938.9.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区割给德国。 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比较内容 第一次

(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第二次

(科技革命)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完成时间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初 正在进行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及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美国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进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网络信息时代

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宇宙飞船

新兴的部门  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 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

主要发明(成果)

(最重要发明:蒸汽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富尔顿发明汽船

斯蒂芬孙发明火车 (最重要发明:电机、内燃机)

爱迪生发明电灯、电报等,

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者Ⅰ号)

(最重要发明:电子计算机)

1945年美国制成电子计算机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

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形成

1997年2月苏格兰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殖了母羊“多利”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核能

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 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3

初中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导语】本文初中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由为您整理,仅供参考!

原始社会

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产生活情况: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不会使用工具,是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体形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生产生活情况:

1、制造使用石器和木棒作为工具。

2、过着群居生活,形成早期原始社会。

3、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

火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三万年

地点: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体形特征:他们的模样的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生活情况:

1、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

2、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3、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世界之最: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河姆渡人:

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长江流域

工具:磨制石器、耒耜

生产:出现了原始农耕景象,种植水稻

生活:居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

陶器,还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世界之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半坡人: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

庄稼。

生产生活:种植栗(小米),饲养猪、狗,主食有栗,副食有鱼、肉、蔬菜

等。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里有灶炕,会制造彩陶,已

会纺线、织布、制衣。

世界之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栗的国家

大汶口人:

时间:距今约五千年

地点:山东大汶口

工具:磨制石镰、石锄等

生产情况:陶器有黑陶、白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

化出现了。

涿鹿之战:

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

双方: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联合与蚩尤大战,结果蚩尤战败

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黄帝————人文初祖: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仓颉:发明文字

伶伦:编出了乐谱

后世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尧舜禹的禅让: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治理洪水,同甘共苦

禅让:这种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制

原始社会的终结

原因:社会生产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了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人物:禹(从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建立:夏朝

地位:这是我国历第一个王朝

影响: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4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1、19世界末20世纪初,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飞跃的主要因素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

2、近代日本快速发展的原因是?明治维新

3、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渴望重新瓜分世界愿望最为强烈的是?德国 

4、一战前,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中矛盾最尖锐的是?德和英

5、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 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德国

三国协约 英国、法国、俄国 

6、一战爆发后,从同盟国转投协约国的是哪个国家?意大利 

7、一战爆发前,哪个地方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火药桶)?巴尔干半岛 

8、(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火星)是?萨拉热窝事件 

(2).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 

9、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哪里为主战场?欧洲 

10、一战时同时两线作战的国家有?德国和奥匈帝国 

11、一战时发生在西线的两次著名战役是?马恩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 

12、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地狱”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13、凡尔登战役发生在哪两个国家?德国和法国 

14、1917年,协约国中的哪个国家由于国内发生什么革命退出一战?

俄国发生十月革命 

15、一战时使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大炮、飞机、飞艇和毒气弹 

16、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首次使用的武器是?毒气弹和坦克(坦克是英国发明) 

1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一场帝国主义发动的掠夺和侵略战争,也是一场非正义战争 

1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是因为?

参战国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 

二、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1919年) 

1、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是?战胜国 

2、哪个战胜国被排除在巴黎和会之外?苏俄 

3、巴黎和会讨论的焦点是?如何处理德国 

4、主张用最严厉的方式处罚德国的是?法国 

5、巴黎和会签订了什么条约?凡尔赛条约 

6、《凡尔赛条约》中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被哪个国家继承?日本 

7、为什么最终中国没在《凡尔赛条约》中签字?1919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 

8、为什么德国人对《凡尔赛和约》不满?和约把战争罪责推给德国,并大肆宰割德国 

三、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P11--13) 

1、世纪初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列强在华投资最大的一个经济领域是?铁路 

2、面对列强掠夺,有识之士如著名实业家谁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民族经济?张謇 

3、知识分子邹容为了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撰写什么著作?《革命军》 

4、革命团体的创建: 

革命团体                兴中会       同盟会 

成立时间              1984年       1905年

成立地点              美国檀香山     东京

创建者                 孙中山       孙中山

口号或革命纲领        振兴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5、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6、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体现民族平等思想的是?民族主义 

7、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的是谁?孙中山 

8、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中国同盟会 

9、同盟会的的机关刊物是?《民报》 

10、1911年,黄兴领导了什么起义,结果失败?黄花岗起义 

四、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四川的保路运动 

2、辛亥革命的时间和标志是?时间:1911年10月10日;标志:武昌起义 

3、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的名称和成立时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4.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谁?孙中山 

5、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是?溥仪 

6、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7、为什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或封建帝制) 

8、辛亥革命的贡献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或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推动了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建立北洋军阀政权的是?袁世凯 

10、孙中山在临终前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须努力。”这里的“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亡国条约是?二十一条 

12.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南方多个省份兴起了什么运动?护国运动. 

13、袁世凯死后,内部主要分裂哪三大派系?直系、皖系和奉系 

五、转变中的社会生活(P20—22) 

1、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哪些新的交通工具传入中国?轮船、火车、汽车、自行车 

2、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哪些新的通信方式传入中国?电话、电报 

3、辛亥革命后,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改变?称呼变化、争取婚姻自由、服饰变化(中山装)、妇女走出家庭 

4、促成了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   

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1. 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1)先秦---华夏。(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3)中华民族。 

2. 梁启超的小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分别指什么?小民族主义是汉族对国国内其他民族而言。大民族主义国内所有民族对国外民族而言。

第二单元第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1. 背景:发生在一战期间 2. 时间:1917年3月. 

3. 爆发武装起义地点:彼得格勒. 4. 推翻的政府:沙皇专制统治. 5. 建立的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四月提纲 

1. 四月提纲提出了什么新任务?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2. 四月提纲是谁提出的?列宁. 

3. 列宁为首的政党叫什么?布尔什维克党(无产阶级政党)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 时间:1917.10 

2. 起义地点:彼得格勒. 

3. 革命胜利的标志:冬宫被攻克. 

4. 起义后的革命措施(1)成立苏维埃政府.(2)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3)颁布了,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5.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 

6. 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

向,也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1.1918-1920,为了对付国内外战争和饥荒,苏俄采取了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1921-1925: 战争结束,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苏联采取了什么政策?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3.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4.新经济政策的措施包括哪三个方面?农业、工业、流通(商业) 

4.新经济政策的意义和影响:粮食生产大大提高,工农业生产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它是苏维埃俄国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P31最后一段. 5.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1922年,原来称苏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6.1925年开始,斯大林在苏联实行什么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27开始) 

7.哪年苏联实行”一五计划”?1928年,重点是重工业。 

8.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的原因是什么? 五年计划的实施(或社会主义工业化) 

9.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什么?集体农庄。1937年,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 

10.如何认识苏联农业集体化?有利、有弊。具体见 P33第二段 

11.苏联新的经济体制叫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斯大林体制。它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来管理经济.P33最后

第二课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1.20世纪初,沦为半殖民地,被视为“西亚病夫”的是哪一个国家?土耳其 2.一战期间,土耳其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战败国 。 3.土耳其革命和改革的领导人物是谁?凯末尔 

4.被称为土耳其独立宣言的文件是什么?《国民公约》. 

5.土耳其革命使土耳其取得了独立,土耳其改革使土耳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经济发展迅速,成为30年代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6.土耳其改革的措施:(1)经济。(2)政治。(3)文化: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4)社会生活:改穿西服、不戴传统帽子。   

印度的觉醒 

1. 印度是哪一国的殖民地?英国 

2. 领导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统一的全国性组织是什么政党?国大党 3. 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它领导了什么运动,有何意义?甘地

被称为圣雄,领导人民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属于民族民主运动(革命) 

4. 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一:普遍抵制英货、放弃英国人授予的官衔等。(2)抵制

英国殖民当局实行食盐专卖法。(3)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运动。---失败  

第三课  

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 

1.1929-1933发生了什么事?它的直接起因?它开始于哪国?有什么特点?原因(实质)和表现分别是什么? 

答(1)经济危机。(2)生产能力远大于人们的消费能力,造成过剩。(3)美国。(4)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5)同(2),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表现:银行和工厂倒闭,股票暴跌,工人失业,生产下降。  

2.为了解决这些危机,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它的特点是什么?它包括哪几个方面:答(1)罗斯福新政。(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3) 复兴银行业、调整工业和农业、解决失业(以工代赈----田纳西工程)。工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 罗斯福新政的意义或影响(成功处):经济慢慢恢复,人们的消费能力日渐增强,预示着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新政中采取的措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第四课 新文化运动: 

时间:1915年 

标志:陈独秀创办(后改名为《新青年》) 旗帜:”民主””科学” 

代表人物: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北京大学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北大校长蔡元培。 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胡适首先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思想启蒙、思想解放。  

五四运动: 

1、 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 口号:“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3、 时间:1919.5.4 

4、 前期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   

后期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 5、 性质: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6、 五四运动的结果:(1)放生。(2)免职。(3)拒签。。。。。。 

7、 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获得解放,

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教材51页)也为中共成立作为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8、 解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9、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 10、 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什么事件以后: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共成立的条件 

(1)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运动发展,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是1920年 陈独秀在上海建立。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中共一大,,时间是1921年7月,地点在上海和嘉兴南湖 4、党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5、工作重点:开展工人运动 6、选举的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7、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8、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9、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新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 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新的奋斗目标:(见阅读卡) 

新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第五课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国民党一大确定的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1924—1927) 成果一:创建“黄埔军校” 

成果二:北伐战争(1926—1927) 

4、北伐目的:打到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5、北伐过程中被誉为“铁军”称号的是叶挺领导的第四军 6.1924-1927年被称为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也叫大革命时期。 

7.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工农武装割据: 

南昌起义: 

1、时间:1927.8.1 2、地点:江西南昌 

3、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八七会议: 

1. 时间:1927.8.7 

2. 地点:汉口 

3. 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 

4.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5. 意义: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秋收起义: 

1、时间:1927.9 2、地点:湘赣边界 3、领导人:毛泽东 

4、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1928年,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下与朱德、陈毅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 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 7、被称为星星之火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 8、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内容: 

武装斗争(主要斗争形式) 土地革命(基本内容) 根据地建设(战略基地)   

红军长征: 

1、时间:1934.10—1936.10 

2、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战略转移 3、结果: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 

1、 时间:1935.1 1、 地点:遵义 

2、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 意义:结束了中共中央长达四年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

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机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 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

中国发展探索道路总结

中国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第三单元学习清单 第一课第一目 

1.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或原因(1)__________后,日本强大起来,逐渐走上军国主

义道路。(2)20世纪30年代,日本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___________。 

2. 日本侵华战争开始于______的_________,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是_______________。 3. 日本在______柳条湖制造九一八事变,由于东北军奉令_____________。日本很快占领

________。 

4.1932年1月28日,_________和________在________抗日,原因是日本制造了______事变。 

5.1935年12月,______学生掀起了________运动。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___________________.是谁发动的? ___________.扣押了谁?__________。 

7.国共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目 

1.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标志,也是全民族抗战开始的 标志是什么?____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___。中国奋起抵抗的二十九军将领_______、_____牺牲。 

2.1937年,日本在上海制造___________事变,中日进行长达三个月的激战,史称 __________会战。国民党被迫迁都___________。 

3.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____________,因为1937年的这一天南京失陷,日本制造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______________. 

4.日军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________部队。日军还在________、________投撒细菌弹。  

第三目 

1、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不久,国共实现第    次合作,正式建立                 。(标志是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中国工农红军为改编为                        。  

3、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             ,部队是___________. 4、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的是          。  

5、国民党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是          指挥的                 ,是在          会战中。  

6、通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振奋人们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的是        指挥的       ,部队是       。  7.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_________战场和______战场的作战任务。 

8.民众抗战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等游击战。 9.抗战时期的革命圣地__________. 第四目 

1.日本投降的时间是      年 月  日(抗战 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  月   日. 2.台湾被日本占领      年      战争后,50年后         胜利后回归祖国. 3.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4.抗战期间,加拿大的_________来中国,在______的帮助下,驼峰航线开通.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5.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指  _____战争. 

第二课第一目

1._____________于1922年夺取_______政权,建立了___________独裁统治. 2背景(1)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_______国,受到了的严厉处罚,国家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2).20世纪30年代________中,德国再次陷入困境.加剧了德国对政府的不满. 

3.以________为首的德国__________党在1932年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4年,建立起专制独裁的____________专政. 

4.纳粹党在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如何夺取政权的. 

5.希特勒上台后推行______、________政策.他煽动__________情绪。 

6.二战期间,德国在波兰____________建立了集中营,大量犹太人被杀。 

7._________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1936年,_______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_______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1937年,____________三国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___________集团”。 

8.1938年,德国占领奥地利,又将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英国和法国采取_____政策。 9.1938年9月,英、法、德、意签订了《____________》. 10.1939年,德国与苏联签订了《_____________》。  

第二目

1.1939年9月1日,______对______ 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________。 2.二战爆发后,英法两国虽然已经对德国宣战,但并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出现了所谓“_________”. 

3.1940年,德国开始_________战役,这之前绕过了_________防线。 

4.法国在短短六周兵败国降,1940年5月,英法联军进行了_____________大撤退。 5.法国沦陷后,__________组织了“_____________”运动,继续开展反德斗争。 6.面对希特勒的进攻,________领导英国人民坚决抵抗德国的入侵。 

7.1940年7月,德国开始进攻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战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这是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以来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8.1940年9月,德、意、日缔结《__________》,这标志着_______________正式形成。  

第三目1.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袭击_______,__________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战争初,_______军节节败退。9月到次年2月,苏联取得______________的胜利。这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希特勒________的破产。 

3.1941年月12月7日,______偷袭_______。这就是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战争爆发。 

4.列举二战中三次突袭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第一目

1.1941年8月,美国总统_________和英国首相__________发表《______________》,为后来的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奠定了基础。 

2.1942年1月,26国在_______签署了《______________》,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42年夏到1943年2月,___________不仅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苏联转入反攻。 4.日本在_______________惨败,从此丧失太平洋战争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机。 

5.在北非,英军在埃及的__________大败德军。1943年5月,________战事结束。 

6.1943年7月盟军在____________登陆。______________政权被推翻。__________集团开始瓦解。 

7.1943年11月,___________三国领导人在____________举行会议,发表《_________》. 

8.开罗会议结束后,___________三国首脑在_______________召开会议。着重研究在西欧开辟______________。 

9.1944年6月6日,以美英为主力的盟军在______________登陆。它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役。极大地打击了德国的军事力量对比,加快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二目

1.1945年2月,__________三国首脑在_________________举行会议。决定三国将共同击败德国。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还就战后成立_______________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2.____________是二战期间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规划了战后世界和平,确立了三大国合作原则,同时又有三大国主宰世界的色彩,这些对战后的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945年4月,对德国的最后一战____________结束。德国被打败。 

4.1945年_______三国首脑在_________会晤。发表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___________》. 

5.列举二战期间盟国的四次会议(包括时间和参加国)  

6.1945年8月,美国先后向日本的_____和________各投下原子弹。__________对日宣战和_________对日本的猛烈反攻,构成强大的国际压力。_____________日,日本宣布投降。二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胜利宣告结束。 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因素. 8.二战的危害            

9.二战的影响。三败二削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盟国先后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对德国和日本的战争罪犯进行审判。

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一目: 

1.1945年4月到6月,中共在_______召开_______,中共的任务是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大会还确立__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1945年8月,_______、周恩来、王若飞等在_____与______进行谈判,史称_________,后双方签订《_________》,通常称为《___________》. 

3.1946年6月,蒋介石以________________为起点,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内战全面爆发。 4.内战初期,蒋介石对解放区发动______进攻。 

5.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解放军采取了什么战略战术、主要目标、作战原则,主要作战方式? 

6.1947年,国民党对解放区从_____进攻转入______进攻。 

7.1947年3月,国民党进攻延安,解放军在________的指挥下,采取“________战术”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第二目:1 国统区人民掀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主运动。 

2.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___________,彻底_______________制度。_______分到了土地。 3.1947年10月,中共中央正式公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47年6月,_______________率领的部队千里跃进___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____序幕。 

5.三大战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民党的_________基本上被消灭。_______很快战役后,东北全境解放,________的胜利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在_____战役中,北平的国民党军队在_________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_______全境基本解放. 6.解放战争可以分为哪几阶段?    

7.解放战争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因素。       

第二课 1、1949年3月,中共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召开。 党的工作重心由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党的总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49年4月,国共双方在______进行和平谈判,但和谈破裂。 

3.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在________到____________发起______战役。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_________,__________政权垮台,其残余势力退守__________。 

4.1949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具有临时______的性质。选举__________为主席,任命_________为总理。10月1日,进行_____________,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 

5.解放战争的时间____________,抗日战争的时间___________,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6.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相关文章:

基础写作知识点归纳

八下历史复习资料

最新历史电影

完整版小学语文知识点分类大全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读后感

《新疆若干个历史问题纪要》发声亮剑

基层干部政审材料中政治历史和现实表现情况 入党政审现实政治表现

《中共中央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感想

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fw/122961/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关于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活动总结【四篇】

关于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活动总结【四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活动总结【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5
庆祝建党101周年主题党日活动总结三篇

庆祝建党101周年主题党日活动总结三篇

建党100周年一般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庆祝建党101周年主题党日活动总结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5
“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总结【五篇】

“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总结【五篇】

总结,汉语词语,读音为zǒngjié,意思是总地归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总结【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5
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总结范文汇总三篇

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总结范文汇总三篇

主持词的写作没有固定格式,它的特点就是富有个性。不同内容的活动,不同内容的节目,主持词所采用的形式和风格也不相同,一个好的活动开展,主持人的开场一定要和活动的主题相契合,精彩的主持词只有扣住主题思想才能发挥出巨大的魅力所在。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总结范文汇总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
2024-04-25
专升本毕业自我鉴定300字【汇编四篇】

专升本毕业自我鉴定300字【汇编四篇】

鉴定是指为了查明案情,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由侦查机关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科学鉴别和判断的一种侦查行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专升本毕业自我鉴定300字【汇编四篇】,欢迎品鉴!
2024-04-25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